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窥基大师: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九(末)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7日
来源:   作者:窥基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窥基大师: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九(末)

 

  沙门基撰

  从地涌出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

  来意有三。一者七品明学行流通中。前之一品明所学行。下之六品明能行人。能行人中分四。此之一品正明现在具安乐行流通之人。寿量及分别功德品。因释此疑展转生起。随喜.及法师功德品。明助.正依安乐行流通之人。所得功德。常不轻品。明佛自身往居因位行安乐行。行忍辱等流通此经。今得佛果劝诸众生应勤修学。故此品来。二者两品明一乘行。中前品明所行行。此品明能行人。故此品来。三者论云七者示现教化众生无上故地中涌出无量菩萨摩诃萨。此中明佛已曾教化无量菩萨行此四行。涌出持经劝诸众生云何不学。故此品来释名者。涌谓上升。出谓显现。从地上升而显现。名从地涌出品。玉篇涌腾也。涌如水上腾故应作涌。踊跣也非腾义。解妨者。何故不言从傍来。乃言从地踊出。答明依四行以持经。踊出生死之地故。又明不离此界佛曾所化。已超生死之地故。不言从傍来。但说从地踊出

  经。尔时他方(至)而广说之

  赞曰。此品之中大文分四。一他土请持。二如来不许。三此方踊出。四菩萨疑生。此初也

  经。尔时佛告(至)广说此经

  赞曰。如来不许。有二。初止后显。且说极多故言六万。实非唯尔。显佛化功止他不许。纵令他护亦有何愆

  经。佛说是时(至)同时踊出

  赞曰。此方涌出有八。一从地踊出。二升空赞礼。三神力促时四众人共见。五导师省问。六世尊慰答。七四人随喜。八如来赞之。初文分五。一地裂。二圣踊。三相好。四住处。五群辈。此初二也。表破生死故。地裂。显趣菩提故。踊出

  经。是诸菩萨(至)虚空中住

  赞曰。此相好及住处。行安乐行所得果故。相好证真性而得一乘。故住空

  经。是诸菩萨(至)所不能知

  赞曰。此群辈。有三。一来由。二列数。三结之。列数有八辈。一恒河沙。二分恒沙。三那由他。四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单

  经。是诸菩萨(至)于二世尊

  赞曰。第二升空赞礼。有三。一诣塔。二礼足。三敬赞

  经。是诸菩萨(至)谓如半日

  赞曰。第三神力。促时有三。一赞长时。二受亦久。三促时。本论说此经所说劫。昼夜月时年。此以昼夜合数不废二十五日成五十小劫。或复五十日.五十月.及时年。赞德逾深时长可悉。受赞神力亦等赞时神力。变其本心。圣通延促光景。众生爱法已是忘疲。况圣冥加辄生劳厌。故诸四众谓如食顷。法食资持神通制御。故经多劫年命不亏

  经。尔时四众(至)国土虚空

  赞曰。第四众人共见

  经。是菩萨众中(至)唱导之师

  赞曰。下第五导师省问有四。一列名。二德行。三直省。四偈问。此初二也。行高胜广离恶进善。故名四种

  经。在大众前(至)生疲劳耶

  赞曰。三直省。四偈问。玉篇讯问也。辞也。言也。执问。通问。曰讯

  经。尔时世尊(至)入于佛慧

  赞曰。第六世尊慰答。有二。初标后释。释中有三。一见佛树善。二即便受化。三迂会亦从。初虽不从后亦从也。初二赞菩萨。后一说声闻。或初二说迂会。后一说趣寂。不愚法者入解佛慧非入证也

  经。尔时诸大菩萨(至)我等随喜

  赞曰。第七四人随喜

  经。于时世尊(至)发随喜心

  赞曰。第八如来赞之

  经。尔时弥勒(至)问讯如来

  赞曰。下品第四大段菩萨疑生。分八。一心念。二语演。三他问。四傍答。五赞许。六正答。七众念。八申请。此初也

  经。时弥勒菩萨(至)愿两足尊说

  赞曰。下语演。有十九颂半。分三。初一颂总申疑请次。十六颂半请所疑事。后二颂申众疑意。此初也

  经。是从何处来(至)为从何所来

  赞曰。下请所疑事。分五。二颂来处。九颂来数。二颂化行。二颂半国名。一颂不识。此初有三。一来由。二赞德。三来处

  经。一一诸菩萨(至)犹不能尽知

  赞曰。来数有三。一颂总。七颂别。一颂结

  经。是诸大威德(至)修习何佛道

  赞曰。此化行。有五问

  经。如是诸菩萨(至)未曾见是事

  赞曰。此国名

  经。我于此众中(至)愿说其因缘

  赞曰。此不识也

  经。今此之大会(至)唯愿决众疑

  赞曰。第三段申众疑意

  经。尔时释迦牟尼佛(至)从何所来

  赞曰。第三他问

  经。尔时诸佛(至)因是得闻

  赞曰。第四傍答

  经。尔时释迦(至)如是大事

  赞曰。下第五赞许。有二。初赞后许。此初也。阿氏多云无能胜。弥勒名也。阿逸多讹也

  经。汝等当共(至)大势之力

  赞曰。下许。有二。此长行。被精进铠。铠谓兵甲兜鍪。令心勇锐欣乐闻法。心不退转名坚固意。以义深远恐其疑退。此说四力。一者慧力。即寿量品如来秘密法.报二身。智性.相故。二神通力。即彼神通佛化身也。三奋迅力。决定所作也。奋音俯问反扬也。迅音息晋反。又松闰反疾也。今从后反。师子将欲决定所作。必先奋迅顿巽身毛。疾扬其身后方定作。明我今决定说自所作三身妙事。四威猛力。正作所作示所有威制伏摧破。摧破自余不信者故。或由智慧故奋迅。由神通故威猛。或智慧者法报二身。下三化身。神变.记心.教诫三轮如次之功用也

