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2)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7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2)

 

  以极重要劝自之六法:自作决定入法极重要;

  自劝勉已行善极重要;自劝勉已对治极重要;

  自劝勉已苦行极重要;劝已修法究竟极重要;

  劝已度化众生极重要。此乃共同教言当铭记。

  自己劝勉自己极为重要之六法:一是若自己选择的修行道路是正确的,且对自他都有利益,则无须咨询任何人,应当自己作决定去行持。华智仁波切云:“修行之事于父亲不用商量,于母亲亦不要启问。”是故拿定主意而尽快趋入佛法修行是极其重要的。二是在修行的漫长旅途中,我们应明辨善恶是非,自己劝勉自己努力行持一切善法,力断一切不善法是极其重要的。三是当我们生起无明烦恼的时候,应自己劝勉自己依修对治法来忏除业障,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四是当我们安享富乐、受用之时,更重要的是应当自己去劝勉自己跟随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们的足迹苦行。五是我们既已出家修行,就应立下志愿,尽形寿受持清净戒律,为成办自他二利精进修法,直至究竟成就,期间更为重要的是应自己劝勉自己无论修什么法都要持之以恒,切莫半途而废。六是我们既已成为佛子,就应当行持佛陀的事业,此时自己劝勉自己勇于荷担如来家业——精勤度化众生是极其重要的。此等乃为共同殊胜之教言,我们应当铭记于心。

  心与行善相融之六法:反复观察所行善或恶;

  调伏庸俗平凡分别念;恒时恭敬专心而祈祷;

  依照经论所说而奉行;当以证悟定见转自心;

  所行当以无相密意摄。如是而行成就菩提道。

  我们应当了知心与行善相融之六法:一应反复观察自己身口意三门所行是善法抑或恶业。比如修习禅定,修者就当通过发心与见解等条件观察所修是解脱之因还是无色界之因;所持诵的咒语也应观察彼是诸佛菩萨的还是普通仙人所伪造的;所做之事应观察彼是有利于众生还是有害于众生。这些身口意的行为都一定要反反复复地观察,正确取舍。二应依教调伏我们那庸俗平凡的分别念,经常提持正念不令忘失。三应恒时对上师三宝生大恭敬与信心,专心祈祷,以求早日与上师心心相印。四应依照诸佛菩萨经论中所说的教诫奉行,毫不违逆。五应以自己所证悟的定解正见来转依摄持自己的心相续。六是对自己所行的一切善法功德不可太执著,当以无相的密意(智慧)来摄持,如是一切功德皆善无穷尽。如是行持者必定能成就菩提正道。

  诸修行者不堕之六法:无信田地不生安乐果;

  无智净师不遣无明暗;未行妙法苦海常汹涌;

  不行十善失去法根本;不离琐事缚于懈怠笼;

  不具慧眼堕入轮回涧。不堕此中勤修极关键。

  诸修行人不能堕落之六法:一应了知无有信心的田地终不能生长安乐的芽苗花果,故修行人首先应于上师三宝生起诚敬的信心,因为他们是一切快乐的来源。二是我们所依止的上师应当具有殊胜的智慧、清净的戒律以及清净圆满的传承。如果上师无有智慧也无清净传承,则不能遣除弟子心相续中的无明痴暗,无有加持力与慑服力的上师就没有能力调伏众生。而对修行人来说,若无上师指点迷津,则于高深莫测的经论教义也很难理解明了,是故我们应寻觅并依止具德、具智的殊胜上师。三是我们只有精勤修持佛法才能获得解脱的大安乐,若不行持妙法,则会因轮回苦海之波涛常时汹涌而难以抵达幸福安乐的彼岸。四是我们应当行持十善业道,因其是正法的基础,修行人若不行持十种善业,则将失去正法的根本,如是亦就不配称名佛子。五是修行人若不弃离世间琐事,则会将自己束缚于懈怠的牢笼之中。因此我们要远离一切琐事而精勤修持能得解脱的正法。六是我们若不具足智慧的眼目,则不知正确取舍法与非法,如是盲目行事,将会堕落到更险的轮回深渊中。是故修行人时刻皆应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让自己堕入此等生死的险境,为免此患而精勤修行正法是极其关键的。

  未作怎能希求之六法:造罪怎能不受恶趣苦?

  未行善法怎能得善趣?未断烦恼怎能净迷乱?

  未积二资怎能获佛果?追求今生怎得后世乐?

  未行正法怎能不流转?虽欲希求然却不现实。

  未造善法之因,怎能希求获得安乐之果,此理以六种因果事理可作宣说:一是不知取舍而恣意造诸罪业之人,怎么能不感受三恶趣的痛苦呢?二是若人整日浑浑噩噩,懈怠懒惰,三门从未行持十种善法,则怎么能获得人天善趣的安乐呢?三是放逸无度又不具备正知正念之人,无论生起什么分别妄念都不善观其性或加以对治,如是未断无明烦恼,怎么能净除二取执著的迷乱显现呢?四是若我们未曾修积福德与智慧二种殊胜资粮,则怎么能获得圆满断证功德之佛果呢?五是若修行人整日周旋于世间琐事中贪求名闻利养,则怎么能获得后世究竟三解脱的安乐呢?六是若我们未曾行持能截断生死源流的正法,则怎么能不在轮回苦海中流转呢?虽然世间人都欲求享受快乐,然因不具足其相应的条件,故只能成为极不现实的奢望。

