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中阿含经新译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白话文:中阿含经新译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一六一、梵摩经第十(第四分别诵)
大意:本经叙述弥萨罗国有一梵志,名梵摩,年老寿高,而极大的富乐,颇受人的尊敬。他遣其弟子优多罗去观察佛陀的三十二相。优多罗最初仅见三十相,而心起疑惑,世尊乃以神力示其阴马藏,以及广长舌之二相。优多罗见后,一一回禀其师,并请求要就佛陀学道,梵摩乃允许他。其后,梵摩自己也皈依三宝,命终时,佛陀曾记说为证阿那含果。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鞞陀提国(毘提诃),和大比丘们俱在于一处。
那时,弥萨罗(鞞陀提国的首都,为跋耆族)城内有一位梵志,名叫梵摩(一百二十岁的外道长
者),是一位极大的富乐,资财为无量,畜牧产业乃不可称计,封户食邑(被国王封地赐爵),种种都非常的具足而丰饶。在弥萨罗城的财物,乃至于水草木的一一,均为是所谓摩竭陀王-未生怨(阿阇世王,未出生就被相师占卜会有大逆不道的行为),为鞞陀提(韦提希夫人)之子,所特与其梵封的(国王的封赐)。梵志梵摩有一位摩纳(婆罗门青年),名叫优多罗,为父母所举(身世良好),受生为清净,乃至七世的父母都不绝其良好的种族,生生都没有恶,为博闻总持,诵过四典经,深达于因、缘、正、文、戏,以及五句说(故事谭)。
梵志梵摩曾听闻沙门瞿昙,为释迦的种子,而舍弃其释迦的宗族,而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现在游行在于鞞陀提国,和其大比丘的弟子众俱在。那位沙门瞿昙有大名称,周闻于十方,那位沙门瞿昙,为如来、无所著(应供)、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世尊)。他在于此世间当中,所有天,及魔,和梵天、沙门、梵志,从人至于天,为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中。他所说的法,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义而有文,为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又次,曾经听到那位沙门瞿昙,已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如果成就大人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的真谛,为不虚的。第一就是:如果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会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的军队,去整御天下,都由于自己而自在,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所谓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等,谓之七宝的。会有千子具足,颜貌很端正,勇猛而无畏,而能降伏其它的众生。他必定能统领此一切之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使得安隐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去学道的话,必定会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为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梵志梵摩听此消息后,告诉他的弟子说:「优多罗!我所听到的就是如是:那位沙门瞿昙,为释迦的种子,乃舍弃其释迦的宗族,而剃除须发,而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现在游行在于鞞陀提国,和大比丘众俱在。优多罗!那位沙门瞿昙有大的名称,周闻于十方。那位沙门瞿昙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他在于此世间的天,以及
魔,和梵天、沙门、梵志,从人至于天,乃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中。他所说的法,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义而有文,为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又次,优多罗!那位沙门瞿昙,乃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如果成就大人之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为真谛而不虚的。第一就是:如果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会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军队,能整御天下,由于自己而自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是所谓的七宝。有千子之具足,颜貌都很端正,勇猛而无畏,能降伏其它的众生。必定能统领这里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使人得安隐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的话,必定会得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而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优多罗!