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9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课

 

  《中观庄严论》由静命论师,也即菩提萨埵所造。而《中观庄严论释》则是由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的,其传讲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印度那烂陀寺诸位班智达的传统,以著论五本[10]进行传讲。现在正在讲第一个问题,这部《中观庄严论》到底由谁所造的。

  菩提萨埵,也叫做静命论师,在《文殊根本续》和《楞伽经》中都有授记。当然所谓的授记,并不是只能解释成这位大德,而不能解释成其他大德。一般来说,佛经的意义有直接、间接、言外之义等几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有的是直接授记的,有的是间接授记的。直接授记的话,只能对这个人进行解释,除此以外,不能解释成其他任何人。比如佛陀对龙猛菩萨、无著菩萨的授记,朝代、年龄、时间、地点全部都授记得非常清楚,这属于直接授记。但对有些大德,从间接角度来讲,也可以如此解释,因此属于佛陀的间接授记,也有这种情况。

  前面已经讲了顶礼句,以及《楞伽经》中对静命论师的授记和他在藏地和印度的威望。有些内容已经隔了一天,该讲的已经讲完了,该辅导的也已经辅导完了。但昨天讲考的时候,有的人对有些大德的名称还不清楚,比如当时藏地派哪些人到印度去——加纳·革玛,这个名字根本说不出来。一般来说,有些特别重视修行的人,不管是堪布、堪姆还是其他道友,凡是讲到有关修行的内容都会马上记下来;但对其他的历史状况,尤其对现在的一些社会状况不会特别在意。

  总的来讲,既懂得修行的方法,又懂得修行的理论,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这次《中观庄严论》讲完以后,希望有一点智慧的人,以后不管在任何道场、任何人群当中,都能讲得出来,必须要达到这种标准!因此,有关《中观庄严论》的历史背景、所属范围以及它所牵涉的方方面面的道理,都应该全面了知。否则,仅仅在字面上读一遍,不算讲《中观庄严论》,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重视。麦彭仁波切在这里没有直接宣讲本论,而是首先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其原因就在于此。

  下面讲《三摩地王经》中对菩提萨埵的授记。

  此外,《三摩地王经》中也云:“末法浊世菩萨勇士者,护持如来教之此胜法,彼等吾子末时护正法,千万佛皆交付与彼等。”

  “末法浊世菩萨勇士者”,菩萨就是坚强的心,勇士也是非常勇敢的。“菩萨勇士”就是菩提萨埵的意思,其简称为“菩萨”。为什么叫菩提萨埵呢?有些历史记载中说,尊者的相续中已经完全成熟了菩提心,因此称之为菩提萨埵。

  “护持如来教之此胜法,彼等吾子末时护正法,千万佛皆交付与彼等”,菩提萨埵等在末法时代大力弘扬佛法,但并没有说只有菩提萨埵一个人,而是指以“菩提萨埵”为主的大德,佛陀所有的教法全部交付与这些高僧大德们。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像宗喀巴大师以及后来的轨范师、亲教师、堪布、上师等,全部都是菩提萨埵的化身。麦彭仁波切在下面也有类似的文字说明。

  可以明显看出,此经中已经完整地指出了“摩诃萨埵绕卡达”的全名,静命论师的尊名如果用梵语来读就是如此。

  静命论师,也叫做菩提萨埵——菩萨勇士护持者,用梵语来读应该是“摩诃萨埵绕卡达”。“摩诃萨埵”是指大菩萨,“绕卡达”可以解释成维生、护持。

  此处如若也同样读成“末法浊世摩诃萨埵者”就比较容易理解;而所谓的“绕卡达”可以解释为维生或护持。

  上面所说的“末法浊世菩萨勇士者”,也可以读成“末法浊世摩诃萨埵者”。因此,《三摩地王经》当中对菩提萨埵授记得非常清楚。

  因而,通过此名词也使所表达的意义一同显露出来了,

  这种词语所表达的意义非常明显——在末法时代,菩提萨埵等高僧大德唯一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因为(一句话)能引出直接之义、间接之义、言外之义等多种含义,这就是佛语的特点。

  佛陀的语言为什么如此深奥?千百年来,有多少历史学家或文学家,这些人根本无法推翻佛陀的金刚语。为什么呢?佛陀的语言中,有直接宣说的意义,也有从直接宣说的意义中引申出的间接意义,还有言外之义。不管是佛陀的授记还是他所宣讲的任何道理,都有内外密的很多意义。