  获得善趣安乐之六法:具有往昔所积之善业;

  现今三门无伪正直住;于诸众生无有损害心;

  诚信业果断恶而行善;信解真实了义之正见;

  具有敬信精进而修法。善趣喜乐已握手掌中。

  我们应当了知能获得人天善趣安乐之六法:一是如果具有往昔所修积之善业功德,则于今世自然会因一定的福报转生善趣而坐享安乐。二是假如我们想要确保福德万无一失,且不断增上,则于现今之世,就应励力让自己的身口意三门行善无虚伪,如理如法地正直安住。三是我们应以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对任何一个众生都不能有丝毫损害之心。四是我们应对因果深信不疑,并依据圣教量来了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如是在诚信业果不虚的基础上令自之身口意三门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就自然能获得善趣的种种安乐。五应依闻思智慧来信解大乘并生起真实了义的殊胜正见,如大中观正见或大圆满正见。六应对上师三宝具有恭敬与信心,同时精进修持能获得真实解脱的正法。如是履理如法行持则一切善趣的欢喜与安乐都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堕入恶趣众人之六法:恣意生嗔性情极粗暴;

  诋毁善法赞颂罪恶业;各种手段欺他具谄诳;

  见他圆满生起嫉妒心;贪图财物吝啬无施心;

  蔑视他人我慢傲心大。谁具此等前途为恶趣,

  受无量苦无有解脱时。

  我们应当了知构成堕入恶趣条件之六法:一应了知若人不具善意、性情粗暴而又蛮横不讲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恣意生起大嗔恨心,那么这种人将来必定会堕入恶趣而感受无量痛苦。二应了知若人愚不及可、不辨善恶而颠倒取舍因果,在与一些恶友交谈之时,经常诋毁善法,如妄谈杀盗淫等无罪,行善积德等无义,则此人将来必定会堕落到恶趣深渊。三是若人具足谄诳狡诈之品性而经常以各种手段来欺惑他人,那么此人将来必定会堕入恶趣。四是不忍别人超胜自己之人,见到他人事事都很圆满时,就会像阿修罗一样生起难以堪忍的嫉妒心,表面上虽有可能对功德、事业等圆满之人谄谀奉承,暗中却会卑劣地诋毁或加以陷害,当知这种人必定会堕落恶趣。五是贪图财物又爱财如命之人拥有再多的财物也毫不满足,对上师三宝和贫苦众生也毫无施舍之心,非常吝啬的缘故,这种人将来必定会转生为饿鬼。六是不懂谦卑处事之益、从不自生惭愧且经常蔑视他人、目空一切、我慢傲气之心只增不减者,等待他的也是恶趣的无量苦受。具此等恶劣品性者之前途一定是以恶趣为彼岸,感受无量痛苦而无有解脱的时机。

  修解脱道妙法之六相:以大敬信依止智者师,

  广闻博思圆满至究竟;若无加持依怙于此世,

  为魔违缘欺故敬三宝;于诸亲怨未生厌离前,

  不出惑泥当离贪嗔魔;未以正念哨兵所摄持,

  坠入恶趣涧故不放逸;不具修法军队不能胜,

  轮回敌故勤行善净罪;未以无缘摄持有为善,

  不能成佛故当具智慧。如是精进则速成菩提。

  我们应当了知修行解脱道妙法之六种征相:一应以极大的恭敬与信心来依止具有智慧的上师,在智者上师面前长久地广闻博思经论教义,直至自己的学业成就圆满究竟为止。二是我们若无具加持的上师三宝作依怙主,则于此五浊恶世中定会为邪魔鬼怪等违缘所欺惑,鬼魔作祟必然会障碍行者修行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寻觅、依止具德上师,一心恭敬、至诚恳切地祈求上师三宝赐予加持并作护佑。三是修行人若于自己的亲友与怨敌未生起厌离之心,在此之前则不能出离烦恼的淤泥,因此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应当远离贪嗔之魔,力求达到怨亲平等的境界。四是如果我们经常妄失正知正念,或未以正念的哨兵来摄持我们的一切行为,则一定会失足坠入恶趣的深渊,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时时应当提持正念,令身口意三门不放逸而谨慎行持。五是我们若不具足实修佛法那强有力的军队,则根本不能战胜轮回的大敌军——贪嗔等我执分别心。是故我们应当精勤行持一切善法,以此功德来净除一切罪障与过患。六是我们在实修佛法的过程中如果未以无缘之空性智慧来摄持,则仅凭一些分别心的产物——有为善法,根本不能成就佛果,是故具足殊胜的无缘大智慧至关重要。如是精进行持者,必定会速成菩提。

