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玛欣德尊者:宝峰禅寺禅修营(第一期止观禅修营开营)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来源:   作者:玛欣德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玛欣德尊者:宝峰禅寺禅修营(第一期止观禅修营开营)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三遍)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禅修者,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将进入2007年度宝峰禅寺的止观禅修营,因为我们的禅修营要求是以戒、定、慧的次第来禅修,因此如果大家要禅修各种各样的业处,首先就要求戒清净。戒分为在家人的戒以及出家人的戒,然而对于所有的戒来说,三皈依是得戒的根本,因此我们在受戒之前我们必须先三皈依,然后再受八戒。

  八戒在巴利语中叫uposathasãlaü或者叫aññhaïga uposathasãlaü。aññhaïga是八支,有八条。uposatha古代翻译成布萨,是由梵文poùadha而来,巴利文是uposatha,sãlaü是戒。在这里,我想简单的讲一下三皈依以及八戒。其实三皈依和八戒是一体的,不同的戒都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三皈依和五戒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三皈依和八戒也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如果要受沙马内拉(sàmaõera)或沙马内莉(sàmaõerã)的出家戒也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但是受比库戒或比库尼戒(upasampadā)就是依僧团的羯磨而得的,他就没有固定的受戒,只是由僧团经过表决,如果是僧团没有异议,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他就自然地成了比库,比库尼。

  在我们现在这次禅修营里就要求每位禅修者都必须得守持八戒。戒在我们的戒条里面是sikkhàpadaü,sikkhà是“学”,学习的“学”;padaü原来的意思是脚,是足,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是句子、文句,在这里的意思,我们称为“学处”,也就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理解成因为有了戒学,依此学我们能够走向解脱,走向涅槃。因此这里的学处是解脱的前行,是解脱的第一步,唯有我们先清净自己的戒(silaparisuddhi),我们才能够谈到更上一层的禅修。

  在八戒当中第一条Pàõàtipàtà veramaõã(离杀生学处):pàõà是一切有生命的,pàõà本来的意思是呼吸,有呼吸的生命;tipàtà是断除,杀害;veramaõã是远离。

  第二条Adinnàdànà(离不与取学处):adinna是没有给予的;àdàna是拿,拿没有给予的。

  第三条Abrahmacariyà(离非梵行学处):brahma是清净,梵;brahmacariyà是梵行,在这里的梵行是指没有两性关系,没有任何的性关系;abrahmacariyà是非梵行,也就是男女之间的关系;veramaõã是远离。因此在受八戒的期间应当远离一切男女的关系。

  第四条Musàvàdà(离妄语学处):musà是虚妄的,不实的;vàdà是说话,言语;musàvàdà是妄语,虚妄语;veramaõã是远离。

  第五条Surà-meraya-majja-pamàdaññhànà(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surà是果实、米、粮食等酿的酒;meraya是果子、花等等所酿的酒;majja是各类的酒、酒精等等;pamàda是放逸的意思,也就是迷醉、陶醉、麻醉;ññhànà是依处,因,在这里是导致迷醉的因,包括各种各样的酒类。

  第六条Vikàlabhojanà(离非时食学处):kàla是时间,时段;vikàla是非时,什么是非时呢?从日影过天中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明相出现这段时间,称为vikàla,因为这段时间是一切诸佛及诸阿拉汉都不用餐的时间,因此称为vikàla;bhojanà是吃食物;veramaõã是远离。

  第七条其实是两条学处的合二为一,在沙马内拉和沙马内莉的十戒里就分为两条,所以这里是两段:

  第一段是Nacca-gãta-vàdita-visåka-dassanà(离听观跳舞、唱歌、音乐、表演学处):dassanà是看,观看;nacca是跳舞;gãta是唱歌;vàdita是音乐;visåka是演奏,表演。去观看、去听各种各样的歌舞、表演,导致放逸的,导致迷醉的,都是属于这一条学处所涉的,因此应当远离(veramaõã)。