  经。尔时世尊(至)汝等一心听

  赞曰。初二颂劝勿生疑许可为说。后二颂显佛实语诫一心听

  经。尔时世尊(至)令发道意

  赞曰。下第六正答。有三。初告我化。次明住行。后末后一颂结劝生信。此初也

  经。此诸菩萨(至)正忆念

  赞曰。下明住行。有六。此有二。一住处二解经。通利闻慧。思惟思慧。忆念修慧

  经。阿逸多(至)求无上慧

  赞曰。此有四。一乐静。二精进。三乐深智。四求无上慧

  经。尔时世尊(至)令发大道心

  赞曰。七颂半颂前。中分五。此一半颂标佛化

  经。此等是我子(至)为求佛道故

  赞曰。初一半颂乐静。后一颂精进。愦音古对反。心乱也。闹音奴效友。不静为闹亦为闹字

  经。在娑婆世界(至)悉当得成佛

  赞曰。初一颂半住处.深智。后二颂结成我化。于此伽耶处所。昔来所化。非今现在伽耶。如言常在灵山。非山常在在山处故。此城亦尔

  经。我今说实语(至)教化是等众

  赞曰。结劝生信

  经。尔时弥勒(至)三菩提

  赞曰。第七众念

  经。即白佛言(至)四十余年

  赞曰。第八申请。有二。初长行有三。初举事难。次举喻难。后正申难。初文有二。初举成道处所.年岁。后正申难。此初也。伽耶城者。极险固少居人。唯婆罗门减有千家。此并仙人之族胤也。不事公王贵庶宗仰城居胜强举国咸悉。即在摩竭提国之内境。佛菩提树次南极近。故言不远。又言伽耶。是佛生处。是迦维罗国之都城。佛于摩揭陀国菩提树下成道。俱中天竺。相去极近。故言不远。得大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者。于此义中略有二说。一者有诸部说。十九出家三十成道。本起因果经说十九出家。思惟无相三昧经说三十成道。智度论说佛临涅槃告须跋陀罗。我年十九出家已求佛道。出家已来过五十岁。不说成道之时。佛实年八十矣。此有解云。十九出家后五年事仙人行乐行。六年行苦行。三十成道。故告须跋陀罗过五十岁。智度论中用于此义即依此说。今言成道四十年者。才年七十矣。二者亦有诸部及大乘中说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增一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出曜经.和须密论。并说二十九出家。悲华经.善见论。并说三十五成道。本起经云。佛欲出家指耶输腹云。却后六年汝当生男。遂怀罗睺。佛六年苦行。成道之夜罗睺始生。但言罗睺六岁在胎。不说十一年在母腹。故知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六年之内兼修乐行。阿蓝迦蓝处坐得无所有处定。郁头蓝子处学得非想处定。菩提留支法师引经偈云 八年作婴孩 七年作童子 四年学五明 十年受五欲 六年行苦行 三十五成道 四十五年中 教化诸众生 真谛三藏.及和上西域记等。并说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金光明经说佛寿八十。今言成道过四十余年即年七十有五。并初成道年合四十一年名过四十

  经。世尊云何(至)三菩提

  赞曰。下正申难。有二。初申三事。后结难信。申三事者。一时小事大。二时促众多。三时短德胜。此初也。已至上位当成菩提。名事大也

  经。世尊(至)不得其边

  赞曰。时促众多也。前言于此少时。贯下两文

  经。斯等久远(至)常修梵行

  赞曰。时短德胜。观其久来逢缘树善。非少时修

  经。世尊(至)世所难信

  赞曰。结成难信由此三事难信佛化

  经。譬如有人(至)是事难信

  赞曰。下第二举喻难。色美喻佛相好庄严。发黑表佛设年八十而无老相。于一切时好巡旧处故。大般若说八十种好中云。常小不老好巡旧处。年二十五表佛虽出生死示居二十五有。以上表佛成道极近。设年八十但如二十五指百岁人表所化菩萨德高位远百福庄严云我生育令其道长是事难信

  经。佛亦如是(至)甚为希有

  赞曰。下第三正申疑有三。初牒所疑事。次今日下正申疑意。后我等虽复下申疑所由。此初。有二。初牒佛成道时促。后牒菩萨七德甚大。菩萨七德者。一修时长。二勤精进。三定自在。四得神通。五久修梵行。六能习法。七巧问答。故为人宝