  精勤积资行善之六法:恭敬圣者具大功德故,

  供师本尊空行极重要;饶益有情具大功德故,

  悲心救护苦众极重要;无偏修法具大功德故,

  精进闻思修行极重要;利益他众具大功德故,

  发心讲法作众依怙亲;无相无缘具大功德故,

  断除我执我慢与相执;修持实相具大功德故,

  修成究竟义之三宝尊。若如是行速成正等觉。

  宣说精勤修积资粮、行持功德之六法:一应了知若人恭敬圣者菩萨,则能获得极大加持,因彼具有殊胜之大功德,自己的上师、秘密依修的本尊以及空行,是我们获得加持、成就、悉地的根本源泉,故恭敬供养此三根本极其重要。二应了知以大慈悲心饶益一切有情之善举具极大功德,是故广发大悲心去救护一切苦难众生极其重要。三应了知具足正确知见、毫无偏颇地修持佛法具足极大功德,如是之故,对于修行人来说精进地闻思修行是极其重要的。四应了知经常利益他众者,无论施予财利还是法利都会获得极大的功德,所以我们应当广发菩提心为有缘的众生讲经说法,甘作众生的依怙主与至亲。五应了知在修法之时不可着相而求,当修持诸法本无自相、无缘大空性的本体,此修具大功德故,我们应当断除一切我执、我慢(认为有我的增上慢)与相执。如是行持者即便只是一念观修也会获得无量功德,乃至摧毁轮回的根本。《四百论》中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六应了知修习诸法的究竟实相——光明如来藏具极大的功德,所以我们应当圆满修成究竟真实义之三宝尊(法身本体)。若修行人能如是行持此等妙法,则必定速成正等正觉的果位。

  自己毁坏自己之六法:不听慈心相告教言者,

  如龟出言坠落毁自己;造恶业后欲求快乐者,

  如服毒者求乐毁自己;舍弃上师依止恶友者,

  如弃送者入敌毁自己;放弃佛法而搞世法者,

  如弃王位放牧毁自己。不成此六种人极重要。

  我们应当了知自己毁坏自己之六法:一是若不听取他人本怀善意而慈心相告的教言,则会自取毁灭。比如干涸湖边的一只乌龟乞求两只天鹅带它去远方有水的湖泊,乌龟计谋自己咬住木块中部,两只天鹅各抬木块一头。临行前,天鹅忠告乌龟切莫说话,就这样天鹅载着乌龟飞上了天。当它们越过一座村庄时,一群孩童拍手夸赞天鹅聪明,乌龟闻言大为不悦,为明示此是自己想出来的主意而开口,结果它落得从高空坠落摔死的惨境。二应了知欲通过造恶业来令自己快乐的人终不会有好结果,比如有些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杀生,或为获得更多的财物而偷盗,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行淫,其实此等都是具罪的恶业、痛苦的根源。再如有些人接受不了精神上的痛苦,想一死了之,妄想通过服毒的方式来求得快乐,此愚昧之举只能是自取毁灭,且会令相续苦苦增上。三应了知舍弃自己的上师而依止一些人格卑劣的恶友也是自取灭亡之举,如同舍弃了好心护送自己度过险境的大勇士,反倒去与凶狠残暴的怨敌结伴而行者一样,必定是自己毁坏自己。四应了知若人热衷于世间八法而放弃佛法不修,则也是自取毁灭之举,如同国王弃离自己的王位,去做贱民放牧般终将毁坏自己的前途。(此六法在藏文原版就缺两法)为防自己变成此六种自取毁坏之人,我们鉴往知来、时时警醒自己是极其重要的。

  自我忠告不为之六法:莫入城市依止寂静处;

  莫成刚强三门极调柔;心勿粗暴一心向正法;

  勿成无愧履行所立誓;勿破誓言恭敬师道友;

  莫为苦恼心境当放宽,住于舒适之处极重要。

  宣说自我忠告——修行人不应作为之法有六种:一是我们应告诫自己切莫趋入充满愦闹的城市,否则触境生心而难以抑制贪嗔等烦恼的生起,因为妙色美境的千姿百态都很诱惑人心,此等均为散乱身心以致堕落之因。故修行人铁定心志依止寂静处专一修行很重要。二是修行人首先应通过闻思树立正知正念,增上殊胜的智慧之后依教调柔身心,切莫令自己成为刚强难化的众生,否则会受到众人的驳斥与蔑视,而且也得不到诸佛菩萨和善知识的呵护与摄受,故令身口意三门极其调柔很重要。三是修行人应当性情和善、恭敬上师、慈悲众生,切莫纵任自心易怒粗暴、无理取闹,而应调柔身心,威仪寂静,一心趋向正法修行。四是修行人应具足知惭有愧的品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自己的身份来衡量,相宜则为之,不相宜则莫为。对于自己所立下的一切誓言都应履理而行,总之,要极力弃恶从善,使自己成为知惭有愧、讲信用的人。五是我们既已接受灌顶,趋入密乘,就一定要提持正念,千万不要破毁誓言。虽然密乘誓言条理繁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即是恭敬上师、团结道友,也就是说彼此要互相尊重、关爱。六是修行人要懂得自我调解,无论遇到什么违缘,皆内观心性,切莫为某种苦恼所困扰,应心境坦然放宽,安住于能令身心舒适的地方,渐渐地,一切苦恼都会烟消云散,如是善加调解心境极其重要。

