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梁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二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梁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二
弘传圣教随代兴隆。其中高者无越梁祖。行字叔达。兰陵人也。承齐建命亦都建康。登极思济同契等觉。垂拱临朝盛弘经教。广延博古旁采遗文。扇以淳风利之法俗。祖祢相承尊事老氏。及临大宝下敕断之。唯以佛宗开物成务。天监七年。帝以正像浸末信重渐微。三藏弥纶鲜能该洽。敕沙门僧旻等撰经律异相。以类相从。凡五十卷。皇太子纲撰法宝联璧二百余卷。诸余杂集其徒寔繁。又敕沙门僧绍撰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帝具省之周洽未委。又敕沙门宝唱更缵经目。乃显译有无证经真伪。凡十七科。颇为覶缕。前后二梁。凡七帝。八十七年。五十年在金陵。余在江陵。译经道俗二十一人。所出经律传记等九十部。凡七百八十卷。为二梁录云 沙门尼僧法二十一部三十五卷(经) 沙门释僧盛一部一卷(戒法) 沙门释妙光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僧祐一十四部六十三卷(集记传) 沙门释道欢一部一卷(偈) 沙门曼陀罗三部一十一卷(经) 沙门僧伽婆罗一十一部三十八卷(经论传) 清信士木道贤一部一卷(经) 西蕃王子月婆首那一部一卷(经) 沙门真谛一十六部四十六卷(经论疏记) 沙门释僧旻一部八十八卷(经抄) 沙门释僧绍一部四卷(录目) 沙门释宝唱九部一百七卷(杂录) 沙门释法朗一部七十二卷(注经) 沙门释智藏一部八十卷(义林) 武皇帝一部五十卷(注经) 沙门释慧令一部一十二卷(经抄) 沙门释慧皎一部一十四卷(僧传) 清信士袁昙允一部二十卷(论抄) 简文帝纲一部二百卷(法集) 湘东王文学虞孝敬一部三十卷内典博要 净土经七卷(永元元年出年八岁) 妙庄严经四卷 妙音师子吼经三卷(天监四年出年十六) 益意经二卷(天监三年出年十五) 阿那含经二卷(天监四年出年十六) 宝顶经(永元元年出年八岁) 正顶经(永元二年出年九岁) 法华经(永元二年出年九岁) 胜鬘经(二年出年九岁) 药草经(三年出年十岁) 太子经(三年出年十岁) 伽耶婆经(三年出年十岁) 波罗奈经 优娄频经 般若得经(天监元年出年十三) 华严璎珞经(天监元年出年十三) 出乘师子吼经(三年出年十五) 踰陀卫经(四年在台内华光殿出年十六) 优昙经 维摩经 序七世经
右二十一部合三十五卷。太学博士江泌女。小而出家名僧法。年八九岁。有时静坐闭目诵出前经。扬州道俗咸称神授。长房云。验于经论斯理皎然。是宿习来非关神授。且据外典。夫子有云。生而知者圣。学而知者次。此局谈今生昧于过往耳。若不尔者。何以得辩内外贤圣浅深过现乎。故高僧传云。释昙谛者。俗姓康氏。其先康居人。汉灵帝时移附中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谛父彤。尝为冀州别驾。母黄氏。昼眠梦见一僧呼为母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黄既眠觉见二物具存。私密异之。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之。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曰。不忆至年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此即其事。后随父之樊邓过见关中僧[契-大+石]道人。忽然唤[契-大+石]。[契-大+石]曰。