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注释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注释
--------------------------------------------------------------------------------
[1]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就像马的方向随着辔头所转一样,上去下去的关键时刻就是现在活着的这个时候。依靠即生的人身行持向上之善业的力量与其余五道相比遥遥领先,也就是说,此生此世完全可以永远舍弃天灵盖;同样,这个人身积累向下之恶业的能力也远远超过余道众生,换句话说,今生今世也可能成为决定无法脱离恶趣深渊的罪魁祸首。”
[2] 此公案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均有记载。
[3] 修持长寿法时,要将食子当作所修本尊的所依,即将食子观为长寿佛。
[4] 火石、火绒:藏地生火的工具。
[5] 此为藏文版的《阿弥陀经》。
[6] 《大爱道比丘尼经》中曾宣说过女人的八十四种不清净的态状。
[7] 满莫与净检的公案在《妙法宝库·慧光云聚》中的《密宗虹身成就略记》中有记载。
[8] 《正法念处经》等佛经宣说了卖酒的诸多过失,所以从事这一行也属低劣种姓者。现在有些旅馆取名为“××大酒店”,但里面并没有卖酒、杀生等不清净的营业,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不在此列。
[9] 阉割者:以阉割男子和雄性旁生为生的人。
[10] 天葬师:藏地在尸陀林以处理尸体为生的人。
[11] 在三宝种姓中,又以大乘的如来种姓最为尊贵,即发无上菩提心的人。
[12] 在末法时代,由于个别出家人的行为不如法,有些在家人见到出家人后,对出家的身份产生邪见。这是不合理的。即使某个出家人的行为不如法,但他毕竟现的是僧相,可以说他就是三宝的代表,所以不应对出家的身份有邪见。
[13]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房子那么豪华,怎么会像狗窝一样呢?其实,现在大城市有许多养宠物狗的人,这些人把狗窝装修得非常豪华,这些狗窝不一定比人住的房子差。所以用狗窝来比喻有些人的家室并不为过。
[14] 居士戒的学处有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居士首先要皈依三宝,在此基础上,根据受持戒律的多少,可分为四种居士:一是受持一条戒的一分居士,二是受持二条戒的少分居士,三是受持三条戒或者四条戒的多分居士,四是受持五条戒的满分居士。此外,还有八戒居士(又称梵行居士),即终生守持八关斋戒者,如古印度弘扬唯识宗的月官论师。八关斋戒是: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不做任何不净行及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坐卧高广大床;7、不歌舞相视、不过往观听,不涂饰香鬘;8、不非时食。
[15] 酒戒是五戒的基础,因为饮酒的过患极大,而且会导致失坏其他戒律。因此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大德都强调首先必须守持酒戒,即若只守五戒中的一戒,这一戒就必须是酒戒,若守多戒,须在酒戒上再增受其余的戒。
[16] 外摄持:以智慧指明万法无有自性、以方便宣说一切善根回向遍知智慧的善知识。
[17] 内摄持:自己渴求获得遍智的心和三轮清净的胜观。
4 灵器:供施代替品。用彩线绕成或用糌粑捏成日用品、牲畜、房屋等摹拟物。用以供神者称为上供灵器,用以布施鬼类者称为下施灵器。
5 禳解术:念经修法以禳解灾难的仪轨。
[20] 再弘期:藏传佛教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公元7世纪到9世纪为前弘期,公元10世纪起为后弘期,20世纪80年代宗教政策恢复以后,藏传佛教进入再弘期。
[21] 五身:法身、报身、化身、现前菩提身、不变金刚身。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22] 乔美仁波切的《闭关要诀》里说,顶礼之后念一遍此咒语有顶礼十万遍的功德。但大家要注意,这是从功德的角度讲的,绝对不能认为,修五加行时,只要磕一个头,再念一遍这个咒语,就完成了十万遍顶礼。
[23] 智美根登:古代一王子,生性好善乐施,曾布施自己的一切财物、子女和眼睛。