  慎重思维可惜之六法:深恩老父大恩之上师,

  忘记可惜故当敬祈祷;深恩老母六道有情众,

  受苦可惜故当引乐道;自己暇满难得此三门,

  空耗可惜故利他行善;殊胜道友赐悉地本尊,

  弃离可惜故恒敬相伴;胜子自然智慧美童子,

  迷失可惜故持法性地;祖传家宝心性摩尼珠,

  遗失可惜故当慎珍爱;若持永久王位此重要。

  我们应当慎重思维最为可惜之六法:一应思维对我们恩深似海的老父亲——大恩根本上师,他能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是沉溺生死苦海众有情的依怙主,如果忘记了这样的大恩上师,的确非常可惜,是故我们应当经常忆念上师、恭敬祈祷上师,否则我们所修行的道业便不会有成功的时候。二应思维生我、养我、教我做人的大恩老母亲——六道众生,如今她们沉溺轮回,饱受着无量痛苦,如果我们不念旧情,忘恩负义地将她们置之不理,这样不仅枉负自己修行的初衷,而且也是不仁不义、非常可惜的事情,故应履行初心,广发大愿、不辞劳苦地将一切老母有情引至安乐道中。三应思维暇满人身难得而易失,若人在万难之中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却未能好好地利用起来修行善法,反而放纵身口意三门——浑浑噩噩地造诸恶业,如是空耗珍贵的暇满人生是非常可惜的,是故我们应当依此珍宝人身精勤地利益他众,行持一切善法。四应思维在我们的修行生涯中,殊胜的菩提道友和赐予悉地的本尊对每位修行人来说都是不能缺少的,如果弃离他们而独立前进则是非常可惜的,是故我们应当恒时恭敬本尊以及菩提道友,并且与他们生死相伴、永不分离。五应思维修行人最殊胜的儿子,即是自然智慧——美妙童子(认识本来的觉性),对此如果不数数地如实熏修或以分别心加以改造,使他迷失而不知去向,则是非常可惜的,是故认识本来觉性、如实受持此法性之坚地很重要。一般来说为能稳固自己的出离心,偶尔需要修习无常观、不净观、痛苦观等,但于获证究竟的解脱来说,心性观尤为重要,故应日日不断地熏修。六应思维我们无始以来代代相承的祖传家宝——心性摩尼宝珠是很难现前的,一旦现前就应当善加护持,如果将它遗失了,则是非常可惜的。也就是说,我们依靠上师传授的窍诀而认识自己心的本性以后,要经常如实地修炼,否则就很容易被无始以来深重的迷乱习气所障蔽,故对此心性摩尼宝珠不断地修持很重要。修行人若欲受持永恒无有变异的王位——普贤如来的果位,则此等修要窍诀极其重要。

  法未修成受苦之六法:投生三有痛苦虽不欲,

  然如以土堵水必承受;年迈腐朽老苦虽不欲,

  然如花遭霜打必承受;剧烈难忍病苦虽不欲,

  如鱼弹热沙中必承受;自他爱别离苦虽不欲,

  然如骆驼失崽必承受;怨魔加害之苦虽不欲,

  然如雏为鹞捉必承受;强烈死亡之苦虽不欲,

  然如风中残烛必承受。思维此等后当勤修法。

  我们还应当了知法未修成而导致继续受苦之六法:一是未事修行之人必定会投生在三有轮回中感受痛苦,虽然众有情皆不欲此苦受,但业力尚未消尽之前谁也无法摆脱,如同以泥土去堵塞暴流之水般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是没有真实的修行功德,就必须承受三有中不欲的痛苦。二是很多未能修行的人在身强力壮、青春美满之时心情很快乐,而于年迈腐朽之时的老苦,虽然不欲感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断地衰竭,就必须一步步迈向老年,如同艳丽的鲜花遭受冰霜的袭击般必须承受衰迈的痛苦。三是对于身体感受的剧烈而难忍的病苦,法未修成之人,谁都不愿意感受,虽然不欲感受病苦,但却如在热沙中弹跳的鱼一般必定要承受业力所感的痛苦。四是未能修行之人,无论自己别离亲密相处的他人还是他人离别自己,谁都不愿意感受此等爱别离苦,虽然不欲,但也必须面临悲欢离合这一难抹掉的事实,如同骆驼失子般必定会承受这无常定律所致的痛苦。五是未能修法之人谁都不愿意遭受怨魔的加害,都希望自己一生平安,快乐无忧,但在业力现前之时也必须接受这一痛苦的事实,如同雏鸡被鹞鹰捉走般必须承受痛苦。六是未能修持佛法之人,谁都不愿意感受被死神强烈夺走生命之死苦,都想健康长寿或长生不老,但四大假合之躯,必定会有肢体分解的时候,如同风中的残烛般必须承受生死交关时那种气息瓦解的痛苦。思维此等无常的真理以后,我们应当以此来鞭策自己精勤修持佛法,积累善法功德,以资彻底解脱一切痛苦的困扰。