你如果受持诸经的话,必定会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如成就大人之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都是真谛而不虚的。第一,如果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会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军队,能整御天下,由于自己之自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是所谓的七宝。有千子的具足,其颜貌都很端正,都勇猛无畏,能降伏他众生。他必定能统领这里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使人得安隐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的话,必定会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优多罗回答说:「唯然!师尊!我受持诸经时知道会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如果成就大人之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为真谛而不虚的。第一就是:如果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为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的军队,能整御天下,由于自己之自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是所谓的七宝。有千子之具足,其颜貌都很端正,为勇猛无畏,而能降伏他众生。他必定能统领这里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隐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的话,必定会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梵志梵摩告诉他说:「优多罗!你往诣那位沙门瞿昙之处,去观察那位沙门瞿昙,到底是这样的吗?或者不是这样的吗?到底实在具有三十二大人之相与否呢?」
优多罗摩纳听后,乃稽首梵志梵摩之足,绕其身边三匝之后离去。就往诣佛所,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而观察世尊的身上之三十二相。他看见世尊之身,具有了三十相,对于其它二相,则抱着疑惑的念头。所谓阴马藏(佛陀的男根密藏,有如马阴),以及广长舌(舌薄而广,软而长)。
世尊乃念而说:这位优多罗,正在观察我身上的三十二相。他只看见三十相,对于其它二相,则有疑惑,所谓阴马藏,以及广长舌之二相是。我现在宁可断除其疑惑为是。世尊知道应这样做后,就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入定而发神通)。世尊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后,欲使优多罗摩纳,看见其身上的阴马藏,以及广长舌之相。
于是,世尊即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世尊以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后,优多罗摩纳,乃看见世尊的身上之阴马藏,以及广长舌之相。所谓广长舌,就是从口出舌,其舌能尽覆其面。优多罗摩纳看见后,曾作如是之念:沙门瞿昙真的是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如成就大人相的话,必定有二处之真谛不虚。第一为:如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会很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的军队,能整御天下,由于
自己而自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所谓七宝,就是:轮宝、象赛、马宝、珠宝、女赛、居士宝、主兵宝,就是所谓的七宝。也具足了千子,其颜貌都很端正,而勇猛无畏,而能降伏其它的众生。他必定能统领这里的一切土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隐。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的话,必定能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优多罗摩纳又作如是之念:我宁可极为观察其威仪礼节,以及观察其游行所趣的一切。于是,优多罗摩纳寻即随佛而行,在于夏天四月当中,去观察其威仪礼节,以及观察其游行所趣的一切。优多罗摩纳经过夏天四月,悦可世尊的威仪礼节,以及观察世尊的游行所趣的一切,然后白佛而说:「瞿昙!我现在有事,欲还皈,特来请辞。」世尊告诉他说:「优多罗!你要回去,就随你之意吧。」
优多罗摩纳闻世尊所说后,就善受善持,就从其座位站起,绕佛三匝后离去,而往诣于梵志梵摩之处,到后,稽首梵志梵摩之足,然后退坐在一边。梵志梵摩问他而说:「优多罗!是否如实在所闻的那样:沙门瞿昙有大的名称,周闻于十方,为如是呢?或者为不如是呢?实在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吗?」
