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澄江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二十七篇 尼泊尔王之迎请
张澄江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二十七篇 尼泊尔王之迎请
敬礼上师。
一时,尊者密勒日巴在蒙境的尼香山之嘎打雅山洞处禁语修行,心入流水三昧。一天,尼香地区的猎人们来到山洞的附近,看见尊者不言不语以(密宗的特殊)姿势,兀然坐定。(他们不觉害怕起来,一阵冲动,)群向尊者射出了许多毒箭,但都未射中。他们随即准备把尊者丢下悬崖。但费尽力气,也不能搬动尊者的身体丝毫。于是他们就用大批树枝木柴围绕尊者,放火燃烧,却不能损及尊者一毛。最后,(他们挖开尊者所坐的土地,大家连座位带土石一起抬到悬崖的边缘,)(1)把尊者抛了下去。山崖下面原有一条汹涌的河流,尊者趺坐的身体在下坠将及水面之时,忽然停住,未沾水面。旋即缓缓由河中心向上升起,直飞峭崖之上,又回返到原来坐的地方。仍是一言不发的默然坐定。猎人都惊奇畏惧万分,赶紧逃走。(一路大声)谈论山洞中的那个怪人。猎士金刚护听见他们的谈话就对他们说道:“那就是驰名西藏的善巧瑜伽士密勒日巴。他也是我的师傅。你们所说的这些神迹,正证明他是一个大成就者,他甚至能使畜生也会听闻佛法。”于是就对他们把自己的猎犬和黑鹿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如何回心学佛的经过向猎人们讲述了一番。猎人们都对尊者生起净信恭敬之心。
因为这件事,尊者的盛名在尼泊尔各境不迳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此时耶雍和可孔地区的国王,闻听尊者的事迹后,对尊者心生净信,仰慕不已。一天,圣救度母(2)忽然现身对国王说道:“在你的库藏中有两件物品:一是产自嘎西嘎的布匹,一是阿汝惹万灵药。你应把这两件东西送给一位西藏大瑜伽士。他乃已经证得十地的大菩萨,现在正住在尼泊尔境的北方山区尼香古打的山洞中。你把这两件东西供养他,将来会有重大的意义的。”
国王得到度母的授记指示后,就派遣一个通晓藏语的使者前来探视。他找到了尊者,也见到尊者完全舍弃今生一切的真实苦行;心生惊讶,叹为稀有,信心油然而生,自忖道:“十之八九这就是密勒日巴了。但我还要确定一下。”就向尊者问道:“师傅啊!您的大名怎样称呼?您一点食物都没有,难道不痛苦吗?您这样一无所有,究竟有何用处呢?”
尊者答道:“我就是西藏的瑜伽士密勒日巴。我没有资财却并无痛苦的理由是这样的。听我歌来:
敬礼至尊诸上师。
密勒日巴是我名,如今不欲资财故,无需求财费周章;初则无有集财苦,
次亦无有护财苦,终离贪著难舍苦,无诸牵挂心安乐。如今不欲亲眷故,
心无喜惧离情牵;初无心羁缠绕苦,次无口角争吵苦,终无生离死别故,
无喜无忧心安乐。如今不欲名闻故,无需多方求美誉;初无费力争取苦,
次无拼命维护苦,终无心惧毁坏苦,不求名闻心安乐。如今不欲乡园故,
不求住所有定居;初无执着家园苦,次无贪恋自乡苦,终无奉承逢迎苦,
住无定处心安乐。
使臣怀着对尊者的净信回来觐见国王,将尊者的一切详情禀告后,国王亦不禁对最生起了恭敬信心,就对使者说道:“你去试试看能否迎请密勒日巴来。他如果不肯来,就把这两件东西送给他。”说着就把嘎西嘎布和阿汝惹万灵药交给使者,令渠前往。
使者来到尊者处启禀道:“可孔和耶雍的国王(3)恭请您这位西藏的大瑜伽士到他的国中去,务恳应允,起驾前往。”
尊者道:“一般说来我是不会住在城镇里去酬应世人的。特别是对国王(或贵族),更是不屑于去逢迎应酬。我也无需任何精美的饮食和享用。修行人受冻饿而死的话尚未听说过(4)。我要遵守罗札马尔巴上师的嘱咐在山间修行,所以不想道贵国去。你自己回去吧!”