  一般来说,佛陀的语言、菩萨的语言和凡夫的语言完全不同。凡夫的语言只能解释或者讲出一种道理,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含义了,就像现在的小说一样。虽然,稍有智慧的文学家也会写出一些具有内涵的文字,对于其中的意义,其他人也会作一些解释、分析。但与佛语比较起来,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我们遇到一些教证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也可以,但还有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解释的情况;也有直接解释、间接解释,以及对隐含意义进行解释等各种不同的情况。所以,佛经中的任何一个教证,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方法,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有些孤陋寡闻的人,认为自己解释得完全正确,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解释方法。这种说法非常不好。我们讲其他论典时也提过: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里讲到,佛陀的语言有三种解释方法。以前在其他地方经常提到的问题,现在正在学习的时候已经遇到了真实的文字。

  静命阿阇黎通过卓越的理证智慧(无误抉择)以上两部经的无垢意趣,进而开创了两大宗轨(合一之宗),由此可见,这两部经中授记的原因也在于此。

  静命论师通过其卓越的理证智慧,已经对《楞伽经》和《三摩地王经》两部大乘经典作了无误抉择,并且开创了中观和唯识合而为一的大乘宗轨。

  为什么在这两部经典中特意对静命论师作了授记呢?因为这两部经典都是由静命论师大力弘扬的。针对这一密意,佛陀特意在这两部经中作了授记。

  第一、智慧超群:

  前面从戒律清净、智慧超群、品行高尚三个方面,已经对静命论师作了简略介绍。接下来,详细介绍静命论师超群的智慧。

  关于众多经续中再三授记的这位开宗祖师独具特色的超胜功德,正如古大德所说:静命论师已抵达自他宗派波澜壮阔大海的彼岸,于圣者语自在(文殊菩萨)纯净无垢的莲蕊足下以头顶受。

  意思就是说,静命论师对于自宗和他宗都已通达无碍,并且亲见文殊菩萨,在其纯净无垢的莲蕊足下恭敬顶戴。

  “圣者语自在”是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亲自用智慧宝剑为尊者灌顶,开启智慧的花蕊。不仅诸位大德在有关教言中是这样讲的,而且在静命论师所造《中观庄严论》颂词的后面也有类似的文字,这些文字是译师加的还是尊者自己写的,两种解释都可以。

  并且在以前确凿可靠的史实中也曾看过有如是记载:

  一般来讲,藏地非常著名的觉囊派多罗那他所造的《印度佛教史》,对印度高僧大德们的状况记载得非常清楚。汉文版的《印度佛教史》多数采用直译的方法,其中很多大德的名字虽然比较难懂,但从内容来说,真正是确凿可靠的一部历史书。还有一部历史书——《巴协》,也叫做《桑耶寺详志》,作于公元八世纪中旬,作者是萨囊,也叫做瓦切耶,这里面详细记载了有关桑耶寺的一些历史。

  《巴协》的作者——萨囊,以及莲花生大师、国王赤松德赞、静命论师,他们四位以前转生为四位劣种者——养鸡、养猪、牧马、养狗的四个人的孩子。他们在建造尼泊尔的夏绒卡绣佛塔时,共同发愿将来在藏地弘扬佛法。当时,赤松德赞发愿:将来在佛教不兴盛的藏地成为国家的法王。莲花生大师发愿:如果那里的邪魔外道非常强盛的话,愿以我的神变力降伏他们。菩提萨埵发愿:我在那里开创别解脱戒和中观宗,以我的辩论智慧胜伏外道。萨囊发愿:我没有什么能力,你们有什么事情,我可以作通讯员,好好地跑……。后来,他们四位确实在藏地佛法的前弘时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真正成了弘扬佛法的开创者。

  萨囊所写的《巴协》,对于前弘时期的佛教状况,整个藏地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等作了细致阐述;然后,国王赤松德赞怎样弘扬佛法、如何迎请莲花生大师,静命论师怎样持戒、传戒,对这些历史状况讲得非常清楚,尤其详细记载了桑耶寺的整个修建过程。历史学家根登群佩非常重视这部历史书,而且很多研究西藏历史的学者认为,《巴协》是智慧的结晶,是非常可靠的一部历史书籍。