优多罗摩纳回答说:「唯然!师尊!实在如所闻的,沙门瞿昙乃有大的名称,周闻于十方,沙门瞿昙实在就是如是,并不是非如是,实在是有三十二相的。师尊!沙门瞿昙有(1)足安平而立之相,叫做,师尊!沙门瞿昙有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师尊!沙门瞿昙的足下生轮,轮有千辐,一切都具足,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师尊!沙门瞿昙为足指纤长,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4)师尊!沙门瞿昙的足周而正直,这叫做,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5)师尊!沙门瞿昙的足跟踝后,两边都平满,就是所谓,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6)师尊!沙门瞿昙之足的两踝,都臃,就是为之,师尊!沙门瞿昙之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7)师尊!沙门瞿昙的身毛,乃上向,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8)沙门瞿昙的手足有网缦,有如鴈王,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师尊!(9)沙门瞿昙的手足极妙,乃柔弱软软,有如兜罗华(细绵花),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0)沙门瞿昙的肌皮软细,尘水不能着,这就是,师尊!沙
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1)沙门瞿昙为一一毛,一一之毛就是说在其身上的一一的孔穴当中,有一毛之生出,其色如绀青,如螺之右旋,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2)沙门瞿昙为鹿的肠,犹如鹿王,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3)沙门瞿昙为阴马藏,犹如良马王,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4)沙门瞿昙的身形圆好,有如尼拘类树(纵广树),上下都圆,而相称,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5)沙门瞿昙之身不阿曲,身不曲就是平立时,伸手可以摩其膝,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6)沙门瞿昙之身,乃为黄金之色,有如紫磨金,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师尊!(17)沙门瞿昙之身,七处都满,七处满就是:两手、两足、两肩,以及颈,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8)沙门瞿昙,其上身为大,犹如狮子那样,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19)沙门瞿昙为狮子的颊车,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20)沙门瞿昙的脊背平直,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
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21)沙门瞿昙的两肩上连通,颈都平满,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22)-(25)沙门瞿昙有四十齿,牙平,齿不,齿白,通于味第一味,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26)沙门瞿昙的梵音可爱,其声音乃如迦罗毘伽(伽陵频伽,好声鸟),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28)沙门瞿昙,乃为广长舌,所谓广长舌,就是其舌从口中出后,遍覆于其面,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29)沙门瞿昙的承泪处满,有如牛王(眼睫如牛王),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30)沙门瞿昙的眼色绀青,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31)沙门瞿昙之顶,有肉髻,团圆而相称,发如螺之右旋,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师尊!(32)沙门瞿昙的眉间生毛,为洁白,而右萦,这就是,师尊!沙门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这叫做,师尊!沙门瞿昙之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
附注:卷十一,第五十九经,三十二相经,曾提示过,所谓:1.足安平立,2.足下生轮,3足指纤长,4.足周正直,5.足跟踝后两边平满,6.足两踝臃,7.身毛上向,8.手足网缦,9.手足极妙柔弱软敷,10.肌皮软细,11.一孔一毛,12.鹿肠,13.阴马藏,14.身形圆好,15.身不阿曲,16.身黄金色,17.身七处满,18.身大犹如狮子,19.狮子颊车,20.脊骨平直,21.两肩上连通颈平满,22.四十齿,23.牙平,24.齿不疏,25.齿白,26.梵音可爱,27.声犹如加罗毘伽,28.广长舌,29.承泪处满,30.眼色绀青,31.顶有肉髻,32.眉间生毛。
