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六)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六)
好,我们看讲义的丙三 神咒护摄
前面的讲到本经的缘起,讲阿难尊者在托钵的过程当中,遇到了摩登伽女,阿难尊者那一念明了的攀缘心,跟摩登伽女一接触的时候啊,就触动了过去的业力。所谓“淫室的误堕”,那么这个时候,佛陀以神咒的力量来救护摄受阿难尊者。佛陀在救拔阿难尊者的时候,他不是马上说法,先用咒语来破障。这当中有三段:
一、大悲鉴物恒不忘念,二、放光说咒表示密因,三、文殊往救破邪归正。
那么第一段当中讲到,如来的大悲心,他“鉴物”,这个了了分明啊众生的差别因缘,而恒常不忘失心中的正念。因为佛陀的心是不动,他是把心带回家,所以他不会忘失正念,不会起颠倒。那么佛陀以这不颠倒的心,来观照阿难尊者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看经文就容易清除,请合掌,我们请维那师父把它念一遍: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正当阿难尊者在淫室误堕的过程,这个时候释迦如来其实是在用餐,用午餐。那么如来在用餐的过程当中,祂内心是什么状态呢?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
这关键,蕅益大师说:在这个“知”,那么佛陀在边用餐的时候,祂那一念明了的心性,可以说是:了了常知,不可昏昧。这个“知”字,蕅益大师分二部分解释这个“知”字:
第一个、佛陀自受用的一个“知”。佛陀在自受用的时候,祂内心啊能够知道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下了多少雨滴?如来都了了的分明。这第一个“知”,佛陀自受用。
第二个、他受用。因为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在堕入淫室的过程中,阿难尊者是忆念佛陀:“如来大慈,宁不救护啊?”。所以就感应道交啦。阿难尊者的忆念,那么这个时候跟本师的大悲,两个:“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所以这个时候,如来已经知道阿难尊者已经出了事情。所以呢,“斋毕旋归”。用完斋以后,马上带着僧团回到了精舍。这当中的情况呢,包括波斯匿王、包括大臣,还有在场的长者居士,都同时随顺佛陀回到了精舍。为什么呢?因为心中希望能够听闻这个法要。
那么这个“愿闻法要”我们解释一下。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子:佛陀当然是整个僧团的一个主导者。佛陀的过去的常法,祂一旦应供,祂肯定要说法。众生的财施,佛陀以法施,平等平等。但是这一次,佛陀应供以后,并没有说法,马上带着僧团回到精舍。当然波斯匿王这些长者居士,都是长时间跟随佛陀,知道今天事情不寻常,肯定是僧团出了大事,否则佛陀不可能有这样的举动。那么他们也知道僧团出事了,而且佛陀也即将因为这样的事缘,要演说大法。所以这些老参居士啊,跟佛陀很久了,就一同的随佛陀,随着僧团回到了精舍。干什么呢?“愿闻法要”。看看发生什么事?听听佛陀说什么法?这个是一个当时的情况。(15:24)
看丁二、放光说咒,表示密因
那么佛陀回到僧团以后,祂第一件事情就是:头顶放光,宣说神咒。来表达在修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真实的因地。所以阿难尊者为什么会堕落?摩登伽女为什么会堕落?就是两个人都没找到真实的因地,而依止攀缘心。所以带动了整个生死的业力。那么这个地方佛陀是用一种表法的方式,用“放光说咒”的方式来表法。我们看经文: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于时”,这个“于时”指的是佛陀回到了精舍以后,这个时候佛陀入了“首楞严王三昧”:
“头顶放出具足百宝的无畏光明”。那么这个“光明”,在蕅益大师的解释是表示佛陀的“根本智”,也就是“空观”的智慧。“空观”是照了心性随缘不变之体,这是一个光明的相貌。
第二个相貌是“光中出生千叶宝莲”。在一一的光明当中,又出现了一个具足千叶的莲华。那么这个“千叶莲华”是表达佛陀的“后得智”。所谓的“假观”,照了心性不变随缘的妙用。因为这个“千叶”,就是“天台宗”最喜欢讲的这个十法界、十如是。每一个“如是”又理具事造。理具十法界 事造十法界,就一百。一百当中每一个法就又具足十如是就一千。就是千叶宝莲。这表示佛陀的“假观”。
那么在每一个光明,每一个莲华它的结合当中呢,这莲华上面有一尊的化佛“结跏趺坐”,那么“宣说神咒”。那么这个地方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解释一下啊:
当然我们追求的是佛陀,“佛者觉也”。我们希望能够启发心中的觉悟,启发心中的光明,来消灭心中的颠倒。但这个佛陀要出现啊,有两个原因的。有二个条件的:
第一个你有光明,第二个要有莲华。
那么这个蕅益大师说啊:虽然“有佛化身”是表示我们的佛性,是众生本具。但是你必须假借“空、假、中”三观,才可以开显。
这个“空观”:观察这个妄想是缘生缘灭,它没有真实的体性“达妄本空”。
那么“假观”呢,虽然观一切法空,但是我们不要去破坏每一个法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你该怎么做,你还怎么做。
空观是“破遍计执”。所以诸位要知道,修空观不是说,我现在眼睛不要看、耳朵也不要听,这个不是空观,这叫断灭啊。
“空观”就是说,我的心跟你接触的时候,我心中不要打妄想。空掉你的妄想,不是空掉外境。那么“遍计本空”就是空掉你心中的妄想。
但是,“假观”,就是你要找到你的定位,你扮演什么角色,你该讲什么话,该做什么事,你还做什么事。“依他如幻”。所以这个从: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即空、即假、即中当中啊,我们就可以把心中的妄想,转成这个佛性的显现。依止空、假、中三观来破妄显真。这个地方是佛陀所要表法的一层意思。所以佛陀放出了光明、产生了莲华、出现了一个佛身,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整个修学的因地跟修学的果地。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