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5课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5课
思考题
1.复述佛观。
2.复述观音观。
3.复述势至观。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要明白《观经》的主要内容,之后要按照这些内容实地修持。人生非常短暂,作为求解脱的佛教徒,光是从文字上了解佛法或者口头上会说一点佛法是远远不够的,大家还应该重视修行。
当然,所谓的修行,不一定非要关起门来修法,在生活中运用佛法、做利他的事情也叫修行。现在有些人只知道关起门来修法,没有将大乘的利他精神付诸于行动。其实,和独自修行相比,利益众生才是大乘佛教的精要。在其他宗教当中,虽然也有利他的精神和行为,但远远比不上大乘佛教。可惜的是,虽然大乘佛教处处强调无条件利益众生,可是相当一部分大乘佛教徒却逃避利益众生,只是自己享受佛法的美味,在让他人分享佛法方面做得很不够。身为大乘佛子,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该以大乘的精神广泛地利益众生。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因为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不一定所有人都能马上接受佛法,所以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不管有暂时还是究竟的利益,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做。如果我们把慈善等善行看做世间法,认为这不是修行人应做的事情,这是不合理的。如今这个社会非常现实,大多数人关心的是眼前利益,因此,如果我们适当地做一些世间善法,不仅对自己的修行不会有影响,对佛法的弘扬也有很大帮助。有些人整天以自私自利心闭门修法,这样修行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希望大家放下自我的执著,要多考虑怎样利益众生,要经常行持利他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实,只要一个人的见解到位,即便他整天在做事情,修行也会成功。米拉日巴尊者说:“因为我的身体被大手印和大圆满的钉子钉住了,所以口中不得不吐出教言的鲜血。”这个教言讲得非常好,如果内心有佛法的境界,一切外在言行自然而然都会随顺佛法,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下面继续讲十六观。
九、佛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此观成功以后,接着要观无量寿佛的身相和光明。阿难你应当知道,无量寿佛身体如同百千万亿夜摩天的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
虽然当时在场的还有其他人,但因为韦提希和阿难在此次讲经法会中是主要角色,所以世尊主要对他们两人宣说。尤其是因为阿难尊者未来要弘扬、结集这部经,所以世尊特意向阿难强调——“阿难当知”,而并没有向韦提希强调。也许是因为韦提希的家庭处于非常糟糕的状态,一方面她为频婆娑罗王而担心,另一方面为儿子不听话而痛苦,心情比较烦乱吧。
此处说阿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按智者大师的说法,“恒河沙”是不需要的,这是抄经人误写上去的。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可能没有“恒河沙”好一点。知礼法师在《妙宗钞》中说,无量寿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而两位菩萨身高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后文有宣说),他认为“八十”应为“十八”,否则,如果菩萨比佛还高,这是不合理的。但我觉得:如果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而菩萨身高十八万亿那由他由旬,佛和菩萨的身高悬殊也太大了。所以,我认为无量寿佛的身高也许是百六十万那由他由旬,“百”字可能是抄写时漏掉了。在这个问题上,请大家好好思考。
对于阿弥陀佛的身高,世间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人们应该接受这些道理。据记载,慧远大师圆寂前七天,他见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佛的圆光中有无量化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侍立于左右,又见到八功德水分为十四支,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本来,《观经》是慧远大师圆寂后翻译出来的,可是大师圆寂前见到的景象却与《观经》所说完全相符。这个缘起非常奇妙,《观经》之所以在汉地受到广泛重视,与慧远大师的感应应该是有关的。)在密宗的生圆次第中,也有佛陀身相遍于虚空的说法。所以,《观经》中所说的阿弥陀佛身量并不过分,只不过按世间人的身量衡量时,很多人不一定能马上接受。
需要提醒诸位的是:在各个经典和续部当中,对于诸佛菩萨经常有不同的描述,对此我们应该平等接受。如果一见到不同的说法就断然舍弃或者不接受,这就是愚者的行为。对于很多世间的问题,人们尚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一口咬定是对是错,对出世间的问题就更应如此了。国庆节期间,很多人来喇荣旅游,每个人对喇荣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些人觉得喇荣美丽壮观;有些人的感觉则完全相反;还有些人没有特别的感觉。如果认为只有一种看法正确,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对有些人来讲,喇荣确实是一个美丽壮观的地方,但是对其他人来讲则不一定,因为他没有“看到”这样的美景。和这个道理一样,相应众生的不同业缘,诸佛菩萨在众生面前的示现也不同,不同经典中的说法也不同。在这些说法当中,也许你觉得有些“正确”,有些不太“正确”,但实际上各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
