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中阿含经新译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白话文:中阿含经新译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中阿含王相应品第六:(有七经,王相应品本有十四经,分后七经为第二诵。)
七宝相四洲牛粪摩竭王鞞婆丽陵者天使最在后
(七宝经、三十二相经、四洲经、牛粪喻经、摩竭王〔频鞞娑逻王迎佛经〕、鞞婆陵耆经、天使经排在最后面)
五十八、七宝经第一(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转轮王出世时,会有七宝之出现于世间。像如是的,如来出世时,也有七觉支之宝之出于世间。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转轮王出现于世间时,当知便会有七宝之出现在于世间。那七宝呢?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是所谓的七宝。
如转轮王出现于世间时,当知会有此七宝之出世,像如是的,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出现于世间时,当知也有七觉支之宝,出现于世间。那七觉支呢?所谓念觉支宝、择法觉支宝、精进觉支宝、喜觉支宝、息觉支宝、定觉支宝、舍觉支宝,以上就是所谓的七宝。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现于世间时,当知会有此七觉支之宝之出现于此世间。」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五十九、三十二相经第二(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如具足三十二相的话,在家可为转轮圣王,如出家时,则为如来。其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力。同时详述三十二相。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诸比丘们。在中食后,集坐在于讲堂,共论如下之事:「诸位贤者们!甚奇!甚特!如大人成就三十二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的去处,是真谛,而不虚的事:(1)此人如果为在家人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是聪明有智慧,具有了四种军队,可以整御(统治)天下,由自己可以自由自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为之七宝。同时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降伏其它之众。他必定会统领这里的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须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大家都能安乐。(2)如果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者的话,必定会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其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那时,世尊正在燕坐(禅坐),曾用净天耳,出过于人(优胜于人耳),而听到诸比丘在于中食之后,集坐在于讲堂,共论如下之事:「诸位贤者们!甚奇!甚特!如有大人,而成就三十二相的话,所行之处,必定有二处,是真谛而不虚的:如果为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是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的军队,能整御天下,由于自己可以自在的运行,是如法的法王,而七宝成就。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宝。有千子之具足,颜貌都端正,都勇猛无畏,能降伏他众生。他必定统领此一切地,乃至于大海,然而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人,使人得到安乐的。倘若他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者的话,必定能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会流布,会周闻于十方。」
世尊听闻他们共论此事的声音后,就在于晡时(申时),从燕坐起来,往诣讲堂,在于比丘众之前面敷一座位而坐在那里。佛陀垂问诸比丘们说:「你们今天到底是共论何事,而集坐在于讲堂呢?」
这时,诸比丘们白佛说:「世尊!我们今天集坐在讲堂里,所共论的为如下之事:『诸位贤者们!甚奇!甚特!如有人成就三十二大人
之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之去处,是真谛而不是虚妄的:如果为在家的人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是一位聪明而有智慧的王者。有四种军队,能整御天下,由自己之意,可以自在运行,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这些为之其七宝。有千子之具足,颜貌都很端正,都很勇猛而无畏,而能降伏他众生。他必定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乐的。倘若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之人的话,必定能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其名称会流布,而周闻于十方。』世尊!我们都在共论这些事之故,而集坐在讲堂的。」
于是,世尊告诉他们说:「比丘们!你们欲得从如来之处,听闻三十二相之事吗?所谓大人所成就的,必有二处之去处,是真谛,而不是虚妄的:如果为在家的话,必定会成为转轮王,是聪明有智慧,有四种军队,能整御天下,可以由己而自在运行,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就是他的七宝。有千子具足,颜貌都很端正,都勇猛无畏,而能降伏他众生。他必能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乐的。倘若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之人的话,必定能证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其名称会流布,而周闻于十方。」
这时,诸比丘们听后,白佛而说:「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如果世尊为诸比丘们说三十二相的话,诸比丘们听后,当会善于受持(纳受)。」
世尊垂告而说:「诸比丘们!你们要谛听!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吾当会为你们详细的分别而说。」这时,诸比丘们,就受教而
注意的倾听佛说。
