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智谕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辩音章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来源:   作者:智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第四十三次修学


师父:佛法,大家要知道,不可思议的,确实有闻思修证四个阶段,你假实际修行 ,就知道了。真心起修行以后,在平常日用,做工、办事,都可得到益处。 有人在大陆上,听老和尚讲道理,听过以后,不明白。思惟多久都不明白, 等到要挑水了,挑水要从山下挑到山顶上,一步一步地挑上去。他想这个道 理,很用心啊!挑水也想,想不通。挑水要上坡,用力一登,上去了,欸! 想通了这个道理。所以说要是在闻思修证上,这是不思议法。你如果真心起 修行,有些不思议的事情出现,有时候你懂的道理,会比古德深,这是不思 议的,要起真心修行。现在大家继续发挥!不可死于文字相。

辩音章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 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师父:现在我们知道了,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不过是悟入实相的方便。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 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师父:下面可以修学了。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 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 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修学到这里。有二十五种方便,这论修行,不论解。大家可以采取这二十五 种方便,那一种都可以的,都是入实相的方便。这方便先单后复,先单说, 后复说。单的可以修,复的也可以修,看你的根机,入了都是实相。


策师:「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圆觉妙性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一切功德 ,本自光明。像六祖讲的,本自具足一切功德,横遍竖穷,所以它本来是无 有修习及修习者,它本来非有非无。也就是说,它本来没有能所,离能所, 能所双亡。为什么一切众生要修行?因为一切众生迷惑。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妙圆觉本来是有佛无佛性相 常住,可是众生不知道,迷惑造业,所以有种种习气。只要把这些习气除去 ,自性就显现一切功德智慧。「依于未觉幻力修习」,这个幻力就是方便, 方便说有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就是二十五种方便,能够 契入实相,能够契入圆觉妙性。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 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这种菩萨他是从无相入,无相就是一切法本来是无 所有不可得。
「不起于座便入涅槃」,这是单修奢摩他,是从无相入,成就的话,就入涅 盘。


师父:「如来圆觉清净」,这个清净,你想它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修治它不净 ,染污它不秽,增一毫则多,减一毫则少。这个圆觉清净体,不生不灭,不 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谁讲?你们看这段文的时候,考虑自己,和 自己的根机、性情合不合?合的话,就取极静修学。极静怎么取呢?很多方 面可以取,念佛法门也可以取,一心不乱就是清净。谁还讲?


翰师:「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 开示令悟实相。」这段是辩音菩萨为末世众生请转*轮。法门有奢摩他、三 摩提、禅那。「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是讲令众生能悟 入诸法实相。在法华经方便品有讲,令众生悟入佛知见。我们知道实相无相 ,无不相。实相无相是空边,实相无不相是有边,佛说法不离空有两边,所 以讲「方便开示」。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这里讲身口意三业清净, 我们礼佛时,身礼佛,口称佛,心想佛,这是请转*轮的仪式。
「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如来法身本来是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切种智。佛智有权智和实智,权智慧于空知 无量,实智慧于无量知空,所以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因为有修习和修习者是 有能、有所,佛既然证得一切种智,就是无能无所。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未觉幻力才能成就众生的根性 ,因为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 轮」,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就是二十五种修行方便法门。 


师父:你没讲完啊!坐下吧!修习圆觉经不准看注疏,看注疏讲了等于白讲。「本 无修习及修习者」,这是文字相,大家要了解。「本无修习」,是能修习的 人,修习者是所修习的法。接着往下看。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 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提。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 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师父:单修奢摩他,单修三摩提,单修禅那,三项一起来讲。这个单修不能和大 家要求太深了,你把意思讲了就可以了,并不一定修习,你还不到那个程度 嘛!不要说我们凡夫,注疏经的古来大德,他也是在讲,是否他能修习到这 个程度,也不一定。
「未觉幻力」,已觉是什么?已觉是实相,未证入实相,未达到究竟地步, 都是未觉幻力。

悦师:*

师父:*


闻师:「若诸菩萨唯灭诸幻」,这诸幻就是假名,你要会到诸幻,幻化就是依他起 ,一心之中的妙用而已,一心是约它的体。所以「唯灭诸幻」,就是「不取 作用」,因为用常不离体。「独断烦恼」,你会入它的体就是断尽一切烦恼 ,假名断尽一切烦恼。断尽一切烦恼,一切烦恼不生的时候就是般若生,如 果约究竟来讲,「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我们刚才讲的是会入 实相的一个方便。


