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九十五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九十五课
己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无解轮回海,如罪犯脱狱,
愿义无反顾,趋往极乐刹。
无始以来,众生沉沦于无有解脱的轮回大海,愿我们像罪犯越狱一样义无反顾地舍弃轮回苦海、前往极乐世界。
对于解脱来说,世间的财色名利是极大的障碍,大家应当看破这一切。怎样才能看破呢?要以智慧进行分析:我所贪执的任何法到底有没有实义?如果自己没有分析的智慧,可以多翻阅一些高僧大德的教言。这样逐渐就会明白:世间其实没什么可贪执的,只不过自己的心迷乱了,所以对虚妄的外境产生了错误认知。如是了知万法皆妄后,自然会消除一切贪执。
在颂词中,乔美仁波切用“无解”来形容轮回,需要指出的是,他的意思并不是轮回永远无法解脱,而是强调轮回难以解脱。严格来说,“无法”解脱和“很难”解脱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可用无法解脱表示很难解脱。例如,人们经常说某人没胆量,这并不是说一点胆量都没有,而是因为胆量非常小,所以用否定词来表示。《定解宝灯论》中也有这种表述方式[26]。
轮回犹如鲸鱼所居的大海一样恐怖,无始以来众生沉溺其中感受了无量的痛苦,现在我们这些恶业深重的众生应该醒悟了,要像罪犯逃离牢狱一样出离轮回,义无反顾地趋向极乐世界。这就是本颂所强调的发愿内容。
每个人都要经常想到,世间的房宅、财物、亲友等任何对境都不值得贪恋,如果平时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临终时就能做到不贪恋一切。
在一切贪执中,人与人之间的贪恋是往生的最大障碍,所以生前一定要放下这些。世间人非常可怜,因为没有受过佛法的教育,所以他们一直觉得:亲人肯定是应该贪执的,不贪执亲人怎么行?我一定要抓紧他们!在这种想法驱使下,他们一直用执著的獠牙紧紧咬住亲人,始终不肯放下,甚至到死都不肯松口,还死死盯着对方。前面也讲过,其实这对自他都没有利益,一方面自己没办法解脱,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痛苦。
由于畏惧刑罚、牢狱的痛苦,逃脱牢狱的囚犯根本不愿回头看一眼,同样,想到轮回中的种种过患,求解脱者也不愿意再回顾轮回。真正观察起来,三界轮回实在是太可怕了,没有任何可贪执的,所以明哲之士理当彻底放下一切。
《净土圣贤录》中说,清代有一个绰号为“百不管”的老太太,她一心念佛,最终往生到了净土。以前她虽然念佛,但对亲人和家务还是很耽著的,后来有一位法师对她开示:“念佛欲求一心,应拔去爱根,放下一切。”从此她依教奉行,遇事便以“百不管”推掉,久而久之人们都称她为“百不管”。我想:如果人人都像她那样专心修行,不耽著世间琐事,那该多好啊!
莲池大师学佛也是从放下世间开始的。大师未出家时,邻家有一个老太太每天念一千遍佛号。大师问她为什么念佛,老太太说:“先夫一生念佛,临终无疾而逝,自在往生,我因此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宿根深厚,听后甚为感动,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从此便栖心净土。他在案头书写“生死事大”四个字,以警策自己精进念佛。(世间的衣食住行、财色名利是区区小事,一点都不重要,唯有生死才是大事。印光大师也在墙上书“死”字,作为对自己的警策。)后来,大师决志出家,遂作《七笔勾》,将世人特别耽著的父母、夫妻、儿孙、功名、田园、文章、宴游一笔勾销。[27]临行前他对妻子说:“恩爱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意思是,世间的恩爱是无常的,生死大事别人无法代替,现在我要出家了,以后你自己看着办吧。之后大师便毅然出家修道。
