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九十二节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九十二节课
下面正式讲不共加行中的发菩提心。
二、发殊胜菩提心
发菩提心,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不管是它的力量还是功德,都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在座共同听课的人,非常有福报,否则,这样的法不可能轻易得到。因此,每个人应当有一种欢喜心。
在一切思想、一切修行中,菩提心确实无比殊胜。《大丈夫论》中讲过:“欲供养一切佛者,当发菩提之心;欲报佛恩者,当发坚牢菩提之心。”我们拥有今天这样的快乐,完全是佛陀的加持,是佛陀千百万劫中给我们创造的,故我们一定要有报恩之心。而要想报答佛恩、师恩、众生恩,修菩提心是最好的方法。
佛教的精华就是强调菩提心,没有它的话,修无上密法也谈不上殊胜。记得《前行备忘录》中说过,如果没有菩提心摄持,即使你九年闭关,关房的门用泥巴封上,也不能获得解脱。所以,菩提心在佛教中至关重要。
《旧杂譬喻经》中讲过一则公案:有一次,佛坐在树下为无数人说法。其中有人证得须陀洹果,有人证得斯陀含果,有人证得阿那含果,有人证得阿罗汉果,这样的人不计其数。
此时,佛陀脸色无有光彩,像是特别忧愁的样子。阿难问佛是何缘故。佛陀说:“就像是商人,持价值千万珍宝外出经商,路上遇到盗贼被洗劫一空,赤裸身体呆在路上,你说愁不愁?”
阿难回答:“很愁。”
佛对阿难说:“我从无数劫来,千辛万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众生成佛。但现在我成佛了,却没有起到真实作用,难道我能快乐得起来吗?”
阿难问:“不是很多人已证得声闻圣果了吗?”
佛陀说:“如同一家人,生了十几个女儿,却没有儿子的话,就不能支撑门户。同样,我虽有阿罗汉无数,可他们都不是我的儿子,不能坐在树下顿悟成佛,不能把佛法传承下去。”
说完,佛陀流下三滴眼泪,三千大千世界为之震动,数不清的天、龙、神、人都发起无上菩提心。这时,佛陀的面容立即端正和悦,放出无数光明,照亮四方,欢喜地说道:“我的教法后继有人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任何一个善根,纵然像阿罗汉那样,从三界轮回中得到了解脱,也不算是特别殊胜。
现在汉地、藏地有许多人,经常参禅、拜佛、烧香、念经、作经忏……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为了自身利益,真正为一切众生成佛而行持善法的,可以说极其罕见。这样的话,无论做什么都意义不大。所以,大家在修行时,一定要对菩提心的重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以此摄持自己的善根。
讲正文之前,首先是华智仁波切赞叹自己的根本上师:
以大智慧现前胜涅槃,以大悲心住于轮回中,
以巧方便证轮涅无二,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以大智慧已现前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但以大悲心仍显现为人的形象,住于三界轮回中,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并依靠善巧方便,针对不同众生的根基、意乐善说法要,令他们获得解脱,证得轮涅无二的圣果。在如此世所罕见、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华智仁波切毕恭毕敬地顶礼。
我们在学习的开头,或者修菩提心的时候,倘若各方面因缘具足,对华智仁波切为主的传承上师,以及具无量恩德的诸佛菩萨,最好也能以恭敬心念三遍这个偈颂,并祈祷三遍、顶礼三遍。因为传承上师有特别殊胜的菩提心,若能经常祈祷,自相续一定会得到调化。否则,就像如意宝虽具无量功德,有缘者不去祈请的话,也不可能降下所欲。所以,经常用恭敬心祈祷上师三宝,这是非常必要的。
大家在修行时,也不能完全崇拜理论知识,一定要知道,除了理论了知的以外,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甚深、广大领域。有些人天天用分别念探索理论,却对感官以外的加持都不承许,这也是一种极端,不太可取!