师父:慧闻讲过,大家可能慢慢地就上路了。这个奢摩他和性空有什么关系?三摩 提和缘起有什么关系?禅那和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有什么关系?大家 想一想。这么讲起来,好象还是不离随缘无性奢摩他,无性随缘三摩提, 随缘就是无性,无性就是随缘,就是禅那。你再想一想,这奢摩他和入空观 有什么关系?三摩提和入假观有什么关系?禅那和入中观有什么关系?直 入实相,是不是说空一切空?说假一切假?说中一切中?大家慢慢入。虽然 没有实在修行,可是多少了解它的意思了。随缘无性,无性随缘,古德讲过 很多,可是用的人很少,一般都用空假中。空假中就是实相无相,实相无不 相。谁讲?这段文我知道很难讲,二十五清净定轮,它从修行上面讲,我们 所说的,不过从解上去了解。古德注疏,大部份也是从解上了解,是不是他 们真有修行,我们凡夫不敢说。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是不是都是假啊?如果不是如幻,是真实的。「以 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以佛力故」,什么原因呢?佛是不是不生 不灭?佛是不是不来不去?是不是实相?世界一切万法,是不是都是实相? 实相无相,无相随缘现一切相,所以说是以佛力。「种种作用」,这不要问 ,都从实相出啊!谁有发现新大陆的,可以讲。


