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2、自序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9日
来源:   作者:陈柏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2、自序

  从数千则念佛的感应事迹中,笔者撷取将近一千则精彩的实例,经过翻译、采访、整理和编写,费时长达四年之久,其间的辛苦,更不是外人所能体会或想像,往往为了翻译一句较深涩的古文或决定一篇文章的标题,便再三斟酌,甚至苦思多日。

  如今写完了这部书,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因为从这么多的感应事迹中,我确信:念佛感应是中国,甚至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奇迹。在撰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涉及了许多历史、民俗、地理和宗教的典故及术语,笔者都尽量以浅湿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但愿这些感应事迹能给世人带来实际的利益及潜移默化的功能,进而在世界文化和宗教中大放异彩。

  这部书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念佛得益",它尝试解释:念佛是否能延长寿命?寿命长短可以随自己的愿望吗?念佛能消除病苦吗?能消灾免难吗?为什么念佛可以超拔亲属解救冤鬼超生?念佛的人会受阴间和阎王的尊敬吗?念佛可以驱除邪魔和感化恶鬼吗?念佛也可以证得神通和道果吗?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利益?

  第二部分"香光庄严",尝试说明藉物显瑞的各种奇迹:为什么念佛的人会放出光明,闻到天乐或奇特的香味?甚至死后尸体还会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佛像有那些灵异的事迹?您可知道:念佛的人临终时,也能立化、肉身不坏、流出玉箸吗?念佛的人火化后,曾留下那些各式各样的舍利子?骨灰能出现莲花、佛像或双龙等图案吗?

  第三部分"念佛传奇",尝试说明:有哪些念佛人行谊特别?或者风范与众不同?他们在有生之年显现哪些特殊的瑞相?往生时又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哪些人活着的时候曾经浏览极乐净土,或者听到、看到一些奇妙的境界?为什么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耳根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临终见佛来接引,突然有事,可以请佛稍候吗?哪些人逝世后,又回来禀告亲友们说他们已经投生净土?大势至菩萨有哪些感应事迹或灵异现象?

  第四部分"终极关怀",尝试探讨临终一刻和死亡教育的智慧与技巧。一般人临命终时,会遇到哪些疑惑和障碍?如何建立正确的知识与心理准备?如何从临终的样子去判定他投生的境界?死后应如何处理后事?越怕死的人,死时是否越不容易安详?能带业往生净土吗?如何超度中阴身或死后的阴魂?横死的人也能往生净土吗?横死超生是否有经典依据?

  第五部分"普同接引",尝试说明:为什么念佛可以感化恶人往生净土?除了人类以外,有哪些动物往生净土?您可相信:夫妻、亲子、知心的朋友能同时往生净土吗?甚至连小孩子也能去极乐净土?有哪些表现非凡的神童念佛往生净土?我们应该潜修专念,或随缘念佛呢?能一边工作,一边念佛吗?念佛的人是否应诵经或修其他善行?为什么人在逆境不如意时,最适合修行念佛?显教的念佛与密教的持咒可否同时兼修?念往生咒有哪些功德和感应事迹?

  第六部分"万法归净",尝试解答: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哪些人放弃天界和冥界的福报,而选择净土法门?哪些人不求生兜率天而求生极乐净土?为什么许多菩萨、神仙,甚至阎王都劝人修行念佛法门?有哪些大德研究经教和阅完大藏经以后,回修净土法门?哪些研究华严、法华、唯识的古德,最后又归向净土?许多人修学禅宗、密宗、天台宗、律宗、儒学、仙道、神教、天主教或基督教,为什么最后都回归净土?

  读完这一部书,不但可以明白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使我们了解到念佛的好处多得不可胜数。只要我们凭着信心,欢欢喜喜,轻轻松松地念佛,就可以达到往生净土、解脱生死,速证菩提的目的,这岂不是益众生最简便的方法吗?而且,当我们往生净土有把握后,除了对死亡没有恐惧以外,更可以将所有的生命和心力用来弘法和利益众生。这又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我要特别感谢慧净法师提供宝贵的原文资料,林艳丽和另一位隐名的居士帮忙翻译,侯秋东教授慷慨赐序,陈慧剑老居士及慈济文化中心的同仁协助出版事宜,没有他们,这部书那能顺利完成?

  感谢佛陀让我领受弥陀的悲愿,而对净土法门产生无比的安心和喜悦,也感谢每一位读者和众生激励,使我有为他们服务的机会。

  南无阿弥陀佛!

  最后,我顺便要向诸位大德致歉的是--由于影印的资料非常繁多,在翻译和编写时,有少数几则实例遗失原文出处,我找了又找,宛如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始终还是没有找着。我不忍心删掉这些内容精彩的案例,在权衡利弊轻重后,我还是纳入书中。如果读者能发现这些实例的出处,请您来函告知,我们再版时当一一补上。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

更多陈柏达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