佛陀说:「1.大人之足,安平而立(足下平满相,足底乎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这叫做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大人的足下生轮,轮有千辐,一切都具足(千辐轮相,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大人的足指纤长(指纤长相,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4.大人之足周都正直(足周正直相,身体正直如梵天)。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5.大人之足之跟踝,其后面的两边都平满(足跟广平相,足踵圆满广平之相)。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6.大人的足,其两踝都(足趺隆起相,为足背高起圆满之相),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7.大人的身毛上向(身毛右旋相,佛的一切发毛,由头至足皆右旋,色绀青柔润)。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8.大人的手足有网缦,犹如鴈王(指网缦相,手足之一一指间,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9.大人的手足极妙而柔弱软敷,犹如兜罗华(手足柔软相,手足极其柔软,有如细劫波毳之相),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0.大人的肌皮软细,尘水均不着(皮肤细软相,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都不染)。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11.大人为一一之毛。一一之毛就是说,身上的每一孔,都有生一毛,其色为如绀青,有如螺之右旋那样(孔生一毛相。指孔均生一毛,其毛为青瑠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的香气)。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2.大人为鹿肠,有如鹿王(腨如鹿王相,指股骨如鹿王之纤圆)。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3.大人为阴马藏,犹如良马王(马阴藏相,指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之相)。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14.大人的身形圆好,有如尼拘类树,上下都圆而相称(尼拘树相。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有如尼拘律树-纵广树)。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5.大人之身,并不阿曲,身体不曲,则平立时,伸手可以摩着其膝(垂手过膝相。立正时,两手垂下,其长可越膝)。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6.大人之身为黄金色,有如紫磨金(金色身相,佛身全体都呈露出真金色,有如众宝庄严之妙金聚)。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7.大人之身,七处都满。所谓七处都满,乃指两手、两足、两肩,以及颈(七处隆满相,七处之肉均隆满、柔软)。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8.大人的上身大,有如师子(上身如师子相。指佛之上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都如狮子王)。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9.大人为师子的颊车(狮子颊相:指两颊隆满如狮子颊)。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0.大人的脊背平直(大直身相。指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21.大人的两肩都上连通,颈均平满(肩膞圆满相。指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2.大人有四十齿(四十齿相。佛具有四十齿),23.牙平(佛齿干齐),24.齿不悚(佛齿密无间隙),25.齿白、齿通味第一味(四牙白净相。齿鲜白光洁,锐利如锋)。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6.大人的梵音令人可爱,27.其声犹如加罗毘伽(梵声相)。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8.大人为广长舌,所谓广长舌,就是说其舌从口出后,能遍覆其面(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至于发际)。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9.大人的承泪处都满,犹如牛王(眼睫如牛王相,指睫毛整齐而不杂乱。)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0.大人的眼,其色为绀青(目绀青色相,指佛眼细青如青莲华)。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1.大人的头顶有肉髻,团圆相称,发螺向右而旋(顶髻相,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2.大人的两眉之间,有生毛,洁自而右萦(白毫相。双眉中间生白毫,柔软如兜罗绵,右旋而卷收,因常放光,故称毫光,或眉间光)。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
诸比丘们!大人如成就这种三十二相的话,必定会有二处可去,是真谛,而不是虚妄的。(1)如果为在家的话,必定会为转轮王,是聪明而有智慧,有四种的军队,能整御天下,可由自己自由自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宝。有千子具足,其颜貌都端正,为勇猛无畏,能降伏他众。这种具有了这些条件的人,必定能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均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乐。(2)倘若剃除发须,着袈裟衣,由于正信而舍家,而为没有家庭牵累的学道者的话,必定会得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其名称会流布,而周闻于十方。」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十、四洲经第三(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世人对于其欲望能具足,而命终者少。佛陀自述其前生为顶生王,而作为转轮王时,统领四洲,更随其意念而入于三十三天的法堂,和天帝释各坐半座。然而意还不足,欲驱帝释天,而夺其半座打好作为天人之王。此念刚发,就堕下界,就失去其如意足神通而命终。这都是欲望无穷,不知足所致的。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难,在安静之处,正在燕坐(坐禅)思惟,而作此念:世人甚少有人能对于欲,有满足之意,少有厌患于欲,而命终的人。世人对于欲,有满足意,能厌患于欲,而命终的人,可说是甚为难得的事。
阿难尊者,就在于晡时,从其燕坐起来,往诣佛所,到后礼拜,然后退住在一边。他白佛说:「世尊!我今天在安静之处,燕坐思惟,而作如是之念:世人甚少有能对于欲念有满足其意,很少有厌患于欲,而命终的人。世人对于欲,有满足其意,能够厌患于欲,而命终的人,可说是甚为难得的一件事。」
佛陀听后,垂告阿难而说:「如是!如是!世人甚少,少能对于欲,有满足之意。少有厌患于欲,而命终的人。阿难!世人对于欲,有满足之意,厌患于欲,而命终的人,可说是非常的难得的。阿难!世人确实极甚难得,确实非常难得对于欲,有满足之意,厌患于欲,而命终的人。阿难!但是世间人甚多甚多(非常的多),对于欲,并没有满足之意,不厌患于欲而命终的。这是为甚么呢?