  接着的第二段是Màlà-gandha-vilepana- dhàraõa-maõóana-vibhåsanaññhànà(离穿戴、妆饰、装扮之因的花鬘、芳香、涂香学处):màlà是花蔓;gandha是香;vilepana是涂香;dhàraõa是穿戴;maõóana是装饰,打扮;vibhåsana是庄严;ññhànà是原因;veramaõã是远离。因此这条戒包括应当远离穿戴、装饰、打扮等等的花蔓、香、涂香等学处,在这条戒里面就包括我们平常所用到的那些有香味的洗头水、洗澡的香皂、涂香、口红、种种化妆品;还有穿戴的,比如戴金戒指、手环、手珠、项链、耳环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这条学处所涉的。

  第八条Uccàsayana-mahàsayanà(离高、大床座学处):uccà是高的意思;sayana的意思是床座、卧具,但是这条从律藏里看它并不只是指床,而是指座位。这里的uccà的度在巴吉帝亚(pàcittiya,波逸提)里面提到这个是超过了善逝的八指量(四个手指并排这样的高度,我们称为四指高,就这么八指高的三倍,就是善逝的八指量)。接着Mahàsayanà,mahà是大的意思;sayanà是床。所以直接的意思是大床,然而从律藏里面看来并不是指大张的床,这里的mahà是指豪华的、高贵的。在律藏里面提到了有十八种是属于大床,比如铺了棉花的床、垫子,铺了羊毛(单面的羊毛、双面的羊毛)、铺象背的毯子、铺马背的毯子、两边有红枕的、上面有华盖的床,都属于这条学处所涉及的。

  如果一位禅修者远离了杀生;不与取;非梵行;妄语;服用麻醉品;远离了非时食;远离了观听歌舞,远离了装饰、打扮、穿戴;远离了高大床座,那么他就守持了八戒。这八戒是我们修习密集止观的基础,因此要求大家在整个禅修营期间都必须严守这八戒。

  在这八戒当中,我将会给大家受一种只要大家受了这八戒,不破任何一戒,那么这八戒就还是有效的。八戒的受法有两种:一种是当长戒来受,就是如果一受,那么他就会坚持一直守持下去;而另外一种是一日一夜受,就是假如现在受,那么到了第二天明相出现这种戒就自动失效。然而我现在给大家受的是,只要大家严持不犯,这个戒就会一直有效的。

  在受三皈依以及八戒时,我将会依照巴利的传统,依照上座部佛教的传统,用巴利语来给大家受。巴利语我们相信是佛陀在世时的语言,这种语言虽然古代并不叫巴利,巴利的意思并不是语言的名称,巴利的意思是圣典,是佛典的意思。然而因为这种语言后来在印度本土失传了,它只是在斯里兰卡和缅甸以记载圣典的方式出现的,因此后来就把这种语言称为圣典语,也就是巴利语。然而在我们的传统里面,我们的习惯里面,巴利是指圣典,只是指三藏,因此我们说到的巴利语,是圣典语,佛典语,或者叫三藏语,同时也称为佛语(Budda-bhasa),或者弟子的语言(Sāvaka-bhasa)。因为现在佛陀已经般涅槃了,然而这种语言仍然在佛弟子当中使用,在佛弟子当中被学习,因此我们将按照上座部佛教的传统,用巴利语来为大家受三皈依和八戒。

  那在受三皈依和八戒的时候,大家先对三皈依和佛法僧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对八戒的持与犯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基础上再来受戒。

  那么大家手上都有一份《三皈依及伍波萨他八戒》文,下面附有翻译,我们念的时候就只念巴利语,我先念一句,大家跟着念一句。凡是要参加禅修营的都必须受八戒,为了恭敬法,恭敬戒,大家可以跪在地上。大家可以拿着,看着那张纸,但还是以我的发音为准,因为巴利语跟英文发音不完全一样,我在这里将依照斯里兰卡的发音。好,大家合掌,跟随我念,先念三次求受三皈依以及八戒文。

  (参考附件《伍波萨他八戒》)