如果成就大人之相的话,必定有二处,都是真谛不虚的。第一,如果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为聪明而有智慧,会有四种军队,能整御天下,都由于自己之自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是所谓的七宝。有千子之具足,其颜貌都端正,勇猛而无畏,而能降伏他众生。他必定能统领这里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得安隐的。第二,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的话,必定会得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又次,师尊!我看见沙门瞿昙之着衣、已着衣,被衣、已被衣,出房、已出房,出园、已出园等动作,和行道而至于村间之事,如入村、已入村、在巷,入家、已入家,正床、已正床,坐、已坐,澡手、已浇手,受饮食、已受饮食,食、已食,澡手咒愿,徒座而起。步出家、已出于家,在巷,出村、已出村,入园、已入园,入房、已入房等事。师尊!沙门瞿昙,着衣很齐整,不高,又不下,衣不近其体,风不能使衣远离其身。师尊!沙门瞿昙被衣很齐整,不高,也不下,其衣不近于其身体,风不能使衣远离其身。师尊!沙门瞿昙常着新衣时,都随顺于圣者的方式,都用剪刀把它割截后,再缝好,然后拿去染作恶色,像如是的,那圣者之染作恶色那样。他持有其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财物,也不是为了贡高,更不是为了自己的装饰,也不是为了庄严,但都是为了障蔽蚊虻,以及避风日之所触之故,也是为了惭愧,而覆其身之故。
他出房之时,身体并不低与仰。师尊!沙门瞿昙出房之时,终究不会低身。师尊!沙门瞿昙如欲行时,先举其右足,正举而正下,行不扰乱,也不会有恶乱。行时,两踝终究不会相振.(不相触)。师尊!沙门瞿昙,其行之时,并不会被尘土所坌。为甚么呢?因为由于本来的善行之故。他出园之
时,身体并不低与仰。师尊!沙门瞿昙出园之时,终不会低身,往到于村间,其身都极为右旋,观察如龙,遍观而观,不恐不怖,也不会惊惧,而观察诸方。为甚么呢?因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故。他入村里时,其身不会低仰。师尊!沙门瞿昙入于村里之时,终究不会低身,他在于街巷时,都不低视,也不仰观,唯有直而正之视,在于其中,并不会碍于其所知所见。
师尊!沙门瞿昙的诸根常定。为甚么呢?因为以其本来之善行之故。他入于家时,其身不会低仰的。师尊!沙门瞿昙入于家之时,终究不会低身。师尊!沙门瞿昙都身而右旋,正床而坐。他在于床上.不极尽其身力而坐,也不用手案在于(腿肉)而坐在于床上。他坐床后,并不悒悒(不忧闷不乐),也不烦恼,同时也是快乐。受澡水之时,不高,也不下,不多,也不少。他受饮食时,也不高,也不下,也不多,也不少。师尊!沙门瞿昙受食时,都平于钵,于羹与饮食,都于以相等。师尊!沙门瞿昙,抟食(以手抓捏而食)时,都齐整,都徐徐(慢慢)的着放入于口内,抟食未至之时,并不豫先张其口,及在于口内时,即再三的嚼,而咽(入于咽喉),饭,以及羹,也没有不断碎,还有余物在口内时,又不将抟食入于口中。
师尊!沙门瞿昙以三事清净之食,而欲得其味,然而也不是欲染味其食(虽会感受食物之味,但是不会贪着其味)。不是为财物,不是为贡高,不是为自饰,不是为庄严,但欲存其身,而能久住,而无疾患,食物乃用来止故疹(疹虽为皮肤上发生的颗粒的点子,但总称为病),用来豫防,使其不起新的疾病,为了存命而无疾患,增有体力而得快乐而已的。饭食已完毕后,受澡手之水时,乃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受澡钵之水,也不高不下,不多不少。他将手洗净后,其钵也洗净,洗钵而使其清净后,其手也清净。拭手后,便拭其钵。拭钵之后,便拭手。他洗拭其钵后,就安着在于一边,在于不近不远之处,并不数次观看其钵,也不是为了其钵。他并不毁呰此食,也不称与其食物,但是暂时默然而已。他嗣后就为居士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为居士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站起,便退而还回。
他出其家时(离开居士之家),其身并不低仰。师尊!沙门瞿昙出居士之家时,终究不低身。他在街巷时,并不低视,也不仰视,唯直正而视,在其中,并不会因此而有所碍其所知所见的。师尊!沙门瞿昙的诸根乃常定。为甚么呢?因为其本来的善行之故。他出村之时,身体也不会低仰。师尊!沙门瞿昙出村之时,终究不会低身。他进入园内时,身体也不低仰。师尊!沙门瞿昙进入园内时,终究
不会低身的。他中食之后收举衣钵,澡洗其手足后,就会将尼师檀(坐具)放着在于肩上,而入于房内去宴坐。师尊!沙门瞿昙乃饶益世间之故,而入房去宴坐的。师尊!沙门瞿昙则在于晡时,从其宴坐寤起时,其面色乃非常的光泽。为甚么呢?因为他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故。
师尊!沙门瞿昙之口,会出八种的音声,第一为甚深,第二叫做毘摩楼簸,第三叫做入心,第四叫做可爱,第五叫做极满,第六叫做活瞿,第七叫做分了,第八为之智(佛所发出之音,言辞清雅,令人闻即解悟。1.极好音,2.柔软音,3.和适音,4.尊慧音,5.不女音〔大雄之德,令人敬畏〕,6.不误音,7.深远音,8.不竭音)。为多人所喜爱,为多人所快乐,为多人所思念,使人能得心定。师尊!沙门瞿昙乃随众生而说法,其声都不出于大众之外,唯在于大众当中,而为他们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的。都用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其座站起,还归其本所。师尊!沙门瞿昙,其形像,乃如是这般的,但有殊胜,又超过于如是的。师尊!我欲往诣那位沙门瞿昙之处,去从他学习梵行(不知能准与否?)」梵志梵摩告诉他说:「随你之意好了。」