阿难!在过去世之时,有一位国王,名叫顶生(最胜王,印度太古时期之转轮王),曾作为转轮王。是一位聪明有智慧的国王。他拥有四种军队,能整御天下,可由于自己去自在运用,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
宝、主兵臣宝,就是其七宝。有千子之具足,颜貌都端正,为勇猛无畏,而能降伏其它的众生。这一位必定能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而用法教,使人得以安乐的。阿难!那位顶生王,在后来极大久远之时,便作如是之念:我领有阎浮洲(南赡部洲,位于须弥山南方的咸海中),极大的富乐,有好多的民众。我有七宝,有千子都具足。我欲在于宫中,降下宝物,经过七天,其宝都积堆而至于膝盖之高。阿难!那位顶生王有大如意足(能如己意,自在飞行与神变的境界),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刚起这种动念之时,就在于宫中降下珍宝七天,积堆至于人的膝盖之处。
阿难!那位顶生王,又在于后来,极大久远之时,便作如是之念:我拥有阎浮洲,极大的富乐,有很多的民众。我也拥有七宝,具足了千子,以及在宫中降下珍宝七天,堆积至于膝盖。我忆起了曾从古人所听到的,如西方有一大洲,名叫瞿陀尼(西牛货洲,位于须弥山西方之咸水海)。那边也是极大富乐,也拥有非常多的民众。我现在欲往,去看看瞿陀尼洲,到后,可整御那个大洲。阿难!那位顶生王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因此,刚起意念之时,就能以他的如意足乘于虚空而去,同时也率领四种军队同行。阿难!那位顶生王就实时到达瞿陀尼洲,而住在于那个地方。阿难!那位顶生王住下来后,则整御瞿陀尼洲,乃至经过无量的百千万岁。
阿难!那位顶生王,在于后来,极大久远之时,又作如是之念:我拥有阎浮洲,极大富乐,有好多民众,我拥有七宝,具足了千子,以及宫中降下了珍宝七天,堆积至于膝盖。我也已拥有瞿陀尼洲。我又曾从古人听到东方有一大洲,名叫弗婆鞞陀提(东胜身洲,位于须弥山东方的咸海中)。那个地方,也极大富乐,有好多的民众。我现在欲往见弗婆鞞陀提洲,到那边去整御那个大洲。阿难!那位顶生王有
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刚发起其动念后,就用其如意足,乘于虚空而去,也领带四种军队,一齐乘空而去。阿难!那位顶生王,实时到达弗婆鞞陀提洲,而住在那里。阿难!那位顶生王住下来后,即整御那个弗婆鞞陀提洲,乃至经过无量的百千万岁。
阿难!那位顶生王在于后来极大久远之时,又作如是之念:我拥有阎浮洲,为极大的富乐,有好多的民众。我也拥有七宝,也有千子,都具足,以及在于宫中降下珍宝七天,珍宝已堆积至于膝盖之上。我又有了瞿陀尼洲,也有了弗婆鞞陀提洲。我又曾经从古人之处听过,说北方有洲,名叫郁单曰(北俱卢洲,位于须弥山北方的咸水海中),其处也极大富乐,也有很多的民众。听说那个地方的民众都无我想,也无所受。我现在欲往见那个郁单曰洲。到达后,欲整御那个地方。以及诸眷属。阿难!那位顶生王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因此,刚发心(起意)后,就用他的如意足乘着虚空而去,以及领率四种军队同往。
阿难!那位顶生王遥见该处的平地,遍处都是白色的,就告诉诸位臣从们说:『卿等(你们)看见郁单曰,其平地都洁白吗?』诸臣回答说:『见到了,天王!』王又告诉他们说:『你们(卿等)知道吗?那些洁白的东西是郁单曰的人的自然的梗米,郁单曰的人平常所食之物,卿等(你们)也应该共食此食。』阿难!那位顶生王又遥见郁单曰洲里面的若干种之树,都净妙严饰,有种种的彩色,在于栏楯里,就告诉诸臣说:『你们(卿等)看见郁单曰洲中,有若干种之树,都净妙严饰,有种种的彩色,在拦楯里吗?』诸臣回答说『看见了,天王!』王又告诉他们说:『卿等知道吗?这是郁单曰之人的衣树(劫贝。绵树),郁单曰之人都取此衣去穿着。卿等也应取此种衣去穿着。』阿难!那位顶生王实时到达而住在于郁单曰洲。阿难!那
位顶生王住下来后,就整御郁单曰洲,乃至经过无量的百千万岁,以及诸眷属。
阿难!那位顶生王在于后来极大久远之时,又作此念:我拥有阎浮洲,极大富乐,有好多的民众。我也拥有七宝。千子也具足,以及在宫中降下珍宝七天,积堆至于膝盖上。我又有了瞿陀尼洲,也有弗婆鞞陀提洲,也有了郁单曰洲。我曾经又从古人听到有天处,其名叫做三十三,我现在欲往见三十三天。阿难!那位顶生王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刚发起(起意)后,就用如意足乘着虚空而往,以及颂率四种军队,向着日光迈进。阿难!那位顶生王遥见三十三天中,须弥山王的上面有犹如大云,就告诉诸大臣们说:『卿等看见三十三天,须弥山王的上面,有犹如大云的形相吗?』诸臣回答说:『看到了,天王!』王又告诉他们说:『卿等知道吗?那是三十三天中的昼度树(波利质多罗,香遍树)。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神们,都在此树下,在于夏季四个月。具足了五欲,而自娱乐。』