  在这里,麦彭仁波切根据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以及《莲花生大师广传》、《巴协》等非常确凿可靠的历史书籍,简单介绍了静命论师在藏地、尼泊尔等地对佛法交流和弘扬的状况。

  这位阿阇黎生为东方匝霍国王的太子,

  静命论师降生于印度的萨霍地方——现在属于印度的一个省,也属于孟加拉国的一部分。原来法王去的时候,有人说萨霍在印度北方,但应该是在东北方。当时在萨霍,菩提萨埵的妹妹曼达瓦,显示各种各样的神变,现在仍然可以看到石头上留下来的非常多的手印。

  最初,萨霍国王对莲花生大师并没有信心,把莲花生大师的身体放在火上焚烧,结果所焚烧的地方全部变成莲花湖泊,也就是所谓的莲花海。现在在印度的北方仍然有。

  年长以后在那烂陀寺说一切有部的亲教师智藏前出家为僧,法名为摩诃萨埵绕卡达。

  智藏论师是自续派东方三大论师[11]之一,在印度东方来讲,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的智慧。

  静命论师年长以后,在那烂陀寺说一切有部的智藏论师面前出家为僧,法名为摩诃萨埵绕卡达。有人认为,“摩诃萨埵绕卡达”是尊者出家的法名;还有人认为,尊者的大乘修行已经全部圆满,尤其菩提心修得非常圆满,所以叫做菩提萨埵。

  (从此之后精进修学,)对所有明处全部通达无碍,成为那烂陀寺出类拔萃的亲教师,制胜一切外道辩论对手。自此,尊者不同凡响的智慧雄狮巨吼响彻云霄,名震天下,铺遍整个大地。

  尊者对五明[12]等所有学问通达无碍,完全胜伏所有外道的辩论对手。当时在印度,尊者的威名可以说人人皆知,是非常出名的一位大智者。

  当时,南方有一位对婆罗门吠陀等所有外道典籍无所不知的人士,出奇地击败了内外道的全部辩论对手,结果谁也无法与之抗衡。这时此人心里不禁暗自思忖:现在我应当前往那烂陀寺,力争让亲教师静命一败涂地,这样一来,我在普天之下就无与伦比了。

  从很多历史上看,当时印度的外道非常兴盛,而且内外道的辩论也非常激烈。现在,藏地的有些寺院里面还有一些辩论,但在汉地和国外,这方面根本不用害怕。因为他们对佛教教义一点儿都不懂,而且他们自己从来没有研究过佛教,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像有些博士、博士后,他们来提出问题的时候,自己一直想着要做好准备,但最后问的问题特别简单。

  与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同,当时的有些婆罗门、外道的智慧是非常敏锐的。这一点,从月称论师、圣天论师与外道辩论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当他(经过一番旅途的劳顿)最后来到静命论师的住处时,却不见尊者的踪影,只看到有一尊宛若纯金般闪闪发光的文殊菩萨像庄严端坐,于是他走出去向别人打听论师的下落,没想到人们都说亲教师就住在那儿,

  在静命论师的住处,这位外道根本没有见到静命论师的踪影,只是见到一尊非常庄严的文殊菩萨像。但是,当他向别人打听时,人们都说:“你自己没有看见而已,应该住在那里。他老人家一般不喜欢往外面跑,应该住在自己的屋子里……”

  此人只好再度返回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尊者果真原地未动。他不由得大吃一惊,知道尊者已获得了殊胜本尊悉地,谁也不可能再辩得胜他,不由得生起极大信心,于是全然放弃了辩论的念头,恭恭敬敬顶戴其足,皈入佛门。

  这时,这位外道已经清楚了知,静命论师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与他辩论完全没有得胜的把握。于是,完全打消了“普天下唯一由自己来守护”的想法。最终,通过静命论师的威力,这位外道已经被彻底打败了。

  诸如此类,尊者智慧超群的奇迹实在是无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尊者的超群智慧,一般人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一点,讲述《中观庄严论》论义的时候,大家完全可以清清楚楚地了知。