于是,优多罗摩纳,稽首梵志梵摩之足,绕其身边三匝之后离去,乃往诣佛所,到后,稽首佛足,
然后退坐在于一边,他仰白佛陀说:「世尊!我愿跟从世尊您学道,而受具足戒,而成就为一比丘之身,得从世尊您修行梵行。」
于是,世尊乃度优多罗摩纳,使其学道而受具足戒。世尊度优多罗摩纳,令其学道受具足戒后,就游行于鞞陀提国,而与大比丘众们,同时就展转前进,而到达于弥萨罗,则住在于弥萨罗的大天捺林。
那些弥萨罗的梵志、居士们,听闻沙门瞿昙,为释迦的种族的子弟,乃舍弃释迦的宗族,而出家去学道,游行于鞞陀提国,和大比丘众俱在,而展转来到此弥萨罗,住在于大天捺林。沙门瞿昙乃有大的名称,周闻于十方。沙门瞿昙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世尊)。他在于此世间的天,以及魔、梵天、沙门、梵志,从人至于天,乃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游上于其中。他所说之法,乃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义而有文,具足了清净,显现梵行。如果有人,能拜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而去敬重礼拜,去供养承事的话,就能快得善利。我们宁可同往,去拜见那位沙门瞿昙,去礼拜供养他。
那些弥萨罗的梵志、居士们,各各都和其相等类的眷属相随,从弥萨罗出发,向北而行,而至于大天捺林,欲去拜见世尊,欲去礼拜供养世尊。他们往诣佛所后,有的弥萨罗梵志、居士,乃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的。有的即与佛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的。有的乃叉手向佛,然后退坐在一边。有的遥见佛陀后,就默然而坐。那些弥萨罗的梵志、居士,各各坐定后,佛陀就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成就他们的欢喜心。用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默然而坐。
梵志梵摩也听闻沙门瞿昙为释种的子弟,而舍弃释迦的宗族,出家去学道,游行在鞞陀提国,和大比丘众俱在,展转而来到此弥萨罗国,住在于大天捺林。那位沙门瞿昙有大的名称,周闻于十方,那位沙门瞿昙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世尊),他在于此世间的天,及魔、梵天、沙门、梵志,从人至于天,而能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中。他所说的法,乃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义而有文,具足清净,而显现梵行。如果有人能够拜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而去敬重礼拜,去供养承事的话,就能快得善利。我宁可往见沙门瞿昙,去礼拜供养他。
梵志梵摩乃告诉御者说:「你赶快严驾车辆,我现在欲往诣沙门瞿昙。」御者受教后,就速严驾完毕后,还白而说:「严驾已完毕,贤尊!请自知时。」于是,梵摩就乘那极为贤妙之车,从弥萨罗出发,向北行去,而至于大天捺林,欲去拜见世尊,礼拜供养世尊。
那时,世尊在无量的大众前后围绕之中,为他们说法。梵志梵摩遥见世尊在无量大众前后围绕之中,为他们说法,他看见后,乃起恐怖。于是,梵摩就避在道侧,至一树下而住,而告诉一摩纳(青年)说:「你到那位沙门瞿昙之处,代我问讯其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与否呢?就作如是之语而说:『瞿昙!我的师父梵摩叫我代他向您问讯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与否吗?瞿昙!我的师父梵摩欲来拜见沙门瞿昙您。』」
于是,摩纳就受教而行,就往诣于佛所,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而仰白佛说「「瞿昙!我的师父梵摩问讯您的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与否吗?瞿昙!我的师父梵摩欲来拜见沙门瞿昙您。」
世尊告诉他说:「摩纳!令梵志梵摩能够安隐快乐,令天,以及人、阿修罗(非天)、揵沓惒(干闼婆,乐神,闻香而至,而歌乐的神)、罗剎(暴
恶鬼),和其余的种种身都能安隐快乐。摩纳!梵志梵摩欲到这里来,可以随意而来!」
于是,摩纳听佛所说,就善受善持,即从其座站起,绕佛三匝后而去。而还诣梵志梵摩之处,而白其师说:「师尊!我已经告知沙门瞿昙,那位沙门瞿昙现在住在那里,正等候师尊您,唯愿师尊知时!」
梵志梵摩就从车下来,徒步而往诣佛所。那些先来的大众遥见梵志梵摩之到来,就从他们的座位站起,大家都开道而避之,为甚么呢?因为乃为有名德,以及多识之故。
梵志梵摩告诉彼众而说:「诸位贤者!请各各复坐,我欲直往拜见沙门瞿昙。」于是,梵摩就往诣佛所,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那时,梵志乃不坏二根,所谓眼根及耳根是。梵志梵摩坐后,乃谛观佛身的三十二相,他只看见三十相,对于二相存有疑问,所谓阴马藏,及广长舌相是。梵志梵摩实时用偈问世尊而说:
如我昔曾所闻三十二大人相于中求不见二
尊沙门瞿昙身为有阴马藏不一切人尊深密
云何为人尊尊不现视微妙舌若尊有广长舌
唯愿令我得见今实有疑惑心愿调御决我疑
(如我从前曾经所听到的,则为有三十二大人之相。然而在于其中,寻求过后,不见其中的二相。
贤尊沙门瞿昙之身,到底有阴马藏与否呢?一切人民都尊重您,乃为非常的深密,为甚么能为人最尊呢?)