出家人应该看一看《七笔勾》,看大师是怎样把世人耽著的事物一笔勾销的,这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帮助。在家人不一定要看,否则也许会导致很多家庭离异。因为这个教言非常殊胜,一看就能打动人心,看后很可能想选择另一条人生之路。作为有长远心的人,以出家身份修行当然很好,可是有些人机缘没有成熟,一冲动马上剃头出家,但因为没有真正看破世间,过一段时间又回到红尘,这样一生翻来覆去变很多次,不仅对佛教不利,从自身来说也没有必要。虽然出家的功德很大,看了《佛说出家功德经》后,我也不敢说你们不要出家,但是从为佛法和自身着想,希望有些人还是要慎重。现在有些人很容易激动,只要上师一强调,马上一窝蜂地出家,可是不久又纷纷还俗。这样很不好,还是事先考虑好。尤其是有子女的人,一出家孩子就成了孤儿一样,一方面孩子很不幸,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负担。当然,如果你确实没有贪执,具有真正的出离心,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临终时都不能耽著任何事物,否则会障碍自己解脱。以前有一位上师,他去世后前往清净刹土时听到僧人们在弹奏自己的乐器,他非常贪执自己的乐器,所以回头一看,结果投生为一个恶魔。本来这位上师要前往清净刹土,可是因为心被外缘所转,结果不但没有往生,反而转为恶趣之身。可见临终的心态相当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台湾的道证法师讲过一件真实的事。出家前她在肿瘤科当医生,有一次见到一位得肺癌的老妇女,她大约六十几岁,病得相当严重,连续两个月没法躺下睡觉,一躺下就喘不过气。道证看到她很痛苦,就劝她念佛。她也很发心念,希望能够往生净土。快过年的时候,老人的病情恶化,眼看没有希望了,道证就请了一些莲友为她助念。刚开始情况还不错,莲友们出声念,她也跟着念。正在此时,一个喝醉酒的年轻人忽然闯进病房。老人一看到这个人,情绪完全变了,用手愤怒地指着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张嘴好像要骂人的样子,就在要骂的时候断了气。原来,这个人是老人的儿子,多年前离家在外流浪,老人一想到他就特别生气,恨不得没有生他。本来老人可以在念佛中往生,可是一见到儿子就不由自主地生气,虽然房间里都是念佛的声音,可是她好像一点都听不到,根本控制不住怒气,结果在嗔心中断了气。从各方面来看,她死后肯定会堕落,不可能往生净土。
所以临终一念非常关键,今后我们如果看到即将离世的人,千万不要让他们接触不悦意的对境,要让他们眼看佛像、耳听佛号,如果在这种氛围下安静地死去,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对于佛陀的加持力,我们绝对不应有任何怀疑。《念佛镜》[28]中说:“世间之中,唯有母力,能令其子,身得安稳。出世间中,唯有诸佛,能令众生,出三界苦,得生净土,见佛闻法。”因此,佛陀具有无比的能力,能够让众生解脱三界之苦,如果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言如理行持,就有希望从轮回苦海中解脱。换句话说,当佛陀的无碍智慧、无缘大悲和自己的信心聚合以后,众生就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除此之外,世间再有钱财、有势力、有智慧的人,也无法让众生获得解脱。
如果我们真正希求解脱,就一定要对轮回有强烈的恐怖心。《正法念处经》云:“若人意不迷,常畏于生死,彼则脱恶道,得安隐寂静。”如果一个人的心不颠倒迷乱,经常对生死轮回生起怖畏心,则此人一定能脱离恶道,最终转生于安隐寂静的清净刹土。因此,希望在座的道友对轮回生起恐怖心。世间的魔鬼、猛兽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就是轮回。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有机会从轮回出离,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一直执迷不悟,那就非常可怜了。
愿断诸贪执,如鹫脱网罗,
瞬间便越过,向西方空中,
无量世界刹,诣至极乐国。
愿我们断除一切贪执,就像鹰鹫从网罗中逃脱一样,一瞬间越过西方的无数世界,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度。