  虽欲无法摆脱之六法: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

  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

  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

  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

  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

  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

  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

  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于诸深生厌离道友前,

  无有正法乞人我劝勉。

  当知虽欲持执而又无法摆脱的六种无常法:一应了知对家人、亲友的和乐欢聚,我们虽欲天长地久、永不分离,为此亦曾海誓山盟地要患难与共、相依相伴,然而无常的猛厉袭击却是谁也无法抗拒或摆脱的,无论你们情谊多么深厚、相聚多么的和睦欢乐、如何的难分难舍,都必定有别离的这一时刻现前,不是阴阳两隔,就是天各一方,这样的爱别离苦是所有凡夫都必须接受的事实。二是对美妙悦意的住宅,很多人心里虽欲长久居住,永不离开,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无常一来临,您就不得不接受这无情的事实,只能是满怀悲愁地离开美好的乐园。三是对一切幸福的受用、美满的生活,很多人心里虽欲永远拥有,且少许也不愿离开,然而无常来临之时却一定要舍弃。佛经中也说:“一切有漏的财富是自己、盗贼、水、火等五家所共用之物。”四应了知暇满难得的人身是凭借千百万劫中的福德因缘而获得的,凡是得此美好人身者,都欲长久留存世间而不愿别离,但是脆弱不堪的躯壳不可能持续很长的年月,生死存亡无不取决于自己造作的善恶业缘,一旦无常来临,就必定会死亡,将如野狗般独自漂泊于中阴那恐怖的狭道和旷野之中。五应了知凄苦可怜的众生对自己的贤善上师具有强烈的依赖心,他们心里虽欲永远跟随上师、恒时不离左右,一心承侍上师,依止上师闻思正法而修行,然则不期而至的无常是毫不留情的,总有一天师徒定会含泪别离,各奔东西,故只能珍惜、抓紧依师修行的美好岁月。六是对于善良的道友,有些人心里虽欲永不分离,愿在菩提道中恒时相伴、和睦相处、携手并进,然而无常来临之时却一定要分离。当我们了知无常的真理后,就应立下坚定的誓言,从今日起披上精进的铠甲修持能获得解脱安乐的正法,勇往直前直至大乐的殊胜宝洲——清净刹土。在这里无垢光尊者很谦虚地说,于轮回深生厌离心的诸道友面前,自己虽然是无有正法的乞人,但也真诚地以此教言劝勉。

  不想自然而得之六法:抛弃无有必要轮回法,

  涅槃安乐不求自然得;以无偏信精勤行善法,

  幸福安宁不求自然得;所为皆依上师言教行,

  甚深教授不求自然得;以四无量修炼自相续,

  利众事业不求自然得;断除贪心尽力积资粮,

  受用财富不求自然得;修持无离无合佛密意,

  迷现我执自然而然灭。依教修行自然得如是。

  不用妄想而自然会获得所欲之法有六种:一是只要我们能彻底抛弃无有任何必要的轮回法(贪嗔痴等分别心所摄之法),则于寂灭的涅槃安乐不用强力执求,也能自然获得。二是若我们能以无有遍计的大信心精勤行持一切善法,则于一切幸福安宁等快乐不用执求也会自然获得。三是只要我们能谨依上师的言教而行持,则于甚深的教授窍诀不用执求也会自然获得。四是若我们能经常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修炼自心相续,则于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不用刻意执求也会自然获得圆满。五是我们若能彻底断除一切贪欲之心,尽心尽力地修积善法二种资粮,则于一切财富、受用等均不用执求也会自然获得。六是若我们经常修持无离无合之佛陀密意——心性本体,则一切由迷乱习气显现的我执均能自然而然地灭尽。凡是能如理依教修行之人都自然会获得如是殊胜功德。

  善加思维应当之六法:于此轮回迷现法厌恶,

  当如见到尸粪般反感;警惕一切不善诸恶业,

  当如新媳入门般小心;于非法业生起后悔心,

  当如服毒之人忆痛苦;断除烦恼具有慑服力,

  当如狮子神威具对治;所生妄念能够自解脱,

  当如盐入水中自溶解;了知法与非法之差别,

  当如天鹅之喙具智慧。具此六者相应诸正法。

  善加思维后应当生起的感受有六种:一是若人思维万法的本性,则于轮回中由迷乱习气成熟而显现之法会深生厌恶之心,其限度当如见到尸粪泥般生起反感,这样才能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二是若我们能了知苦性与其来源,则一定会警惕身口意三门的一切不善业,无论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都会一并清净地受持,不令毁损,其限度当如刚进门不久的新媳妇般小心谨慎。三是我们应于前所造作的恶业生起后悔心,发誓不再造恶业,其限度当如服过毒药之人,每每忆及当时的痛苦,心里便恐惧万分,是故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愚昧的行为。四是我们若欲获得永恒的快乐,则于对治无明烦恼要具有一定的慑服力,其限度当如雪山雄狮在一切野兽中具有大威神力般,不论生起什么烦恼,皆能以强而有力的对治法一一摧毁。五是对自相续中所生起的一切分别妄念,我们若能依教了认其本性则能自然解脱,当如盐倾入水中般自然溶解。六是我们应通过闻思的智慧来了知法与非法之间的差别而正确取舍,当如天鹅之喙能于水乳相融的汁液中无误分取纯奶般具足大智慧以明辨取舍善恶之法。凡能具足此等六法之人必定会相应一切正法,乃至获得殊胜成就。

  大瑜伽士所需之六法:见解如王故需持本地;

  行为如臣故需知行时;戒如门卫故需能应付;

  智慧如仆故需具全能;妄念如云故需自消失;

  德如仓库故需恒充满。若具此六任运成二利。

  大瑜伽士所需要之法有六种:一是彼之见解应如国王执政一般需要持执本地,国王如果舍弃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则有万民起义之厄。同样我们密乘行者所树立的究竟见解一定是心性真实的面目,故需持本地。二是大瑜伽士的行为应如大臣一般,即大小诸事需要逐一行持,并且要相应机缘。首先要了知何时应行共同解脱法、何时应行不共同方便法等,并且时时处处以悲心护念众生,不令生起邪见而契时契机地示现相应见解的行为。三是大瑜伽士的戒法应如同保护国王的门卫一般,需如理应付一切非法敌贼。正如莲花生大士所云:“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四是当如同家中精明能干的奴仆般,大瑜伽士需要具足世出世间全能的智慧。五是大瑜伽士相续中生起的妄念当如同空中的浮云一般,需要令其在智慧阳光下照射而自然消失。六是大瑜伽士的功德应如仓库般需要恒时充满。大瑜伽士若具足此等六法之相则能任运成办自他二利。