  大家归回座位。

  下面我将依照斯里兰卡的传统,为这次的禅修营,为大家念诵《保护经》(Parittaü)。念诵保护经,首先,我将念诵的是《邀请诸天闻法文》(Dhammassavaõa devatàbhisammantanapàñha),同时也希望诸天来护持我们这次禅修营,我将邀请诸天;接着会《礼诵三宝》(Ratanattayànusati),忆念和礼诵佛、法、僧三宝的功德;然后念诵的是《大吉祥经》(Mahàmaïgalasuttaü);接着是念诵《宝经》(Ratanasuttaü),是称颂三宝功德的;接着是《应作慈爱经》(Karaõãyamettasuttaü),这部经在上座部佛教非常流行,因为里面的经文非常优美,要求我们要对一切众生散播无限的慈爱;接着我们将会念诵《蕴保护经》(Khandha Parittaü),因为我们住在森林里面,因此自然而然就会遇到一些蛇啊,毒虫啊等等,所以用Khandha Parittaü念诵,对这些有伤害性的动物散播慈爱,希望大家都能够相安无事,不要互相伤害;然后接着会念诵《大胜利吉祥偈》(Mahàjayamaïgala Gàthà);接着还有《无畏偈》(Abhayagàthà);之后再念诵诸天的《回向和随喜》文(Pu¤¤ànumodanà),大家必须以恭敬的心来聆听这些佛陀的语言,聆听佛陀的教示。

  (尊者诵保护经)

  (参考附件《Paritta》)

  (诵经结束时大家说萨度!萨度!萨度!)

  好,我们已经受了三皈依、八戒以及念诵了《保护经》,下面我们将来讲授接着我们应当修行的禅修方法,除了个别的人已经教了他们比较特别的方法之外,其它人都是依照我现在讲的这种方法去禅修。

  下面,我想跟大家讲一讲修行阿那巴那的禅修方法。阿那巴那是巴利语,它的意思是入息跟出息,或者是我们说的呼吸,古代简称安波念,有时也翻译成安那波那念,但它原来的巴利语就是ânàpàna。我们要修习阿那巴那,说起来是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因为阿那巴那就是我们的呼吸,如果我们专注自己的呼吸,那你就可以说是在修习阿那巴那念了。然而,如果我们要修习阿那巴那,有的禅修者如果是自己瞎摸,或者说只是看了一点书,然后他就自己去禅修的话,也许会因为个人的心态啊,或者个人的理解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虽然说阿那巴那非常简单,只要我们专注自己的呼吸就可以禅修,但是还是最好是有一位导师在旁边指导会更加理想。

  修习阿那巴那我们可以分为两种修行方法,一种是专门的,专修的方法;另外一种是散修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的方法。专修的方法是指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屏绝万缘,一心专注,这样的修行方法;而散修的方法就是在行,住,坐,卧的时候,只要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专注在自己的业处,那也是一种禅修的方法。

  在这里我想先讲一讲专修的方法,专修的方法我们根据佛陀讲的《大念处经》(Mahàsatipaññhànasuttaü),除了《大念处经》之外,在很多地方都讲到,在《律藏》里面的巴拉基嘎(pàràjika,波罗夷)的第三条,讲「杀人戒」的制戒因缘里面,佛陀也教导了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在经藏里面《相应部》专门一个相应是讲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的,在论藏里面也有讲到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因此,我们知道阿那巴那这种修行方法在佛陀的教法当中占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修行阿那巴那念,我们可以按照《大念处经》里面佛陀的教导。佛陀在经典里面说到: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1、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2、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3、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4、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在《大念处经》里就讲到了修习阿那巴那念的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就是:

  第一是入出息。

  第二是长短息。

  第三是全息。

  第四是微息。

  在《大念处经》里就讲到这几个修行的步骤,我们如果要修习阿那巴那念就必须要根据佛陀的这一段教示、教导来实践。

  在这段佛经里面,佛陀首先提出我们修阿那巴那念要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前往森林、树下、空闲处,安静的、在没有噪音的、尽量避免一些干扰的地方,能够使心更加平静,更容易宁静下来、专注的地方,找到这个地方之后呢?我们再结跏趺坐,坐下来,我们在禅修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坐姿。

