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四编 阿弥陀佛之本愿 第九章 阿弥陀佛本愿之缘起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大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四编 阿弥陀佛之本愿 第九章 阿弥陀佛本愿之缘起

  本愿是指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净土诸方面所发的预先誓愿。阿弥陀佛因地以大悲心肇建本愿,以本愿为蓝本启建西方极乐世界,以所证果德作大愿船,普度十方众生往生彼国,疾速成佛。净宗念佛法门的殊胜,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超绝,纯由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致。欲入净宗堂奥,首应探究阿弥陀佛本愿。

  第九章 阿弥陀佛本愿之缘起

  追溯阿弥陀佛本愿之缘起,能予吾人以深刻的启发。对阿弥陀佛称为大愿之王,西方极乐世界超胜独妙,常没众生皈命阿弥陀佛最能得救等之所以然,能获致相应的解答。

  第一节 阿弥陀佛发愿之因缘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典,尤其在《 无量寿经 》中多有记载,经云: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出兴于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于锭光佛后,又有光远佛等五十三尊古佛,悉皆示现成佛,广作佛事。最后一尊佛名世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长达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现成佛时,有国王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即发无上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名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广大,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偈颂赞叹佛德已,向佛恭表愿心:“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并表示“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的坚韧道心。随即恳请求法:“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当即开示成就大愿之密因:“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直指当人自性本来成佛,自性本具万法的奥理。

  法藏比丘虽然明了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自力修持最终亦能成功,然为了快速实现严土利生的宏愿,他恳请世尊为其开示诸佛如来庄严净土之妙行,以佛的开示,作为如说修行快速圆满大愿之准范。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愿深广,发心真切,即说出殷殷诲勉:“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十方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并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见诸佛刹土相状,如同图像教学。如是说法长达千亿岁。

  法藏比丘闻佛说法竟,自处静室,便一其心,自得天眼,彻视他方佛刹的景况,于诸佛国土善恶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别,撷其优胜,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时间,以幽邃的心智,起发无上殊胜之愿,精心构思了一个最极理想的佛国与胜异方便的往生法门。尔后,法藏菩萨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所启立的大愿。世自在王佛欢喜赞叹:“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法藏菩萨发愿已,并说偈曰:“我若当证大菩提,如斯弘誓实圆满,愿动三千大千界,天众空中皆雨华,是时大地咸震动,天华鼓乐满虚空,并雨旃檀细末香,唱言未来当作佛。”(《 无量寿经 》唐译)说偈完毕,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妙华,散落在道场及法藏菩萨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乐,歌呗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如此殊胜瑞相,表明阿弥陀佛大愿缘起,乃法界最胜不可思议之大事。

  第二节 积功累德圆成本愿

  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与天人大众前禀告四十八大愿之后,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广行菩萨六度万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尘,自行化他,无央数劫来,示现种种身份,或为德高望重的长者,或为寡欲蕴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贵之家及名门望族,或作国王甚至转轮圣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萨无论出生在何处,是何身份,恒常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法藏菩萨示现的一一身份,悉皆身报微妙,口中之气清香洁净,如青莲华;周身诸毛孔中,散发出栴檀香。其手恒常现出无有穷尽的珍宝以及衣服、饮食、珍奇微妙的华香、宝盖、幢幡等庄严之具。如是等奇妙之事,超越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萨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游戏神通,度化众生。所谓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以无量无边功德庄严成就的西方佛刹,开廓广大,无衰无变,超胜十方一切佛国。

  在无量劫圆成大愿的过程中,阿弥陀佛随形六道,与诸类众生广结法缘。是故西方极乐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无量不可算数的众生往生彼刹,声闻菩萨的数目亦难以计算。十方佛刹若过去已往生者,若现在往生者,若未来当往生者,悉皆能见佛证果。彼诸往生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佛度众生,众生受佛度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因缘。吾人能遇能信净土法门,即是与阿弥陀佛宿世有缘之人,悉皆得受往生成佛之记莂。净业行人应自尊自肯,信自信他,感戴弥陀恩德,尊重自己宿世的善根,今世信愿持名,横超三界,往生成佛。