  欲成国王善修之六法:欲成长官王劝自修法;

  欲成勇士王摧烦恼敌;欲成人王下达教法令;

  欲成威力王伏我执魔;欲成富王积二资粮财;

  欲成医王除自过痼疾。知此理者则成人天师。

  凡是欲成为佛法国王的人都应当善修六种法要:一是若人欲成为众生的长官,甚或长官之王——佛法的传扬者,则应劝勉自己修持佛法,令自己具足一定的内证功德和殊胜法相等很重要。二是若人欲成世出世间的真正勇士,甚或勇士之王,则应彻底摧毁烦恼的怨敌,如是方能名副其实。三是若人欲成为人中之王,则应负起责任,为一切众生下达教法的令箭,引导众生走向解脱。四是若人欲成为具大威神力之王,则应降伏一切我执之魔。五是欲成富翁之王者,应精勤修积福慧二种资粮之胜财。六是若人欲成为众生的大医王,则应彻底断除自己的一切过患和烦恼痼疾。若人能了知此等道理,就一定会成为人天之殊胜大导师。

  谨慎提防怨敌之六法:于法起信心生出离时,

  亲友情感之敌易出现;断除一切轮回琐事时,

  贪恋缠绵自敌易出现;行持正法布施食财时,

  他人传诵慢敌易出现;实际修行甚深教言时,

  三心二意疑敌易出现;显现觉受增上暖相时,

  喜执有缘之敌易出现;开启种种功德之门时,

  贡高我慢之敌易出现。提防易现之敌极关键。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谨慎提防容易出现之六种怨敌:一是当我们于正法生起信心,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时,往往容易出现来自于亲友情感方面之怨敌魔障,以致阻碍自己生起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厌离轮回的出离心,是故我们一定要认知此诸违缘的本性,立断对亲友情感等的牵连,坚持自己的志愿,履行自己的选择。二是当我们欲断除一切轮回的琐事时,则于父母、妻儿等亲友的贪恋之情容易缠绵不断地出现,有些人往往会因此坠进这种亲情眷恋缠绵的幻网之中难以自拔。自方情感的怨敌就会这样来阻碍自己的道心,是故我们应以智慧的宝剑来斩断眷恋的情丝。三是我们在为行持正法而布施衣食等财物时,他人往往会四处传诵自己的功德,我们有可能会因此而沾沾自喜,若不提持正念,我慢之怨敌就容易出现。四是当我们欲实际修行甚深教言之时,疑虑之怨敌魔也容易出现而百般阻碍,因此自己往往会变得三心二意而难以真实用功。诸如怀疑自己修法能否成就,或法有什么问题等等,总是困于疑虑之网而难以摆脱。五是当我们因修行而显现某种觉受或增上暖相时,往往不能以空性正见或如梦如幻的境界来摄持,总是喜欢执著某种境界的缘相,甚至自以为修行很好而欢喜,如是执著有缘境相的怨敌就容易出现。六是当我们能开启信心、出离心、大悲心等种种功德之门时,贡高我慢之怨敌也容易出现,因而会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作为修行人,在漫长的修行旅途中,恒时提防容易出现的分别执著等怨敌是极为关要的。

  诸修行者修持慈心时,披上安忍铠甲六教言:

  终生修法圆满是勇士;三门趋入善法是信士;

  无有谄诳虚伪是善士;了知断绝邪道是智士;

  以法度过人生是明士;大慈大悲利他是菩萨。

  当学一切圣者之威仪。

  无垢光尊者谆谆告诫诸修行人,在修持慈悲心等法要时,一定要披上安忍的铠甲,如是有六种教言:一是我们若能在寂静的地方终生修法乃至究竟圆满,则可称为真正的大勇士。如果修行人有始无终或半途而废,此人即为大懦夫。三是我们的身口意三门若能真实趋入善法,自心与佛法相应,则可称为佛教真正的大信士,佛子称号当之无愧。三是为人坦诚、无有谄诳虚伪等狡诈行为而仁慈厚道之人才是世间的大善士。四是若人秉性正直、明辨是非真伪、了知并断除邪道之行,则可称为真正的大智士。五是完全以佛法来度过自己的人生旅程者乃为真正的明智之士。如果不以正知正念来防护自之根门,以善恶掺半之行度过人生,甚或完全以非法行为来度过人生者,确实是枉来人间走一遭,难得的珍宝人身在他们身上便成了祸害的根源,如是甚为可惜。六是能以大慈大悲之心广利他众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大菩萨。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修学一切圣者之殊胜行为、秉持如法之威仪。

  脱离痛苦网罟之六法:已获难得人身且遇法;

  幸逢具相上师生敬信;断除轮回琐事无愦闹;

  受持甚深教授无道障;行持善法度日无懈怠;

