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证悟的种类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2日
来源:   作者:法增比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证悟的种类

 

证悟的种类
 
证悟的种类有中般涅槃(antarāparinibbāyī)、生般涅槃(upahacca parinibbāyī)、行般涅槃(sasan-khāra parinibbāyī)、无行般涅槃(asankhāra-parinibbāyī)、和上流色究竟(上流般涅槃)(uddhamsota-akanittha-gāmī) 。它是指证悟三果者,若不能在有生之年证得阿罗汉果的话,就会因其所开发的根性(信、勤、念、定、慧),而生在相当的五阿那含天(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在那得涅槃。
 
根据佛在《杂阿含823经》中的解释:「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戒满足,定满足,少于慧,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下分结,得中般涅槃(得三果)。于彼未等觉者,得生般涅槃。于彼未等觉者,得无行般涅槃。于彼未等觉者,得有行般涅槃。于彼未等觉者,得上流般涅槃。是名增上意学。」这些是渐渐减少五上分结的圣者的阶位。
 
开悟后仍然要天天保住自己不为境界所迷惑。这在佛法的名称是法住智(Pañña-vimutta),这法住智是慧解脱,心住于法,念念以法对治烦恼。在《杂阿含347经》里 「(须深,Susima)白佛言:世尊;彼众多比丘于我面前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即问彼尊者:得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彼答我言:不也须深。我即问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入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彼答我言:得慧解脱。作是说已,各从座起而去。我今问世尊:云何彼所说不同? 前后相违,(言)不入正受,而复说言,自知作证。
 
佛告须深:彼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法,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佛告须深: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须深白佛: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见法住智。
 
佛告须深:我今问汝,随意答我。须深! 于意云何, 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
 
须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
 
(佛告须深:)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 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佛告须深: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耶? 
 
须深白佛言:如是,世尊! 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
 
(佛告须深:)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 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佛告须深:作如是知,如是见者。为有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不?
 
须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须深:是名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初果)。」
 
法住智是先了知诸行的过患,及缘起的道理,但还未达到永断诸行涅槃智的阶段。因此仍有习气未断,还须努力修习观智及将余漏悉数断尽,方证阿罗汉果。根据《大毘婆沙論》(卷110)中提到的法住智是指知苦、集、道智和缘起智,而涅槃智是指知滅智和缘起滅智。以《阿含经》的说法是“我生已尽,梵行未立,所作未办,自知不受后有。”
 
慧忠禅师答志心问:「如何得成佛去?」就说:「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又对门人说:「万法本闲人自闹。」有僧问希迁禅师:「如何是解脱?」他答:「谁缚汝?」又问:「如何是涅槃?」他答:「谁将生死与汝?」
 
这法住智在禅宗里叫‘保任’。
 
 

----------------------------------------------------------------------------------------------------------------

更多法增比丘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