[24] 我经常引用这个教证,以后可能还会用,这样反复引用并没有重复的过失。无垢光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引用《觉性灌顶续》的一个教证后说:“虽然前面已经引用过这个教证,但是再次引用无有过失,因为《时轮金刚释•白莲花》三次引用了《文殊真实名经》的教证,《显句论》也多次引用了《三摩地王经》的教证。”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也有同一个教证引用两三次的情况。这些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25] 云供咒:纳摩纳札雅雅 纳摩巴嘎瓦得 班匝尔萨抓玛达呢 达塔嘎达雅 阿哈得三雅桑波达雅 达雅塔 嗡班杂尔班杂尔玛哈班杂尔 玛哈得匝班杂尔 玛哈波雅班杂尔 玛哈波德泽达班杂尔 玛哈波德曼卓巴桑札玛纳班杂尔 萨瓦嘎玛阿瓦纳波效达纳班杂尔所哈。[云供咒注音:“得”读作Dei ] 此咒功德不可思议,念一遍此咒,有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的功德,且死后能往生极乐世界。
[26] 奶渣:藏地的一种奶制品。
[27] 八大如来、八大菩萨、八吉祥:详见《喇荣课诵集》中的《八圣吉祥颂》。
[28] 牛黄:按来源有三种。一是天然牛黄,它是牛胆里的结石状物质,这是非常难得的妙药,价格比黄金还昂贵。二是人工培植牛黄,是人为地在活牛胆内植入一个小管,使之产生结石,当结石长到足够大时再取出来。这是天然牛黄的替代品,它的价格也不低。第三种是人工合成牛黄,是用牛胆红素为主要原料合成的,曾经大量代用天然牛黄,从严格意义上讲,人工合成牛黄不能算牛黄。
[29] 黄丹:又名铅丹,一种矿物质,在中医和藏医中都有使用,也是一种颜料。
[30] 右旋海螺还表示菩萨为利他而投生。
[31] 丹增意吾布美:是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前世,在九百多年以前,法王如意宝是格萨尔王的意子丹增意吾布美大将。
[32] 迦陵伽:一种水鸟,羽毛非常细柔,若以其羽毛触人身,可以解除疲乏,远离饥渴和忧悲苦恼。
[33] 帕吉波国王:即琉璃王,佛在世时一势力强大的恶王,曾屠灭释迦族人。
[34] 五家共享:王臣以法令取之,盗贼以非法夺取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毁坏之,由人共取由天没收之。
[35] 在香花供佛方面,汉地做得很好,寺院里的供桌上经常摆满鲜花等供品。尤其每月的初一、十五等吉日,众多善男信女都拿着香花到寺庙供养,这些人的行为值得随喜。虽然他们也许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显宗的空性见、密宗的清净观,但他们对佛菩萨有恭敬心和欢喜心,以这样的心态来供养也很难得。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寺院的创办者为众生提供了供养三宝的场所,他们也功德无量。今后道友们如果有能力,也要建立一些道场,最好是闻思修行的道场,如果实在没有能力把闻思修行搞起来,也要塑造一些庄严的佛像,这样许多众生都会来作供养。
[36] 每堂课后上师要带领大众共修念佛。
[37] 损耗鬼:专吃食物精华和损耗财物的一类鬼神。
[38] 当时藏地有一些小国王,实际上就是一些部落的头人和一些地区的土司。
[39] 古代印度非常富裕,佛在世时,印度有给孤独长者等大施主,这些大施主的财富多得无法想象。
[40] 这部经中还说,有七种善法能转生到梵天。一、建造佛塔、经堂、僧房。二、修建园林浴池,种植树木,给人们带来清凉。三、恒常布施医药。四、造船济度人民。五、建造桥梁。六、在道旁挖井,使渴乏行人得以饮用。七、修建厕所。这部经中还说:“供之得福,进可成佛。”意思是说,如果在殊胜的对境前作供养,可以获得大福德,最终可以因此而成佛。此外,《宝鬘论》中在讲积累福德资粮时,也要求兴建旅店、花园、桥梁、浴室、水井等。
[41] 弓背:多用弹性的木条弯成弧形,有些弓背表面以皮革包裹。
[42] 这里的“相”是指宰相。还有一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说法,意思是蛇的身体虽然很细,但在贪欲的推动下,它能吞下比它的身体大得多的大象。此说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如云:“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43] 这是藏音的阿弥陀佛名号,按学院的要求,如果是念汉文的“南无阿弥陀佛”,则要念600万遍。
[44] 按藏族的习惯,吃糌粑时必须放酥油,如同汉地吃饭要有菜一样。除非极为贫困没有酥油,才不放酥油。
[45] 印光大师曰:“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亿倍焉。大师又曰: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
[46] 藏地有人死后作四十九天佛事的传统,但是有些特别穷的人承担不起这个费用,甚至给亡人烧烟供的一点糌粑都没有。