阿难!那位顶生王又遥见三十三天中,在须弥山王上,近于南边之处,犹如大云,就告诉诸位臣民说:『卿等看见三十三天中,须弥山王上,近于南边之处,犹如大云吗?』诸臣回答说:『看见了,天王!』王又告诉他们说:『卿等知道吗?这就是三十三天的正法之堂,三十三天的天神们都在于此堂中,每逢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为了天,为了世人,在思法思义。』阿难!那位顶生王,于此时,即到三十三天。那位顶生王到达三十三天后,就进入法堂。于是,天帝释(三十三天之主)便赐与顶生王半座,请他坐下来。那位顶生王就坐在天帝释给与的半座上面。于是,顶生王,以及天帝释,都等于是没有甚么差别。如二位之光与光都无异,色与色都无异,形
与形都无异。两位的威仪礼节,以及其衣服也都没有异,唯有眼询(动眼时)有点儿不同。
阿难!那位顶生王在于后来,经过极大久远时,又作此念:我拥有阎浮洲,极大富乐,有好多的民众。我也拥有七宝,也具足了千子,以及在于宫中降下珍宝七天,堆积至于膝盖。我同时又有瞿陀尼洲,也有弗婆鞞陀提洲,也有郁单曰洲。我又已经看见三十三天的云集大会,我已能得以进入诸天的法堂。又天帝释也与我半座,我已经得坐在帝释天的半座上面。我和帝释天都并没有甚么差别,光与光无异,色与色无异,形与形无异,威仪礼节,以及衣服等,也并没有异,唯有眼睛转动(眼拘)的地方有些差别而已。我现在宁可将帝释天驱走,而夺取其另外半座,以便作天人之王,由于自己而自在运用吧!
阿难!那位顶生王刚发此念(起此动念),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降下在于阎浮提,便失去了其如意足,同时又生极重之病。在他将要临命终时,诸臣则往诣顶生王之所,向顶生王说:『天王!如果有梵志、居士,以及诸臣、民众来问我们而说:顶生王临命终时,到底交代甚么事,说甚么话吗?那时,我们应当要怎样去回答那些梵志、居士,以及诸臣、民众呢?』
这时,顶生王告诉诸臣们说:『如果梵志、居士,以及诸臣、人民,来问卿等:顶生王在临命终时,说甚么事时,卿等应当要这样的回答他们:顶生王得有阎浮洲,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得有七宝,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他具足了千子,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运用其神力,使珍宝降下七天,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得瞿陀尼洲,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得弗婆鞞陀提洲,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得郁单曰洲,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得见诸天之集会,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具足了五欲功德-
色、声、香、味、触(能享受最大的欲乐),其意犹不满足而命终。倘若有梵志、居士,以及诸臣、民众,来问卿等而说:顶生王临命终时,说甚么话,交代甚么事时,卿等就应当照这些话去回答他们。』」
佛陀说到这里,又说偈颂而说:
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
着有得金积犹如大雪山一一无有足慧者作是念
得天妙五欲不以此五乐断爱不着欲等正觉弟子
(上天虽然降下算不尽的妙珍宝,但是有贪欲的人,还是不能厌足的。应当要知道!贪欲为苦,而不是乐,有智慧的人应当要知道这种道理的!)
(倘若得有黄金之堆积,有如大雪山那么的广大,也是一一都不会有厌足的一天,有智慧的人,应该要作如是之念。)
(假如得天的妙五欲,也不应以此五乐而乐;应该要断除贪爱,应该不要耽着于欲,这才是正觉〔佛陀〕的弟子。)
世尊说褐后,又告诉阿难说:「阿难!我所说的那一位顶生王,你意谓别人吗?你不可以作此念,当知:那是我啊!阿难!我在于那时,曾经饶益了自己,也饶益他人,饶益好多的人。同时,都愍伤世间,都为天、为人,求义,以及饶益,而求安隐快乐。不过那时我所说之法,并不至于究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由于不究竟梵行之故,那时并不能离开生老病死,不能脱离啼哭忧戚之念,也未能得脱一切的苦恼。阿难!我现在降生在世,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我现在能自饶益,也饶益他人,饶益很多人。都愍伤世间,而为了天,为了人而求义,以及饶益,而求
安隐快乐。我现在说法,已得至究竟,已究竟白净,究竟梵行。我究竟梵行后,现在已得离开生老病死、啼哭忧戚。我现在已经得脱一切苦恼!」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难,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十一、牛粪喻经第四(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一比丘说五阴是无常,是苦,是变易之法。并以前生为顶生王时所拥有的七宝,现在已无一存在。这是因色为无常,为苦,为变易之法,有以致之。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于安静之处,燕坐(坐禅)思惟,而作此念:是否有一种色(指物体),能常住不变,而一向都是乐,都保持恒久存在的吗?是否有一种觉(受)、想、行、识(指精神作用),为常住不变,而一向都为乐,都能恒久存在的吗?