  经。今日世尊(至)大功德事

  赞曰。正申疑意

  经。我等虽复(至)亦不生疑

  赞曰。申疑所由。有三。初明自能通。次申他惑起。后正请除决。虽自无疑示相不了。请决我疑。信随宜说信成就故。达佛所知证成就故。佛言不虚四无谬故

  经。尔时弥勒(至)如实分别说

  赞曰。下十四颂分三。初五颂颂举事难。次二颂颂喻为难。后七颂颂申疑请。此初。有三。一颂出家时近。三颂菩萨德高难信。一颂众大请决

  经。譬如少壮人(至)举世所不信

  赞曰。此颂喻也。发白面皱者此与长行互相影显。父言色美发黑具相巡旧之征。子称发白面皱。久修。犹缺之状。发白有圣道久修之征。面皱带相好未圆之兆故也。皱音侧救反

  经。世尊亦如是(至)于下空中住

  赞曰。下七颂颂申疑请。分二。初四颂牒所疑事。后三颂正申疑请。此初。有三。初半颂佛成道近。次三颂赞菩萨有十德后。半颂明住处

  经。我等从佛闻(至)而住不退地

  赞曰。正申疑请。为四。初半颂自无疑。次半颂他有惑。次一颂疑者失。后一颂正申请

  寿量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

  来意有五。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踊出下六品能学行人。中分四。第二段寿量.及分别功德。因释前疑展转生起。前明踊出皆言佛化。位高众大时会生疑。今辨法身本无起灭。化佛近成报身久证。化于此众何所疑哉。故从踊出后明寿量品。二者十九品为正宗中。下之五品明一乘果。中分二。初二品明已满果。后三品明未满果。初中又二。初正明已满果。后辨时众因此证获不同。故此品来。三者论说对治七慢之中第七无功德人。于第一乘不集善根。而不取为第一增上慢。为对治此说医师喻。论又云第七人者根未熟。为令熟故示现涅槃量。现在未集善根者名根未熟。令集诸善根希取第一乘。示现佛入涅槃分限名量。令集善根后方调化。医师既在此品。故此品来。四者论云八者示现成大菩提无上故。示现三种佛菩提。三身在此。故此品来。此为文残。七喻之中唯说后文医师。不说初文三佛故。五者第九示现涅槃无上故。说医师喻。除七慢中说医师者。化根未熟示现入灭令其根熟。今说医师现佛入涅槃。化灭实不灭。非如二乘灭而为灭。故名无上。此乃七喻之中义残也。释名者。如来者法.报.化身之通名。寿者所受之命。量谓齐限。此品明三种佛身命体齐限。任法性随愿缘。应群机受自体。今明此三佛命之齐限故名如来寿量品。寿音植酉反。量音吕张反。谓贬量校量佛寿量。褒贬计校筹度三佛之寿命。或力让反。义如前释故。名寿量品

  解妨者。何故不以医师为品名。以寿量为品号。答因三身之寿命。方假喻于医师。故从本寿量为名。不以医师为品号。又难初科品云。先陈寿量除根未熟不集功德之人增上慢。何故非是法华正宗乃是流通分摄。答当机应时即熟一乘。正逗声闻故为正宗。示灭后化初根未熟。故非正说。故虽说于寿量不授记于声闻。故虽说于医师亦无声闻授记。以此智积前者请归。不尔中途请还何速。由斯此品但是流通。说为正宗。便无是妨

  经。尔时佛告(至)诚谛之语

  赞曰。此品有三。初释迦三敕。次弥勒四请。后如来正告。此初也。三身妙体位在果穷。上智犹不能测。下愚何因可解。恐彼心疑口谤因法而有毁伤。故敕丁宁方申正说。亦恐耳不专于法教。意不瞩于玄宗。又众生性钝闻不能解。令法入心故再三告示。说三身故为三告

  经。是时菩萨(至)信受佛语

  赞曰。此弥勒四请。佛既慈悲三告。大众何得虚然。故加四请。表悕法心重。三告示说三身。四请三身各四。祈四德.悕四智.济四生。是此意也

  经。尔时世尊(至)神通之力

  赞曰。下如来正告初长行中分二。初敕听标示。后正说寿量。此初也。三请者从初也。秘密者法.报二身深妙体故。神通者化身应物现故。佛所藏护名秘。义深难解名密。妙用无方曰神。体无障拥名通。此之二体威势难屈故名为力。又对法等说有四秘密。于方广中佛之秘密皆应决了。一令入秘密。谓为声闻说色等有。为令无怖渐入圣教。非一切有。二相秘密。谓依三自性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灭等。破所执有相说之为无。非一切无。三对除秘密。佛为对除诸过失故说种种教。且除八障说最上乘。一除轻佛。二除轻法。故说我曾名胜观如来法身无别故。三除懈怠。如说愿生极乐世界皆得往生等。四除小善生喜足。于一善根或赞或毁。五除贪行称赞佛土富乐庄严。六除慢行称赞诸佛或有增胜。七除恶作悔修善障。说于佛等虽行轻毁然彼有情亦生天趣。八除不定性障。令舍声闻下劣意乐。记大声闻当得作佛。又说一乘更无第二。四转变秘密。如说觉不坚为坚。善住于颠倒极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如是等隐密名言解之令异。此中秘密即是第三对除秘密。由轻佛德及贪慢行者。说他佛身以为自体。称赞佛故。如下经言。于此中间说燃灯佛等。如是皆以方便分别。言神通者所化多众神力化之令生发意

