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神秘 一、红尘苦海 有爱共渡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5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神秘 一、红尘苦海 有爱共渡——“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成立致辞

『 2011年3月7日下午 』

 

  主持人致辞:

  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的成立、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昨天上海还是细雨弥蒙,但今天就阳光普照、春日暖阳,这也预示着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个充满喜悦、慈善、关爱的事业,我们希望把这一分爱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今天有一位贵宾是索达吉堪布。他是“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也是四川多芒佛学院院长,国际著名的慈善理论家、活动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玄奘”的佛学大师。这一次,他和上海慈慧基金会共同创建了“智悲基金”,用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和就业工程。下面有请索达吉堪布——

  各位领导、慈善人士、企业家,以及各位来宾:

  今天下午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贺“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的成立,这对很多受助者来讲是一大喜事,对热爱慈善的爱心人士来讲,也是一桩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事。我在这里谨代表所有老弱病残的受助人,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趁此机会代表基金会,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主管部门、协助单位、新闻媒体、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爱心人士愿意做慈善,也有许许多多老弱病残需要帮助,可是他们之间缺少很好的平台与桥梁,因此,我们今天成立了“慈慧公益基金会”,竭尽所能地为此做一分努力,我心中真的非常欢喜。这种欢喜,并不是我自己获得了名声、财富、地位、利益,而是能令一些弱势群体得到帮助,这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在此,我发自内心地诚挚祈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希望慈善的功德、慈善的意义长盛不衰,让它的生命力成为无限。即使有一天我们离开了人间,也希望“慈慧公益基金会”能继续运作下去,不断地帮助有缘之人!

  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慈善,故而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的国家。但后来在近代,尤其是“文革”期间,慈善事业遭受到了沉痛的打击,在很长时间内一蹶不振。直至当代,在很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下,慈善才开始重新复苏并发展起来。

  不过,有些企业家、慈善人士渴望帮助别人,却找不到很好的途径;有些可怜人渴望得到关爱,却找不到帮助自己的人。因此,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双方面都能各得所需。有句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若是把众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把弱势群体放在眼里,然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会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我个人而言,最喜欢做的有两件事情:一是看书,包括世间的理论、古今中外的书籍,拿到手里就不顾白天黑夜废寝忘食;二是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尽量帮助有缘的人。

  今天在座的各位,不管是穿着、饮食,都不会有很大困难。可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却仍有无数人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也许你少买一件名牌、少吃一顿大餐,节省两三万元,就能让他们维持几年的生活,甚至让一些贫困的孩子有钱读书,从而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温室内的鲜花,永远看不到外面的风吹雨打。所以,希望有些领导、企业家,有时间应该四处走一走,看看周围还有多少人需要脱困。

  在帮助这些人的过程中,当然,民间慈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政部曾有一项统计显示,2006年募集到的慈善捐款约100亿元,其中通过政府渠道募集的只有35亿元,其余都是民间慈善组织或个人的捐助。由此可见,非政府的社会公益组织,对慈善事业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这对我们今后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当然,我们在做慈善时,理应秉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只要有困难的就去施援,而不分国家、民族、信仰、职业、性别等。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有些人以慈善的名义谋求个人福利、以慈善的行为来为自己造福,所有的程序都应该专业化、透明化、公开化,以高效率的方式进行运作,同时也汲取一些国际化的慈善理念。

  或许有人认为:“慈善应该是有钱人才做的事,我们普通人不一定有这个责任。”这种想法不太正确。真正的慈善,并不是钱,而是心。假如每个人都有助人的理念,把慈善作为生活方式、生存目标,而不是等钱花不完时才去做慈善,这样实现社会和谐才有希望。

  其实,我们的生命非常短暂,这几十年应当好好利用起来,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尤其是腰缠万贯的富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倘若没有将财富分配好,一旦离开这个人间,到时候可能后悔莫及。今天早上我跟一位宁波的企业家交谈时,他就说,去年有个企业家身家74亿,后来他得了严重疾病,却仍对自己抱有希望,不愿安排任何后事。结果有一天他突然去世了,那个时候,连董事长的接班人也找不到。对没有无常观念、天天忙于求财的人来讲,这无疑也是一记警告。所以不管你有多少钱,都应提前安排好、分配好,最好能拿出一部分做慈善。

  喜欢做慈善的人,内心是非常快乐的。当看到受助人依靠自己的帮助,摆脱了困境,重拾生活的希望,这种感觉无法言表,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对受助人来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之情也很难用语言表达。

  但可惜的是,现在的这个社会,好多人都只顾自己,只想自己获得幸福、快乐、财富,根本没想过要怎样付出,让别人也同样得到快乐。这一点跟教育也有很大关系,许多人由于在孩童时代,没有受过慈善的教育,从小就不懂得无私奉献,只想着从别人那里一味索取,那他一旦长大之后,所作所为就会全是自私自利;由这种人构成的社会、家庭、组织,也不会有很好的服务大众的理念。

  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谁都希望得到快乐,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痛苦来自于自私自利,快乐来自于帮助他人。其实你想快乐的话,做慈善是最好的一种途径。“慈”是心怀慈悲,“善”是无我利他,若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官员、富翁还是乞丐,内心都会非常充实,前途也会非常光明。

  在汉地,慈善思想历来就源远流长,儒教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各教各派表述虽不相同,但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的理念。可是到了如今21世纪,人们的目光紧紧盯在经济发展上,完全忽略了内在的精神文明。其实,一个社会的道德若是日益下滑、倒退,那物质上再怎么发展、再怎么进步,也始终无法达到真正的安乐。因此,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内在的综合素质要得以提升,要学会利他、付出,并且不求回报。

  对一个企业来说,慈善实际上可以成为企业文化。有些企业把产品出售给他人,只是为了自己得到经济效益;而你若能在兼顾赚钱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慈善,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效益。因此,希望大家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慈善。在此过程中,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到目标是为了帮助别人,那一切的违缘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我曾在自己的家乡,看到很多孩子因为穷而上不起学,当我走进他们一个个的家中,看到他们的生活状况、一年的收入,确实感到非常心酸。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如今城市里许多人的浪费令人发指,不说其他的,仅仅是餐桌上的浪费,若能节省下来,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读书,他们的一生也会因此而改变。

  于是我后来跟政府经过多次协商,决定对原有的学校进行扩建,无偿招收这些贫困学生。当时有个企业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发心要帮我一起建学校。今天他也在这里,但他不喜欢出名,只想默默无闻、真真切切地帮助别人,因此,他的名字我就不提了。

  在这个世间上,不计其数的人都想发财,但发财后会做什么呢?给自己买车、买房。对周围熟悉的亲戚朋友,最多可以提供一点帮助;至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就算是贫困的大学生、常年的病患、孤寡的老人,也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从没有想过无条件去利益他们。所以,今天各位的到来,对慈善事业的未来非常有意义。

  当代中国慈善起步比较晚,很多地方都不成熟,我们在摸索的过程中,今后一定要合理合法,只有这样才有发展的前途,同时,还需要大众的监督和大家的配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若能一直坚持利他的目标,最终定会赢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总而言之,慈善是具有意义的,做慈善是最快乐的,慈善公益对社会是有帮助的。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