生师:*


师父:「本无修习及修习者」,这是告诉你没有能所,没有能修习的人,没有所修 习的法。我已经告诉大家,无能无所,要是有能有所,有修习的话,有修有 证,那还是「未觉幻力」。
「圆觉清净」怎么样?实相无文字,可是文字有用,显实相的。圆觉清净已 经到这个地步(指黑板)。修习及修习者它在这个地步(指黑板),不要混 为一谈。这个时候,没有修习及修习者,已经离能离所,圆显实相。记住! 实相无文字,文字显实相。这句话有很多说法,总持陀罗尼无文字,文字显 总持;般若无文字,文字显般若;一心无文字,文字显一心;中道无文字, 文字显中道,都是一个法。
没讲的,我们查注疏好不好?大略地我们认识,你们已经讲过,奢摩他,拿 天台讲,就是空观,可是它比它深。显实相,应该说一空一切空,三摩提 按天台讲是假,它显实相的关系,应该是一假一切假。禅那是中,可是这个 经文,应该说一中一切中。如果按天台三观,应该是不思议三观、一心三观 、绝待三观。现在查注疏吧!对这段二十五清净定轮,没有实际修行讲不出 来。圆觉清净是没有可说的,你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虽然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也断,心行处灭也灭。你说它是方而不方,长而不长, 说它不是方的嘛!它就是方,说它不是长的,它就是长,所以它不生不灭, 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离一切言语文字,一切言语文字显它。
如果按照般若讲起来,它是实相般若。文字显般若是文字般若,所以二十五 种清净定轮都是讲修习,它都是方便,没到那地方,到了那地方,有一句话 ──归家罢问程。没到家的时候,我到那里去,我往那里走啊?问路了,一 旦到了家,就不必问了。谁查到注疏,快上来写。修学圆觉经,不准看注疏 啊!修学过以后,才可以翻。
「无能修习及修习者」,就是没有能没有所。没有能没有所是什么呢?佛讲 了这么多经,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入流亡所,「亡所」以后没有能,是不是 反闻闻自性也是这个道理,也是这个法门?修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往生即无生,无生是往生。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都是在没证圆觉,没证实相以前,等觉以前。「一切菩萨 」是从信位、住位、行位、向位、地位,到等觉,「末世众生」包括那些呢 ?五道,可是这儿好象不包括地狱、饿鬼、畜生,地狱、饿鬼、畜生他们要 修习这个法,还要等到投生人道去,才能修行。不像净土法门,它只要念佛 ,都得往生。其它法门不是,先投生人道、天道才能成就。其它法门,你在 地狱、饿鬼、畜生里面,先投生人,再出家修道得成就。净土法门不是,大 家看,很多畜生书上都有记载,它跟着绕佛、念佛,也得往生。你看鹦鹉、 鹅,往生的很多吧!地狱众生苦得太厉害,不能念佛,如果他能念佛,也得 往生。
净土法门太殊胜了,希望大家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努力修行,世间一 切恩怨,放下!放下!放下!唯求往生,念阿弥陀佛。大家莫造恶业障,能 够得这一生往生西方,哎呀!天大欢喜!我们一身业障,不蒙佛加被,难得 超生啊!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留一条尾巴,留一条尾巴就走不了了。各自精进 !各自精进!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 修禅那。」这和器中锽有什么关系?器中锽是不是唯灭诸幻?器中锽是不是 不取作用?是不是独断烦恼?它一贯下来的。三摩提也叫如幻三摩地,如 幻三摩地也叫如幻三昧。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下‧二四八上‧四)「前说三观。……」他这按 天台讲,三止三观。文字已经看出来了,虽然三止三观,修空的时候,一空 一切空;修假的时候,一假一切假;修中的时候,一中一切中。虽然一空一 切空,还有修空吧?虽然一假一切假,还有修假啊!虽然一中一切中,还是 不离修中啊!事不碍理,理不碍事,所以这是天台的不思议三观、绝待三观 、一心三观。
「圆觉无修明所依本」,「圆觉无修」,没有修没有证,它本来如此嘛!圆 觉,你添一毫则增,减一毫则少。「明所依本」,所依的根本,就是实相。 「依未觉者明诸轮意」,依未觉,二十五清净定轮就是未觉之间,走在路上 ,还问路,还没到家呢!「轮者摧辗之义。能摧惑障令正智转。」正智就是 真智,正智有很多名字,般若智叫正智,妙智慧叫正智。「是以依于未觉幻 力修习者」,所以这还有转啊!转识成智。「故有悟净圆觉智德之行也。初 三轮单修。初静行。……菩萨离尘修定。而运慧舟以化物兼之。先取至静而 为标首。以运慧舟。兼修静幻也。」他也是说空观。
「二湛海澄空观。湛海则波澜不动。澄空而水性清明。先以静慧为标。次后 而修至寂。见思二惑止也。三摩醯三目观。三观次第。如摩醯首罗三目应之 。」有人说摩醯首罗天就是色究竟天,有人说色究竟天以外另有摩醯首罗天 。摩醯首罗天天主,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个,他是三个眼,八臂三眼骑白牛 ,声量很大,所以说「三目应之」。「以静幻寂为标。故先静。次幻。后寂 也。四三点齐修观。」三点齐修,我们不知道梵文,三点齐修有个来历。据 说梵说的「伊」字,翻译过来叫「伊」,它怎么写?就是这样「∴」三点。 那么根据这三点,又出一个例子,交芦,三根芦苇交叉起来,才站得住,少 一根就站不住,所以叫伊字三点。他叫三点齐修观,也是说出来一空一切空 ,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有这个意思。今天修学到此地!
……你看看你解的对不对?要是真正的解,一解千从。圆教的解是一解一切 解,你看看!如果你仅仅解一点,别处说出来,不对头,那不是真正解。如 果一解一切解,那是圆教、圆乘。各人自己观察。

■第四十四次修学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 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提。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 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 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提。」


师父:我们先修学到这里。我们的能力不够,这其中的奥妙我们不必了解,你把它 的形式了解就行,什么是修奢摩他?什么是修禅那?什么是修三摩提?这 就好讲了。因为我们没有实际修行。