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一、修四无量心;二、发殊胜菩提心;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丁一(修四无量心)分四:一、修舍无量心;二、修慈无量心;三、修悲无量心;四、修喜无量心。
本来,四无量心的修行次第是慈、悲、喜、舍,最初应从慈心开始修学。但此处,华智仁波切依据无垢光尊者《心性休息大车疏》中的教言[55],次第有所不同。也就是,从实地修持的角度而言,首先若没有修成自他平等的舍心,慈心与悲心就会偏堕一方,而达不到完全清净,故最先要从舍心开始修。
这个很重要!否则,刚开始若没修好舍心,众生跟你的关系有亲疏之别,有些众生你毫不关心,甚至不共戴天,那你要发最大的心让他们都离苦得乐,这有一定困难。所以,下面先从舍心修起,先要明白亲友和怨敌的真实面目。
戊一、修舍无量心:
所谓的舍心,就是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
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对亲朋好友极度贪爱,对冤家债主却排斥、嗔恨。所以要修这种心的话,就要断除护亲灭敌的习惯,对所有众生都平等对待。就像佛陀在因地时,对赞叹他、伤害他的人,没有任何贪嗔之心,完全做到一视同仁。
当然,刚开始就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对我们来讲,肯定非常困难。但不管怎么样,这也要慢慢串习,若能如此,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亦云:“能于怨亲中,悲润心平等,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我们现在修菩提心,最大的障碍就是亲怨不平等,对父母亲友等自方极其贪著,对怨敌等他方嗔恨难忍,正如《佛子行》所形容的:“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实际上,这也是未经观察造成的。《大方便佛报恩经》云:“师长及父母,及诸众生类,怨亲心平等,恩德无有二。”师长、父母也好,其他众生也好,真正去观察时,怨亲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助己成佛方面,恩德上没有任何差别。
而且,现在的怨敌,在往昔的生生世世中,也曾做过自己的亲友,彼此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所做的饶益无法想象。而如今被当作亲友的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也曾成为自己的仇人,加害过自己。
可惜的是,很多人对亲怨关系没有搞清楚,总认为“这是我的父母”、“这是我的子女”、“这是我的亲人”,却不知他们无始以来害过自己无数次。而如今冤冤相报的怨恨敌人,却反而上辈子对自己有恩。所以,凡夫人的执著完全是错的,对此大家应该好好地想想。
◎ 引用公案说明亲怨平等
圣者嘎达亚那曾说:“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这个公案前面已讲了,在此不再赘述。
《法句譬喻经》中也有个公案,跟它的情节比较相似:往昔佛陀在舍卫国时,当地有一位婆罗门,财富无数,但为人非常吝啬。有一次,他杀了一只鸡,把所有的门全关上,烹调做成美食,跟妻子和儿子一起分享。
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缘已成熟,就化现成一个沙门,以神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请他布施修福。这一家吃得正欢,看到沙门来化缘,就很不高兴。婆罗门狠狠地骂道:“你真是无耻,不知惭愧!我们正在吃饭,你却不请自来。”