  经。一切世间(至)三菩提

  赞曰。下正说寿量。准论为二段。初明菩提无上。后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下。重显报.化二身差别之相涅槃无上。初文之中论分三段。示现三佛菩提故。一应化菩提随所应见而为示现。故如经皆谓如来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即此文是。二者报佛菩提。十地行满足得常涅槃。如经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故。次下文是。三者法佛菩提。谓如来藏性净涅槃。常恒清净不变。故如经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乃至不如三界见于三界故。所以者何下文是。此依初无上具有三身以为三义。佛身增减诸教不同。或总名一佛宝。或分别为二。佛地论说。一生身二法身。法身.实报皆名法身。实功德故。他报.化身俱名生身。又般若论说二。一真佛。二非真佛。初是法身。后余二身。或分为三。即此所说三佛菩提。或说四种。楞伽经说。一应化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初是化身中。二是报身。后一是法身。金光明经又说四种。一化非应。佛为物所现龙鬼等形。不为佛身名化非应。二应身非化。谓地前菩萨所见佛身依定而现。非五趣摄名应非化。即四善根所见一大千一应身也。三亦应亦化。谓诸声闻所见佛身。现见修成故名为应。见人同类故名为化。四非应非化。谓佛真身。前三是化后是法报。佛地论亦说四。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受用身。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化地前类。三亦受用亦变化。谓他受用身化十地菩萨。四非受用非变化谓法身。华严经说有十佛。一无著佛安住世间成正觉故。佛地论名现等觉佛。二愿佛愿出生故。彼名弘誓愿佛三业报佛信成就故诸行皆因且说一信。彼名业异熟佛。四持佛随顺世间不断绝故。彼名住持佛。五涅槃佛示灭度故。彼名变化佛。六法界佛于一切处无不现故。七心佛善安住故。此上二名同彼。八三昧佛成就无量功德无所著故。彼名定佛九性佛善决定故。彼名本性佛。十如意佛以普覆故。彼名随乐佛。前五世俗佛后。五胜义佛。随其所应三身所摄。前五是化身摄以名世俗故。法界一种是法身摄本性一种通法及受用。余三一向是受用故。论云此五是胜义故。虽法及受用不同形前变化皆胜义也。勘无垢称观如来品经及疏。楞伽经言。大慧。法佛说法离攀缘离能观。所观。离所作相量故。等。大慧。报佛说一切法自相同相故。因自心现熏习相故。亦说譬如幻师幻作种种形像。诸愚痴人取以为实。而彼诸像实不可得。是名分别虚妄法体大慧化佛说施.戒.忍.精进.禅定.智慧.荫.界.入等法般若论。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等。推功归本唯法身故。彼经宗说真法身故。乘文便故略明佛义。三身成佛如弥勒疏。别义如佛地及唯识并法苑说。虽说佛身增减不同。今以类论莫过二种。一真二化。地前菩萨及二乘见名为化身。报.法二身名为真身。由此理故。明三佛菩提中分二。初明三乘所见其所疑身。后明三乘所不知真身。此初也

  经。然善男子(至)那由他劫

  赞曰。下明三乘所不知真身。分三。初标成道来久。次解成道已来时节。后结成前说。如是我成道已来甚大久远下是。此初也。论释唯说报身成道。据实报身修生觉满名成。法身修显证圆名成。亦有何失。此中虽标报身成久。后释亦显法身体义

  经。譬如五百(至)知其数不

  赞曰。下解成道已来时节。有二。初分明说报佛菩提。成道来久为物说近。后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下密说法身。由证此故成道实久。应物权现。初是能证智。后是所证理。智.断二德智。及智处如次明故。初文有三。初举喻问。次弥勒等答。后佛广释。此初也

  经。弥勒菩萨(至)无量无边

  赞曰。此弥勒等答。有三。一总陈无量。二明二乘不知三结无边。有云阿惟越致应从阿鞞跋致。不退转地

  经。尔时佛告(至)阿僧祇劫

  赞曰。下佛广释。分二。初告报身成道实久。后诸善男子于是中间下。告化身释彼疑难。初文有二。初明成道来劫后。明恒所住处。此初。有二。初标明告后。释劫多

  经。自从是来(至)导利众生

  赞曰。明恒所住处也。自受用身实遍法界。相状难见。仍随小情以释自体。举用显之云别所在。有起用处身即在故。亦如虚空广遍无碍之处相彰。实报.法体俱圆证之处便显。故自报身举用别显。又说导利十地菩萨他受用身。举他所知以明成久非自报也

  经。诸善男子(至)方便分别

  赞曰。下告化身释彼疑难。有三。初标释。次别释。后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下结释。此初也。他众有疑云成道既久常此教化。中间所有燃灯.毗婆尸等。成道入灭说法度生。复是谁耶。今标释云。于是中间说燃灯佛等成道入灭。如是皆以智慧方便。善巧分别说于他佛。非离我身别有彼佛

  经。诸善男子(至)诸根利钝

  赞曰。下别释疑。有二。初明所由。后随所应度下显差别。此初也。由诸众生发心修行愿见佛者。名为来至我所。观五根利钝差别。为利根者说成道久。为钝根者。现成道近。为利说成正觉。为钝现入涅槃。为利现大身。为钝现小身。为利说深法。为钝说浅法。各随所应感现差别

  经。随所应度(至)发欢喜心

  赞曰。此显差别。由诸来者根性异故。世尊自说名字不同。成道已来久近年岁大小身量不同。此为成道.并现入灭示相不同。说一二乘.三四乘法方便不同。应可彼心皆令欢喜。只如澄空璧彩洞皎无涯。任水旋光晖华有极。水清而月影便现水。浊乃月影便沈全.破器现不同暗.明犹来有别。此乃报化之差别也。此文二释。一者不废释迦实成道久.化现新成。二者何废四意趣中平等意趣。四秘密中对治秘密。除轻佛法障。并破慢行说他为自称赞诸佛或有增胜。不尔燃灯佛前谁受记别。此亦化现何所相违

