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五章 佛的性德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5日
来源:   作者:王孺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五章 佛的性德

  五、 佛的性德

  所谓“性德”,指唯有佛才具备各种功能和德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佛并不是一种神体,或是超越于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命。佛指的就是觉悟了人生和宇宙真相,并且通过自我印证真相而获得彻底解脱的人。所以说佛就是人,佛教是一种人本位的宗教。但由于佛是证悟解脱的人,毕竟与迷惑烦恼的凡夫不同,那么佛到底具备哪些独有的人格魅力呢?概言之就包括:三德、四智、五眼、六通、八自在、十力、四所无畏、十八不共法。

  (一) 三德

  佛所具备之三德,可以从“佛果”和“涅槃”两个方面来考察。

  1. 佛果三德

  此就佛果功德而言。

  (1)智德:指佛能够以智慧之力,照了一切诸法,破除痴暗无明之德。

  (2)断德:指佛能够断除一切烦恼,证入无上涅槃之德。

  (3)恩德:指佛能够以大悲誓愿,救度一切众生之德。

  智德、断德,属于自利;恩德,属于他利。

  2. 涅槃三德

  此就佛所证大涅槃而言。

  (1)法身德:指佛法身常住不生不灭之德。佛的法身与宇宙真理、人生真相融为一体,不一不异,真理是永恒的,所以佛的法身也是不生不灭的。

  (2)般若德:指佛智慧常照诸法实相之德。佛的智慧能够洞察一切宇宙真理和人生真相。

  (3)解脱德:指佛远离系缚得大自在之德。佛已永离三界六道轮回束缚,断除“分段、变异”两种生死,证入涅槃,得大解脱。

  (二) 四智

  此就佛果智慧而言。所谓“四智”,指佛能够将凡夫的有漏八识,转化成四种无漏的智慧。

  1. 成所作智:是由凡夫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转成,能够示现无量不可思议之境界,随应本愿度化一切有情之佛智。

  2. 妙观察智:是由凡夫第六识意识所转成的,能够妙观诸法、无碍说法之佛智。

  3. 平等性智:是由凡夫第七识末那识所转成的,能够观见一切诸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之佛智。

  4. 大圆镜智:是由凡夫第八识阿赖耶识所转成的,能够犹如大圆镜子一样,可以如实映照世间一切诸法之佛智。

  (三) 五眼

  所谓“五眼”,指佛眼具备的五种功用。

  1. 肉眼:指世间有情众生肉身所具之眼,能够分辨世间各种明暗色境。

  2. 天眼:指天道众生或修习禅定之人所具之眼,能够观照自处境界及以下所有境界中的一切事物。天眼具备肉眼所有功用。

  3. 慧眼:指声闻、缘觉二乘之人所具之眼,能够以智慧观照诸法空性、悉皆平等。慧眼具备肉眼、天眼所有功用。

  4. 法眼:指菩萨所具之眼,能够观照诸法种种缘起差别,从而慈悲救度一切众生。法眼具备肉眼、天眼、慧眼所有功用。

  5. 佛眼:指佛所具之眼,能够观照一切诸法实相,无所不知,究竟无碍。佛眼具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所有功用。

  (四) 六通

  所谓“六通”,指佛依定慧之力,而显现出来的六种神通妙用。

  1. 神境通:指佛身体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变化,能够变一为多、变多为一、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入水入地不为山河石壁之所障碍,且能凌空飞行自在,来去自由。

  2. 天眼通:指佛眼能够观照世间一切事物无有障碍,以及六道众生轮回生死等种种苦乐业报。

  3. 天耳通:指佛能够听闻世间一切声响,以及六道众生种种苦乐言语。

  4. 他心通:指佛能够了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

  5. 宿命通:指佛能够通达自身以及六道众生无量宿世生命所作之事。

  6. 漏尽通:指佛能够断尽一切烦恼,不受生死,而证自在解脱之境。

  (五) 八自在

  所谓“八自在”,指佛依广大智慧神力,而使佛身示现出来的八种自在无碍之功用。

  1. 能示一身以为多身:指佛能够以一身变化为多身,并于一身中显现无量身。

  2. 示一尘身满大千界:指佛能够以一微尘大小之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3. 大身轻举远到:指佛身虽然广大,但能轻举飞空,无处不到,自在无碍。