童子何以呼宿士名。谛曰。阿上本是谛沙弥。曾为众僧采菜。被野猪伤。不觉失声。今可忘耶。然僧[契-大+石]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契-大+石]初不忆此。乃诣谛父。谛父具说谛生本末。并示[契-大+石]书镇麈尾等。[契-大+石]乃悟而泣曰。即[契-大+石]先师弘觉法师也。师经为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师二物。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伤忆采菜之事。弥增悲悼。谛后游览内外遇物斯记。晚入吴虎丘山寺讲礼易春秋各七遍。法华大品维摩各十五遍。又善属文。有集六卷。盛行于世。年六十余。终宋元嘉末年也。房曰。弘觉法师弟子僧[契-大+石]。师徒匠导名重二秦。什物三衣亦复何限。唯书镇麈尾保惜在怀。及移识托生。此之二物遂得同往。神外质碍之像尚得相随。况心内虑知之法而不忆念。所以镜莹转明刃砥弥利。渧聚为海尘积成山。世世习而踰增。生生学而益广。近匹初始之月。终至十五团圆。舍人还受人。即是次生事。忆而弗忘。其神功乎。闭目静思自是女人情弱。暗诵相续岂非前身时讽。而论神授。何乃愚瞽昧智慧之道乎 萨婆若陀眷属庄严经
右一经。天监九年。郢州头陀道人妙光。诣杨州治下普弘寺出此经。聚徒诳惑。梁朝摈治。故指斥明示以诫于后 教戒比丘尼法
右一卷。武帝天监三年。杨州沙门释僧盛。于钟山灵根寺依律撰出。见宝唱录 出三藏集记十六卷 法苑集一十五卷 弘明集一十四卷 世界记一十卷 萨婆多师资传五卷 释迦谱四卷(更有十卷本余亲读之) 大集等三经记 贤愚经记 集三藏因缘记 律分五部记 经来汉地四部记 律分十八部记 十诵律五百罗汉出三藏记 善见律毗婆沙记
右一十四部。合六十三卷。扬州建初寺律师释僧祐撰。故祐三藏记序云。夫真谛玄凝法性虚寂。而开物导俗非言莫津。是以不二默詶。会于义空之门。一音振辩。应乎群有之境。自我师能仁之出世也。鹿苑唱其初言。金河究其后说。契经以诱小学。方典以劝大心。妙轮区别十二惟部法聚总要八万其门至善逝晦迹而应真结集。始则四含集经。中则五部分戒。大宝斯在含识资焉。然道由人弘法待缘显。有道无人。虽文存而莫悟。有法无缘。虽并世而弗闻。闻法资乎时来。悟道藉于机至。机至然后理感时来方乃化通矣。昔周代觉兴而云津致隔。汉世像教而妙典方流。法待缘显信有征矣。汉末安高宣译转明。魏初康会注述渐畅。道由人弘于兹验矣。自晋氏中兴三藏弥广。外域胜宾稠迭以总至。中原慧士炜晔而秀生。提什举其宏纲。安远振其奥领。渭滨务逍遥之集。庐岳结般若之众。像法得人于斯为盛。原夫经出西域运流东方。提挈万里翻转梵汉。国音各殊。故文有同异。前后重来。故题有新旧。而后之学者鲜克研核。遂乃书写继踵而不知经出之岁诵说比肩而莫测传法之人。授受之道亦已阙矣。夫一时圣集犹五事证经。况千载交译宁可昧其人世哉。昔安法师以鸿才渊鉴爰撰经录订正闻见炳然区分。自兹以来。妙典间出。皆是大乘宝海。时竞讲习。而年代人名莫有诠贯。岁月逾迈本源将没。后生疑惑奚所取明。祐以庸浅预凭法门。翘仰玄风誓弘末化。每至昏晓讽持秋夏讲说。未尝不心驰庵园影跃灵岳。于是牵课羸志沿波讨源。缀其所闻。名曰出三藏记集。一撰缘记。二铨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缘记撰则原始之本克明。名录铨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征。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并钻析内经研镜外籍。参以前识验以旧闻。若人代有据。则表为司南。声传未详。则文归盖阙。秉牍凝翰志存信史。三复九思事取实录。有证者既标。则无源者自显。庶行潦无杂于醇乳。燕石不乱于楚玉矣。其法苑等。并皆有序。著述指订不复具抄焉 众经要览法偈(二十一首)