  经。诸善男子(至)作如是说

  赞曰。此结释也。善少故。德薄。罪多故垢重。应小器而近登正觉。对大根实成道已久。方便化生令入道故。时时现出令渴仰故

  经。诸善男子(至)皆实不虚

  赞曰。下第二密说法身。由证此故。成道实久应物现权。有三。初标。应物说示不同皆不虚唱。次释。由证法身故能现此据实真理本无此事。后以诸众生下释应物现权所由。此初。有三。一标。二显。三结不虚。说谓言说。示谓示现。身即内体。事谓事业。说己身者。谓说我身曾为萨埵王.尸毗王等。说他身者。如说弥勒往为一切智光仙人。阿弥陀佛作法藏比丘等。示己身者。现为释迦身自出世。胜鬘遥请佛现空等。示他身者。现为毗钵尸佛出现世间开塔现多宝佛等。示已事者。现为释迦降魔成道说法现通等事业。示他事者。示作大通智胜现通动地放光成道等事业。为度众生能现此事皆实不虚

  经。所以者何(至)无有错谬

  赞曰。由证法身故。然真理本无此事也。有何所以能为说示。皆不虚也。由如实见此真理故。此有五句。如实见言贯通五处。初句依妄处以显法身。论云三界相者说众生界即涅槃界。不离众生界有如来藏相之性故。方便品云世间相常住。即此是也。第二句依常净以显法身论云无有生死若退若出者。谓常恒清净不变故退谓沉沦。出谓离系。或即生灭。谓生死法有退有出。真无此事。故是常清净。第三句依不即不离以显法身。论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谓如来藏真如之体。不即众生界不离众生界。无在世故。不即众生界。无灭度故不离众生界。第四句依离四相以显法身。论云非实非虚非如非异者。谓离四种相。四种相者是无常故。生相实有。灭相是虚。住相为如。变相为异。法身无彼故四皆非。第五句依佛内证非凡所得以显法身。论云不如三界见三界者。如来能见能证真如法身。凡夫不见。是故经言如来明见无有错谬。论解此唯属第五句。乍似总结以上诸句。此句说言如来正智能分明见。不如三界之妄相而能证见三界之体性真如法身。故言如来明见无错

  经。以诸众生(至)未曾暂废

  赞曰。下释应物现权所由。种种性者界也。欲者胜解。行谓心行。忆想谓遍趣行。由此等故佛事无废种种说示。前说报身实成道久。佛眼观其诸根利钝故说示不同。此说法身实无诸相。由随众生性欲等异故说示不同

  经。如是我成(至)常住不灭

  赞曰。明三乘所不知真身中。第三结成前说

  经。诸善男子(至)复倍上数

  赞曰。上明菩提无上。下第二大段重显报.化二身差别之相涅槃无上中分二。初法说二身常住起灭后喻说二身常住起灭。初文复二。初明二身常住起灭。后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下。释成前说法尔不虚。初文复二。初明报身随众生界。及本愿力皆无尽故。寿命常住。后明化身随众生身。及意乐故现有起灭。此初也。本行菩萨道时。愿度众生尽方入无余。以众生界无尽期故。今得果圆愿行无萎。故寿不尽复倍上数

  经。然今非实(至)教化众生

  赞曰。下明化身随众生身。及意乐故现有起灭。有三。一标。二释。三成。是故如来以方便说下是。此初也。然今报身非实灭度。便虚唱言当取灭度。此乃化相方便示现化众生尔

  经。所以者何(至)妄见网中

  赞曰。下释有二。初明本性恶。后明更生恶。此初也。本恶有六。一薄德不能感得胜人胜法。二不种善根无因可果生。三贫穷无财无法意小志劣。四下贱自轻蔑身。五着欲烦恼惛醉。六入于忆想妄见网中。邪诈聪明错行乱学

  经。若见如来(至)恭敬之心

  赞曰。此明更生恶。有五。一憍恣放逸。二怀厌不乐亲近摄受。三怀怠。懈怠所缠不能自察。四不生难遭之想。见佛不生希遇之心。五不生恭敬心。不起渴慕修随顺业。此说由彼本性恶故。见佛更生初三种恶。故不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经。是故如来(至)而言灭度

  赞曰。下成有三。初标。次释。后结

  经。又善男子(至)皆实不虚

  赞曰。释成前说法尔不虚。此意说言。报身法尔愿度一切众生皆尽。常住不灭。法尔。化身随顺众生爱憎欣厌示有生死。涅槃经说。如来不入涅槃。偈言 假使乌.角鸱 同共一树栖 犹如亲兄弟 尔乃永涅槃 假使蛇.鼠.狼 同处一穴游 相爱如兄弟 尔乃永涅槃 假使一阐提 现身成佛道 永受第一乐 尔乃永涅槃 如来视一切 犹如罗睺罗 云何舍慈悲 永入于涅槃 对前三喻一一应说此后一颂。恐厌文繁故总说一。然则入大涅槃三事圆满。二乘之所未得。化相入灭从此灭已。他方复化。于此复生。身智既不永无岂同二乘入灭。由此故名涅槃无上