悦师:前面是指顿悟,这边是讲渐修的方便,为什么是方便?前文有提到圆觉清净 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因为圆觉清净不是修习才有,由于未觉幻力的缘故,才 有这二十五种的修习方便。上个礼拜我们修学过三种,就是空假中,这边我 试着讲讲看。
我们知道一切法皆是无自性,无自性是总原则,一向都是以二谛来开,可是 在这个地方以二谛不如以三谛来得圆满。「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 诸幻者。」从第一段到第十段,除了二、三以外,它第一句都是说「先取至 静。以静慧故。……」这里复修的部份,第一项先修奢摩,它可分七部分。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 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提。」是讲从空出假。第二「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是讲从空到中。第三「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提后修禅那」,是讲空假中 。第四「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提」,是讲空中假。第五「先修奢 摩他齐修三摩提及修禅那」,是先讲空,然后中假齐修。第六「齐修奢摩 他三摩提后修禅那」,是讲从假齐修,后修中。第七「齐修奢摩他禅那后 修三摩提」,是讲空中齐修,后修假。所以我们讲三谛,从这里会通到第 一义谛,以下都是先讲假,再变化,最后再讲中,再变化,总共二十五个, 都是从三谛贯通的。
我们先讲第一段。「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静慧心是性 空。「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是出假,所以后面讲到「此菩萨者 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提」,就是先入空后出假。「若诸菩萨以静慧故」 ,「以静慧」一样是空,「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这是中,就是 入空后入中道。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寂静慧」是空,「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是 假,「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是中,就是空假中。以下到第十段都一样,从第 十一个到第十七个,都是先入缘起再变化,最后第十八个到二十五,是先入 中道再变化。 


师父:慧悦发挥到,这比前面的单修法门怎么样?全体比较起来怎么样?是后面的 好还是前面?后面的比较浅显一点,前面的修奢摩他,一空一切空,所以比 较高了;修三摩提,一假一切假;修禅那,一中一切中。这儿有次第,先 修奢摩他,再修三摩提,这有次第。如果修奢摩他,这一辈人不出奢摩他 呢?不出奢摩他,是堕于二乘。大家对这段文还有没有发挥的?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后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 修三摩提及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提后修 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境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 那后修三摩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后修奢摩他 。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中 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 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齐 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提奢 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提禅 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 三摩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 摩他后修三摩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 禅那中修三摩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 摩他三摩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 摩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 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 性清净随顺。」


师父:没讲的,我们看下面。「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这是修那一方便?至静力是 先修什么?奢摩他。断烦恼无所碍嘛!就是禅那。「后度众生建立世界」, 这是修什么?三摩提。「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提及修禅那」 。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这是什么?资是资助,这好象是 奢摩他和三摩提齐修吧?「后断烦恼」是禅那。看后面解释「此菩萨者名 齐修奢摩他三摩提后修禅那」,猜对了。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这是什么?奢摩他和禅那齐修,是不是? 禅那是寂灭嘛!「后起作用变化境界」,这是三摩提,我们猜一猜,这菩 萨好象齐修奢摩他和禅那,后修三摩提,对不对?「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 他禅那后修三摩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这是先修什么?好象先修三摩 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不看下面,谁讲一讲?慧经讲一 讲。


经师:先修三摩提,再入奢摩他。(讲错了!)


师父:你看看下面。


经师:师父!你是讲那一个?


师父:慧经猜一猜!「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静而断烦恼」,这是什么 修法?谁知道?(三摩提)「安在寂静而断烦恼」,禅那是不是?看看下 面,「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慧襄你猜猜看,「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这是 什么修法?


襄师:「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是修习三摩提,「断烦恼」是修习禅那,「安住至 静」是修习奢摩他。


师父:好!看下面的,「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答对了 。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这是什么修法?慧翔!


翔师:「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是先修三摩提,「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是齐修奢摩他禅那。


师父:看下面,「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齐修奢摩他禅那」,猜对了。


慧观!「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这是什么修法?


观师:「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是齐修三摩提奢摩他,「后断 烦恼」是修禅那。


师父:慧洵!「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这是什么修法?


洵师:「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这是齐修三摩提禅那,「后住清净无作 静虑」,是修奢摩他。


师父:看它的解释,「此菩萨名齐修三摩提禅那后修奢摩他」,对了。慧彰!你 猜看看。「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是怎么样?


彰师:寂静力是缘起性空,性空的境界是定力。


师父:寂灭力不是寂静力,「寂灭力」是什么?禅那是不是?「住于清净」是奢摩 他对不对?看下面「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慧策!「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这是什么修法 ?


策师:寂灭力是禅那,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是三摩提,先修禅那,后修三 摩提。


师父:「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提」,答对了。
慧闻!「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这是什么修法?


闻师:寂灭力是禅那,静虑是奢摩他,变化是三摩提,所以这位菩萨应该是先修 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提。


师父:「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提」,猜对了。
慧陌!「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这是 什么修法? 


陌师:寂灭力是禅那,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是奢摩他,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是三摩提 。(答错了!)