那一位比丘就在于晡时,从其燕坐起来,往诣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他仰白佛陀说:「世尊!我曾在于一安静处燕坐思惟时,曾作如是之念:是否有那一种色(物质,色阴),为常住不变,而一向为乐,都恒久存在吗?是否有一种觉(受)想、行、识
(指精神作用的四阴),为常住不变,而一向都为乐,都恒久存在的吗?」
佛陀告诉那位比丘说:「世间上并没有一种色为常住不变,为一向都为乐,都恒久存在的。也没有觉(受)、想、行、识,为常住不变,一向都为乐,都恒久存在者。」
于是,世尊就用手指爪,去抄一些牛粪,而告诉他说:「比丘!你现在看见我用手指爪,去抄一些牛粪吗?」比丘白佛说:「看见了,世尊!」
佛陀又告诉他说:「比丘!像如是的,并没有一些色,能常住不爱,而一向都为乐,都能恒久存在的。也像如是的,并没有少许之觉(受)、想、行、识,能够常住不变,而一向都为乐,而恒久存在的。为甚么呢?比丘!我忆起了往昔之时,长夜作福(恒常都在作诸善业),久长的作诸福业后,就长夜受诸乐报。比丘!我在往昔之时,经过七年的行慈,故经过七反(七次)的成败(世间成住坏空之劫),不来生此世间。在世间败坏之时,就生在晃昱天(二禅天),世间再成立时,就来下生在于空梵宫殿中,在那个梵天中,作一位大梵天。在余处千反(千次),作自在天王;三十六反(次),作天帝释。又无量反(次)作剎帝利顶生王(出身为剎帝利的顶生王)。
比丘!我出生而作为剎帝利的顶生王时,曾有八万四千的大象,被好的乘具,都以众宝校饰,白珠珞覆,是以于娑贺象王(转轮王之王象之名。据说能飞行自在,而有六牙)为众象之首的。比丘!我作剎帝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马,都被好的乘具,众宝庄饰,金银珓珞,是以馲马王(云马王)为众马之首的。比丘!我作为剎帝利的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车,四种校饰,庄严以众好的狮子、虎豹斑纹之皮,用这些皮织成为杂色,种种的庄饰,都是非常的利疾的车辆,
是以乐声车(最胜车)作为上首的。比丘!我作剎帝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的大城,都是极为大富乐,有好多的民众,是以拘舍惒提王城(拘夷那竭城之古名)为首的。比丘!我作剎帝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之楼,有四种的宝楼,所谓金、银、琉璃,以及水精是,是以正法殿(堂)为首的。
比丘!我作剎帝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的御座,有四种的宝座,所谓金、银、琉璃,以及水精的。都敷之而用氍氀、毾,覆之而用锦绮罗縠,有衬体之被,两头的安枕,都用加陵伽波惒逻波遮悉多罗那(最好的羚鹿的毛皮制成的毛毡)。比丘!我作剎帝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的双衣,所谓初摩衣(亚麻衣)、锦衣、缯衣、劫贝衣(劫贝树絮织成的绵衣)、加陵伽波惒逻衣。比丘!我作剎帝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的女人,身体都光泽,都皎洁明净,其美色都超过人,而少不及于天(差天人不多)。姿容都端正,使观见的人都欢悦。其身都以众宝璎珞严饰具足,尽是剎帝利种族出身之女,固然也有好多余族的人。比丘!我作剎帝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种之食,昼夜都常供,都是为我而设的,是欲使我吃食的。
比丘!那此八万四千种食当中,有一种食,极美而净洁,含有无量的种味,是我常时所食的。比丘!那些八万四千女人当中,有一位剎帝利女,最为端正姝好,都常奉侍于我。比丘!那些八万四千的双衣当中,有一双衣或初麻衣(亚麻衣),或锦衣,或缯衣,或劫贝衣(劫贝树絮织成的绵衣),或加陵伽波惒逻衣(最好的羚鹿的毛皮制成的毛衣),都是我常常所穿着之衣。比丘!那些八万四千御座当中,有一御座,或者是金,或者是银,或者是琉璃,或者是水精,都敷以氍氀、毾,覆盖以锦绮罗縠,有衬体被、两头安枕,都是以加陵伽波惒逻波遮悉多罗那(最好的羚鹿毛皮制成的毛毡),这些都是
我所常卧的。比丘!那些八万四千的楼观当中,有一楼观,或用金,或用银,或用琉璃、或用水精,名叫做正法殿,是我所常住的。
比丘!那些八万四千的大城当中,有一城,极大富乐,有好多的民众,名叫拘舍惒提城,是我所常居的城。比丘!那些八万四千的车中,有一辆车,所庄饰的都是用众好的狮子、虎豹斑纹之皮,织成为杂色而为种种的庄饰,极为利疾,名叫乐声车(最胜车),是我所常乘载,而至观望园观的。比丘!那些八万四千马当中,有一匹马,其体为绀青色,其头好像鸟,名叫馲马王(云马王),是我所常骑,而至于观望园观的。比丘!那些八万四千大象当中,有一匹象,全体都极白,七支(处)都尽为端正,名叫于娑贺象王(七处平住,力能飞行的转轮王之象),是我所常乘,而至于观望园观的。
比丘!我曾经作如是之念:这是甚么业果?是甚么业报?使我今天能有这么大的如意足,有这么大的威德,有这么大的福佑,有这么大的威神呢?比丘!我又作如是之念:这是三种善业之果,是三种善业之报,才会使我今天有这么大的如意足,有这么大的威德,有这么大的福佑,有这么大的威神的。第一就是布施,第二就是调御,第三就是守护。
比丘!你观察那些一切所有看看,到头来,都尽灭,如意足也都尽失去啊!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色为有常吗?为无常吗?」回答说:「为无常的,世尊!」
