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一行禅师:佛之心法 四无量心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0日
来源:   作者:一行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一行禅师:佛之心法 四无量心

 

  佛陀在世在时候,那些信仰婆罗门教的人祈愿死后能够上生天堂,永远地与宇宙梵天呆在一起。一天,一位婆罗门问佛陀:“我怎么做才能确保死后与梵天在一起呢?”佛陀回答说:“因为梵天是慈悲的源泉,所以要想与他在一起,你必须修习‘梵住’或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在梵文里是“maitri”;在巴利文里是“metta”。“悲”在两种语言里都是“karuna”。“喜”是“mudita”。“舍”在梵文里是“upeksha”,在巴利文里是“upekkha”。“vihara”的意思是住所或住地。四梵住是真正的慈悲的住所。这个住所要比四星级宾馆棒多了。它是一座千星级宾馆。四梵住被称为“四无量心”,是因为如果你修习它们,它们在你的心中就会日日生长,直到遍及整个世界。你会变得更快乐,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会变得更快乐。

  佛陀尊重人们修习他们自己的信仰的愿望,所以他使用那位婆罗门自己的语言来鼓励他。如果你喜欢行禅,就修习行禅好了。如果你喜欢坐禅,就修习坐禅好了。但是,请维护你的犹太教的、基督教的或伊斯兰教的根。这是实践佛陀之精神的最好办法。如果你把自己的根斩断了,你就不可能快乐。

  如果你学习修习慈、悲、喜、舍,你就会知道怎样去对治嗔怒、痛苦、不安全感,悲哀,憎恨、孤独和不良的执著等习气。

  一些论师说,梵住不是佛陀最高级的教导,它们不能终止所有的痛苦和烦恼。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一次,佛陀对阿难说:“把四无量心教给年轻的比丘,他们会感到安全、强大和快乐,没有身心的烦恼。终其一生,他们都会有足够的资粮去修习比丘的清净之道。”还有一次,佛陀的一群弟子去拜访附近一个外道的寺庙,那儿的出家人问道:“我们听说你们的老师瞿昙教给你们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我们的师父也教这个。区别是什么呢?”佛陀的弟子不知该怎样回答。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寺院里的时候,佛陀告诉他们:“无论是谁把四无量心和七觉支、四圣谛及八正道一起修习,他就会达到究竟的觉悟。”慈悲喜舍正是觉者的特性。它们是我们每个人和每件事物内心真爱的四个方面。

  真爱的第一个方面是慈,即给予众生喜悦和快乐的愿望和能力。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必须练习深入地观察和倾听,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为了使别人快乐,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你所爱的人他不需要的东西,那就不是慈。你必须看清她真正的情形,或者明白你给她的东西可能会给她带来不愉快。

  在东南亚,很多人特别喜欢一种叫做榴莲的大个儿的带刺的水果。你甚至可以说他们对它上瘾了。它的气味特别冲鼻,有些人吃完这种水果以后,还要把它的皮放在床底下,好继续闻它的气味。对我来说,榴莲的气味简直可怕。一天,当我在我越南的寺庙里诵经的时候,供桌上有一只供佛的榴莲。我正在试图诵《法华经》,用一只木鱼和一只碗状的磬作伴奏,但是我根本无法集中精神。最后,我拿着磬走向供桌,把它反扣下去,“监禁”了那只榴莲,这样我就能诵经了。诵完之后,我向佛打了一个问讯,把那只榴莲解放了。如果你对我说:“师父,我非常热爱您,我希望您能吃些榴莲,”我会很痛苦的。你爱我,你想使我快乐,可是你却强迫我吃榴莲。这是一个光有慈悲而缺乏智慧的例子。你的意图是好的,可是你却没有正确的智慧。

  没有智慧,你的慈悲就不是真正的慈悲。为了看到和理解你所爱的人的需要、渴望和痛苦,你必须深入地观察。我们大家都需要慈悲。慈悲能带给我们喜悦和安乐。它就像空气一样自然。我们被空气所“慈悲”;为了过得快乐和健康,我们需要新鲜空气。我们被树木所“慈悲”;为了活得健康,我们需要树木。为了得到慈悲,我们自己也必须慈悲。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有智慧。为了我们的慈悲得以延续,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动,或者是无为,来保护大气、树木和我们所爱的人。

  “Maitri”可以被译为“love”或“loving kindness”。一些佛教老师喜欢用“loving kindness”,因为他们觉得“love”这个词太危险了。但是我喜欢“love”。字词有时候会生病,我们必须治疗它们。我们一直用“love”这个词来表示爱好与欲求,就像在“I love Hamburgers”(我爱汉堡包)中的用法一样。我们必须更小心地使用语言。“love”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我们必须恢复它的本意。“maitri”这个词的词根来源于“maitra”这个词,它的意思是朋友。在佛教里,慈悲最原始的意思就是友谊。

  我们心里都有慈悲的种子。我们可以开发这个美妙的力量之源,培养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无缘慈。当我们深深地理解了某人的时候,即使他(她)曾经伤害过我们,我们也无法拒绝对他(她)的慈悲。释迦牟尼佛宣告说,下一劫的佛将被命名为“弥勒佛”——慈氏佛。

  真爱的第二个方面是悲,即转化烦恼和减轻痛苦的愿望和能力。“悲”通常被译为“compassion”,但是这是不太准确的。“compassion”是由“com”(一起,共同)和“passion”(痛苦)构成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解除另一个人的痛苦,自己也痛苦。举例说,医生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却不需要在自己身上体验同样的疾病。如果我们太痛苦了,我们可能会被压垮,无法帮助别人。在我们找到一个更好的词之前,让我们仍用“compassion”来翻译“karuna”。