师父:「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提后修奢摩他」。
不准看下面。惠安!「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这 是什么修法?


安师:寂灭力是禅那,种种清净而作静虑起于变化是齐修奢摩他三摩提。


师父:「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提」。
惠济你猜一猜。「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这是什么修法 ?


济师:「以寂灭力资于至静」,是齐修禅那奢摩他。「而起变化」是后修三摩提 。


师父:大家不准看下文。「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圣 超!


超师:以寂灭力资于变化是齐修禅那三摩提,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是奢摩他。


师父:「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 自性清净随顺。」
谁能把它会入我们修的念佛法门?有人觉得念一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不是 的,阿弥陀佛最深了。


闻师:我们知道一句佛号起,就是三摩提,因为它是缘起的法。当这缘起的法从 心起的时候,一句佛号当下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叫做奢摩他。这句佛号都是 自性心而有的,所以归入禅那。
这边我们会入,缘起就是三摩提,性空就是奢摩他,缘起性空皆归无性, 会归一心。


师父:对了!念佛法门是圆修三观。念阿弥陀佛,三摩提,对不对?有事相可依 。一心清净,那就叫奢摩他,对境不起烦恼最究竟处还是一心不乱,那就是 禅那。所以阿弥陀佛是最圆满的法门,我们念佛法门是圆修三观。把这段文 结束。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 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 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观师:「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就是断淫欲。「至心求哀。 随手结取。」就是至诚恳切地求佛哀佑。于二十五轮随手结取,依结开示的 ,就知道我们应该要怎样顿渐来修行。「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假如一 念疑悔,没有真信切愿,就不能成就。
刚才讲到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最圆顿的修行。生病的时候,想看什么都看 不下去,只能念佛。我们修念佛法门,很难过的时候,还有阿弥陀佛可以依 靠。


师父:「当持梵行」,这梵行大家可能知道,梵行就是色界天以上,没有淫欲。淫 欲心不论年龄,你八十岁要是不假修行,还是有。不假修行,淫欲心不断, 还在生死当中。
所以世间法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孝最善,「论心不论行」,什么是行 ?事。如果论事,买东西给父母吃,买东西给父母用;不论事,论你的心。 要是论事,那好了!穷人家的孩子没钱给他父母买东西,那没有孝子了?「 万恶淫为首」,淫欲心最恶,大家千万要注意。「论行不论心」,就是论事 不论心,你犯为恶,不犯不论。如果论心的话,世上没好人了。我们要是不 假修行,八十岁看到美女,他也动心。如果当中有人断了,那你马上是圣人 。你如果淫欲伏下,不久你就要得定开慧了。所以修梵行断淫欲最要紧,不 论内外道皆是戒这一条,不然不出欲界。
「寂静思惟」,不是不叫你思惟,叫你善思惟,这个思惟怎么叫寂静?没有 贪瞋痴,虽没有贪瞋痴还有思惟,思惟是思惟,而没有贪瞋痴,好比房间里 点蜡烛一样,光明照耀,蜡烛光一点都不动,一点不动的时候,还是光明照 耀,那才叫寂静。
「求哀」,哀是大悲,求佛慈悲、忏悔,叫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 五轮。」这样经过二十一天,天天持梵行,天天寂静思惟,天天求哀忏悔, 经过二十一日。其实我们修念佛法门,圆修三观,修念佛法门就是圆修空假 中,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念佛当作 最浅显的,好象念佛是没用的人才念佛。不是的,念佛法门最高深。现在我 们看这段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师父:谁讲?「并法不随顺」,什么意思?不准看注疏。


悦师:「唯除顿觉人」,唯有佛一人才是顿觉人,因为它下文讲到「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就是菩萨以下都要持此轮。


师父:谁是法不随顺?


悦师:圆觉清净那有随顺不随顺?所以佛是顿觉人,若有随顺就是 渐法人。


师父:「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不信佛法的人,不随顺入佛法的人也不随顺 ,顿觉人他成就菩提已经不需要这个方便了。不随顺佛法的人,他怎么会成 佛呢?所以这两种人除外。


悦师:什么是顿觉人?