(现在不能看到您的微妙之舌,如果贤尊有广长舌的话,唯愿令我得以看见!现在实在是有疑惑的心,愿调御师您,决断我的疑惑吧!)
世尊乃作如是之念:这位梵志梵摩正在寻求我的三十二相,然而他只见三十相,对于其它的二相存有疑念,所谓阴马藏,以及广长舌之相是,我现在宁可除去他的疑惑为是。世尊知道此事后,就作如其像定的如意足(入定而现神通),因此,梵志梵摩乃得以看见世尊的身上的阴马藏,以及广长舌之相。就中,所谓广长舌,就是其舌乃从口出外,能尽覆其面之义。世尊现出神通,达成梵志之望后,就止其如意足(神通),然后为梵志梵摩说此偈颂而说:
谓汝昔曾所闻三十二大人相彼一切在我身
满具足是上正调御所于我疑梵志发微妙信
至难得见闻最上正尽觉出世为极难
最上正尽觉梵志我正觉无上正法王
(所谓你在于过去之时,曾经所听闻过的三十二大人之相,其一切都在于我的身上,我都圆满具足,为最上而正真的。你应调卸,应断除对于我的疑念。梵志!你应该要发微妙的信心。)
(最为难得以见闻的,就是最上的正尽烦恼的觉者。出世间为极为难能可贵的就是最上的正尽觉。梵志!我就是正觉者,就是无上的正法之王。)
梵志梵摩听后,曾作如是之念:这位沙门瞿昙,乃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所谓成就大人之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的真谛不虚。第一就是:如果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为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的军队,能整御天下,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赛。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是所谓的七宝。有千子的具足,其颜貌都很端正,为勇猛无畏,能伏他众生。他必定能统领一切土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用法而教令,使人得到安隐的。第二就是:假如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的话,必定能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其名称会流布,而周闻于十方。
于是,世尊,乃作如是之念:这位梵志梵摩乃长夜无谄(长时不会谀谄而讨好人家),不会欺诳他人。其所欲望的,其所启问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够知道真相,并不是为了触娆他人,他也是这样的人,我宁可说那甚深的阿毘昙(对法,对于法而作概括性的对论,和后世之所谓论,用意不同)。世尊了知应这么做后,就为梵志梵摩,说颂而说:
现世乐法故饶益为后世梵志汝问事随本意
所思
彼彼诸问事我为汝断疑
(现世因为喜乐于法之故,会饶益到了后世的。梵志你如有疑问之事,就随着你的本意之所思念,彼彼有所疑问的诸事,我都能为你断除疑惑的。)
梵志梵摩也说偈问佛而说:
世尊已许问梵志梵摩故便问世尊事随本意所思
云何为梵志三达为何义以何说无着何等正尽觉
(世尊已许允问疑之事,为了梵志梵摩之故。因此,就请问世尊有些疑问之事,乃随着本意所思而启问的〔以上四句,不一定是梵志之偈,可能为集经者的叙述。〕)
(甚么叫做梵志?三达是甚么意义呢?〔三达是甚么呢?〕。甚么叫做无着?甚么叫做正尽觉呢?)〔三达为宿命、天眼、漏尽的三明。以婆罗门教来说,就是通达于梨俱、娑摩、夜柔之三吠陀〕。
那时,世尊,也以偈颂回答而说:
