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二)
净界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二)
贰、解释经题: 解释经题当中分二科
(一)总释经题
将这个经题先做个总说。
「佛说八大人觉」六个字是别题;「经」是通题。「通」和「同」字相通,是通于一切的意思。就是佛陀在世所说的一切言教,后来经过佛弟子们结集起来,不论小乘的、大乘的、显教的、密教的,都称做经。凡是圣人所说的道理,留传于后世的,也都可以称为经。所以「经」字,是通于一切经典的,也就是一切经典的通名。 「别题」,「别」是别于其他的意思,表示这一部经的经名唯有这一部经可以称呼,其他任何一部经典,都不可以叫做《八大人觉经》。以上是通题与别题的简单介绍。
别题当中,我们分成三类来说明:
第一、「八」,在蕅益大师的注解,蕅益大师说「八」是八种,八种修学的法门,这是约法来说的。
第二、「大人」,指的是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当然是一个人,那为什麽加个大字呢?这个「大」有尊贵的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能够成就广大事业的缘故,故名为「大」。什麽叫就成就广大事业呢?
古德解释,这应该从二个角度来说:
(一)、诸佛、菩萨的内心,他有无漏的戒定慧功德,依此功德,他能够破恶增善、离苦得乐,成就自受用的安乐,他有这种力量,这是由自利的角度来说。
(二)、诸佛、菩萨有大悲心,广设方便度化众生,使令众生也能够离苦得乐。因为诸佛菩萨他那个明了的心性,能够成就自利利他的的广大功德,我们把他称为「大」,是一种尊贵、广大的意思。
第三、「觉」。这个「觉」,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约着智慧来说,内心的观照智慧。
「觉他」,它是约着慈悲心来说。「觉行圆满」是把前面的智慧跟慈悲,悲智双运,就叫做「觉行圆满」。就是你欠缺了智慧或者是欠缺的慈悲,都是不圆满。
我们先来谈谈这个「觉」字。经题《八大人觉经》,其实重点是在这个「觉」字。觉,在佛经上是最重要的一个字,梵文Buddha一字,音译佛陀,意译就是「觉者」。而觉悟的梵语bodhi,音译菩提,意译为觉、为智、为知、为道,就是断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最高智慧。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到底是个什麽样的相貌呢?《金刚经》它一开始的经题说是:「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身为一个凡位的菩萨,我们立定志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有这个广大的目标,接下来你就应该修习智慧,来加以观照,这个智慧有二个相貌:第一个、「云何应住」,你要安住在真理当中;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你要调伏这些障碍。由觉悟本身所开展出来,就是有所建设、有所破坏、有所安住、有所对治。我们刚开始对真理的觉悟,是从业果的真理去觉悟的,我们应该要去听闻、思惟生命的果报,它的背后是有一定的因缘,也就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也就是说,我们会因为过去的善业,而招感安乐的果报;也由于过去的罪业,而招感痛苦的果报,透过业果的观察,我们内心当中安住善业,对治恶业。「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刚开始你就住在善业,对治恶业,就是这样修行,当然你会这样子做,你就是觉悟了因果决定的道理,这样子的觉悟、观照调伏,是属于一种「有相的智慧」,但是我们的这一念心,如果经常在这样善恶的有相境界去安住对治,你也就会觉得有所不足,你觉得心都是在扰动的尘劳境界中活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进一步修习无常、无我的智慧。观察所谓的善业是无常、无我的毕竟空寂的;罪业也是无常无我的毕竟空寂的。透过无常无我的智慧,我们就会从这种有相的分别进入到一种无相的空性真理,这时是「诸相颇得,无有少法可得。」
这时候你安住在空性,对治有相的执取以空为住,来降伏你对有相的执取。当我们修行空观的时候,我们的心所安住的处所,就多一种选择!我们有时候住有相观,来思惟善恶的因缘;有时候从有相的境界出来,到无相的真理,无有少法可得;有时候入空观,有时候从空观出来;思惟假观,分别善恶因缘,那麽疲惫了以后,又回到空观里面休息,内心当中游行法海;「有相观」跟「空观」,我们还可以进步,观「真如实观」,真如实观就是把这念心,把心带回家,回归到不生不灭的本性,把这些有相的因缘观,跟无相的空观,把它拨开来,看到你的现前一念心性。