沙门回答说:“卿杀父妻母,供养怨家,不知惭羞,反谓乞士,何不惭羞?”意思是,你杀的鸡是父亲转世,娶的妻子是母亲转世,养的儿子是前世的怨仇,如此都不知道羞愧的话,却反说我这个沙门无有惭愧,简直是岂有此理。
婆罗门听后大惊。佛陀以神通令其忆起宿命,并为其说法,他当下得证了须陀洹果。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个人叫波特,他出生于1907年,2岁时就能讲自己的前世,说他前世是印第安族的一个人,在一次战争中,被敌人用长矛刺死了。而杀他的凶手,正是他这一世妈妈的舅舅,也就是舅公。所以,杀人者与被杀者今生虽然是亲戚,但前世却是互相残杀的敌人。
著名人类学家马里奥博士,曾通过催眠等方式,证实人确实存在前世。在他研究的一千多个案例中,有一个轮回再生的事例是这样的:瑞士的一位大学女教授史贝克,49岁时丈夫艾米去世。之后她买了一只鹦鹉,这鹦鹉是她丈夫去世那天出生的。她给它起名叫耶维斯,但它就不听,自顾自地大叫“艾米、艾米”,并能说出他们结婚日,以及过去的婚姻生活。有人刚开始对此不相信,但跟那只鹦鹉交谈之后,不得不承认它是艾米的转世。
当然,生死轮回非常神秘,不一定每个人身上都能发生同样的事,但不管怎么样,如今这样的事例非常多。所以,亲怨都是不定的,没有必要家人死了就哭,敌人死了就笑,这是一种特别愚痴的执著——听说明天是“愚人节”,许多人会以骗人为乐,这完全是在造恶业。本来我们凡夫人就很愚痴了,不需要再加一个“愚人节”。原本这是西方的节日,但现在汉地也喜欢过,很担心藏地有一天也变成这样。
还有一则公案:从前,法王赤松德赞的王女莲明公主,非常美丽、聪明,深得父王疼爱。她刚到17岁时,忽然得了急病,类似于现在的胃出血。国王得知后,连忙派人带着公主,前往莲花生大士的修行处,他自己也骑马随后赶到。
当时莲花生大士在桑耶青浦闭关。益西措嘉佛母在另一个山洞修法,此时在她的修行境界中,突然出现莲师的召唤,于是她立即动身过去。到了山洞之后,她发觉洞口拴了两匹马。进到洞里,只见到公主的尸体躺在莲师面前,国王却因伤心昏倒在一旁。益西措嘉空行母特别惊讶,问莲师他们到底怎么了。莲花生大士说:“先别问这些,快把国王扶起来。”空行母就用白绸带,抬起国王的头,让他慢慢苏醒过来。
国王醒来后,为公主的死而痛哭失声。莲花生大士开示道:“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有生就必然有死。不仅你的公主会显现无常,到了一定的时候,国王你也会离开世间。无论是什么人,临终时只有佛法最重要……”
国王听后,心情缓了过来,于是问莲师:“我现在明白了无常之理,但我的这个王女莲明公主,也算是一个宿业清净的人,因为她转生为国王我赤松德赞的女儿,并有幸遇见了您们这些犹如真佛一样的大智者、大译师,可为什么她的寿命如此短呢?”
莲师回答:“这也是公主前世的业力所致。往昔,她曾出生在印度东部的嘎玛西日达城,是布拉古札王的大王妃。那时大王妃没有孩子,小王妃却怀了王子,因为嫉妒,大王妃谋害了小王妃的儿子。这位大王妃,就是现在的莲明公主,由于杀生的果报是短命,以此前世因缘,她今生早早就夭折了。”
莲师紧接着又说:“其实,莲明公主也并不是因为宿业清净,才投生为您的王女。而是因为以前我莲花生、君王您、菩提萨埵曾转生为劣种的三个儿子,我们在尼泊尔修建夏绒卡绣大塔,莲明公主那时生为一只毒蜂,叮入国王您的微血管,您无意中用手擦拭,碾死了那只毒蜂。正是由于当时的命债,它才转生为您的王女。”
(要知道,法王赤松德赞是真正的文殊菩萨,他都有这样以宿债而生的后代,更何况是其他人了?而且,无意中杀死虫,尚且有这么可怕的果报,故意杀生就更不用说了。我那天听说有一个佛教徒,经常给别人讲大圆满,说他的境界如何如何,但在生活中,他特别爱打蚊子,甚至开车时看到蚊子,也会马上停车打死,然后再继续开。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以后有什么样的命债,会感受怎样的痛苦?可想而知。)
后来,莲师为莲明公主念经,通过密宗的勾招方法,把她的神识勾回身体,然后在她的顶、喉、心三处,分别标嗡、啊、吽三个字。当莲明公主复活后,莲师又对她进行灌顶,传授密法,并在她心中埋下伏藏[56]《空行心滴》,授命她为法嗣,随后她就去世了。