灭恶不善法立住择梵行修习梵志行以此为梵志
明达于过去见乐及恶道得无明尽说知是立牟尼
善知清净心尽脱淫怒痴成就于三明以此为三达
远离不善法正住第一义第一世所敬以此为无着
饶益天及人与眼灭坏诤普知现视尽以此正尽觉
(灭除恶不善之法,立住于择灭的梵行,修习于梵志之行,这就是为之梵志的了。)
(明达于过去世之事,彻见于安乐,以及恶道,而得证无明之灭尽之说,就能知道已建立为牟尼〔寂静,解脱的圣者〕的了。)
(善知于清净之心,尽脱那些淫怒痴〔贪瞋痴〕,成就于三明〔上记之三明:宿命智证明,生死智证明,漏尽智证明,所谓三事通达无碍的智明〕,以此而为之三达〔三达则三明,也是三证法,是无学的果位〕。)
(远离于不善之法,正住于第一义,为第一世间的人之所敬重的,以此为之无着。)
(能饶益于天,以及人们,给与他们以眼目,而灭坏诤闹的。普知一切,现在能视透一切,以此而名叫正尽觉。)
于是,梵摩就从其座位站起,欲稽首在佛陀的双足下。那时,大众即同时发出高大的音声而说:「沙门瞿畏乃为甚奇!甚特!有大的如意足,有大的威德,有大的福佑,有大的威神。为甚么呢?因为在此弥萨罗国所有的梵志、居士当中,梵志梵摩乃在于这些人当中最为第一的人。所谓出生之故,则梵志梵摩乃为良家的父母所举(所出身),受生为清净的家庭,乃至七世的父母,都不绝于其种族,生生都不恶。而他却能为沙门瞿昙极为低下其意,而去尊敬作礼,去供养奉事。沙门瞿昙实在为甚奇!甚特!有大的如意足,有大的威德,有大的福佑,有大的威神。为甚么呢?因为在此弥萨罗国所有的梵志、居士里,这位梵志梵摩在于那些人当中,可说是最为第一,所谓学书之故,梵志梵摩乃为博闻而能总持,诵过于四典经,深达于因、缘、正、文、戏等五句说。他却能为沙门瞿昙极为低下其意,而尊敬作礼,而供养奉事。
沙门瞿昙为甚奇!甚特!有大的如意足,有大的威德,有大的福佑,有大的威神。为甚么呢?因为在此弥萨罗国所有的梵志、居士当中,梵志梵摩可说是在此里面最为第一的人,所谓有财物之故。梵志梵摩为极大的富乐,其资财乃为无量,其畜牧产业,实在是不可以称计得出,为国王封户食邑,种种都为具足丰饶。在弥萨罗里,乃至水草树木,乃谓国王摩竭陀-未生怨(阿阇世王),鞞陀提(韦提希夫人)之子,特与而受其梵封的。他却能为沙门瞿昙极为低下其意,去尊敬作礼,去供养奉事。
沙门瞿昙为甚奇!甚特!有大的如意足,有大的威德,有大的福佑,有大的威神。为甚么呢?因为在此弥萨罗国所有的梵志、居士当中,梵志梵摩就是在于其中最为第一的人,所谓有寿命之故。梵志梵摩乃极为大长老,寿命具足,年已一百二十六,他却能为沙门瞿昙极为下意而尊敬作礼,而供养奉事。」
这时,世尊乃以他心智,知道那些大众之心的所念,世尊知道后,告诉梵志梵摩说:「止!止!梵志!只要你的心欢喜,就足够的了。你可以回到你的座位去坐下,我会为你说法的。」
梵志梵摩乃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世尊就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心。用无量的方便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以如诸佛之法,首先讲说端正之法,使闻者欢悦,所谓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之法,而毁呰欲贪为灾患,生死为秽污,称叹无欲为妙,道品为净。世尊为他说此法后,佛陀已知道他已有欢喜心,已有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已经有能有力,可以接受佛的正法,所谓如诸佛所说的正要,世尊就具为他说苦、集、灭、道的四谛。梵志梵摩就在于其座上彻见四圣谛,也就是苦集灭道的真谛。有如白素,容易被染为色那样。像如是的,梵摩就在于其座上彻见四圣谛-苦、集、灭、道。