每个人死后的去向都不尽相同,具缘者会往生极乐世界,无缘者不但不能往生,反而会堕入三恶趣。就像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些升官发财,有名有利,过着快乐的生活;有些则贪赃枉法,在监狱中度过一生。这些不同的境遇都取决于自己造的业。因此求解脱者应如是发愿:愿我断绝一切贪执和不善业,命终后立即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虽然非常遥远,但往生到那里是很快的。依靠往生的强烈心愿,中阴神识犹如逃脱网罗的鹰鹫、飞翔的鹅王或者被急掣之风吹动的白绫一样,瞬间便可飞越无量世界,顺利到达极乐刹土。这个道理很简单——虽然徒步到远方非常慢,但只要一忆念,自己的心就可以到那里。美国和加拿大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乘飞机都要十几个小时,但只要一作意,自己的心一刹那便可到达。往生净土也是如此,依靠内心的作意,一瞬间便可飞越无量世界而顺利到达。
对于这些道理,孤陋寡闻者听后不一定相信,而有智慧的人则能信受。在座的各位很有福报,已经超越了不信的邪见,所以都有往生的机会,只要平时精进修行,一旦临命终时,无有质碍的中阴身被善业之风吹动,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前相迎,自己的信心和欢喜心在后推动,不需要长途跋涉的艰辛,顷刻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净土的最关键因缘是什么?一是自己的信心,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些因缘具足后就可以顺利往生。关于这方面的道理,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以问答的方式遣除了各种怀疑和增益,课后大家可以自行翻阅。
现在阿弥陀佛的愿力已经具足了,所以只要我们自己具足信心,往生净土并不是很困难的,可以说人人都有往生的缘分。关键就是看自己有没有信心。如果具足清净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持诵《阿弥陀经》、观想阿弥陀佛,因缘成熟时就能自在往生净土。
在这方面,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就是我们的榜样。彻悟禅师求生净土的心特别切,除了教化众生、专修净业以外,从来不参与世间的琐事,每天仅午后一炷香时间会客。(现在很多人做不到这样,和这些古德比起来,我们确实很惭愧。)圆寂前半个月,禅师对弟子说:“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大众苦劝他住世度生,于是禅师又稍住了些时日。圆寂的那天,禅师面西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说完,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
彻悟禅师平时特别精进,很多人甚至死的时候都没有他那么精进。他有一个很好的教言,我看后很受启发,偈云:“生死事大,来日无多,道业未成,实深惭惧。”意思是,对每个人来说生死都是非解决不可的大事,如今死亡很快就要到来,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可是我的道业还没有成就,一想到此就深生惭愧、畏惧。我也常有这种感觉:很难说自己还能活多少年,也许明后天就会离开人世,不知道明年的此时会变成什么众生。
在娑婆世界,一切都像水泡一样没有可靠性,当我们离开世间的时候,辩才、财富等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大家要像《七笔勾》那样把这些一笔一笔勾销。人死后,不仅这些身外之物,甚至连最执著的肉身都不得不抛弃,要么在殡仪馆火化,要么丢到尸陀林中,唯有自己的心识跟随善恶业前往后世:要么趋向恶趣,要么趋向善趣,要么趋向清净刹土。学习净土法门后,希望大家像从前的大德那样,视世间如敝履,珍惜每一寸光阴,早日做好往生的准备。
末法时代,人的寿命不会很长,所以各位更应该精进行持善法。有些年轻人觉得:堪布肯定说错了,我要活到八十岁,现在离八十岁还有很多年。这不一定,在如今这个浊世,真正活到八十岁的人很少。即使你能活到八十岁,严格观察起来,又能行持多少善法呢?也许不仅没有行善,反而造了无数恶业。如果这些恶业没有忏净,一直堆在你的相续中,临终时肯定会把你带入三恶道。可见活得长不一定是好事。《入行论》中说,有些人除了造恶业,并没有做有意义的事,这种人长寿没有什么意义。当然,《别解脱经》中也说了,如果是行持善法者,长寿则是有意义的。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考虑:现在我有没有往生净土的把握?今后我需不需要精进修行?