  一般来说,印度的状况主要是通过《印度佛教史》来了知。《桑耶寺详志》,也就是《巴协》当中,主要对藏地的历史状况描写得比较清楚。

  当尊者到达藏地之时,也曾经胸有成竹地亲口承认过自己的智慧,他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假设佛教内部或其他外道有谁想寻找较量的对手,那么在神变方面,可以说整个南赡部洲没有能比莲花生大士更胜一筹的了,非他莫属,因此可让那些人与他一决胜负;而在因明辩论的方面,如果与我唇枪舌剑一试高低,恐怕当今天下再没有比我更擅长的了,我足可力胜一切辩论对手,使他们一一皈入佛门,让国王您如愿以偿。”

  静命论师对国王说:“如果有人想在神通方面进行较量,你应该把他带到莲花生大师那里去。”因为从整个南赡部洲来讲,不论是人与非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莲花生大师。所以,应该让这些人与莲花生大师进行较量。然后说:“如果是在因明方面进行较量,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将他带到我这边来。在因明方面辩论的话,恐怕整个天下再也没有能与我相比的。”

  上师如意宝曾经也讲过:“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可能是比较年轻的原因,当时觉得自己的辩才、自己对因明方面的道理非常精通,觉得自己非常聪明——天下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智慧?”

  静命论师到藏地的时候,也是非常有把握地说:“如果有一些外道和内道辩论的话,应该到我这里来。”当时在藏地,很多人对因明推理不一定非常懂,因为佛教不兴盛的地方,逻辑推理的智慧是比较少的。但在国王面前,静命论师非常坚定地表明了自己超越的智慧。

  这位大阿阇黎,开创了中观瑜伽行宗轨,

  中观瑜伽行派,在抉择中观的同时,抉择一切外境唯心。也就是说,胜义谛按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进行抉择;名言谛完全依靠唯识宗的观点进行抉择。

  现在,汉地的有些论师认为,唯识是至高无上的法门;藏地的很多论师认为,中观是至高无上的法门。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解释的宗派,到目前为止是非常罕见的,也可以说对这些道理一无所知。但大家如果将这部《中观庄严论》学习得非常好,一定会通达唯识宗和中观宗圆融无违的观点,所以,学习这部论典非常有必要。一般而言,唯识有唯识的特点,这一点需要从名言角度来突显;中观有中观的特色,这一点应该从胜义角度进行宣讲。为此,阿阇黎静命论师开创了二者合而为一的中观瑜伽派。

  在诸位班智达当中犹如胜幢之宝顶般昭彰显著,首屈一指。

  就像胜幢最高处的宝顶一般,当时在印度东方和南方无数的班智达当中,静命菩萨是非常著名的。

  这以上只是对尊者智慧超群的事迹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学《中观根本慧论》时也讲过,做创始人并不是很容易的,那么,静命论师如何成为中观瑜伽派的创始人、开宗祖师呢?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而竭诚护持这位开宗祖师之自宗的大德也委实不乏其数,

  不论是印度还是藏地,护持静命论师自宗的大德是非常多的。

  就拿印度圣地来说,有狮子贤论师、嘎玛拉西拉(即莲花戒论师)以及法友论师等等,

  从印度来讲,解释《现观庄严论》的密意者,以狮子贤和解脱部两位论师最为出色。现在学院每年讲《现观庄严论》时,都是以《现观庄严论》的颂词和狮子贤论师的《明义疏》为主。受持静命论师观点的狮子贤论师所抉择的,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含义。

  还有嘎玛拉西拉,他也是护持静命论师自宗的一位大德。静命论师圆寂以后,国王赤松德赞也曾迎请嘎玛拉西拉——莲花戒论师来到藏地,与汉地的摩诃衍大和尚辩论[13]。

  另外在诸班智达中也是大有人在,佛智、圣解脱部、狮子贤、阿巴雅嘎绕等唯一抉择般若见解。

  上述诸位论师与静命论师的观点也是相同的,其中“阿巴雅嘎绕”,他著有《入中论》的注释,在断除两种障碍方面有一些特别的观点。

  虽说在静命论师之前已有圣解脱等秉持瑜伽行中观的个别论师,然而真正建立切合外境不存在唯识法理之中观宗轨的开创者就是静命论师。关于这一点,是诸位大智者异口同声所认可的,而且凭据理证也完全可以成立,

