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五、人人皆可一试的方法(3)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来源:   作者:苟嘉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五、人人皆可一试的方法(3)

  故修身念处的目标,就是要克服自己身体上的紧张与粗重。使修行人的身体越来越柔软、轻安,使修行人整个的身心越来越灵敏、和谐。对初修学的人而言,要能有效地用念力去对身体作整体性的觉察观照,也许仍相当一种局部性的“定点循环式观照法”,使初学者能有效地契入此法门,并能较快地就达到一种轻安,体会到法喜。

  所谓“定点”,就是修行人在自己身体上选择几个固定的点,作观照觉知的对象。一般来说可用颈背、双肩、双臀及双腿作循环式的观照。先把觉知放在一个地方,去充分体会那一个地方的情形。如果那个地方有紧张的情形,则我们当了知其为紧张,有不安的情形,亦当了知其为不安。要用绵密的觉知去不断地“照”那个地方,而不要作意去地去改变什么。只要能“无作无愿”地去照,紧张及不安自然就会减轻。一旦减轻了,就把觉知移到下一个点上,去观照那一个地方的紧张及不安。如果一个地方并没有紧张不安的情形,则我们就可自然地再把觉知移到再下个地方去。此时要注意的是我们当敏锐地培养自己一种洞察力,而能很快地知道自己身体某一个地方的情形。当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确知紧张在该部分是否存在,如存在,则当能确知情形及程度。如此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当转移定点了,或完全没有需要停留在一个定点上。若完全不知道一个定点实际的情形,则这种循环式观照法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有时一个地方明明没有紧张不安,但修行人却硬要观出一个紧张不安来,这样就和四念处的宽松、轻安的原则背道而驰了。

  能如此往复循环地在几个定点上去作“观照——放松”的觉知,修行人整个身心就能安定下来了。再粗重的烦躁与不安皆能化解为轻松安和,它的功效和作用往往是极巨大的。只要我们能掌握其“如实观”的要点,而能适当地把握转移定点的时间,通常不需要三五分钟,就能体会到一种轻松。故对忙碌紧张的现代人而言,这一种定点式的循环观照,尤其是一帖喜悦的清凉剂,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给人一个纾解及休息。

  另一个也是随时皆可修习,且律己就能使修行人放松而达到一种轻安的身念处修习法,就是安那般那法(ANAPANASATI)。其原则是要我们把觉知放在自己出入的呼吸上,使自己对发生在身上的最明显的变化——呼吸,能了知清楚。修行人不需要去“调”自己的呼吸,使它柔和或细长。修行人当做的是完全地接受自己的呼吸,使它在四念处的觉照下自然而不经作意地转变,而且要娴熟地使自己能出入此法门的觉照,而不影响身的姿势及心的状态,能如此自在地拿起及放下,没有一点滞碍,才能掌握此法门的要点。否则一修此法门,身心就不由自主地一紧,刚好和身念处的原则相反,修行就很难得力了!

  《念处经》中佛有对此法如下的教示:

  于此诸比丘,当一个比丘在森林中,至一树下或空旷处坐下,双腿盘起,背脊挺直,令身心之觉知升起。

  当他在作入息时,他保持着充分的觉知;而当他在作出息时,亦同样保持充分的觉知,吸入一口长息,他了知“我正吸入一口长息”;呼出一口长息,他亦了知“我正呼出一口长息”。吸入一口短息,他了知“我正嘛入一口短息”;呼出一口短息,他亦了知“我正呼出一口短息”。

  另外在《增一阿含经》的安般品》中,也有佛对此法门的开示。读者亦可阅读参考。

  原始佛教中讲的安那般那法,是要修行人以传统静坐的方式来修持的。我发现修行人只要能把握住此法的修学要领,事实上在一切姿势下皆可行此法到一个程度,而得到身心的放松。故我鼓励修行人除了静坐时可以行此法外,其它如从车时、站立时、排除时,皆可自在地入此觉照出入息的身念处修行法。它往往可和身体的“定点式循环观照法”交互运用,而非常有效地使修行人的身心放松,达到轻安。故我称此二种身念处的基础法为现代人修习四念处的“二大入道要诀”。修行人如能实在地在生活中纯熟修习此二大要诀,不但身心会起极大的变化,也会使自己的念力增长而有能力去修习更深层次的觉照。故我鼓励修行者在此二大要诀上多下工夫,务必要把这一个身念处的基础打好才行。能纯熟了,就可说是堪为法器了,再谈下去才不是空谈。否则总是在理是一套而事又是一套的圈圈里,想要深入心念处及法念处,总是不大实际的。

  修习身念处时另一项要点就是修行者当能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速度。他不会因周遭环境的纷扰混乱而乱了自己的脚步;相反地,他会因情况而确知自己要选择什么速度行动,而不疾不除地去做。一个纯熟于修行的人,在人群中很明显地有一种不同的气质。一个人在行进时有没有修身念处,光是看他的脚步就可看出来。那是一种收敛身心,“走路就是走路”的气质。

  所谓修行个性的养成,由身念处下手,是简单而有力的。我个人时常会经由“走路”去修身念处,往往有颇大的效益。当我的心绪比较纷乱时,我就会特别放慢脚步,看看自己能不能把生命的步伐也调慢而趋向单纯,统一。当我的心比较昏沉时,我就会加快脚步,加大步幅,但仍不断觉照地走,看自己能不能走出昏沉的心之世界,而让自己沐浴在明朗的觉观里。走久了之后,就会发现佛经中讲的修行方法——经行——实在是妙趣无穷,而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只要俯了诀窍,就能使日常生活中许多简单的事皆成为妙不可言。若能掌握身念处放松、觉照、“当下”的精神,就真是举足下足均是道,行住坐卧皆如如。故对我而言,每天上下班二十分钟的走路,就是修四念处的大好时光。

  总而言之,身念处基础法的修行,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一个人身心的“自觉度”,其原则是使修行人的身体放松进而轻安,灵敏而且柔软。增进修行人生命的喜悦与安祥。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