佛陀又问说:「如果为无常的话,是苦呢?是非苦的呢?」回答说:「是苦的,是会变易的,世尊!」世尊又问说:「如果为无常,为苦,是变易法的话,则这些多闻的圣弟子,是否纳受为『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有』吗?」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又问说:「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觉(受)、想、行、识,为有常吗?为无
常吗?」回答说:「为无常的,世尊!」又问说:「如果为无常的话,是为苦呢?是非苦呢?」回答说:「是苦,是变易之法啊,世尊!」又问说:「如果为无常、苦、变易法的话,这些多闻的圣弟子是否会纳受为『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吗?」回答说:「弗也!世尊!」
佛陀至此,启教而说:「因此之故,比丘!你应该要如是而学:若有色,不管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是现在,或者是内、是外,是粗、是细,或者是好、是恶,或者是近、是远,那些一切都非我,非我所有,我也非彼所有,应当以慧观知如真(以智慧观察,如实而知。以上为对于色阴之观察实知。下面为对于受想行识之四阴之观察,如实而知)。若有觉(受)、想、行、识,不论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是现在,或者是内、是外,或者是粗、是细,或者是好、是恶,或者是近、是远,那些一切,均为非我,均为非我所有,我非彼所有,应当要以智慧去观察,而如实而知(知如真)。比丘!如果多闻的圣弟子,像如是的观察的话,则他便会厌离色,会厌离觉(受)、想、行、识。厌离后,便没有欲,无欲后,便会解脱,解脱后,便会自知己经解脱。所谓知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更受后有之身,像这样的知如真(如实而知)。」
于是,那位比丘听佛所说,善受善持,就从座起,礼拜佛足,绕佛身边三匝后,而去。
那位比丘受佛的教化后,就独住在于远离闹集之处,专心一意的不放逸,精勤修行后,就和族姓子之所为那样,如: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者,唯修无上的梵行后,在于现法当中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知如真(如实而知
道)。像如是的,那位比丘知法后,乃至证得阿罗诃(阿罗汉,无生,解脱生死)。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十二、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摩竭陀国频鞞娑逻王闻佛的声名,而往诣佛所。看见佛的身边,有极受人崇敬的郁毘逻迦叶也在座,疑二人之师徒的关系(不知何人为师)。佛陀乃教迦叶说明其皈依佛的因缘。王始知道佛陀的威德为如此。佛陀并说五阴之生灭无常法,王闻后,即得清净的法眼(看透真理的眼光),终于皈依佛而为优婆塞。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摩竭陀国,和大比丘众都俱在。比丘有一千名,都是无着,至真(已知真谛的证道者)。
本来都是编发的外道。大众都跟佛陀往诣王舍城,摩竭陀国的都邑。于是,摩竭陀王频鞞娑逻,听闻世尊游行在于摩竭陀国,和大比丘众俱在。其比丘弟子一千名,都是得证无着、至真,本来均为是编发的外道。他们都和佛陀来此王舍城,摩竭陀的国邑。摩竭陀王频鞞娑逻听此消息后,就召集四种军队-象军、马军、车军、步军。召集四种军队后,和算不尽的大众同俱,其长排有一由延(一由旬,人山
人海沿途有好几里),往诣佛所。于是,世尊遥见摩竭陀王频鞞娑逻之到来,就便避道,而到了善住尼拘类树王的树下。敷尼师檀(坐具),结跏趺而坐在那里,以及比丘众也是同样的坐在那个地方。
摩竭陀王频鞞娑逻遥见世尊在林树间,非常的端正姝好,有如众星当中之月亮,光耀暐晔,晃若金山,相好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并没有半点的蔽碍。已成就调御,而息心静默。王看见此奇相后,就下其所乘之车。
大王这时,如同诸王剎帝利。用水去洒其头顶,而得成为人主,而整御大地,有五种仪式(五饰),第一就是剑,第二就是盖,第三就是天冠,第四就是珠柄拂。第五就是严饰屣,这些严饰物品统统除却(舍去),以及四种军队也解除。就步进去见佛,到后作礼,自称自己的姓名三次而说:「世尊!我是摩竭陀王洗尼(胜军),频鞞娑逻。」像如是的至于三次。
于是,世尊告诉大王说:「大王!如是!如是!你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
于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再三的自称其名姓后,为佛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诸位摩竭陀的人民,有的礼拜佛足后,退坐在一边;有的乃问讯佛陀后,退坐在一边;有的则叉手(合掌)向佛,然后退坐在一边;有的只遥见佛陀后,就默然而坐在一处。
那时,尊者郁毘逻迦叶,也在众坐里面。这位尊者郁毘罗迦叶,是一位摩竭陀国人心中所系的大人物,所谓众人的大尊师,是被称为无着的真人。于是,摩竭陀人都作如是之念:到底是沙门昙跟从郁毘罗迦叶学习梵行呢?或者是郁毘罗迦叶跟从沙门瞿昙学习梵行呢?