  经。譬如良医(至)善治众病

  赞曰。下第二段喻说二身常住.起灭。有二。初喻说常住.起灭。后喻问答辨此不虚。喻有十二。一善达机宜喻。二慈矜起化喻。三观机道隐喻。四逢缘惑起喻。五济生成道喻。六见佛咸欣喻。七应机说法喻。八根熟道成喻。九未熟厌法喻。十令悕示灭喻。十一恋佛爱法喻。十二得圣见佛喻。此初也。只如二乘。练根相对。生少得者为钝。生多得者为利。勤堕相对。生少得者为利。生多得者为钝。今说后对。此初二喻。合是初生见佛俱教发心。第三第四喻。合是第二生根熟勤修者。不失本心而渐修未熟。懒堕者失本心而复退。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喻。合是第三生根熟勤修者。见释迦佛而无学满。即发大心受变易生。未熟懒堕者。虽见今佛而犹未证住凡夫位。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合是第四生昔根未熟懒堕者。值弥勒佛并皆得道。亦发大心先受变易生。根熟勤得道者。亦得见彼佛。故言并令得见。弥勒即我。异名说故。或总说三生。初四喻是。初生佛初现涅槃。彼不见佛便起烦恼。次五喻是第二生。是释迦佛中现涅槃。根熟勤修道者住有学位。渐断烦恼名为除愈。非皆断尽成无学道。其根未熟堕者。犹住凡位而犹未证。后三喻是第三生根熟勤者并得无学。未熟堕者亦得有学。此二末后俱见释迦并发大心。故授记中无学.有学并皆双有。为此等类示有涅槃。是此中喻之大意也。良医具四德。一识病体二识病因。三识病灭已不生。四识病灭已更生。涅槃经云 大慈愍众生 故今我归依 善拔众毒箭 故称大医王 世医所疗治 虽差还复生 如来所治者 毕竟不复发 世尊甘露药 以施诸众生 众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故以良医喻之于佛智慧者识观生死。聪达者应机垂济。明练方药能谙教及理。善治众病谓更无发者。同医四德

  经。其人多诸(至)乃至百数

  赞曰。二慈矜起化喻。有二乘种方称为子故言十二十。兼菩萨性。为不定故。言至百数修百行故。初教发心位也

  经。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赞曰。三观机道隐喻。众生根机时犹未熟他方机会。化身遂隐往他方化。或往净土.秽土行化名为余国

  经。诸子于后(至)宛转于地

  赞曰。四逢缘惑起喻。无佛已后。因恶知识烦恼遂起迷醉其心。名饮他毒药宛转生死之地。涅槃经言 贫穷无救护 犹如困病人 无医随自心 食所不应食 众生烦恼病 常为诸见害 远离法医师 服食邪毒药 根熟未熟虽俱起惑。根不熟者惑重退流。根已熟者惑轻修行

  经。是时其父还来归家

  赞曰。五济生成道喻。昔日所化示居生死之家。此缘方熟故为现身。或昔化境本住名家

  经。诸子饮毒(至)更赐寿命

  赞曰。六见佛咸欣喻。初喜后请。失本心者。谓根未熟失净起染。不失心者得本净心诸根熟类。欢喜意业。礼拜身业。问讯语业。三业归依请说法要。更赐寿命今乞慧寿

  经。父见子等(至)无复众患

  赞曰。七应机说法喻。有二。初求妙巧之方。后施善权之教。依三世佛教法经方。内求好理药并求好行草。其戒定慧学名色香美味。或息恶务善利生三法。无所阙少名皆具足。如次配之。智慧简择义同于捣。播扬粗妙义同于筛。令前三学.三行相随顺行名为和合。学者惑灭劝之服行

  经。其诸子中(至)病尽除愈

  赞曰。八根熟道成喻。谓诸根熟得道之辈。色香二种喻福及慧。得道两释如前已解。愈音以主反。差也应作愈。玉篇作愈益也。胜也。心忧为恿病差为愈

  经。余失心者(至)而谓不美

  赞曰。九未熟厌法喻。有二。初不肯服后释所由。即根未熟虽初少求法。后不肯修行。烦恼深故而厌于法

  经。父作是念(至)令服此药

  赞曰。十令悕示灭喻。有三。初念设权方。次教留遗法后示言入灭。此初也。烦恼深故妙教不遵。应设权方令其修服

  经。即作是言(至)勿忧不差

  赞曰。教留遗法也。道成既久寄言衰老。入灭时近今留教在。汝可依行烦恼必灭。故勿忧患

  经。作是教已(至)汝父已死

  赞曰。示言入灭还隐前化名至他国遣言教使唱言入灭云汝父死。父实不灭暂息化故

  经。是时诸子(至)无复恃怙

  赞曰。十一恋佛爱法喻。有二。初念佛慈哀。思已孤子。后悲感依教惑苦皆除。此初也。初是念佛后是恋法。佛在慈悲救济救护使无惑苦。今既佛灭无依无怙孤子何赉

  经。常怀悲感(至)毒病皆愈

  赞曰。此悲感依教惑苦皆除。加行谛观名为醒悟。入圣依服惑苦皆除。毒喻烦恼病喻众苦

  经。其父闻子(至)咸使见之

  赞曰。十二得圣见佛喻。若令得圣。二乘无学而见佛者。入变易生死见佛化身净土久住。义同来归而令彼见。或为地前得入十地报土见佛。此虽化佛上位阶降。理准亦尔

  经。诸善男子(至)虚妄过者

  赞曰。此喻问答辨此不虚。一问。二答。三成。此说化身如医示死。报身如父实体常存。涅槃之义如别章说

  经。尔时世尊(至)常住此说法

  赞曰。二十五颂半分二。初二十颂半菩提无上。后五颂涅槃无上。初文有三。初十颂半明报化二身。次八颂明报化二土。后之二颂结劝无疑。初复有三。初三颂报化二身。次六颂报身佛无缘不见。有缘得见。后一颂半结报身佛见与不见所由。此初也。初二颂报后。一颂化