莲明公主的后世,就是无垢光尊者。尊者每每忆起前世,都对莲花生大士非常感恩,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会提到“大恩莲花生大士”。后来,他开取了《四心滴》中的《空行心滴》。(以前法王如意宝传过,我们也讲过、修过一部分。)他示现圆寂时,还跟弟子说:“我莲明公主如今不再住留娑婆世界,就要去往那无死的大乐永地,我的寿命、事业、愿力均已圆满……”这在我翻译的《全知无垢光尊者略传》中有。可见,圣者也好、凡夫也罢,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都经历过很多很多,有时候令人欢喜,有时候令人悲哀。
尤其是关于莲明公主,本来我还有一些要讲,但在这里,暂时没有必要。
这种公案不仅藏地有,汉地历史上也不乏其数。《华严五祖纪》中记载:唐代杜顺和尚,有一次到外面化缘时,有个施主抱着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定睛对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
吃完饭以后,和尚叫施主把小孩抱到河边,自己将其抛入水中。这时,施主夫妇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和尚说:“你们的儿子还在。”说完用手一指,结果小孩化为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斥责施主说:“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还杀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萨与我解怨,我决不饶你!”说完就消失了。
可见,有些人最疼爱的孩子,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亲人”。
另外,汉地古代有个员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特别孝顺,家中事无大小,均尽心尽力而为;一个不务正业,终日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后来在同一天中,两个儿子皆因故突然离世。员外万分伤心,昏厥倒地。
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后,到中阴法王那里哭诉。中阴法王听了,便命人将员外二子押至面前。员外见后喜出望外,立即要长子跟他回去,可原本孝顺的长子,此时冷冰冰地说:“我已不是你儿子了。我之所以给你当儿子,是因为前世受你三年恩惠,需要偿还这段恩情。十几年来,我日夜工作,替你效劳,现已还清,你我之间互不相欠,你还是自己回去吧。”
员外听后深感意外,失望之余,只好又劝次子回去。次子说:“我也不是你儿子了。我之所以给你当儿子,是因前世你借我五百两银子,一直未还,我是专门来讨债的。现在债已还清,我也没有回去的理由了。”……
所以,大家明白亲人的本来面目后,对他们就不要特别执著。有些人刚刚学完舍无量心,听说亲朋好友病了、死了,就哭得天昏地暗,这说明你没修好这些道理,否则对他们不会这么贪执。当然,这样的话,世人也许觉得你无情,但实际上,若是懂得了轮回的真相,这种执著确实没有实在意义。
◎ 从今生、来世两方面说明亲怨为何平等
在今生中,我们与父母有血缘关系,故他们对我们的关怀、疼爱,令人无法想象。当我们遭受痛苦或不幸时,他们比自己出现这类事还要悲伤。实际上,这全都是往昔互相加害的宿债在作怪。
而如今成为怨敌的人,也是同样。他们在往昔生生世世中,没有谁不当过我们父母的。就拿现在来说,虽然你将他看作势不两立的仇人,可他也不一定对你有害;就算你将他看成怨敌,他也有不把你当作怨敌的,或者,即使视为仇敌也没能力加害的。如果是他都没有加害你,你又凭什么把他当成怨敌呢?