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清净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阿弥陀佛眉间有白毫,其白毫右旋宛转,犹如五须弥山般广大,佛眼如同四大海水一样清净,黑白分明,佛身的毛孔中出现光明,犹如须弥山一样广大。彼佛的圆光犹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般广大,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化佛,每一尊化佛又有众多化菩萨以为侍者。
《俱舍论》中说,从须弥山到铁围山之间有内海和外海,内海的水是八功德水,外海的水充满了咸味,但不管内海还是外海,所有的海水都非常清澈,此处便以清澈的海水比喻佛眼。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妙相,每一妙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每一随形好又有八万四千光明,每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些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妙相、随形好以及化佛无法具体宣说。
很多人都学过《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对佛光的功德应该有所了解。如果我们忆念阿弥陀佛,哪怕产生一丝缘阿弥陀佛的善念,就能感召其光明入于自己身心。佛的光明与佛本身是无二无别的,每一束佛光就是一尊佛,可以说光就是佛、佛就是光,所以被佛光摄受就是被佛摄受。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应当努力忆念观想,令心明见阿弥陀佛的身相,见到阿弥陀佛就等于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因为见到一切诸佛,所以叫做念佛三昧。
有些经中说,念佛三昧不是声闻缘觉的境界,它是大乘的甚深境界。大家要明白的是,虽然对凡夫人来说,要现前念佛三昧并不容易,但只要努力修行,也可以得到类似的境界。
此处说“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有些人可能会想:为什么见到阿弥陀佛就是见到十方诸佛呢?这是就诸佛同一理体而言的。中观里面也说,只要见到一法之空性,就可以见到一切万法的空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如果这样观想就叫观一切诸佛身相,以观佛身的缘故也见到佛心,诸佛的心就是大慈大悲心,诸佛以无缘慈悲摄受一切众生。
所谓“无缘”,就是无有执著。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次第的,最初要依靠有缘地观佛,最后才可以成就佛的无缘大慈悲。以无缘大慈悲才可以广泛摄受一切众生,这就是佛特有的以空性智慧摄持的大慈悲。
《观经》非常深奥,它的观点跟密宗非常类似,前面的经文中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处又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 ,这些说法与密宗所说的“自己的心跟上师本尊无二无别”几乎相同。其实,密宗的很多修法都能在显宗经论里找到相应的依据:密宗行人观想上师瑜伽,目的是为了见到上师的智慧,而《观经》也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密宗行人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融为一体时,上师在自己面前从来没有入涅槃,而《法华经》也说在有信心者面前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入于涅槃。
当然,显宗和密宗还是有区别的。密宗有许多观想上师本尊的具体修法——在自己前方摆设唐卡或者佛像,首先睁开眼反复看,然后闭目观想;而显宗当中这种观想方法很少。此外,密宗要求将自己直接观为上师或本尊,而显宗几乎没有这种修法,即使有也不明显。
大家应当知道,既然阿弥陀佛的智慧与我们的心本来是无二无别的,那么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就是让自己的心与佛的智慧融为一体的方便。如果是不信佛教或者没有观修体验的人,很难感受到这种修法的效果。如果是具足信心并且经常观修的人,就会出现修法的验相。
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
如果作这种观想,舍弃今生的身体、前往他世后能转生到诸佛前并获得无生法忍,所以智者应当专心观想无量寿佛。
在世间,有些人觉得赚钱有意义,有些人觉得爱情有意义,有些人觉得地位有意义,有些人觉得吃得好有意义……但我的观点与他们不同,我觉得这些都无有实义,真正有意义的就是遇到并且修持佛法,尤其是修持能一生解脱的净土法门。我不是口头上说说,内心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为什么呢?因为世间法只能管用几十年,即便你的地位再高、财产再多,百年后就过期了,甚至最贪执的身体也会腐烂,所以人生就是一场大梦,一切绞尽脑汁、苦苦营求终将成为白费精力。唯有生前行持佛法、对来世作一些准备,这种付出才永远不会过期,才可以在漫长的来世用得上。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受过佛法的教育,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现世,不知道人死后还有来世,也不为来世作准备,这就是众生的可悲之处。
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如果要观想无量寿佛,应当从一个妙相入手,只需要观想佛的眉间白毫令其了了分明,如果见到佛的眉间白毫,其他八万四千妙相自然可以现前。
这确实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如果有些人不能一一观想阿弥陀佛的所有妙相,就专心观想他的眉间白毫相,如果白毫能观想清楚,其他妙相自然而然就可以见到。大家要掌握这个窍诀。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想,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见到无量寿佛就是见到十方无量诸佛,以见到无量诸佛的缘故,诸佛会现前为行者授记。这就是遍观一切色想,这叫做第九观。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则叫做邪观。
