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 第三十七节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7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 第三十七节课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瓶子、柱子等一合相,不说以大乘中观来抉择不存在,小乘俱舍中也认为这是一种假象。一合相本来无有,离一切戏论,是诸法的实相,可是凡夫不懂此理,经常贪著它,故无法照见究竟实相。

  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中说:甚深的法要,不可对凡夫宣讲,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解深密经》云:“我于凡愚不敢言,恐彼分别执为我。”《法华经》亦云:“凡夫浅智,深著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凡夫的智慧浅薄,听到佛陀讲的甚深法要后,本来实相中没有这些法,他们却偏偏执为实有,不能通达真正的含义。之所以不能通达,一方面是根基有限,另一方面,凡夫有很多迷乱的因,就像眼翳者面前有毛发一样,无法见到诸法的实相。

  鉴于此,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说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讲法。这即是佛最初不转****的原因。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若有人言‘佛所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有的’,须菩提,你怎么认为?这些人是否通达了我的密意?”须菩提回答:“没有通达。因为您所说的这些法,只是暂时引导众生的方便而已,如果他们这样认为,无法了达如来所说之经义。因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在名言中安立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假如认为这些实有,则会成为修道的障碍。”

  佛陀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佛为了调化不同根基的众生,曾宣说了不同的法门。比如在初学者面前,讲过有我的法门,小乘《阿含经》、《毗奈耶经》中说我在实相中是存在的,经云:“所谓的我,就像补特伽罗所背的行李,常和无常不可言说[24]。”而且在很多公案中,佛也说了“我”的眷属、“我”的施主、“我”在因地时转生为什么什么,有时候还会说“我”头痛,是因为以前当渔夫儿子时如何如何。因此,释迦牟尼佛在有关经典中,确实讲过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有些人就认为这是合理的。

  然而,这是不是佛最究竟的观点呢?须菩提说,这些人并未通达佛的密意。例如,《如来藏经》中虽然说我是常有、众生的佛性不变,但这是从第三转****的光明分来讲的。若从第二转****的空性分抉择,这些也不是真实存在,《维摩诘经》云:“取我时垢,不取我净。”

  对于四见,六祖是这样解释的:

  〖我见〗:认为如来藏的本体实有存在。

  〖人见〗:认为诸法的本性实有存在。

  〖众生见〗:众生的烦恼本来清净,认为此清净部分实有存在。

  〖寿者见〗:一切众生在实相中不生不灭,认为不生不灭实有存在。

  六祖解释的文字不多,意义却相当甚深,极为究竟。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会知道佛为什么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佛陀最究竟、最甚深的法要,全部可以包括在无我空性中,它能毁坏一切邪见,诚如《四百论》所言:“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既然四见本来没有,为什么佛陀还要宣说呢?在《入中论》中,月称论师有很好的解释:“如佛虽离萨迦见,亦尝说我及我所,如是诸法无自性,不了义经亦说有。”佛陀虽然已没有萨迦耶见,但显现上经常说有我和我所,同理,诸法本来无有任何自性,但在不了义经中针对相应众生的根基,佛也常说自性实有、我是存在的。

  总而言之,四见在名言中存在、胜义中不存在。这里主要是讲见解方面,从见解上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在相续中树立究竟正见非常重要。

  下面作结论: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凡是发了无上圆满正等觉菩提心的人,对一切法应当如实了知、如实照见、如实信解,这样才能获得不生法相、远离戏论的境界。”

  本经的教言主要是破相执,故有些禅宗大德又称《金刚经》为“破相论”。对《金刚经》来讲,这一段教言是最深的,如同传大圆满时上师为弟子直指心性一样!

  我们学了这么殊胜的大乘佛法,应该将法融入自相续,对法性多多少少有一点认识,知道诸法实相是什么样的,没有相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管学什么法门,都应该有如饮甘露的感觉,假如没有好好吸收,一旦遇到烦恼违缘,听多少法也用不上。

  〖如是知〗:指闻所生慧。发了菩提心的人,首先在上师面前如理听闻而了知。

  〖如是见〗:指思所生慧。听闻后反反复复在心里思维,基本能照见诸法的本性。

  〖如是信解〗:指修所生慧。因为所照见的意义一会儿就消失了,故而需要再三修持,以此获得不退转的信解。

  首先了知、然后照见、最后信解,通过闻思修这三方面,得到的结果是:了了分明、现而无自性的般若空性自然显现。

  这一段的含义相当甚深,禅宗也有大德依此而获得开悟:潭州慈明禅师,又名石霜楚圆,他有个弟子每天念一百遍《金刚经》,(我们有些人每天念一遍也有问题,发愿简单,行持困难,已经欠了很多天了!)一天,禅师问他:“你每天念这么多遍,《金刚经》到底说了什么?”他一句也答不出来。禅师说:“你不用念太多,每天念的时候,应该观想一下其中含义。”于是他听从教诲,改为每天只念一遍,内心努力体会法义。有一次,当念到“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时,他顿然开悟了。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如来在诸多经典中所说的法相,胜义中并不是法相,名言中可以说为法相。”

  佛陀在《华严经》中讲了六种相,《解深密经》中讲了三种相,《金刚经》中讲了四种相,《大智度论》中也讲了三种相……不论相有多少,一切相在胜义中全部没有,都是虚妄的。

  无相之相,方为最究竟的相,《大乘义章》云:“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六祖坛经》亦云:“无相为体。”炯内夏智在讲义中再三强调:“最后务必要远离一切相状,这是证悟无我最殊胜的方便道。倘若没有离相,则无法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总之,若想证悟空性,必须要破掉一切相,如此才可现前自然本智——

  [24]意思是说,所谓的我,不是常有也不是无常,但它又是真实存在的,就像一个人所背的行李一样。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