  经。我常住于此(至)虽近而不见

  赞曰。下六颂明报身佛无缘不见有缘得见。中有二。初一颂无缘不见。后五颂有缘得见。此初也。众生颠倒自不见佛。况加神通隐令不见。恐见生过神通蔽之。亦如日月自明。盲者不睹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经。众见我灭度(至)不自惜身命

  赞曰。下五颂有缘得见。为二。初二颂待生根熟有缘。后三颂现身说法。此初也。有七缘根熟。一修供养行。二生渴仰心。三信伏不谤修行。四质直离憍渴等。五柔软慈悲堪耐。六一心欲见专念希逢。七不惜身命轻身重道

  经。时我及众僧(至)但谓我灭度

  赞曰。现身说法。有二。初半颂现身。后二颂半说法。说法有二。初一颂说身在此现有涅槃。后一颂半化入涅槃他方利益。于灵山处现。或现有灵山

  经。我见诸众生(至)乃出为说法

  赞曰。结报身佛见与不见所由

  经。神通力如是(至)天人常充满

  赞曰。下八颂明报化二土。有二。初五颂报化土相。后三颂无缘不见。有缘得见净土所由。初文有五。此初二也。初颂住处。次颂眷属。劫尽者化土。安隐者净土。菩萨天人常在会中

  经。园林诸堂阁(至)如是悉充满

  赞曰。此中有三。一土相。一供养。一离怖。化土忧怖苦恼充满。净土离之。土相之中有事有功德。如无垢称总持园苑.大法林树等。皆当准说。其净土义如别章说。论云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者。报佛如来真实净土。第一义谛摄故。非如化土世俗谛收。乐音有二。一卢各反纵赏也。二五教反游纵胜处可生欣乐

  经。是诸罪众生(至)不闻三宝名

  赞曰。下三颂无缘不见有缘得见。分二。初一无缘不见。后二有缘得见。此初也。有惑.业.报.法四障故。不闻三宝名。有三障名罪众生。业障名恶业

  经。诸有修功德(至)为说佛难值

  赞曰。有缘得见。为二。初颂修三因见佛居净土。后颂见佛寿有短长。修三因者。一功德。二柔和。三质直。身语意三业修善利生灭恶三种。或戒定慧学。或施戒修如次应知。为应恒见说寿无量。为不应恒说佛难值

  经。我智力如是(至)佛语实不虚

  赞曰。结劝无疑。慧光照疑度一切故久修业得。以此悲愿故寿命长

  经。如医善方便(至)无能说虚妄

  赞曰。下五颂涅槃无上。有二。初一喻。后四合。此初也。狂子谓根未熟者

  经。我亦为世父(至)速成就佛身

  赞曰。此四颂合为四。一现身异。一为恶生。一说法异。一愿作佛

  分别功德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

  来意有三。一者二品傍释涌出疑中。前说权实两佛.理智二身。总万德之鸿基绾三明之极体。穷神尽妙。闻之者悟心契智。符真。融之者道证。今明阶位故此品来。二者果五品。分二中。初二品明已满果。因前品正明已满果。此品辨时众因此证获不同。故此品来。三者论解十无上中。第十胜妙力无上。余残修多罗说。论复自云。自此以下示现法力及修行力。法力即经之威神。修行力即能所行之胜德。法力者有五门。一证。二信。三供养。四闻法。五读诵持说。证谓诸菩萨中闻寿量者。有十一位证圣信。谓八世界微尘数菩萨发心信解。供养。谓天雨华等。此上三门皆在此品初。闻法谓此品中后二长行偈。并随喜品中闻法随喜者。读诵持说。谓法师功德品明读诵持说等人所获功德。至文当解。论自解云。初四门弥勒品示现。皆告弥勒故。后一常精进品示现。唯告常精进故。由此法力唯摄三品。其修行力摄十一品。一法师。二安乐行。三持。四神力。五药王。六妙音。七观音。八陀罗尼。九妙庄严。十普贤。十一嘱累。合十四品皆是第十胜妙力无上。由明证信供养三种。故寿量后有此品来

  释名者。功谓功劳闻法力用。德谓道德体即福慧。由闻妙法功力所得之德。故名功德。分音府文反。别音方列反。或作莂。或作[言*别]。此辨释义。或分音扶问反。别音凭列反。分别诸功德事。此品辨释分别彼功德事故名分别功德品

  解妨者。何因声闻闻实.权。而悟领乃为授记。菩萨闻真.化。而解知。不为记别。答菩萨之记佛已数彰。但说证因不说当果。声闻初悟作佛事难。因证未成且记当果。问何因说乘权实菩萨记.证双无。说身真化声闻记.证俱阙。答菩萨先知权实但闻身而道证。声闻未证化.真唯闻乘以得记。菩萨无取舍声闻未证故。问初科云。何故说权实以记声闻。乃为宗旨。说真化以证菩萨乃属流通。答法华开诱正对权实以陈宗。不说真应。岂说身以为宗旨。但是因前涌出释彼众疑。而非开诱之标。故非宗也