那时,世尊即知摩竭陀人的人心所念之事,便对尊者郁毘罗迦叶,说颂而说:
郁毘见何等断火来就此迦叶为我说所由不事火
饮食种种味为欲故事火生中见如此是故不乐事
迦叶意不乐饮食种种味何不乐天人迦叶为我说
见寂静灭尽无为不欲有更无有尊天是故不事火
世尊为最胜世尊不邪思了解觉诸法我受最胜法
(郁毘罗迦叶〔佛弟子中有好多同姓迦叶的上座,故指郁毘罗村的迦叶〕!你是见到何等事,而将你从前所事火之教断弃,而来就于此的呢?迦叶!你应为我说,应说出已不事火的因由来。)
(第二颂为迦叶之语)
(为了饮食的种种之味,也就是为欲之故,而事火之教。在此生中已见到如此为垢秽不得净之事,因此之故,已不乐于奉事火了〔已不供牺去祭祀,已不染着此事了〕。)
(第三颂是佛问)
(迦叶!你的意念已不乐于饮食的种种味。那么,你为甚么不乐于天人之乐呢?迦叶!你快为我说出其理由来!)
(第四颂为迦叶之回答语)
(我已觅见寂静灭尽之法,是无为,而不是欲有,更没有甚么尊天之可贵,因此之故,我已不事火。我以世尊为最胜,因为世尊不邪思,世尊乃了解而觉悟诸法,我就是受世尊所启悟,而纳受这种最胜之法啊!)
于是,世尊就告诉迦叶说:「迦叶!你现在应该现如意足(神通),使此会的人们,都能得到信乐。」
于是,尊者郁毘罗迦叶就以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神通妙用),便在坐处隐没,从东方出来,飞腾在虚空,现出四种的威仪,第一为行,第二为住,第三为坐,第四为卧(在空中行住坐卧都自由自
在)。又次,入于火定(火光三昧)。尊者郁毘罗迦叶进入火定后,身中便放出种种的火焰。所谓青、黄、赤、白等色,其中也有水精色。下身放出火。上身放出水;上身出火,而下身则出水。像如是的在于南、西、北方出现,都飞腾于虚空,在空中现出四种威仪,所谓一行、二住、三坐、四卧。又次,又入于火定(指在南西北方)。尊者郁毘罗迦叶入火定后,身中便出种种的火焰,青、黄、赤、白色,其中也有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
于是,尊者郁毘罗迦叶现如意足后,就为佛作礼,白佛而说:「世尊!佛陀您是我的师父,我是佛的弟子,佛陀您具有了一切智,我并没有一切智。」
世尊告诉他说:「如是!迦叶!如是!迦叶!我有一切智,你没有一切智。」
那时,尊者郁毘罗迦叶,由于自己之故,而说颂说:
昔无所知时为解脱事火虽老犹生盲邪不见真际
我今见上迹无上龙所说无为尽脱苦见已生死尽
(我在从前,不知真理之时,为了解脱之故,而奉事于火。犹如已老,而又生盲那样〔年老眼花〕,是邪见而不能见到真际。我现在已得见上迹,为无上之龙所说的〔指佛说的无上之道〕。是无为,是灭尽而脱离苦恼之法,得见后。生死就能消灭造尽。)
诸位摩竭陀的人,见此情形后,便作如是之念:沙门瞿昙并不是从郁毘罗迦叶处去学梵行的,是郁毘罗迦叶从沙门瞿昙之处修学梵行的。
世尊知道诸位摩竭陀人之心之所念,便为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为他说法,去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如诸佛之法。首先说端正法,使听到的人都
欢悦。所谓说施、说戒、说生天之法,毁呰欲贪就是灾患,生死为之垢秽,称叹无欲就是妙道的品类,是白净之法。
世尊为那位大王说这些法后,世尊已知道他已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已经有能、有力堪以纳受正法。所谓如诸佛所说的正要,世尊就为他而说苦、集、灭、道。世尊说:「大王!色为有生灭之法,你应该知道色为生灭之法。大王!觉(受)、想、行、识为生灭之法,你应当知道识等为生灭之法。大王!犹如大雨之时,水上之泡或者会生,或者则灭那样,大王!色阴会生灭的情形也是如是的,你应当要知道色为有生灭之法。大王!觉(受)、想、行、识之生灭的情形也是同样的,你应知道识等为有生灭之法。
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道色为生灭法的话,便会知道不再会生当来之色。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道觉(受)、想、行、识为生灭之法的话,便会知道不会再生当来之识。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色如真(如实而知道色的真相)的话,便不会着于色,不计较,不染于色,不住于色,不会再乐色是我的了。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不着于色,不计较色,不染于色,不住于色,不乐色是我的话,便不会再受当来之色。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不着于觉(受)、想、行、识,不计较识,不染于识,不住于识,不乐识为我的话,便不会再受当来之识。大王!这位族姓子乃为无量、不可计数、不可限际,而得息寂(寂灭)的了。倘若舍此五阴身后(临终后),就不会再更受五阴的了。」
于是(听佛之此一席话后),诸位摩竭陀人都曾作如是之念:倘使色为无常,觉(受)、想、行、识为无常的话,则到底谁在活?谁在受苦乐的呢?