师父:顿觉人是一觉一切觉,他不假方便次第。


经师:我想要问一个问题。刚才讲到二十五轮,后面有讲到顿渐修,可见当中单修 、齐修、圆修有高低。刚刚师父有开示单修比齐修高一点,我不知道是不是 圆修比单修高一点?请师父开示。


师父:我们看看文就知道了。「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这比单修奢摩他, 单修三摩提,单修禅那,还要高吧?单修奢摩他,从奢摩他修入,慢慢才 一空一切空,单修三摩提,从三摩提修入了以后,才一假一切假,这个 圆修一切了。「于诸性相无离觉性」,好象这个比较高。好!现在查注疏。


悦师:它讲到「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梵行是不是指中道?……


师父:梵行是修梵行,佛法修梵行,其它外道也修梵行,它和禅那不同,不犯淫欲 行叫梵行。怎么叫梵行?梵是色界十八天,色界天的人没有淫欲心,如果有 淫欲心是在欲界。你假使断淫欲的话,在佛法中得一半。如果你淫欲心重的 话,赶紧求阿弥陀佛接引你。

「求哀忏悔」,什么叫忏悔?忏悔过以后不再犯的话叫忏悔,如果再犯的话 ,犯妄语,罪加一等。
后面有讲到,修行要看根机,上根人修圆觉一百二十天,中根人一百天,下 根人八十天。念佛法门也是这样,上根人一百天,好比修般舟三昧;中根人 四十九天;现在打佛七是七天,下根人修的。
(太虚大师全书‧二一六八‧一○)「此中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二语, 为长行所无。」长行里面没有这段文,偈颂有。「顿觉人不假修行」,不假 方便渐修,「直成佛道,故不须依轮修习。」不需假渐次。「法不随顺之人 ,如外道种性」,外道之人不信佛法,不随顺佛法之人。「及无性阐提」, 这是一阐提,无善根,这是在那里说呢?佛在大般涅槃经说过,佛说一阐提 不断佛性,断善根。大家都知道吧!断善根就是一阐提。怎么不断佛性?一 切法以无性为性,那无性怎么可断呢?所以大家注意到,一阐提断善根,不 断佛性。所以佛在大般涅槃经说过,你不要把佛性当善根,善根有增有减, 有断不断,佛性无增无减,无断不断。

「阐提无佛种性」,佛在大般涅槃经说过,一切众生皆当成佛,一切众生皆 具佛性,这是佛所说的。「故不随顺;外道虽有修习而非正法,故亦不随顺 ,故皆无依轮修习之事。」讲到一阐提,大家看大般涅槃经,一是断,阐提 叫尽,断尽叫一阐提。一是断,阐提叫善根,断善根叫一阐提。很多解释, 无善根、无尽都是一阐提。一阐提就是不成佛的,一种一阐提是凡夫种性堕 三涂的,堕地狱、饿鬼、畜生叫一阐提。这个一阐提可以成佛,怎么知道呢 ?从地狱出,投生做人,出家修行皆可成佛嘛!第二种一阐提是定性二乘─ ─阿罗汉,他不修无上菩提,入涅槃不动了,如果他再回小向大,还可成佛 ;菩萨也有一阐提,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怎么能成佛呢?所以 也叫一阐提。
你想二乘,不但佛性没断,还有善根。地藏菩萨有大善根,唯有凡夫、地狱 、饿鬼、畜生,断了善根!可是佛性不断。如果他回心向善,还是可以成佛 。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三下‧八)「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 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圆觉经一开头就讲过了。「圆觉圆合。即圆照一 切。则该十法界。」「该」是包含的意思。「于诸性相。无离觉性。即清净 觉相。诸佛本起因地。唯一心圆照法界。以为妙行故。」于诸性相,都不离 性相,一切法不离性相,这是讲台,有颜色,有坚硬性,要是没有性相,你 不能分别一切世间法了。这是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就是于诸性相,无 离觉性。

「二十五轮。究竟归极于此。意显此一观以为圆修。其二十四。皆随根耳。 ……」
所以我们这就看出来了,最后的圆修,比前面单修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还要深,圆嘛!
「顿觉人。则不须渐次法。不随顺者。乃阐提不信之人。则渐亦不能入矣。 」不随顺者,他也看出是不信之人。我们今天到此地!

--------------------------------------------------------------------------------------------------------------------

扩展阅读:

智谕法师佛教文集

智谕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