己四(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分五: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二、愿断除疑障;三、愿得授记闻佛法;四、愿赴其他清净刹;五、愿游不清净刹土。
庚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
愿面见彼刹,住世无量光,
净除诸罪障。
愿我刚往生极乐世界,就面见于彼刹住世的无量光佛,依靠佛陀的加持,遣除一切登地的罪障。
好不容易到了极乐世界,如果不能马上见到阿弥陀佛的尊颜,还要在边地疑城等五百年,那就太遗憾了。所以自己要发愿:一往生极乐世界就立即面见阿弥陀佛,之后净除登地的一切障碍。
以前有一位珍珠鬘公主,她在见到释迦牟尼佛像的当下就摧毁了见道需要断除的障碍。所以见佛像的功德相当大,对于有信心的人来说,不要说见到佛陀的真身,即使见到佛像也能摧毁业惑的种子。
《观佛三昧海经》中提到,往昔空王佛时,有四个比丘造了严重的恶业,有一次他们伤心地想:我们实在是业力深重,以出家身份造了这么多恶业,以后肯定不会有解脱的希望了。正在此时,从空中传来一个声音:“你们不要伤心,虽然空王佛已经涅槃了,但如果去朝拜空王佛的像,依然能够净除罪障。”四位比丘听后非常欢喜,便到塔中朝拜如来的像。他们在佛像前如山王崩塌一样五体投地,精进发露忏悔,结果摧毁了八十亿阿僧祇劫的罪障。从那以后,他们世世得见诸佛,现在已成就了佛果,即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以及北方微妙声佛。
这四位如来在因地虽然造了很多恶业,但后来依靠佛像不仅摧毁了恶业,最终还现前了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所以今后大家见到佛像要恭敬祈祷,这对自己的修行有极大利益。
《贤愚经》中记载,波斯匿王有一个公主叫金刚女,她相貌特别难看,连国王都不好意思让她出门。金刚女长大以后,波斯匿王把她嫁给一个穷人。国王特意为穷人修建了一座七重门的宫殿,并叮嘱他说:“我女儿长相丑陋,你要好好看着她,不要让人看到她。”婚后,丈夫天天把金刚女关在家里,金刚女很伤心,她想:不知道我造了什么恶业,丈夫这么嫌弃我,自己被关在暗室里,见不到日月,也见不到人。她又想:现在佛陀出世,普度群生,愿如来哀悯我。于是金刚女虔诚祈祷佛陀,因为她的心很诚,佛陀立即出现在她面前,一见到佛陀的相好之身,金刚女当下变得庄严无比。
根性成熟者见到佛陀后,连异熟之身都立即发生变化,由此可知见佛的功德有多大。所以今后见到佛像、佛经或者佛塔时,大家一定要有恭敬心。现在很多年轻人看到三宝所依没什么感觉,看到乱七八糟的裸体像却兴趣十足,眼睛瞪得大大的,这样很不好。
如今我们虽然无缘见到释迦牟尼佛,但佛陀的教法还没有灭尽,还可以见到佛像,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自己有这样的习惯,不管到哪里见到佛像,总会想到:现在还算可以,能见到这么殊胜的佛像。见佛像跟见世间的东西不同,对今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现在汉地有一些露天佛像,即使人们没有信心和欢喜心,无意中在眼前过一下,也会在阿赖耶识上播下解脱的种子,所以造这些佛像的人也有很大功德。
与珍珠鬘公主见佛像的当下摧毁见断一样,往生极乐世界后,见佛的当下也会摧毁恶趣之因、见断等一切障碍。换句话说,刚到极乐世界时还是凡夫,见到佛陀后马上会变成登地的圣者。
在极乐世界有没有凡夫这个问题上,汉地和藏地都有不同的观点,以前我们也讲过这个问题。但不管怎么样,以凡夫的身份修持往生四因,则即生不需要登地就可以往生净土[29],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许多论典中说,死的时候如果是大资粮道者,则在清净刹土面见佛颜、听闻佛语后即可见道。《宝性论》中有一个回向偈:“以此愿有情,面见无量光,见已净慧眼,得证妙菩提。”这都足以说明凡夫可以往生净土。
关于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在佛经中也有明显的教证,如经云:“即便以愿力和善业力往生极乐世界,而罪业深重者于八万年期间,仅能听闻阿弥陀佛宣说正法却不解其义,仅能见佛光而不得亲见佛身,也得不到佛光照射。尔后净除罪障,方能见其颜、知法义、得授记。”(个别人到了佛学院后听不懂法师讲法,心里很难过。其实这不值得苦恼,我们这里毕竟是娑婆世界,连极乐世界都有这种事,阿弥陀佛天天讲法,下面还是有人不知其义。)《极乐愿文》后文也会提到,某些人于莲花中诞生后,不得面见阿弥陀佛。此外,汉地也有带业往生、三辈九品等说法。这些都足以证明凡夫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总之,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根据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凡夫人是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而且极乐世界也有凡夫。