智者大师说:「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空有存在,空有平等的一真法界的境界。」这个时候你会离开有跟空的对待,合乎一种中庸之道。所以,佛法的觉悟,你有不同层次的觉悟,你也就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安住,产生不同层次的对治,那麽大方向,这个觉悟就是「三昧」,这就是「八」「大人」「觉」,这个讲到别题。
第四、「经」。梵语「修多罗」之意译也。修多罗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叫「契经」。经的上面加个契,中国人喜欢简单,把这个契去掉了,但是这个契它有一些特殊的意义的,因为它这个「契」就是指的些经。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你要称为「经」?有二个意思:对上讲,是上契诸佛实相之理。所说的道理是生命的真理,是诸佛、菩萨、圣贤所共同觉悟的真理,这个才能作经,你讲的话是错的,就不能讲作经。对下讲,是下契众生差别的根机。这些道理是可以用来修行的,譬如佛陀讲部经,这部经凡夫根本做不到,那你这个就不是经了,因为根本做不到,那麽身为一个宗教,一个修学次第是每一个人都做的到的,这样子才能叫作经,它有契机性。这部经为什麽称为经,就是以下的八种法门,我们都可以一个脚步接着一个脚步的迈进,都可以做到的,只要你肯努力,所以称为契经,既能够契合真理,也能够契合根机。
总结:这部经的走向,我们作个总结。
《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人法立题。佛、大人,都是人,佛是指释迦牟尼佛,大人是指菩萨。八大人觉,就是做菩萨所应该修持的八件事,当然是属于法,所以《佛说八大人觉经》是以人法立题的。
古德把「八」「大人」「觉」这三部份有二种说法,其实最主要是「八」「大人」「觉」这三个主题。对因地的凡位菩萨的修行来说,就是依止这八个法门,来成就我们内心的觉悟。依止这八种法门,而成就诸佛菩萨的觉悟;从果地的功德来说,就是这些大人菩萨他已经觉悟了,以他的善巧方便,开示了八种法门来引导众生,这是约利他的果地功德,这就是所谓的有因地的不同,果地的不同。
(二)别明六义
一、 通别义
二、 人法义
三、 一多义
四、 能所义
五、 明德义
六、 感应义
我们看别明六义,「八」「大人」「觉」「经」这四个字,清朝的续法法师,以六种的义理来作为分别,使令我们对内含更加清楚。
「通别义」,这个「通」是通一切经典。「别」是各别,别于一般经典。「通」指的是经,「别」指的是八大人觉。
在八大人觉,这三个主题当中,我们约着「八」跟「大人」这个主题来说,有人法义跟能所义。我们来解释一下「八」跟「大人」,当我们先探讨「八」跟「大人」的相互关係,有人法义。就是这个「八」是个法门,这个法门它是个轨则,它没有明了性的,它就是存在宇宙间的法门,你要去修也好,不去修也好,它是永远存在的。
人就是「大人」,就是有明了性的众生。所以「八」跟「大人」的差异,一个是有明了性的众生,一个是没有明了性的一个存在宇宙间的轨范,这就是人法的差别。其次,这个「八」跟「大人」有「能所义」这第四个。 这个「大人」菩萨是能修行者,他是主动的,在修行当中,我可以修的多一点,我可以修的少一点,那这个法是所修行,它是被动的,法本身不能有任何意见,你要修多修少,它没有意见。「八」跟「大人」之间有「人法义」及「能所义」这两种的差别。其次我们讲到「八」跟「觉」之间的关係,有「一多义」跟「感应义」。这个「八」是多,当然是开出的八个法门,但是这八个法门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启发我们内心的觉悟,你内心当中去随顺这八个法门,可以产生很多很多的觉悟。也就是说,它这八个法门是有佷大的作用,这个「觉」是你所汇归的理体,所以有「一多义」。
其次「八」跟「觉」之间有「感应义」,诸佛菩萨内心当中是安住在清静光明的觉悟,而诸佛菩萨要把这个觉悟,把它创造成八种法门,要有感应的因缘,也就是说,本身诸佛菩萨要有大悲心,是能「应」;众生的善根要成熟,是能「感」,所以才出现这八个法门。前面的「一多义」是因地的修行,我们透过八个法门,建立了内心的觉悟。「感应义」是说总有一天我们内心的觉悟,在感应道交成熟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开展出八种法门,来引导后代的众生,就是「感应义」。这就是讲到佛法的流通,要有一些感应道交的因缘才能出现的。
最后,把这个大人跟觉做一个说明。「大人」跟「觉」的关係是「名德义」,大人、菩萨是个假名,「觉」是真实的功德。比如说,我们受了菩萨戒,那我们就会称名为某某菩萨,那你就是具足了菩萨的假名了,但是你内心当中跟境界接触的时候,还是颠颠倒倒的,那麽你就是只有假名,没有真实的功德,有菩萨之名而无菩萨之德,所以大人跟「觉」之间就是一个名德的关係,那麽「觉」就是真实的功德,「大人」是个假名。
总之,「八」「大人」」觉」就是从我们一个凡位菩萨的角度来说,透过八种法门来启发我们内心的智慧,谓之《八大人觉经》,总有一天我们成功以后,我们依止我们这一念的智慧,在开展出八种法门,来引导后世众生,这就是这部经题的大意。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