  首先,我们坐的时候可以找一张比较舒服的、比较软的垫子,坐得舒服,然后将臀部稍微垫高一点,最理想的是垫大概四指高,垫高之后,我们就坐下来,坐下来之后就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坐的习惯,如果你能够双跏趺坐,那是最理想的,最好的,如果不行的话,单跏趺坐也可以,再者散盘也可以,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一只脚在前面,一只脚在后面,这样的坐姿也可以。总之,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坐姿必须得注意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必须得舒适,因为坐姿舒适,就可以避免很快就酸、麻、痛等等,这样不舒适的感觉。第二个要点就是必须得坐得持久,也就是坐的时候,不要经常换腿,频频的换腿,如果能够坐半个小时不换腿那很好,那就争取坐40分钟,50分钟,一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可以不换腿,因为经常换腿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专注,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定力,而且如果在刚开始的时候已经习惯了经常性换腿,以后如果有能力入禅的话,在禅那当中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感觉到腿会很痛,影响到你自己的定力,那时你就不得不从定中出来换腿,这样的话就很没有必要了。因此,在刚开始的阶段,我们要练习先把腿坐好。因此大家要注意这两个要点:第一个要坐得舒适、舒服;第二要坐得持久,然而也不是说如果疼痛不可以换腿,但是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比如说当腿已经痛到影响了你的定力,已经没办法再继续专注,这个时候应当很有正念的、轻轻的、慢慢的换腿,换了腿之后,立刻要把心专注回自己的业处。

  然后把腿坐好之后,我们就要按照《大念处经》中讲的正直其身,要注意到「正直」这两个字,正是必须得不歪,不要歪斜,不要把身体倒向一边,或者头歪到一边。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呼吸不同,所以你会发现在禅堂里面各种各样的姿态都有,但是如果我们开始坐的时候,应该要求姿势要端正。

  第二要直,这里的直是指自然的直,自然的平直,但不用平,不用绷直,是保持正直,就是避免歪,避免脊椎骨弯曲和压到胸口,应该保持正直的姿势。假如一个禅修者经常是弯着腰禅修的话,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胸口痛啊,脊椎痛啊,很多问题出现,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禅修的时候就必须先调身,把身体调好之后就接着检查他的身体还有没有一些地方,一些部分是绷紧的、是紧张的,或者说是僵硬的,如果是的话,我们必须得把那个地方放松,不要让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绷紧,放松之后,我们保持身体处于很自然的,很轻松的状态。

  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地把心念放下,决定说,这个时候我应当放下万缘,把那些杂务、事情都放在一边,只是专注在我们的呼吸上。然后,就开始感觉这里(鼻孔的出口处)的呼吸。感觉自己的呼吸,我们可以在鼻孔的出口处这一带感觉,每个人的感觉点可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到在鼻头这边,有的人会感觉到在人中这一带,有的人会感觉在嘴唇上方,每个人都不同。

  然而,没必要强求每个人都一样。你可以在这附近的哪一点、哪一个地方感知到呼吸,你就在那一个地方觉知自己的呼吸,然而应当注意不要跟随呼吸进到体内,也不要跟随呼吸出去体外,应当只是在这个区域里专注呼吸就够了,同时我们也应当知道不是专注这里的接触点,而是去注意接触点上面的呼吸。因此,我们心的所缘是呼吸,不是接触点。

  能够这样,在这边专注呼吸的时候,就只是觉知它,觉知呼吸,呼吸进你知道呼吸的进,呼吸出你知道呼吸出,就觉知呼吸的进、出,然而应当知道我们不应该去改变呼吸。有的禅修者可能会感觉到我的呼吸不明显,因此他就刻意要做些深呼吸,或者说使呼吸变强,不应当这样做,而有些人感觉到我的呼吸太粗了,我还是一直在呼吸,我应当让自己的呼吸变得更缓慢,那么他又去控制自己的呼吸,也不应当这么做,我们不应当去控制呼吸,不应当让呼吸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也不应当让我们的呼吸变得更加缓慢,变得更加轻柔。

  呼吸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怎么样去知道它,应当只是知道自然的呼吸,而不应当去干涉它,如果能够这样的专注于自然的呼吸,那么我们只是把心放在鼻孔出口处这一点,只是知道呼吸就可以了,知道它的进,知道它的出。如果有些人他认为说:我想默念可不可以?也可以。那么他就默念,当入息的时候他知道我入,出息的时候他知道出,那这样就是入、出,入、出,就在鼻头这一带觉知呼吸就可以了。