右一卷。武帝天监二年。沙门释道欢撰。僧祐三藏集记注以为疑。故依旧编 宝云经七卷(见宋录) 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见李廓及宝唱录) 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或有说字见李廓录)
右三部。合一十一卷。天监年初。扶南国沙门曼陀罗。梁言弘弱。大赍梵本经来贡献。虽事翻译未善梁言。其所出经文多隐质。共僧伽婆罗于杨都译 阿育王经十卷(第二出天监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于杨都寿光译初翻日帝躬笔受后付慧超合继讫见宝唱录) 孔雀王陀罗尼经二卷(第二出与晋世帛尸利蜜译本同文少异见宝唱录)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天监十七年敕僧伽婆罗于占云馆译袁昙允笔受光宅寺沙门法云详定)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菩萨藏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第二译小胜前曼陀罗所出二卷者) 舍利弗陀罗尼经(此咒大有神力初能持者雪山八夜叉王常来拥护所欲随心) 八吉祥经(若人闻此八佛名号不为一切诸鬼神众难所侵) 十法经(并普通年译) 解脱道论一十三卷(天监十四年于占云馆译) 阿育王传五卷(天监年第二译与魏世者小异)
右一十一部。合三十八卷。正观寺扶南沙门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幼而颖悟。十五出家。偏学阿毗昙心。具足已后广习律藏。闻齐国弘法。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求那跋摩弟子。复从跋陀研精方等博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氏季末道教陵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大梁御宇搜访术能。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杨都寿光殿及正观寺占云馆三处。译上件经。其本并是曼陀罗。从扶南国赍来献上。陀终没后。罗专事翻。敕令沙门宝唱慧超僧智法云及袁昙允等笔受。天子礼接甚厚。道俗改观。婆罗不畜私财。以其嚫施成立住寺。太尉临川王所重 优娄频经
右一卷。唱录直云。天监十五年木道贤献上。更不辩由委 大乘顶王经(亦云维摩儿经第二出与晋世竺法护大方等顶王经同本异出文少异)
右一部。武帝世大同年。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梁言高空。辞齐入梁。仍被留住。因译此经 金光明经七卷(承圣元年于正观寺及杨雄宅出是第二译与梁世昙无谶出者全长四品) 弥勒下生经(承圣三年于豫章宝田寺出是第二译) 仁王般若经(是第二译与晋世法护出者少异大同三年在宝田寺译见曹毗真谛传) 十七地论五卷(太清四年于富春陆元哲宅为沙门宝琼等二十名德译) 大乘起信论(大同四年在陆元哲宅出) 中论 如实论 十八部论 本有无论 三世分别论(已上并四年同出) 金光明疏十三卷(太清五年出) 仁王般若疏六卷(太清三年出) 起信论疏二卷(太清四年出) 中论疏二卷 九识义记二卷(太清三年于新吴美业寺出) 转法轮义(大同三年出)
右一十六部。合四十六卷。武帝末世至承圣年。西天竺优禅尼国三藏法师波罗末陀。梁言真谛。远闻箫主菩萨行化。搜选名匠轨范圣贤。怀宝本邦来适斯土。所赍经论树叶梵文。凡三百四十夹。若具足翻。应得二万余卷。多是震旦先所未传。属梁季崩离不果宣吐。遇缘所出略说如前后之所翻。复显陈录载序。其事多在曹毗三藏传文。长房曰。僧祐云。道由人弘法待缘显。信哉。昔有人有法无缘不值时。今遇良时好缘而阙人无法。苍生可愍。良足悲夫 众经要抄一部并目录八十八卷