[47] “从石头里抽出血”和“从鸟儿体内吸出骨髓”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形容为了找钱无所不用其极。
[48] 白玉派:宁玛巴六大支派之一。
[49] “以唾液作饮料”、“以空肠作腰带”:形容无吃无喝。有些人没有喝的饮料,只能吞咽自己的口水来解渴;有些人没有饭吃,肠子里空空的,就像腰带盘在腰间一样。
[50] 《了凡四训》:是一部在汉地广为流传的劝善论典,它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子女的家训,书中讲了四个问题: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51] 有些学者认为格萨尔王的故事是神话,其实这根本不是神话,许多不识字的民间艺人能唱上百万字的《格萨尔传》,法王如意宝也能唱前世成为丹增意吾布美时的道歌,这些传记和道歌根本不是臆造的,其中蕴含着甚深的佛法的道理。
[52] 按一些大圆满法的要求,在修持大圆满时,不仅要遣除三门的恶业,甚至连身体顶礼、口中念经、心中生起信心、悲心等都不能有。但这些都是很高阶段的修法,初学者很难直接行持。
[53] 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如同老狗的口里能吐出黄金,一个很平凡的人也会说出珍贵的教言。
[54] 诸佛菩萨和一些大成就者做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上师如意宝讲过,在他看来,甚至托嘎如意宝开一个玩笑都有甚深的密意。有信心的弟子看到上师的任何言行,都会认为是度化众生的方便。
[55] 尤其是圣者菩萨根本没有任何身心的痛苦,《宝性论》中说,圣者远离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法王如意宝虽然在显现上经常生病,其实他老人家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痛苦。
[56] 此公案出自《摩诃僧祇律》,此公案的前半部分几乎与上一节课婆罗门的两位妻子供养独觉的公案完全相同,但后面的部分则不相同。
[57] 永明延寿大师修行非常精进,据记载,大师每日念十万遍佛号,每日常行一百零八件佛事。所以修行关键是看有没有精进心,一般人认为一天念十万遍佛号非常困难,很多人以种种理由,把时间在非法中度过;可是有道心的人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得很晚,白天也不散乱,完全有时间念这么多佛号。由于永明大师道德巍巍,不仅为缁素尊崇,甚至为鬼神所敬。大师圆寂后,有一从临安来的僧人,经年绕大师塔,旁人问他何故绕塔?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过冥界,看见阎王殿左边供了一幅僧人像。阎王常在像前礼拜,我问旁边的判官:‘阎王礼拜的僧人是谁?’判官回答说:‘那是杭州的永明延寿禅师,他未经冥府,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阎王敬重大师德业,故天天礼拜。’所以我来这里绕塔,以示恭敬之心。”
[58] 意为:世间众生都在寻求安乐,如果没有资具,则安乐也不可能有,当知一切资具都是从布施的福德出生的,因此佛陀首先为众生宣说了布施的法语。
[59] 单坚护法神、紫玛护法神都是财神,祈祷他们可以获得财富。可能是各个民族的传统不同吧,藏地对财神法并不是特别重视,不像汉地有些人那样,一听到财神灌顶就特别有信心。
[60] 悉地:是修习密法获得的成就,分世间和超世间两种悉地。此处特指财富。
[61] 关于三十七堆曼茶罗的具体内容以及观修方式,可以参见《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62] 云供咒注音:“得”读作Dei。
[63] 按藏传佛教的观点,现行对治力具体包括修菩提心、观修空性、念诵佛号和密咒、读诵大乘经典等。
[64] 五无间罪:杀亲生父亲、杀亲生母亲、杀阿罗汉、破和合僧以及出佛身血。
[65] 如果有人想:既然有杀母之过,那岂不成了无间罪吗?回答是,这并不会成为无间罪,因为所杀的对境并不是今生的生身母亲。
[66] 并不是完全没有罪,因为这会在阿赖耶中熏入杀生的习气;但因为没有真实杀害众生,所以没有大的罪业。
[67] 有些动物被宰杀后,在第一个市场没有卖出去,换到另一个市场卖,还是没有卖出去,最后到第三个市场被卖掉。按照小乘的观点,在第三个市场买来的肉可以食用,因为这肯定不是为自己享用而杀的。
[68] 《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69] 广义来讲,可以包括枪、炮、导弹、核武器等一切现代武器。
[70] 大海中有这样巨大的海生动物,只不过因为众生的业缘不同,现在的人们不一定能见到。《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后藏的黑马喇嘛因为享用信财和亡财,死后转生为雅卓耶湖中的一条大鱼,庞大的躯体遍及整个湖泊。