为什么世尊在每一观后都叮嘱:“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就是为了防止后人胡乱观想。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本来佛经和仪轨中是这样讲的,可是他们偏不这样观想,非要以分别念增加许多内容:在这里观想一个东西,那里又观想一个东西,在心间又观想一个东西……这就是世尊呵斥的邪观。这种做法特别可怕,不仅没有任何功德,而且会将很多人引入邪道。以后大家一定要注意:佛经和高僧大德的仪轨是怎样讲的,自己就怎样去观想,如果没有可靠的依据,不要随便去观想其他的内容。比如大家在学习《大圆满前行》,如果要观想莲花生大士,那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是怎样说的,你就照着去观想,千万不要该观的不观、不该观的却添枝加叶。
对于欲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来说,按照上述要求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非常重要。大家要经常依之观想,而且要观想得了了分明。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缺少了往生四因中的第一条,所以希望大家努力观修。
十、观音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后,接下来也应当观想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 ,身色为紫金色,头顶有肉髻,颈项有圆光,圆光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百千由旬。
刚才经中说无量寿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这里说观世音菩萨身高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似乎有点矛盾。也许佛的眷属身量可以高于佛,但一般来讲,这种情况是不容易出现的。如果按照知礼法师所说的那样,观世音菩萨身高为十八万亿那由他由旬,这与佛的身高差别又太悬殊了。所以,可能按我的理解比较好,无量寿佛身高应为一百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观世音菩萨身高应为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在这个问题上,希望你们课后分析一下,可以查一查可靠的资料。
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观世音菩萨的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化佛的相好庄严如同释迦牟尼佛,每一尊化佛有五百位菩萨以及无量诸天人以为侍者。观世音菩萨全身发出无量光明,五道众生的色相都在光明中显现 。观世音菩萨头顶有毗楞伽摩尼宝做的天冠,天冠中有一尊站立的化佛,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汉地的观世音菩萨像头顶都有一尊佛,这种造型便是源于此。藏地也有这种情况,藏王松赞干布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一生下来头顶就长有肉髻,肉髻顶部有肉质的阿弥陀佛头像。
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
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他的眉间毫相具足七宝之色,从毫相中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光明中有无量无数的化佛,每一化佛有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这些化佛化菩萨变现自在,遍满十方世界。
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
观世音菩萨的手臂犹如红莲花色,手臂上有八十亿具足微妙光明的璎珞,在璎珞中普现一切庄严之事。
观世音菩萨手臂上的璎珞就像电视机一样,能显现各种庄严之事,这确实非常稀奇。不过有些人佛法的习气比较弱,听到这些佛法的庄严之事可能不感兴趣;如果是看世间的电视连续剧,那他们就特别沉迷了,饭不吃,眼不眨,一直死死地看。
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观世音菩萨的手掌有五百亿杂莲花色,每个手指端有八万四千纹,这些纹就像印文一样美丽,每一纹有八万四千色,每一色有八万四千光,这些光明非常柔软,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观世音菩萨以此宝手来接引众生。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在指甲上涂各种颜色,也许他们想学观世音菩萨吧。不过有些人学得不成功,十个指甲涂得血淋淋的,看起来很恐怖。
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名第十观。
观世音菩萨足下有千辐轮相,抬脚时自然化出五百亿光明台,落脚时有金刚摩尼宝所成的妙花散布一切世间,没有不弥满之处。观世音菩萨圆满具足妙相随好,其余各种相好跟阿弥陀佛没有任何差别,只有顶上的肉髻以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这是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名叫第十观。
观世音菩萨虽然还是菩萨,但他在相好庄严方面跟阿弥陀佛基本相同。其实不仅观世音菩萨这样的大菩萨,转轮王也有接近佛的妙相。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
佛告诉阿难:如果有人要观想观世音菩萨就应当这样观想,作这种观想的人不会遇到祸事,可以净除无始以来的业障,灭除无数劫的生死之罪。仅仅听到这位菩萨的名号就能获得无量福德,更何况专心观想呢?