  为了发展我们自心里的悲,我们要修习正念地呼吸、深深地倾听和深入地观察。《法华经》把观世音菩萨描述成这样一位菩萨,他修习“慈眼视众生,谛听世间苦”(与汉译文本有异——译者注)。悲包含着深深的关注。你知道对方在痛苦,所以你坐在她跟前。为了能够体会她的痛苦,你看着她,深深地倾听她的讲话。你们处于深刻的交流之中,仅仅这一点,就已经给她带来了某些宽慰。

  一句慈悲的话,一个慈悲的行为,或者一个慈悲的心念,都能够减轻对方的痛苦,给他带来喜悦。一句话能够给予安慰和信心,摧破疑障,帮助某人避免一个误会,协调一个矛盾,或者打开解脱之门。一个行为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或者帮助他把握一次难得的机会。一个心念能够做同样的事情,因为心念总是导致言语和行动。借助于我们心中的慈悲,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为都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当我做沙弥的时候,我不能理解,如果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佛陀为什么还会有这么美的笑容。为什么他没有受到所有这些痛苦的干扰?后来我发现,佛陀拥有足够的智、安祥和力量;这就是痛苦不能淹没他的原因。他能够对痛苦微笑,因为他知道怎样去照看它,并转化它。我们既要觉知痛苦,但是同时,又要保持清醒、安祥和力量,这样,我们才能够帮忙改变局势。如果有悲,泪海就无法淹没我们。这就是佛陀能够保持微笑的原因。

  真爱的第三个要素是喜。真爱总是能够给我们自己和我们所爱的人带来喜悦。如果我们的爱不能够给我们双方带来喜悦,那么它就不是真爱。

  论师们解释说,乐与身心都不关系,而喜主要是与心有关系。下面这个例子常常被提到:某人在沙漠中旅行,看见一条清冽的河流,他体验到喜。而在喝水的时候,他体验到了快乐。“现法乐住”的意思是“愉快地安住于当下。”我们不向未来冲刺;我们知道一切都在此地,在当下。很多小事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喜悦,比如觉悟到我们的眼睛很好。我们只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蔚蓝的天空,紫色的花朵,孩童,树木以及那么多其他的种种形色。安住于正念,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这些奇妙清新的事物,我们的喜心就会自然地升起。喜包含着乐,乐也包含着喜。一些论师们说,喜的意思是“共鸣的喜”或“利他的喜”,是当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快乐的那种快乐。但是这种说法太狭隘了。它还在区分人我。对喜的一种更深刻的定义是一种充满了安祥和满足的喜悦。当我们看到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感到欣喜,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安乐也同样感到欣喜。当我们对自身不感到喜悦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对别人感到喜悦呢?喜是为每一个人的。

  真爱的第四个要素是“舍”,它的意思是平静,不执著,无分别,平等心和放下。“upa”的意思是“在……之上”,“iksh”的意思是“看”。你爬山是为了能够察看整个形势,不被一边和另一边所局限。如果你的爱里有执著、分别、傲慢或依赖,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爱。不理解佛教的人有时候会认为舍意味着麻木,但是真正的舍既不是冷酷,也不是冷漠。如果你有好几个孩子,我想你会爱他们每一个人的,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孩子。舍并不意味着你不爱你的孩子。你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去爱你的孩子,即他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得到你的爱。

  舍有一个标志,叫做平等性智,即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不分别人我。在一个矛盾中,即使我们被深深地卷进去了,我们也要保持公正,能够慈悲地对待双方,并且理解他们。我们摆脱了所有的分别和偏见,清除了人我之间的一切界限。只要我们把自己看成是“能爱”、而把对方看成是“所爱”,只要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价值,或者把自己看得与众不同,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舍。如果我们想理解和真正地爱对方,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皮里”(意即设身处地),与他成为一体。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既没有“人”也没有“我”。

  没有舍,你的爱就有可能变成一种占有性的贪欲。一阵夏季的微风可能是令人舒爽的;但是,如果我们试图把它装到揣着瓶子里面,好使自己能够完全地拥有它,这阵微风就会死掉。我们的爱人也是如此。他就像一朵云、一阵微风、一朵花。如果你把它囚禁在罐头瓶子里面,他就会死去。然而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剥夺了他们所爱的人的自由,直到他不再是他自己。他们活着是为他满足他们自己,他们利用他们所爱的人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的。这不是爱;这是毁灭。你说你爱他,但是,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渴望,他的需要,他的困难,那么,他就是处在一所名之为“爱”的监狱里。真爱允许你维护你的自由和你的爱人的自由。这就是舍。

  为了使慈成为真正的慈,它必须包括悲、喜和舍。为了使悲成为真正的悲,它必须包括慈、喜和舍。真正的喜必须包括慈、悲和舍。而真正的舍里面必须有慈、悲和喜。这是四无量心的互即互入的本性。当佛陀告诉那位婆罗门修习四无量心的时候,他是在向我们所有的人做非常重要的开示。但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把真爱的这四个方面带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爱的人的生活中去,我们必须深入地观察并修习它们。在很多经典中,佛陀说,如果你把四无量心连同四圣谛和八正道一同修习,你将永远不会沉沦到苦海中去。

返回目录

-----------------------------------------------------------------------------------------------------------------

更多一行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