[71] 有些经中说,他用木棒打了那两条鱼的头。
[72] 佛经中有许多这样的公案,如:佛陀曾经被孙陀利女毁谤,又被奢弥跋毁谤,身体上曾示现头痛、骨节痛、背痛、木枪刺脚,提婆达多推山石压伤佛足趾,在九十天以马麦为食物,成道之前经历六年苦行。
[73] 据《空行心滴》的历史记载:莲花生大士、菩提萨埵堪布和赤松德赞国王前世曾经转生为低劣种姓的三个人,当他们在修建夏绒卡绣大塔时,莲明公主那时是一只毒蜂,它叮入前世的国王的血管,他用手擦拭时无意中弄死了那只毒蜂,由于当时的命债,那只毒蜂转生为赤松德赞国王的女儿。
[74] 据有些论典的观点,无垢光尊者前世的许多公案是为了表明因果不虚而特意示现的。
[75] 此教证不仅在律藏中常出现,在《宝积经》等经典中也出现过。
[76] 是“也许”存在两种因缘,并没有说“一定”存在两种因缘,因为有些病的产生,既有前世的业力,也有暂时的四大不调等因素,而有些病仅仅是以暂时的四大不调所导致的。
[77] 龙树菩萨圆寂的情节有不同的说法。《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为了满足乐行国王太子的要求,龙树菩萨用干茅草叶自刎其颈,结果就像利剑一样割断了自己的头。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菩提道次第传承上师传》以及《密宗大成就者奇传》的说法是,龙树菩萨是被乐行王的太子用吉祥草割断头而圆寂的。
[78] 今四川省马尔康地区。
[79] 《金刚七句祈祷文》:吽!欧坚耶洁呢向灿,巴玛给萨东波拉,雅灿却格哦哲尼,巴玛炯内义色扎,括德卡拙芒布果,切洁吉色达哲杰,新吉落谢夏色所,格热巴玛色德吽。意为:吽!邬金刹土西北隅,莲茎花胚之座上,稀有殊胜成就者,世称名号莲花生,空行眷属众围绕,我随汝尊而修持,为赐加持祈降临,格热巴玛色德吽。
[80] 《贤愚经》中有此公案,萨嘎玛在此经中叫毗舍离,此经中说毗舍离有三十二个孩子,其余情节大致相同。
[81]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家庭里有学佛或者出家的人,这对全家的利益也很大。如唐朝福州玄沙院宗一禅师,他父亲以捕鱼为生,后不幸落水淹死,宗一禅师因此出家,以报答父亲养育的恩德。一天他在外参访时,脚被擦伤而流出血,他因此而豁然大悟。后来有一天晚上,他梦见父亲来相谢说:“因你出家、明心见性功德的拔荐,我已得生天界,特意来通报这个好消息。”
[82] 除了杀生之人,其他的恶人,像破戒、诽谤上师三宝、无视因果之人,这些人的染污也特别重,没有必要时也尽量不要与他们接触。
[83] 内容几乎与佛教《大藏经》完全相同,这是苯波教徒篡改佛教经典,把佛教的经典改头换面,作为苯波教的经典。
[84] 有些人为了宣说放生的功德,将《大智度论》中的这个教证说成是:“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但是我查看了《大智度论》的原文,在第十三卷中清楚地讲道:“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其实,“放生第一”和“不杀第一”不能混淆,这两种说法的意义有一定差别:小乘的戒律要求不害众生,但按大乘戒律的要求,不但不能害众生,还要以大慈悲心救护众生。所以“不杀”是共同乘的要求,而“放生”则属于大乘的行为。
[85] 《那先比丘经》:佛陀圆寂后,有一位名叫弥兰的国王,他与那先比丘进行了佛法方面的问答,这部经典就是他们之间的问答记录。在这部经典中,那先比丘以种种比喻善巧地回答了国王对佛法的诸多疑问,讲了许多非常殊胜的道理。
[86] 《亲友书》中讲了天人的五种死相:身色变得极丑陋,花鬘枯萎不喜座,衣染污垢身体上,前所未有汗汁流。意思是:一、身体的色彩变得极其丑陋;二、美丽的饰品花鬘变得枯萎凋谢;三、以前无论在自己的宝座上坐多久也不会心生厌烦,而当时却闷闷不乐,不喜欢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四、本来天衣非常清净,但当时却沾染污垢;五、天人平时从不出汗,但当时身体的腋下等部位却出现汗水。
[87] 一般来讲,天人的身体不堪为别解脱戒戒体的所依,所以按照小乘的观点,天人无法受别解脱戒;但按照大乘的观点,如果能以菩萨戒来摄持,天人也可以得到菩萨戒所摄的别解脱戒。比如佛经中有八万天子受菩萨戒的公案。此外,佛陀和大菩萨化现的天王也可以给天人传授特殊的戒律。所以此处的教证应该从这些角度理解。
[88] 毗婆尸佛:过去七佛中的第一尊佛,七佛中的前三尊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而七佛中的后四尊佛是贤劫的前四尊佛,在《长阿含经》中对七佛有详细介绍。
[89] 这是万不得已的讲法,诸位千万不要认为:既然如此,那我就每天白天造恶业,反正夜晚可以行持善法。业因果是非常可怕的,每个人都要对此慎重取舍。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