  大乐任运自成离执著。具此六者不会生苦恼。

  能令我们脱离轮回痛苦网罟之六法:一是我们既已获得了暇满难得的人身,且幸遇了殊胜佛法,此即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有利条件,故应依教实修。二是我们凭借往昔的善缘力而幸逢具有法相的上师,并对上师生起了极大恭敬与坚定的信心,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故应珍惜。三是我们励力断除了轮回的一切琐事,无有世间的愦闹散乱身心,可一心安住寂静处,当知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四是我们受持着大小乘的甚深教授,步入了修行的光明坦途,且无有任何道障违缘,当知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五是我们唯以行持一切善法、修积功德而度日,如是精进用功,无有懈怠即为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六是若我们的修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大乐智慧则能任运自成,且远离一切二取执著,当知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凡是具足此六条件的修行人必定不会产生苦恼的心境。

  开示表明教授之六法:谁厌静处独自呆不住,

  知其未曾实修住心法;谁与多人不能共相处,

  知其无巧方便性情劣;谁依上师然未断非法,

  知其未得师德与加持;谁不调柔骄傲我慢高,

  知其未悟实相无体验;谁若轻视教言极懒惰,

  知其未入解脱转轮回;谁重自利无有大悲心,

  知其无大乘道与发心。依此外相推知内在德。

  故望勿入非法之歧途。

  开示依外表能明识教授之六种法要:一是谁人若于寂静处生起厌烦心,并且独自一人根本呆不住,总是想方设法地东逛西游到处串门,以此外相便能推知彼未曾实修安住心性之法门,故心如逸马喜欢游荡。二是谁人若与多人不能和睦地共同相处,整日与人争执不休,以此外相,则能了知其无有随顺他人的善巧方便与智慧,而且性情也很卑劣。三是谁人虽已依止上师,然若未断除身口意三门的非法行为,以此外相就可推知其尚未获得上师之功德印持和意传加持。四是谁人若不调柔自心相续,反而显得更加骄傲,生大我慢,以此外相便可推知其尚未证悟诸法实相之本体,甚或无有任何修行体验或觉受。五是谁人若轻视上师所明示的修行教言,且自己也非常懒惰,以此外相便可推知其未具足真实的出离心,也未趋入真实能解脱之正道,将来必定会老路重走——继续在生死苦海中轮转。六是谁人若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念众生诸苦,无有丝毫大悲心,以此外相便可推知其未入大乘佛子之正道,也不具大乘菩萨之发心。依靠此等外相便可推知我们内在有无功德,是故衷心地期望诸修行人切勿误入上述之非法歧途。

  宣说成为枉然之六法:不畏恶趣积累罪恶业,

  难得暇满人身成枉然;入佛门后贪嗔执偏袒,

  真实义之信心成枉然;若以闻思词句生我慢,

  证悟实相智慧成枉然;放弃甚深密宗实修法,

  无要精进苦行成枉然;舍弃无二双运胜智慧,

  修习执边现空成枉然;放弃住山静处修正法,

  游于城乡悉地成枉然。是故不成枉然极关键。

  宣说成为枉然(浪费、虚丧、毁坏、失去)之六法:一是有些世间人被邪知邪见熏习而变得麻木不仁,他们根本不畏惧恶趣的痛苦,内在无毫许善心,外在更不会造少许善业,总是胡作非为,积累很多罪恶之业,这种可怜又可恶的众生虽然得到了比如意宝还珍贵的暇满人身,但也成枉然,他们不仅无义空耗,且利用此身造就了迅速下堕三涂的恶业,如是岂不哀哉?二是已经趋入佛门的修行人理应依教调伏自之根门,息灭一切烦恼恶心。若不依教如理行持,反而滋生贪嗔痴等烦恼,并且妄执偏袒等邪见也日趋严重,甚至充满自心相续,那么此人对上师以及佛法真实义之信心皆成枉然,他们已毫无意义地浪费了此珍贵的信心。三是若不懂听经闻法是调伏无明分别心的方便,仅以闻思一些经论的词句作资本而增长我慢之心,认为自己广学多闻很了不起,鹦鹉学舌般演讲时也是口沫横飞,乍一看似乎讲得头头是道、条条有理,但因滋生我慢等邪见的缘故,那么此人即便是拥有证悟诸法本来实相的智慧亦成枉然。四是如果放弃了甚深密宗的实修法,仅依无任何上师明示的修法,盲目地精进行持一些劳苦无望的“要诀”,这样纵然经历再大的苦行仍无意义,枉然苦行而已。五是我们应当以殊胜的信心和精进心相合上师的窍诀教言而行持,如是一定会证悟明空无二的智慧。如果舍弃无二双运的殊胜智慧,反倒耽著边执的现分或空分等修习,那么这种修持也成枉然,只能是无义地浪费珍宝人身。六是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依止寂静处,如果放弃住于深山、岩洞等寂静处修习正法之机会,反而游逛于城市、乡村等愦闹处,则求得悉地亦成枉然,而且此行还会成为毁坏悉地之因。是故作为修行人,令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成枉然是极其关键的。