  有些禅修者在禅修的时候可能还是会有妄念,纷纷扰扰。妄念有几种程度,如果说,妄念是很轻微的话,那么我们要学会正念正知。一旦妄想起来,我们就让这些妄想根本干扰不了我,只是心的习惯,偶尔会放一下,就犹如我们在衣服上发现了一些不太明显的脏,我们就把它拍,一拍就完了,就不要再去注意它,同样的,我们就让心在那边轻轻的把它一抹,然后就不要再管这些妄念了,只是专注在呼吸上。

  如果说妄念更多、更杂、更乱,这个时候《清净道论》就教导我们应当可以用数息的方法,数息就是我们数自己的呼吸,数自己的入出息。当我们入息的时候我们知道入,出息的时候知道出,在出之后我们心中默念一,然后入、出二;入出三……一直数到八,或者数到十,如果习惯数到十的,也不勉强,可以数到十,如果没有固定的话,我们建议数到八,因为它在提醒我们一直都要培育八圣道分。

  我们从一数到八,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出、五;入、出、六;入、出、七;入、出、八。数到八之后再重新开始,又是从一开始数起……然而,应当注意的是不应当把心放在数字上,需知数字只是帮助我们专注的工具,不是目的,我们不是借呼吸数数字,而是借数字让心能够更加专注于呼吸,是这样的。

  所以如果禅修者可以这样持续的专注数息,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数自己的呼吸,大概觉得可以数有十分钟、十五分钟都没有妄想了,就可以把数息放掉,只是回到原来,只是知道入出息就可以了,我们要知道数息只是一个工具,如果可以这样做的话,那么就持续的保持自己的专注、正念、正知,把心念放在业处上,业处就是我们的呼吸。

  我们如果是修阿那巴那的话,阿那巴那就是我们的业处,业处什么意思?业处巴利语叫做kammaññhāna,kamma是工作,也就是业,ññhāna是地方,处所,场所,我们工作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的业处。什么工作?是我们心的工作。因此,我们如果是修阿那巴那,我们的业处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我们就可以说专注自己的业处。

  第二种,我们把心念放在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我们专注业处,因此我们提到要专注业处,要正念正知就是这个意思。正念,是指我们把心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正知,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呼吸保持了了分明,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个是在专修的时候,在禅坐的时候的禅修方法。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平时的方法。在此,禅坐跟平时的方法中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经行,应当怎么样经行呢?首先我们要找一条直线的路,这条路最好没有障碍物,没有石头,没有沙子等等,这条路长度大概是10来米,10来米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找不到10来米的话,那么7、8米也可以,然后就以直线的距离,先站在经行道的一端,站立好,然后把心念先回到呼吸上,觉知呼吸,然后慢慢地开始起步走。

  如果有禅那的话,就先闭上眼睛,在经行道先入禅那,入禅那出定之后,再慢慢地开始走,如果没有禅那的话,先专注自己的呼吸,然后慢慢走,走的时候呢,只是知道自己的呼吸。然后我们可以用经行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注力,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当我们在开始经行的时候,我们就先站在经行道的一端,然后我们决意说:让我平静地在经行道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我的心不漂走,当你象这样的决意之后,慢慢地走,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如果心一直都是专注在呼吸上,然后再从那一端走回这一端,如果在走的过程中有妄想起来,就站着不动,等妄想去了再开始走。如果可以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没有妄想,从那一端走到这一端,也没有妄想,那么就可以决意,“让我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再走回来的时候,我的心没有妄想。”然后当你下了这样的决意之后,再开始慢慢地走,从这边走到那一边。

  当然,我们在经行的时候要注意威仪,不要使劲的甩手啊,摇头晃脑啊等等,要注意威仪,但是也不要控制自己的姿势,不要故意走的很慢啊等等,我们只是要把心念放在呼吸上,到了你的心善巧了,你走快走慢也不成问题,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走慢一点比较好,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更加容易平静。如果我们可以在经行的时候,能够持续地专注自己的业处的话,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就更容易专注了。