世孳即知摩竭陀人之心之所念,便告诉比丘们说:「愚痴的凡夫,并没有所闻(不知道真理),见我的假体,便认为是我,而着于我。但是确实是无我、无我所有,是空的我,空的我所有啊!由于法若产生就会生,法若消灭就会灭,一切的一切,均由因缘之合会而生苦的。假如没有因缘的话,则诸苦便会消灭。众生由于因缘相会连续而生诸法,如来则看见此众生相连续生后,便作如是之说:有生、有死。我用清净的天眼超出过于人之眼,去看此众生之死时、生时、好色、恶色等生活状态,或者为妙,或者为不妙,或者往来于善处,以及不善之处等事,都随着这些众生之所作之业而成,都见其如真(如实而知见)。
假如此众生成就身的恶行,口、意的恶行,诽谤圣人,邪见,而成就邪见之业的话,则他便会由于此因缘,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至于恶处,会生在于地狱之中。倘若这位众生成就身的善行,口、意的善行,不诽谤圣人,正见,而成就正见之业的话,则他会由于此因缘,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升上善处,乃至会往生于天上。
我知道他们的一切就是如是,然而并不对他说起。这事情,乃是我为了能觉、能语、作教、作起、教起(能以真理觉悟他人,告诉他人,教人去学习,教人去习作,使人知觉!)因此,而说会到彼彼处,去受善恶的业报。在此里面方或者有人会作如是之念:这并不是相应之法,这并不能站得住(此不是真理,此理是讲不通的,不是真理的)。但是要知道,其所运行的一切,都如法而行的。所谓:由于此因,而生于彼处,如没有此因,便不会生在那个地方。由于有了此,而有了彼,如果此灭的话,彼便会消灭。也就是说:缘于无明,而有了行,……乃至缘于生,而有了老死。假如无明消灭的话。则行便会消灭,……乃至生若灭,则老死也会灭。大王!你的意见如何
呢?色为有常呢?为无常呢?」回答说:「是无常啊,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的话,是苦的吗?是非苦的吗?」回答说:「是苦的,是有变易的,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为苦,为变易法的话,则多闻的圣弟子,是否会纳受为『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吗?」回答说:「弗也!世尊!」
佛陀又问说:「大王!你的意见如何呢?觉(受)、想、行、识为有常呢?为无常呢?」回答说:「是无常啊!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的话,是苦呢?是非苦呢?」回答说:「是苦,是变易法啊,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为苦,为变易法的话,则多闻的圣弟子们,是否纳受『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的吗?』回答说:「弗也!世尊!」
佛陀又说:「大王!因此之故,你应当要如是而学:若有色,或者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内、是外,或者是粗、是细,或者是好、是恶,或者是近、是远;这些一切的一切,均为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应当要以智慧去观察,应当要知如真(如实而知)。大王!若有觉(受)、想、行、识,或者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内、是外,或者是粗、是细,或者是好、是恶,或者是近、是远,这些一切的一切,均为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应当要以智慧去观察,而知如真(如实而知)。大王!如果多闻的圣弟子,能如是而观的话,他便会厌离色,会厌离觉(受)、想、行、识。厌离后便没有欲,没有欲之后,便会得解脱,解脱后,便会知道已解脱。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知如真(如实而知)。」
佛陀说此法时,摩竭陀王洗尼(胜军)频鞞娑逻,便远尘离垢,生诸法之法眼,以及其它如八万的天神、摩竭陀人一万二千,都远尘离垢,都生诸法的法眼(看透事物的睿利之眼)。于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见法而得法,而觉悟白净之法。断疑度惑,更没有其它尊贵之他,不再跟从其它人,已没有犹豫,已住于果证,对于世尊之法,已得无所畏。就从其座起,稽首佛足,仰白佛而说:「世尊!我现在要自归依于佛与法,以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身自皈依三宝,乃至命尽。」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以及八万的天神,摩竭陀国的民众一万二千,及千名的比丘,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完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