再者说,依靠怨敌加害的因缘,也可能令你今生的名誉增上,遇到正法,甚至成办究竟利乐。就像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所说:“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换个角度来讲,你若通过各种方便投其所好、顺其心意,说些温存柔和的话,那彼此间成为情投意合的亲朋,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相反,自认为是亲友的人,也有子孙欺骗、甚至残杀父母的情况。就像现在有些新闻中说,不少子女杀害父母,或者联合怨敌,把自家所有的家产都抢光。
子女若与父母关系融洽,当他们出现痛苦、不快时,父母比自己出现还难过。为了维护子女,父母常积累下滔天大罪,到了后世必然被引入地狱。如《心地观经》云:“世人为子造诸罪,堕在三涂长受苦。”
父母即使希望修持正法,却常常受到子女亲友的牵连拖累,或者父母舍不得子孙、子女抛不下父母,双方一直依依不舍,以至于耽搁修法、坐失良机,相互间成了修行的最大违缘。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说:“无常众亲友,亦坏真常法。”贪爱无常的众多亲友,可毁坏我们对常有安乐的证悟解脱。由此看来,亲人有时候甚至比怨敌更有害,对他们特别贪爱,的确是一种颠倒。
从后世来说也是一样。现在被认为是怨敌的人,将来可能会转生为自己的骨肉;如今亲密无间的亲友,来世也许会投生为水火不容的敌人。所以,如果将今生的亲怨显现执为实有,怀着贪嗔积累恶业,这会成为堕入恶趣的坠石,令自己永远不能从中解脱,这样做又有什么必要呢?
因此,我们务必要从自身做起,把一切有情都想成父母与子孙,就像往昔前辈大德传记中所说的那样,平等地看待亲怨。当然,世人对此一般很难接受,他们总觉得亲人跟敌人有极大区别,这种颠倒的世间观念,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但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地考虑。尤其菩提心的前提就是亲怨平等,若没有生起这种舍心,那么对天下无边的众生,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 舍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对以上道理仔细思维后,我们正式观修舍无量心:
首先,对那些极其讨厌、总生嗔心的对境,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尽量不嗔不怒,千方百计修炼自心,把他们看成是无利无害的中等人。
做到这一点后,接下来再观想:“这些中等人从无始以来,曾无数次做过我的母亲,与现世的亲生父母一模一样。”在没有对他们生起这样平等的慈爱心之前,一定要反反复复观修。假如实在生不起,那生一部分相似的舍心也可以。不然,有些人自诩为大圆满行人,开口闭口都是光明境界,但连舍无量心都不具备,对众生不能一视同仁,那光明境界就没有基础了。
到最后,不管是亲人、敌人,还是中等人,把一切众生都能看作今生的父母。在没有生起这种平等心之前,务必要反反复复地观修。
有些人总问我:“要修多少?能不能给我定个时间,大概修几天?”哪有这样的!菩提心一辈子也修不完,倘若你没生起这样的境界,就要一直修一直修。修行是否已经到量,并不是上师点个头就可以了,而应该看在文字上,传承上师是怎么讲的。
如果没有达到上面所讲的境界,单单对任何亲怨既不生悲也不生嗔,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种心态,这叫做无利无害的“愚舍”。这一点,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也再三强调过,说有些人自认为舍无量心修得很好,父母死了也没什么,怨敌死了也无所谓,这并不是境界高,而是人太差了,就像石头一样,对亲怨没有感觉。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也严厉批评过,说这样的人是无愧者[57]。这种特别愚痴的等舍,并不代表是舍无量心。
真正的舍无量,应像仙人布施一样。仙人宴请客人或发放布施,根本不看别人的身份,对高贵卑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高级中等的所有人,都无有差别地同等施舍。同样,我们也必须对普天下的芸芸众生——大悲心的对境平等相待。在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一而再、再而三地修炼自心。
若能生起这种舍无量心,一切功德会自然而然增长。如《差摩婆帝授记经》云:“常于爱不爱,善友怨平等,得平等心已,福德树增长。”对于爱与不爱的善友、怨敌,若能做到平等对待,有了这种心之后,福德会日日夜夜增上。故希望大家不要把菩提心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一定要实实在在去修。如果没修成的话,其他功德就会遥不可及。
总之,祈愿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加持我们,在最快的时间内,生起真实无伪的舍无量心,而不是一切都无所谓的愚舍。若能如此,你在生活中看身边发生的任何事,都会像老人看孩童游戏一样,不会为之苦恼,也不会为之欢喜。因为,你已经通达了轮回的真相。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