  因为经行是介于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跟禅修,禅坐的中间地带,因此我们要注意,如果我们会经行的话,我们禅坐也坐得好,平时也更容易保持正念。在经行的时候,有可能心会比较粗,不如在禅坐的时候心那么细,那这个时候,如果你觉得在经行时你不能够专注很细的呼吸,那么你只是知道呼吸就够了,如果你觉得专注呼吸只是知道呼吸还不够,那么你就可以注意入息和出息,就是把呼吸再分为入息和出息。但是无论如何,在经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只是专注在呼吸上。

  我们禅修就好象我们烧开水一样,如果你持续不断地烧,它就很容易烧开。不应认为说我只是在禅坐的时候才专注自己的呼吸,而平时当听到钟声一响,就急忙往外面冲,好象给你解放了,好象给你放风一样,不要这样。就好象我们烧水,烧水的时候加温,我们应当用火持续地烧,然而在没有烧的时候你应当保温。我们在行、住、坐、卧,在日常的生活作息当中也应当保持自己的正念正知,这是属于保温的工作。在禅坐的时候就等于加热,加温的。因此加温和保温应当一起来做,不应当只是认为我在禅堂里坐的很好,就很了不起,不是的,平时做得好更重要,这等于一个人的两只脚一样,不能够偏哪一样。

  在禅修报告的时候也应当注意,既应当报告在禅坐时怎么样,也应当报告在平时、在经行的时候。在平时的一举一动,行、住、坐、卧,乃至起心动念,我们都必须得要保持正念。如果有杂念来了,要觉知,觉知之后把它丢掉,回到自己的业处。

  这个是在经行的时候。在平时呢,也是尽自己的能力去专注。

  当然,有一些时候可以暂时把业处放到一边,比如说我们在礼佛的时候,可以暂时把业处放到一边,然后我们就取佛陀的功德,恭敬地礼敬佛陀;在听闻佛法的时候,专心地听闻佛法;在看书的时候,专心地看书;应当睡觉的时候也可以暂时把业处放到一边,因为有些人他一专注业处就变得很紧张,就不能够入睡,其实我们要按照作息的时间睡,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因为有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我们第二天禅修的质量。如果晚上一直在那里冲,坐到12点、1点,第二天禅坐的时候想打起精神都不能够,这样的话变成弄巧反拙,在睡觉的时候,如果觉得这时候很累的话,就暂时把业处放到一边,然后就安静的,放松的入眠,要注意睡眠的质量,这个是平时的禅修的方法。

  那从十一点开始我们就在这边开始用餐,然后从11点后就按照作息的时间,从那个时候大家就应当完全的禁语,因为今天早上有些人说话,从今天中午开始就禁止这些事情再次发生。那以后禅坐呢,要注意准时,不允许再拖拉,如果说7:30就是7:30,9:30就是9:30,如果是10点,就10点,在这里我顺便再提醒一下,就是我们晚上如果有佛法开示,佛法开示的时间是7:30到9:00,在此之前,6:00-7:30有一坐,如果有佛法开示的话,在6:00-7:30这一段时间,可以提前15分钟敲铃,然后大家可以去先上厕所,或者说到外边走一走,7:30再进来听开示,因为如果从6:00一直坐到9:00有些人可能会吃不消。那这个是要注意的,假如说没有佛法开示的晚上,就还是从6:00一直坐到7:30,这个稍微大家注意一下,那我们就从今天下午开始大家就按照这种禅修的方法开始禅修,那前几天来的那几个人在今天上午10点钟也可以到上面去做禅修报告。

  好,那么我们今天的开营仪式,我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这10天里精进用功,心无二缘,放下其它任何没有必要的干扰,没有必要的外缘,能够在这1短短的10天里面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毕竟现在在这边大部分都是在家人,你们要请假来一次不容易,所以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必须得以最好的努力,用最好的心境,上等的心境才能够得到上等的法,不能够用低等的心境想要证得上等的法,这样的话是不相应的。所以我们在这10天里,希望大家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最上等的心境去亲证佛陀的教法。

  好,我讲话就到这里。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