  追循前辈足迹之六法:若想根除罪障与习气,

  且观无基离根之心性;若想寻觅所欲如意宝,

  持之以恒勤修甚深道;若想证悟实相义法性,

  且观寻而不得自性住;若想实修教言入自心,

  则调自续尔后实修持;若想诚心如理修正法,

  则弃今生斩断耽著藤;若想速得前辈之伟迹,

  观彼行为真心修正法。此等乃是窍诀精华要。

  追循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足迹之六法:一是我们若想根除无始以来的一切罪障与习气,则应直观无基离根之心性本体,且观真如本性也是忏悔法门中最为殊胜的忏罪要诀。二是我们若想寻觅并获得宛若如意宝一样的证悟智慧,则应持之以恒地沿循甚深密法之要道而精勤修习。三是我们若想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义——法性本体,则应依教直观以分别执著寻而不得之诸法本性,并于此法性中本然安住,(心性本体无论怎样寻觅,能寻与所寻均了不可得,此不可得实际即是最殊胜之获得。)如是自然安住则能证悟诸法实相之本义。四是我们若想实修佛法,且令上师的教言融入自心,也就是令自心与法相应,则应调整自心相续,待心稍得调柔时仍应相续不断地依教实修,这样逐渐就能令心与法完全相应。五是我们若想诚心诚意地如理修持正法,则应励力舍弃今生,因为追求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本非修行人应行之事,且是障道的违缘。如是舍弃今生以后,进而再力挥智慧的宝剑斩断耽著人事万物的藤蔓。六是我们若想迅速获得如前辈高僧大德之伟绩般的修证功德,则应观修彼诸殊胜行为,即前辈们是如何夜以继日地修行,我们也应如是真心地修持正法。当知此等乃为修行窍诀精华之要诀。

  不符共同规律之六法:自之种种恶行已具全,

  望悦他众非行者做法;自之谄诳虚伪已具全,

  望悦三宝非行者做法;不于静处精进而修持,

  埋怨正法非行者做法;口头慈悲实际为私欲,

  望成利他非行者做法;心中执我口头说空性,

  望得解脱非行者做法;心有我见口头言离边,

  望证实相非行者做法。是故勿毁佛教总法轨。

  我们应当了知不符合佛教共同规律之六法:一是若人不行持善法,且已具全身口意之种种恶行,然而却企望取悦他众以得名闻利养,则绝非为修行者之做法,因为只有弃恶从善才能真实地饶益众生。二是自己不如法行持,且采用谄诳、虚伪等方式邪命养活,为谋取利养,以狡诈心不择手段地欺骗众生,具足上述劣行之人若企望取悦上师三宝,则绝非修行者的做法,其所欲也是根本不可能成办的。三是修行人本应依止寂静处修行,如是才能获得真实法利,若不于寂静处精进用功修持正法,反而随心所欲地到处游逛,令身心放逸散乱,这样当然不可能获得修行的验相。如此不察己过,反倒埋怨正法种种不是之行为,绝非修行人的做法。四是心里无有慈悲善心,仅在口头上高唱慈悲之歌者,实际上都是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目的。以此行为若企望成办利益他众的广大事业,则绝非修行者之做法。五是若人心中我执非常坚固,而于口头上却说“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不要执著”之类的大话,这种人一旦遇到逆缘或稍有不顺之时就会愤慨万千、大发雷霆。以口头上的空性而企望获得解脱也绝非修行者的做法。六是心中充满了我见,却于口头上妄言一切都是远离边执戏论的,以此企望证悟诸法究竟实相,也绝非修行者的做法。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依教奉行,千万不要以虚伪狡诈的恶行来毁坏佛教总体的法规。

  极其善妙吉祥之六法:佛法住世获得人身时,

  应该迅速脱离轮回壕;闻思精华实修之此时,

  正法应该融入自相续;出现种种痛苦违缘时,

  应该毅然精进修正法;六聚门中显现六境时,

  二取显现应该自解脱;修习见修行义之此时,

  应该无偏修炼觉性力;成办永久大计之此时,

  应该勤修慈悲之教言。若未以修佛法获把握,

  死时死主亦会耻笑汝。

  极其善妙又非常吉祥之六法:一是我们今生幸遇佛法住世,并且也获得了如珍宝一样的暇满人身,此时就应该依此人身精勤用功修行,以资迅速脱离遍布烈焰之轮回壕。二是我们今已依止了具有法相的上师,并闻思了大乘佛法的精华义,这足以供我们实修之用,此时就应该将契应自己根器之正法融入自心相续,成为心里的无尽受用。三是在日常生活中,若自己的心理或生理上出现某种痛苦与违缘,此时就应该善观其性,克服困难而毅然精进修行正法。作为修行人,以为众生拔苦予乐的大悲心和引领众生走向解脱的豪情壮志而言,即应勇敢地面对一切痛苦,并善于将之转为道用,切莫心生怯弱而在痛苦等逆境面前低头,是故我们应肩负起弘法利生这一神圣的使命而勇往直前。如果您能勇敢地迎难而上,那么就连魔王波旬也会对您畏惧三分,往后绝不敢肆意危害于您。四是若六聚识的根门显现色声香味等六境时,就应观其本性,坦然安住,之后自然会解脱于二取之迷乱显现。五是当我们分别修习见、修、行次位之法义时,就应毫无偏袒地数数修炼本来觉性之妙力。六是当我们在成办自他二利这一永久的大计划(获证究竟涅槃)时,应该恒时勤修增上稳固慈悲心之教言。倘若我们获得暇满人生,却又未以实修佛法而获得修证境界和生死把握,则于临命终时,前来相迎的死主阎罗军也会耻笑我们。如同经常往诣宝洲取宝之商主,已到宝洲,却一无所获、空手而返,这样不仅人们会讥笑他,而且也会为他感到惋惜。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