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三章 藏识依缘生识浪之二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来源:   作者:观辉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三章 藏识依缘生识浪之二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

  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

  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

  白话解

  大慧菩萨又说偈:

  大海因风起波浪,此是容易分别事,

  藏识业相心中转,何故自心不觉知?

  世尊以偈答:

  凡夫无智不了知,藏识无尽似海深,

  业相犹如水波浪,譬喻类通离妄身。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白话解

  大慧菩萨又说偈:

  阳光平等照众生,普照无分下中上,

  如来普度众迷情,为众凡愚说真实。

  过去分部诸种法,何故未说真实义?

  经文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

  一时俱时现,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

  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

  白话解

  世尊以偈答:

  皆因彼心无真实,若说真实反生疑。

  譬如大海诸波浪,镜像梦境种种事,

  一切同时现出来,心中境界亦如是。

  未到自觉之境界,心中业相似转轮,

  识心缘尘生现识,意根分别判假真。

  五识随缘显业相,诸识并无次第分。

  经文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

  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

  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白话解

  譬如工巧绘画师,带着弟子随作意,

  走笔染彩画图形,我所说法亦如是。

  各种彩色不是画,画笔素布亦非图,

  为悦众生随机作,错落有致绘成图。

  经文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

  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

  白话解

  言说施行两回事,直心真实离名字,

  迷时业相分别识,修行才能识真实。

  真实全靠自心悟,离觉所觉不妄想,

  此话是为佛子说,愚夫专起分别想。

  自心所现皆如幻,识其不实无妄想。

  经文

  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

  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白话解

  如是所说种种法,随事应机作施设,

  如果所说不应机,说了等于没有说。

  譬如良医治众病,随病处方各有别。

  如来说法度众生,随心应量分别说。

  妄想不是真境界,声闻境界不究竟。

  此是哀愍者所说,自觉圣智之境界。

  [资料]唐思鹏居士关于法身的解释

  法身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法身泛指无漏有为功德的大菩提和清净无为功德的大涅槃,两者结合,是名法身。

  《解深密经》《维摩诘经》以及《摄大乘论》所说的法身,皆指此处广义的法身而言。

  狭义的法身专指诸法的真实性,也就是指无为功德而言。

  如《证道歌》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六祖坛经》亦云:“清净法身,汝之性也。”这些都说明了狭义的法身主要是指无为功德,它与广义的法身是有一定区别的。

  而此处所说“法界性,即法身”的法身,意指后一狭义的法身而言。

  东坡居士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这种清净身,也就是法身之意。因为无为功德的法身无处不遍,清净湛寂,无始时来,本自有之,所以说“山色无非清净身”。

  此清净法身的无为功德若依能受用的根身而论,即属法身,若依所受用的境界而言,即属涅槃。《解深密经》云:“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就是这个道理。

  《六祖坛经》说:清净法身佛是什么样子的?世人自性本来清净,万法都从自性生出。想恶事,便生恶行;想善事,便生善行;种种恶法善法,都在自性中。天常清,日月常明,当大地被浮云覆盖时,上明下暗,忽然风吹云散,便上下光明,万象纷呈了。世人的性常浮游不定,像那浮云一样。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由于着了外境,被妄念浮云覆盖了自性,不得明朗。如果遇到明师,闻了正法,自己去除迷妄,便会内外明彻,万法都在自性中呈现出来。见性的人,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的含义,除却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刻中的不善品行,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不说别人的是非,就是自归依。常怀谦下之心,普行恭敬,见性通达,无滞无碍,就是自归依。

  从这段话可以了解六祖说的意思。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种种观念构成各人的法身。自除迷妄,见自本性,就成了自性清净法身佛。

  白云按

  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种种观念构成各人的法身。自除迷妄,见自本性,就成了自性清净法身佛。

  在佛经里说的身,比如文身、句身、化身、三昧身等等,说的都是一类相同概念的集合。法身与清净法身佛是非一非异的概念。每个人的法身清净了,就可以称为清净法身佛。

  人人都有法身,不等于人人都是清净法身佛。

  人人都有佛性,不等于人人都已经是佛。当一念悟时,这个时刻是因地的佛,只有念念都清净,念念正等正觉的人,才是被称为天人师的佛,是果地的佛。

  第二节 参与修禅实践才能了知藏识的作用

  经文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

  白话解

  佛说:修菩萨行的人,要想了知自心显现的影像是由什么摄受、怎样摄受到自己心里来,又怎样生起幻想的,最好离开喧闹之地,时刻自觉,抵抗睡魔,避免昏沉,日修夜修,修习菩萨方便法门。

  经文

  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白话解

  自心清净如水,不受恶见干扰,不拘于言说相,不囿于声闻乘和缘觉乘的局限,应当通达这些自心显现的妄想之相。

  经文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

  白话解

  大菩萨通达自心妄想幻境真相之后,离妄想相,妄识身转圣智身。这时,要努力修习三种圣智。是什么样的三种圣智?一、化度一切三界众生归无所有,二、发大愿心成就无上佛道,三、自觉圣智究竟境界。

  经文

  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智慧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

  白话解

  成就如此三种圣智,便不再是跛驴的智慧,才能得最胜子菩萨第八地的智慧,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自心都能岿然不动。在这种境界中修炼生死观。

  经文

  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

  白话解

  一、化度一切三界众生归无所有,这是最基本的法门,声闻、缘觉和外道,刻苦修持,有可能达到也只能达到这个层次。

  经文

  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

  白话解

  二、自愿处相,指发大愿心成就无上佛道,过去所有的佛都是凭发大心愿修成圣果的。

  经文

  大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着,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

  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

  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白话解

  三、自觉圣智究竟境界,对一切法相都不执着,在如幻三昧中,神通自在,修行到了这个层次,便说成就了“如幻三昧身”,如此朝着清净佛地的方向继续努力,便能修成圣果。

  成就如此三种圣智的修行者,便到了自觉圣智究竟的境界。

  因此,修菩萨行,应当殷勤修学如此三种圣智。

返回目录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