右一部。天监七年十一月。帝以法海浩博浅识窥寻卒难该究。因敕庄严寺沙门释僧旻等。于定林上寺缉撰此部。到八年夏四月方了。见宝唱录 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
右一录。天监十四年。敕安乐寺沙门释僧绍。略取祐三藏集记目录分为四色。余增减之。见宝唱录 经律异相一部并目录五十五卷(天监十五年敕撰) 名僧传并序目三十一卷 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亦十五年) 众经目录四卷(十五年) 众经护国鬼神名录三卷(十五年) 众经诸佛名三卷(十五年) 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三卷(十六年) 众经忏悔灭罪法三卷 出要律仪二十卷
右九部合一百二十七卷。帝以国土调适住持无诸灾障。上资三宝。中赖四天。下藉龙王众神祐助。如是种种世间苍生始获安乐虽具有文散在经论。急要究寻难得备睹。故天监中频年降敕。令庄严寺沙门释宝唱等总撰集录以备要须。或建福攘灾。或礼忏除障。或飨神鬼。或祭龙王。诸所祈求帝必亲览。指事祠祷讫多感灵。所以五十年间兆民荷赖缘斯力也 大般涅槃子注经七十二卷
右一部。天监年初。建元寺沙门释法朗注。见宝唱录 摩诃般若波罗蜜子注经五十卷(或一百卷)
右一部。武帝萧衍。年三十七即位。在位四十九年。年八十六。帝以庭荫早倾常怀哀感。每叹曰。虽有四海之尊。无以得申罔极。故留心释典。以八部般若是十方三世诸佛之母能消除灾障荡涤烦劳。故采众经躬述注解。又亲讲读。冀藉兹胜福望得展思慕。频奉代舍身时。地为之震。相继斋讲不断法轮。于钟山起大爱敬寺。青溪起智度寺。台内立至敬殿。景阳台立七庙室。月再过设净馔。每至展拜及宗庙蒸尝。未曾不涕泗滂沱哀感。左右预从者莫不掩泪。普通八年造同泰寺。成楼阁殿台房廊。绮饰陵云九级。丽巍永宁开大通门对同泰寺。因号大通。元年三月六日大驾每亲临幸寺礼忏。虽亿兆务殷。而卷不辍手。披览内外经论典。坟恒以达曙。自礼记古文周书左传老庄诸子论语孝经。往哲未详前儒所滞。悉皆训释。国学生数有限兼。又隔以贵贱。帝每欲招来后进备斯善诱。故别置立五馆博士以引寒俊。致孔释二门郁然森茂。前后有集百二十卷。着通史书苑等数千卷。年事虽尊自强不息。未明求衣坐以待旦。五更便出外殿秉烛而省万机。流恩狱市多所弘恕。其有应罗重宪不可矜原。改容久之焚香念佛。然后下敕。悲愍黎元慈恻若是。察奸擿伏有若通神。自非享宴不听音乐。后宫妃嫔并无罗绮。内殿小寝衣衾率素。布被莞席草履葛巾。无余服玩。天监中便血味备断。日唯一食。食止菜蔬。蜀献芋蒻。啖之觉美。曰与肉何异。敕复禁之。帝王能然。信不思议菩萨君也 般若抄十二卷
右天监十六年。敕灵根寺沙门释慧令撰。见宝唱录 高僧传十四卷(并录目)
右一部。武帝世。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皎学通内外善讲经律。着涅槃义十卷梵网戒等疏。盛行世。为时所轨 成实论类抄二十卷
右天监年。优婆塞袁昙允撰。与齐文宣抄经相似。亦见唱录 法宝集二百卷(亦云法宝联璧)
右一部。简文帝萧纲在储宫日。躬览内经指撝科域。令诸学士编写结连。成此部卷。以类相从。有同华林遍略。惰学者有省过半之功 义林八十卷
右一部。并大通年。敕开善寺沙门释智藏等二十大德撰。但诸经论有义例处。悉录相从以类聚之。譬同世林无事不植。每大法会帝必亲览以观讲论。宾主往还理致途趣。如指掌也 内典博要三十卷
右一部。湘东王记室虞孝敬撰。该罗经论所有要事备皆收录。颇同皇览类苑之流。敬后出家。改名慧命。入关亦更有著述云。然此博要亦是内学群部之要径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