使者说道:“一个大国王召唤一个瑜伽士的时候,那瑜伽士还不连蹦带跳的去应召吗?”
尊者道:“我本人就是个大转轮圣王,天下再没有比我更快乐或威力更大的国王了。”
使者道:“转轮圣王具足七种胜宝。你若是转轮圣王就必定富有,现在就请你把七种胜宝拿出来看看!”
尊者道:“你们这些世间上的国王大臣,若能像我的臣属一般的去修行,亦能得到胜王之位具足财宝和威力。听我歌来:
贪着欲乐汝王臣,若效密勒臣民行,今生来世皆快乐。密勒臣属今略说:
信心是我之轮宝,昼夜恒行诸善业。智慧是我摩尼宝,能满自他一切愿。
持戒是我后妃宝,能作端美之庄严。静虑为我宰相宝,能聚福慧二资粮。
知耻为我巨象宝,能荷佛法之重担,精进为我骏马宝,载人能至无我境。
闻思为我将军宝,能毁邪见暴敌军。汝若具有此臣属,必获王德与美誉,
常胜一切诸逆缘,恒行十善降雨露。普愿如母众有情,皆遵此敕而行持。”
使者道:“您说的都是佛法的话,非常稀有。您既然决意不肯前去,就请收下我们国王供养您的两件东西,一是嘎西嘎布,一是阿汝惹万灵药。”
尊者就收下二物为国王回向发愿一番。
此时惹琼巴和显恭惹巴正前来迎请尊者,到处探询尊者的踪迹。在尼象地区他俩遇见几个当地和尼泊尔的强盗。强盗们正拟抢夺,他俩说道:“我们只是两个瑜伽士,请不要这样!”强盗们说道:“哼!瑜伽士!只有密勒日巴才能算是真正的瑜伽士;武器毒箭不能伤,火不能烧,水不能淹,推下悬崖能自己飘上来!可孔的国王来迎请,他也不去!”他俩道:“我们正是来迎请他老人家的,请告诉我们他现在何处!”
强盗们听说他俩是来迎请尊者的,就带路引他俩来到尊者的洞前。他俩看见尊者身披嘎西嘎布,安祥而坐。在前面一块石板上却放置着阿汝惹药。
两个惹巴弟子就齐向尊者恭敬顶礼问候尊者身体是否安好,心情是否愉快?
尊者说道:“我很好,也很快乐。我的快乐是这样的:
于此百花丛生处,千树群列兢作舞,众鸟喧鸣齐歌唱,猿猴嬉戏乐奔跃,
于此寂静善妙地,独居修禅甚快乐。观师住顶甚安乐。拙火暖蒸炽然乐。
八法幻化解脱乐,梦昧迷乱自净乐,光明驱散无明乐,不修转识成佛乐(5),
通达中有境界乐,无漏大乐法性乐,具此众乐汝老父,品尝山泉之甘味,
常嚼野果之鲜甜。细思此情必解会,何以密勒乐怡怡!汝等途中遇匪耶?
若遇匪夺应正思,此皆前世业报果,若无财物敌亦无,子兮!切莫积资财!
能伏自心无怨敌。子兮!应断嗔恨心,能悟自心离仇怨,常随佛学常念佛,
悲心若生无怨敌,应爱他人尤胜己!
显恭惹巴说道:“正因为尊者是这样的瑜伽行者,才能有如是的快乐,和解脱一切敌怨。所以我俩今天要前来迎请您。像您这样的(大成就者)实在不必专住茅蓬,请回到西藏内地去作利生的事业吧!”
尊者说道:“在崖洞中修行,本身即是作利益众生之事!我可以回西藏去,但你们要知道我一直在山中独居修行并非是错误的。我这样做是为了遵守上师的咐嘱以报师恩。再说,瑜伽之地、道、功德亦皆由山居修行而来。纵然有很好的觉证暖相,亦应时常居住在无人的山中。因为瑜伽行者的本性和宗风原应是如此的。所以你们也应该住在山中严格的闭关修行。”随即歌道:
上师深恩未酬报,法界有情无有尽,为报上师众生恩,终生修持尽我心。
此岂吾师有所需?诸成就者之心声!北原野马具白喙,虽逢死险不低头,
此岂野马求解脱?其兽天性本如是!南方猛虎惯肉食,虽死不食己类肉,
此岂矫揉假造作?巨兽自性本如是!西方山狮身白色,极寒不离雪山去,
此岂山狮无地往?兽王天性本如是!东方鸟王大鹫鹏,鼓翅翩翛振飞翔,
此非鹫鹏惧坠地,鸟王之道本如是!密勒修行具恒毅,舍弃世间如敝履,
此非沽名思美誉,断贪之相本如是!摆脱一切瑜伽士,无人崖洞独修持,
此岂惧畏堕迷途,达人行素本如是!来此比丘及弟子,谨严闭关依嘱修,
此非心求居人上,求解脱者应如是。噫戏!宿善吾弟子!为汝今唱口诀歌,
此非无事求消遣,耳传宗风本如是!