《妙法莲华经》中说,如果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并且尽形寿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另外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在短暂的时间礼拜供养,这两个人所获的福德无有差别。在《悲华经》等大乘经典中,也宣讲了观世音菩萨的很多功德。所以大家今后要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和心咒,也要多观想他的身相,这样功德非常大。在我们藏地,念诵观音菩萨心咒的人非常多,希望汉地佛友今后也这样行持。
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如果有人要观想观世音菩萨,首先应当观想菩萨顶上的肉髻,其次观想天冠,其余众相也要次第观想,都要令其了了分明,如同观看手掌中的东西一样清晰。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则叫做邪观。
此处的观想方法跟前面不同:观想阿弥陀佛时,只要从眉间白毫相下手,这一点观成功后,其他妙相自然都会现前;而观世音菩萨要从顶髻开始,一一观想各个妙相。
十一、势至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接着要观想大势至菩萨,这位菩萨身量大小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他的圆光每个方面各有一百二十五由旬,能向外照射二百五十由旬,此菩萨全身放出光明将十方国土照耀成紫金色,有缘的众生都能见到他的光明,只要见到此菩萨一毛孔的光明,就能见到十方无量诸佛的清净微妙光明,所以此菩萨名叫无边光。又因为此菩萨能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众生,令其远离三恶道,获得无上的力量,所以这位菩萨名叫大势至。
大势至菩萨的智慧光能强制性地让众生脱离恶趣,最终获得圣者的果位。这种威力很不可思议,一般的菩萨没有这种威力。所以大家应该经常祈祷他。
在释迦牟尼佛身边,目犍连是神通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在阿弥陀佛身边,大势至菩萨是智慧第一,观世音菩萨是悲心第一。作为一个上师,身边也需要具足特点的弟子。当然,弟子最好既有智慧又有悲心。如果一个人只有智慧而没有悲心,所作所为对众生不一定有利;如果一个人只有悲心而没有智慧,也无法利益众生。智慧和悲心是最有价值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两种功德,即便身无分文,也是富裕者;如果没有这两种功德,即便万贯缠身,也是贫穷者。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
这位菩萨的天冠中有五百朵珍宝花,每一宝花中有五百宝台,十方诸佛的清净微妙国土之广大庄严相都在宝台中映现。这位菩萨顶上的肉髻犹如钵头摩花,肉髻上有一个宝瓶,宝瓶中盛满光明,这些光明能普现一切佛事,他的其余身相和观世音菩萨没有差别。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
这位菩萨行走时,十方世界都随之震动,在地动处有五百亿宝花出现,每一宝花都庄严高大显明,这些地方都变得犹如极乐世界一样。
极乐世界到处都清净庄严,没有一处肮脏不堪的地方;以大势至菩萨的威力,不管走到哪里,当地都会变得像极乐世界一样美好。
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侧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这位菩萨坐下时,七宝国土(极乐世界)一时之间都会震动,从下方的金光佛刹到上方的光明王佛刹,这中间的无量微尘数分身无量寿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都云集极乐世界,充满整个虚空,他们都坐在莲花座上演说妙法,度化苦恼众生。
有些人就像大势至菩萨一样,坐下来时力量特别大,旁边所有的人都被震动。一般来讲,老年人身体没有力气,所以有些老人坐的时候像一百斤的大口袋掉在地上一样。不过我身边有个别年轻道友也是如此,每次坐下来都是“嘣”的一声,连我的法座都在震动。
这里说“演说妙法度苦众生”,善导大师对这句话解释得特别辛苦,他在《观经疏》中说:“问曰:弥陀经云:‘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何故此经分身说法,乃云度苦者,有何意也?答曰:今言苦乐者有二种,一者三界中苦乐,二者净土中苦乐。言三界苦乐者,苦则三涂八苦等,乐则人天五欲放逸系缚等乐。虽言是乐,然是大苦,毕竟无有一念真实乐也。言净土苦乐者,则地前望地上为苦,地上望地前为乐,下智证望上智证为苦,上智证望下智证为乐。此例举一可知也。今言度苦众生者,但为进下位令升上位,转下证令得上证,称本所求,即名为乐,故言度苦也。若不然者,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毕竟常住,离于分段之生灭,更就何义名为苦也。”但我觉得不必解释得这么辛苦。所谓演说妙法,本来就是为了度化苦难众生,不一定因为在极乐世界宣说妙法,所以就非要度化极乐世界的苦难众生,其他刹土的苦难众生都可以通过演说妙法来度化。我刚才翻了一下他的注疏,其他部分解释得都比较简单,可是到了这句经文,可能是担心别人产生怀疑,所以他老人家解释得特别广。
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样观想叫做观见大势至菩萨,这就是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名为第十一观,能够灭除无数阿僧祇劫生死之罪,作这种观修的人不会转生到胞胎,经常游历诸佛的清净微妙国土。这种观想成功后称为具足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则叫做邪观。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