于是,梵摩见法而得法,而觉证白净之法,断疑度惑,更没有其余之尊,也不再由于其它,已没有犹豫,已住于果证,对于世尊之法,已得无所怖畏,就从其座位站起,稽首佛足,然后白佛说:「世尊!我现在要自归依于佛与法,以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起,终身自归依,乃至命尽。」
这时,梵志梵摩,叉手向佛,白佛而说:「世尊!唯愿明天垂顾受我的邀请,以及比丘众!」世尊为梵志梵摩之故,默然而纳受。
梵志梵摩知道世尊默然受请后,乃稽首佛足,绕佛三匝后离去,就还归其家,即于其夜,施设肴馔极妙的上味,种种丰饶的食噉含消(饮食物)。将一切都施设完毕后,到了翌日的平旦,则敷好床座,至时唱说:「世尊!饭食已办好了,唯愿圣者知时。」
于是,世尊过夜至于翌日的平旦,着衣持钵,被诸比丘所翼从,世尊即在前面,往诣于梵志梵摩之家,到后,在比丘众之前敷座而坐。梵志梵摩知道世尊及比丘众们都坐定之后,就自行澡水,然后以上味的肴馔、种种丰饶的食噉含消,自手斟酌,使佛及大众极为满。食事完毕之后,就收食器,而行澡水后,即取一小床,坐在那里听受咒愿。梵志梵摩坐后,世尊就为他咒愿而说:
咒火第一斋通音诸音本王为人中尊海为江河长
月为星中明明照无过日上下维诸方及一切世间
从人乃至天唯佛最第一
(咒火是第一之齌,通音就是诸音的根本,国王为人民当中最为尊贵的,海即为所有江河之长的,月为所有星宿当中最为光明的,然而其光明普照,乃不能超过于太阳。)
(上下四维〔束南、西南、束北、西北〕的诸方,以及一切世间里,从人乃至于天,唯有佛陀,乃最为第一的。)
于是,世尊为梵志梵说咒愿后,就从其座位站起后离去。在弥萨罗国安住而经周数日后,就摄衣收钵,则便游行而至于舍卫国。展转前进而到舍街国后,就住于胜林给孤独园。于是,众多的比丘在舍卫城内乞食时,听说那位弥萨罗国的梵摩梵志,用偈问佛之事后不久,就命终正寝。诸比丘们听到此消息后,大众食事完毕,过了中午之后,就收举衣钵,澡洗手足,将尼师檀(坐具)放着在于肩上。而往诣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大众白佛说:「世尊!我们众多的比丘,在于平旦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去乞食时,听闻弥萨罗的梵摩梵志,以偈问佛之事后,他就寿终正寝了。世尊!他死后至于何处?转生在那里?后世为如何呢?」
世尊回答说:「比丘们!梵志梵摩乃极为有大利,他最后已知法,为法之故,已不会烦劳于我了。比丘们!梵志梵摩的五下分结(贪欲、瞋恚、身见、戒禁取见、疑)已灭尽,会生于彼(色界天),然后般涅槃,会得不退法,不还来于此世间(不远果,三果罗汉)。」
那时,世尊记说梵摩已得阿那含果(不还果,三果阿罗汉,在色界天一段时间后,而入于涅槃-证四果阿罗汉)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梵志梵摩,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完
-----------------------------------------------------------------------------------------------------
-----------------------------------------------------------------------------------------------------
- 相关文章
- 白话文:中阿含经新译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