惹琼巴说道:“尊者的训示自当铭记于心。您一向是不大适应世人的。这块精美的布和按惹汝药是谁供养您的啊?”
尊者道:“这是一位国王送给我的。”随即歌道:
耶雍、可孔之国王,法王菩萨人中尊。于彼度母亲授记,遣使迎我往彼国。
我惧无常未前往,国王供我二礼物,一为上好白棉布,能作阿写(6)拙火伴,
一为阿汝万灵药,能除四大各疾病,以此因缘其国民,七年之内免众疾。
两个惹巴同时启禀道:“不是为了世间八法而是为了修行的缘故,请您慈悲应允回去。此番回藏亦可多作利生的事业。”在二人殷重的恳求下,尊者回到西藏,于拉息去朵的严渊洞内静修。
此时山神长寿女屡次伺机前来侵扰尊者。一次她来时看见尊者于黄金林中受用贱种之女;尊者于水银镜中见到长寿女的身形,因此她隐身消失于空中(7)。此后尊者于罗琼谷中静修时,长寿女又前来侵扰,(她看见)尊者骑着一头狮子,身上涂满了大灰(8)和朱砂,头戴花冠,身着日月衫,手执伞幢,(向她行近)。她的行踪既被发现,未能得伺,身形瞬即消失于空中。
这是尊者在蒙境静居时,可孔国王来迎请和献上供养的故事,以及长寿女前来侵扰未果的略记。
本篇注解
(1) 藏文典籍在述事时,通常皆有尽量简略之趋势,可能与中国古时一样为了省纸的缘故,因此就发生了许多文义不清楚的毛病。第一是文句的主词(Subject)常常省略,故弄不清主词究竟何指。第二是省略太过,以致交代不清。例如此处,众猎人最初不能推动尊者身体丝毫,现在何以就能搬动尊者的身体掷之下崖呢?虽然也可以说只要尊者愿让他们搬动时,他们就可搬动,但总不如由猎人们另出主张较合适,因此译者凭自己的臆想加上这一句话。
(2) 圣救度母――或简称度母,为观音菩萨见众生苦,悲泪不禁,泪珠积聚变成度母之像。通传有廿一尊。其中以绿色及白色二尊度母流传最广,其实度母即观音之一种应身也。观音菩萨本亦男像,中国后来普遍流传的白衣观音成为女像,与藏传度母之情形一样,盖以母性表慈悲乃一自然之趋势也。
(3) 原文为法王,但不能确定尼泊尔当时是否如西藏之政教合一而名为法王(chos. Gyis. rGyal. Po)。可能不是。此处之法王大概只是说国王笃信佛教耳,故译为国王。
(4) 此句及下句原文极简,又极为难解。可能译为:“修行人要不惧冻饿而死,并非只是一句空语。”下句可能原书抄写有错误,此处省略。
(5) 不能转识成佛乐――转识法(hPo. Wa)为六种成就法之一,为密乘行者在得到心气自在之后,随时能以自力迁移心识他往,或往生净土,或投生别处而得生死自在也。转识之主要作用还是往生净土。故为密乘之净土法。此处密勒所言为:已经能即身成佛,不必另求往生,故为一乐也。
(6) 阿写――即脐下拙火或忿怒母之异名。
(7)此段因藏文太简,主宾词不清楚,只有顺故事及文义来猜想,尊者于黄金林中受用贱种之女……等,大概系指尊者所变之幻像用以摄伏长寿女者。
(8) 大灰――死尸烧尽之灰,用以涂身,而增强生死不惧、生死平等而趋入无碍之境地;为古代密乘行者所常使用者,以后则用之甚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