有些人也许会想:极乐世界那么遥远,凡夫人怎么去呢?不用担心,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极乐世界再遥远,凡夫人也可以到达。尤其大资粮道的菩萨,虽然还没有见道,但已经可以依靠自力到达无量刹土,在无量佛陀面前听闻佛法。
《佛说大阿弥陀经》云:“第二十八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烧香散花,燃灯悬缯,饭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第二十九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往生的条件如此低,这足以说明凡夫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宏愿力所致。当然,这里也说得很清楚,除造五无间罪和谤法罪以外,其他人才有往生的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罪业深重者或者有怀疑者,即使往生到极乐世界也不能立即面见阿弥陀佛。如《净土论》[30]云:“狐疑人生极乐边城七宝宫殿中,五百岁不见佛,名之为胎。”许多佛经中也说,怀疑者到极乐世界后会生于莲花胎中,五百岁不得见佛。
在野兽当中,狐狸的怀疑心特别强,什么都不相信。在人当中也有这样的狐疑者,有的人善法方面的怀疑特别多,这也不相信,那也不相信,好像什么都不相信。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在恶业方面却信心十足,听到诽谤之辞马上就觉得是真的,听到天堂地狱不存在也坚信不疑。我遇到过许多这种业力深重之辈。
如果自己对净土法门存在非理怀疑,应该马上忏悔并努力遣除怀疑,否则你一边怀疑一边念佛,即使往生到净土也见不到阿弥陀佛,没办法“入班听课”,还要等五百年。大家想一想,极乐世界的五百年多么漫长啊!所以自己应该发愿:但愿我不要有任何怀疑,往生净土后马上见到阿弥陀佛。
有些人因缘不错,不管到哪里都能很快见到想见的上师,而有些人因缘则不太好,总是不能如愿。听说有一个人很想见一位上师,他已经到藏地四次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每次都没有见到,后来他都不想再去了。
在怀疑中,有一种属于不明教理,这种怀疑不难对付,可以通过智慧遣除。平时多了解净土宗的历史,多学习净土方面的教言和公案,并且经常念修净土法,这样就能逐渐遣除怀疑。尤其平时的念修很有必要,如果你对净土法置之不理,从来不去念修,那肯定很难生起信心;如果你经常念修净土法,也经常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早上起床、晚上睡觉都有这方面的作意,久而久之,你的相续就会和净土法相应。
还有一种怀疑纯属业力现前。有些人前世是恶趣众生或者对佛法有邪见,所以即生中很难生起正见,而生起邪见却很容易。我们讲了半天的正法,虽然他们说不出一句反驳的道理,可就是生不起信心,内心一直怀疑重重。如果给他们讲邪法,只要讲一句,马上就生起信心了。这种人真的是业力现前,一定要好好发露忏悔。
四生中最胜,莲花蕊中生,
愿得化生身,刹那身圆满,
愿获相随好。
愿往生净土后获得四生中最殊胜的莲花化生之身,一刹那圆满身体的一切支分,并获得相好庄严。
诞生有四种:化生、胎生、湿生、卵生。四生中最殊胜的是化生,因为这对自己和父母都没有损害,而卵生、湿生对自己有损害,胎生不仅对自己有损害,对父母也有损害,相比之下,化生自来自去,非常快乐。当然,化生有很多种,恶趣和天界也有化生,这些并不是很殊胜,唯有莲花化生最殊胜。莲花化生不仅极乐世界有,娑婆世界也有,像莲花生大士和圣天论师都是莲花化生的。
我们应该发愿:愿仅以意幻便在极乐世界的珍宝莲花蕊中圆满化生。化生非常容易,一动念头就可以,就像中阴期间一想就能入胎一样。所以临终时要想到:我一定要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这样的作意非常重要。
化生有一个特点,它不像胎生那样有漫长的住胎期,而且出生以后一刹那身体就会圆满,不需要逐渐长大,死后身体也立即消失,不会留下一具慢慢腐烂的尸体。《俱舍论》的有关注疏说,化生者死后没有尸体,身体会立即消失。因此,我们应该希求极乐世界的殊胜化生。
总而言之,我们要发愿死时不要有任何障碍,能够面见阿弥陀佛,往生到他的安乐国度。世亲论师在《往生论》[31]中发愿道:“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我们也应该这样发愿:以讲者说法的功德、听者闻法的功德、做法本光碟的功德以及推广弘扬此法的功德,如是功德悉皆回向无量众生,愿自他悉皆面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各位都要这样发愿,当自己的虔诚心和三宝的强大加持相结合时,肯定有无量的众生因之而往生极乐世界。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