  4. 现无量类常居一土:指佛为度化无量众生,能够示现出无量种类之身,而此无量类身又能常居于同一世界。

  5. 诸根互用:指佛能够使其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互为作用,以其一根即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

  6. 得一切法如无法想:指佛能够如实了知诸法空性,故于所证境界无能证之想,若谓有法可得则成虚妄。

  7. 说一偈义经无量劫:指佛具有无量智慧辩才,能够历经无量劫数而演说一偈法义,无有穷尽。

  8. 身遍诸处犹如虚空:指佛为无量众生说法能够随处现身,而此示现之佛身犹如虚空之性,无形无相,了无可得。

  (六) 十力

  所谓“十力”,指佛所具备的十种智力。

  1. 知是处非处智力:指佛知一切善恶因果之智力。所谓“是处”,指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之正确道理。所谓“非处”,指像善因恶果、恶因善果等无有“是处”之不正确的道理。

  2. 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指佛知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报因缘之智力。

  3. 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指佛知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等禅定浅深次第之智力。

  4. 知诸根胜劣智力:指佛知一切众生根性胜劣差别之智力。

  5. 知种种解智力:指佛知一切众生种种乐欲胜解之智力。

  6. 知种种界智力:指佛知一切众生种种界分差别之智力。

  7. 知一切智处道智力:指佛知一切有漏行处、无漏行处之智力。所谓“有漏行处”,指众生因各自业行而轮回生死诸趣。所谓“无漏行处”,指修道品之行而证入涅槃。

  8. 知天眼无碍智力:指佛以清净天眼,知一切众生流转生死、善恶业缘之智力。

  9. 知宿命无漏智力:指佛知自身及一切众生无量宿世业缘之智力。

  10. 知永断习气智力:指佛知自身诸漏已尽、不受后有之智力。

  (七) 四无所畏

  所谓“四无所畏”,指佛因具备“十力”,而于说法之时所具备的四种无所畏惧之相。

  1. 一切智无所畏:指佛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不知晓,故能面对各种问难而无所畏惧。

  2. 漏尽无所畏:指佛于一切生死烦恼悉皆灭尽无余,故能安隐转妙法轮而无所畏惧。

  3. 说障道无所畏:指佛能够演说一切无明烦恼染污善法、障碍圣道之害而无所畏惧。

  4. 说尽苦道无所畏:指佛能够演说灭尽诸苦之道法而无所畏惧。

  (八) 十八不共法

  所谓“十八不共法”,指唯佛独具,而不与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共通的十八种功德法。

  1. 身无失:指佛从无量劫以来,持戒清净,功德满足,烦恼断尽,故曰身无失。

  2. 口无失:指佛具无量智慧辩才,随机说法,令得证悟,故曰口无失。

  3. 念无失:指佛修甚深禅定,于诸法之中,心不散乱,无著安隐,故曰念无失。

  4. 无异想:指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心无拣择,故曰无异想。

  5. 无不定心:指佛于行、住、坐、卧之时,摄心常住善法,不离甚深胜定,故曰无不定心。

  6. 无不知已舍:指佛于一切诸法悉皆照知方舍,无有一法非不了知而舍之,故曰无不知已舍。

  7. 欲无减:指佛常欲救度一切众生,心无厌足,故曰欲无减。

  8. 精进无减:指佛为常度一切众生,身心精进,无有休息,故曰精进无减。

  9. 念无减:指佛于三世诸佛一切诸法、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故曰念无减。

  10. 慧无减:指佛具三世一切智慧,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故曰慧无减。

  11. 解脱无减:指佛具有为、无为二种解脱,远离一切执著,一切烦恼灭尽无余,故曰解脱无减。

  12. 解脱知见无减:指佛知见明了一切解脱之相,分别无碍,故曰解脱知见无减。

  13. 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指佛随智而转清净胜相,调伏众生令其证悟,故曰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14. 一切口业随智慧行:指佛随智而转清净妙语,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故曰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5. 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指佛随智而转清净意业,入众生心除灭无明,故曰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16. 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指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一切所有众生、非众生法,无有障碍,故曰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17. 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指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一切所有众生、非众生法,无有障碍,故曰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18. 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指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一切所有众生、非众生法,无有障碍,故曰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返回目录

--------------------------------------------------------------------------------

更多王孺童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