  第三节 他力果教门的肇启

  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初发心时的志愿,广大而超胜,不但超过三乘,亦乃超逾诸佛。经中记载法藏菩萨初诣世自在王佛所,禀陈愿心:“令我后作佛时,教授名字,皆闻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莫不闻知我名字者。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来生我国者,悉皆令作菩萨阿罗汉,无央数都胜诸佛国。如是者,宁可得不?”(《 无量寿经 》吴译)

  法藏比丘的愿力不可思议,世自在王佛亦予许肯,并直下开示摄取佛国、庄严妙刹的根本方法。“汝自当知”道出菩萨建佛净土,成佛正觉,皆由自心,非从外得。此“自”字,即当人妙明真心,真如实相,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知思惟修何法而得成就庄严佛刹,修何行而得成就庄严佛刹,由何人使之佛刹庄严。唯有除妄归真,明心见性,于毕竟空中,炽然备修菩萨万行,方能得之。万法不离自心,真如缘生万象,妙土庄严乃由自心显现。

  世自在王佛开示的自力顿悟渐修的妙庄严门,法藏菩萨自然当机,依之而修,经无量劫,亦能成就四十八愿。然而法藏菩萨回答尊师:“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意谓自力庄严净土的义理宏大精深,不是我现今所能企及的境界,惟愿如来以遍知一切的智慧,广为演说诸佛肇建妙刹的事理因果。若我得闻净土启建的奥诀妙法,当深入思惟,精勤修习,誓满初心所发之愿。这种超出常格的回馈,充分显示出法藏菩萨的悲心与智慧。法藏菩萨受同体大悲的驱使,发心广度十方一切苦难众生,尤其突显速疾的功能: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自利),速生我刹受安乐,速到菩提究竟岸(利他)。通途的菩萨净佛国土的行门,法藏菩萨能直下承当;而超胜一切佛国的最胜净土之行,同时又具速疾功能的度生严土之方法,却是当时的法藏菩萨智慧能力所不逮。所以,法藏菩萨再次恳请世自在王佛加持,以冀快速圆成超胜诸佛的本愿。

  世自在王佛对法藏菩萨放舍自力,仰依佛力加持的意向亦深加赞许,即为他选择、宣说与显示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使法藏菩萨的净土行初始便站在佛地果觉的起点,大大加快了启愿与满愿的进程。四十八愿的肇建,以法藏菩萨的总意愿为亲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为增上缘,因缘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应法藏之请,选择二百一十亿佛刹作为范本,蕴含着如来果觉的价值导向。从表法来看:世自在王佛表涅槃三德(世配般若德,自在即解脱德,王即法身德)。由是,世自在王佛对法藏菩萨的加持,即是如来三德秘藏的加持。十方三世诸佛同证如来涅槃三德,故从深层意义来说,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亦即表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对法藏菩萨共有的加持。换言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肇启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共同参与的杰作。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如是慈悲济众之心,藉着法藏菩萨契合圣心的大愿而沛然涌起,给予法藏菩萨无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萨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与必要,于是在无央数劫庄严妙土圆成大愿的过程中,恒常地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殷勤请法。这样,阿弥陀佛的大愿肇始与西方极乐世界圆成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佛力加持。可见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受到十方诸佛赞叹,念佛行人之所以得蒙十方如来护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阿弥陀佛因地自开他力果教门,其净土行从果起修,圆满地实现了速疾启建、速疾满愿、速成净土、速度众生的初衷。法藏菩萨(及因地种种身份)净土庄严的圆成,即是阿弥陀佛广度众生的开始(自致成佛)。阿弥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质,在阿弥陀佛的果地上尤为发扬光大。净宗理念昭示:凡惑众生仰赖阿弥陀佛的愿力,信愿持名,即得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径登不退,一生成佛。其修持下手处,即是从果起修。六字洪名由阿弥陀佛果地万德所庄严,今以此果觉作众生修持之因心,名具万德,名召万德,行人念佛,即将阿弥陀佛的万德转换成自己的功德,即念即佛,香光庄严,妙感难思。净宗念佛法门的他力果教特质,是阿弥陀佛修因证果大悲大智的结晶,能令常没众生疾速出离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道。追根溯源,阿弥陀佛以无尽大悲愍念十方苦难众生,称性肇建殊胜大愿,生佛同体义蕴,弥陀愿心功德,海墨难书。

返回目录

----------------------------------------------------------------------------------------------------------------

更多大安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