  圣解脱军,也就是解脱部论师,从年代来讲,应该在静命论师之前。圣解脱军虽然曾对中观瑜伽派的观点作过解释,但他不是真正的开创者。为什么呢?所谓的开创者,需要通过确凿可靠的理证破斥对方的观点,并以各种教证、理证建立自己的宗派。解脱军虽然站在唯识宗的角度解释过中观教义,在《现观庄严论注疏》中也讲到了外境不存在的道理,但并没有以丰富的教理进行论证,所以,不能称之为开创者。唯有静命论师才是中观瑜伽派的开创者,这一点,诸位大德也是承许的。而且,下面学习《中观庄严论》颂词时,通过理证智慧也可以成立——唯有静命论师以丰富的教理建立自宗、驳斥他宗,唯有他才堪称为中观瑜伽派的开宗祖师。

  再者通过阅读印度诸大论师所著的论典也能了知。

  这一点通过阅读狮子贤、解脱军所著的论典也能了知。汉文版的般若注疏不一定有,但藏文版还是比较多的。我们通过阅读《中观庄严论》以及圣解脱军等所造的论典,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中观瑜伽派的开宗祖师应该是静命论师,不是解脱军尊者。麦彭仁波切对此特别说明的原因也在于此。

  因此,人们普遍共称:龙猛师徒是开创原本中观的鼻祖,

  “龙猛师徒”是指龙猛菩萨和圣天论师,但圣天论师不是真正的开创者,真正的开创者就是龙猛菩萨。

  在这里,开创者或者开创鼻祖、创始人、开宗祖师,这几个意思都是一样的。在佛教历史上,真正成为开创者或者创始人并不是很容易的。全知果仁巴在其《中观论疏》中强调,成为开创者需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一定要见到真谛——必须见到一切万法的法性真谛。并不是以总相见到,而是现量见到法性。如果是总相见到,没有开创的能力。第二个,凭借自己的智慧力完全能解释佛陀的密意。这两个条件必须具足。

  以前格鲁派的有些大德认为,成为开创者需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现见法性真谛;第二个条件,凭借自己的智慧力完全开显佛陀的究竟密意;第三个条件,佛陀在有关了义经中亲自授记。但是,中观应成派的开创者月称论师,中观自续派的开创者清辨论师,他们在佛经中并没有明显的授记。这样的话,他们不能称为开创者,只有佛陀授记的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才可以称为开创者。因此,宁玛巴的有些教言书。只承认前面两个条件,后面的这个条件不一定要具足。

  所以,总的中观创始人是龙猛菩萨,对他的观点进行弘扬的是圣天菩萨;唯识宗的开创者是无著菩萨,对他的观点继续弘扬的是世亲论师等;中观应成派的开创者是月称论师;中观自续派的开创者是清辨论师;中观瑜伽派的开创者就是现在所介绍的静命论师。

  对此,有些论师认为:所谓的开创者,应该是凭借自力、依靠佛陀的智慧,而不是依靠人的身份的教言来解释佛经论典。为什么呢?因为龙猛菩萨依靠文殊菩萨的教言来解释佛陀的密意;无著菩萨是依靠弥勒菩萨的教言而解释佛陀的密意,所以,不应该依靠人的身份的教言,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力,这才是真正的开创者。

  不管怎么样,成为开创者的这几个条件一定要清楚。不然学习几天中观以后,说“我现在是什么什么的开宗祖师”或者“我是什么什么开创者”,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第一个条件,你见到真谛没有?第二个条件,凭借自己的力量,不依靠人的身份的教言……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昨天梦见文殊菩萨现前,给我开讲了非常殊胜的教言。”这样的话,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利益。

  月称论师是中观应成派的开创者,清辨论师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静命论师则是瑜伽行中观的开宗祖师。

  自续派和应成派还没有分开之前,所谓母中观的开创者是龙猛菩萨,对他的观点继续弘扬的是圣天菩萨。

  中观应成派的开创者是月称论师,对其观点作解释的是寂天论师等。在月称论师的前面,佛护论师虽然解释了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但是他并没有以丰富的教理建立自宗、驳斥他方。所以,佛护论师不是应成派的创始者,月称论师才是应成派创始者的原因就在这里。

  清辨论师既是中观自续派的创始人,也是经部中观的创始人。什么叫经部中观呢?抉择名言时,根据经部宗的观点,在外境存在的前提下安立宗派,所以称为经部中观。

  静命论师是中观瑜伽派的创始人。虽然他属于中观自续派,但是在他前面,清辨论师已经开创了这一宗派。所以,静命论师不是中观自续派的创始人,只是中观自续派的一位论师,他可以称为“成员”,而不是“会长”……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