  经。尔时大会(至)得大饶益

  赞曰。品分为二。初一长行.颂明时会获益现前阶降。后诸长行与颂。明校量胜劣后时利益。初文有四。一标时益。二佛告益。三供养益。四颂受益。此初也

  经。于时世尊(至)清净法轮

  赞曰。下佛告益。有二。初明证得。后明信发。初文有二。初之六门依位证得。后之五门依生证得。此初也。依论法力五中此中有三。一证。初十一位是。二信。八世界发心是。三供养。雨华等是。依义殊胜论作此解。无领受故。无生法忍本论说初地。据初得位。长时在七地相续在八地圆满在佛地。无生是境无所执。生法者是教。诠无生教。地前昔闻未能智证。今智证印名无生法忍。忍印证义。即三无生。遍计所执名相无生。依他起性自然无生。圆成实性惑苦无生。闻持在三地佛地等说故。十地论说在五地。三地离定障。五地定自在故。乐说辨才在五地。解五明论辨才具故。唯识等说在第九地。据成满故。旋陀罗尼在七地。旋音似泉反还也。若如水回作漩辞选反又似泉反。今从还旋。还旋巡空及有情中行覆荫故。七地长时无相。及观有情故。弥勒上生说。弥勒得在第十地据成满故。不退法轮在八地。具四不退故。清净法轮在十地无相离障为清净体。又此是功德法但随义说证。不须次第配地

  经。复有小千(至)三菩提

  赞曰。此之五位依生证得。论云此得初地菩提离分段死。随分得见真如佛性。名得菩提。非得果满佛位菩提。亦有释言。依涅槃经。八生是四恒人。解十六分中之一分义。四生是五恒人解八分义。三生是六恒人解十二分义。二生是七恒人解十四分义。一生是八恒人解十六分义。虽有此释言八恒是第十地。今依本论得初地菩提。不说得佛位故不作是释

  经。复有八世界(至)三菩提心

  赞曰。此明信发

  经。佛说是诸(至)赞叹诸佛

  赞曰。第三供养。有七。一雨华。二雨香。三作乐。四雨严具。五烧香。六菩萨上天。七歌赞佛德。末尼珠虽适心而未胜。如意珠最胜。香来非下故说九方

  经。尔时弥勒(至)欢喜充遍身

  赞曰。第四领受益。十九颂分三。初二颂闻法欢喜。次十五颂颂益瑞。后二颂结成欢喜。此初也

  经。或住不退地(至)清净之果报

  赞曰。下十五颂益瑞。中分三。七颂证。一颂信。七颂供养。此初。有三。初三颂位证。三颂生证。一颂结

  经。复有八世界(至)皆发无上心

  赞曰。颂信也

  经。世尊说无量(至)歌咏诸如来

  赞曰。颂供养有二。初一标颂叹后六供养。供养有七。初半雨华。一半雨香。缤音敷宾反。纷音抚云反。玉篇缤纷乱也。半颂作乐。半颂雨衣。一颂烧香。一颂半上天。半颂歌赞

  经。如是种种事(至)以助无上心

  赞曰。结成欢喜。诸具善根者闻佛名故。助佛无上心修行顺佛心。或令彼具善根助彼众生。生无上心名为助也

  经。尔时佛告(至)无有限量

  赞曰。下第二段校量胜劣明后时益。中分二。初长行及颂闻寿量生随喜信解益。生下于一部中随喜功德。后一长行颂闻寿量解持读诵益。生下于一部中法师功德。初解随喜者后正修行者。初长行有三。初总明信解。次校量胜劣。后显无退此初也。随喜功德后。得菩提何量之有

  经。若有善男子(至)所不能知

  赞曰。此校量胜劣。其一乘体即有为慧及无为智。所以除般若以最胜故。此经虽说出生一乘。体性宽备。胜鬘一乘虽通摄入。唯无为慧以为一乘故。彼恒河沙劫行六波罗蜜。不如有人手执经卷。不说除般若。故知此经通取理.智以为一乘。二乘理.智会归一故。若唯取真理同胜鬘经以为一乘。亦应总以六度校量。通出生义。何故除慧。天亲金刚般若论说。数.力.无似.胜。无似因亦然。一数胜。二力胜胜时故。三无似胜胜喻故。四因胜胜因果故。此文有二。算数.譬喻。乃至余二亦不及之。故言乃至

  经。若善男子(至)无有是处

  赞曰。此显无退。信.位.证.行随应无退

  经。尔时世尊(至)行五波罗蜜

  赞曰。十九颂半分二。初十四颂校量。后五颂半明能信者。不颂初一。初复有二。初十二颂行五度。后二颂校量一信。初中复三一。颂标。十颂五度。一颂结成。此初也

  经。于是诸劫中(至)以回向佛道

  赞曰。下十颂五度中分五。此三颂贫施弟子者声闻也。田有三种。一尊胜。二贫苦。三中容。父母恩田初尊胜摄。今供初田。田.恩两胜。如是等中摄医药故四事便具

  经。若复持禁戒(至)一心不懈怠

  赞曰。一颂戒。二颂忍。一颂勤

  经。又于无数劫(至)尽诸禅定际

  赞曰。此三颂定

  经。是人于百千(至)如上之所说

  赞曰。此一颂结成也

  经。有善男子等(至)其福为如此

  赞曰。此二颂校量一信

  经。其有诸菩萨(至)说寿亦如是

  赞曰。下五颂半明能信者。分三。一颂信者。三颂发愿。一半结成。发愿有二。一总。二别此。初二也

  经。若有深心者(至)于此无有疑

  赞曰。结成也。具有六德。一深心竭情爱法。二清净不求名利。三质直。四多闻。五总持。六解佛语。方信无疑

  经。又阿逸多(至)一切种智

  赞曰。下第二段解持读诵益。长行中有七。一行者功德无边能生种智。二行者为见报身净土。三行者即为顶戴于佛。四行者即为已起佛塔僧坊供养。五行者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六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七行者所在处应起塔供养。此即初文。有二。初闻寿量起无上慧。后于一部起闻持等能生种智当必得故

  经。阿逸多(至)深信解相

  赞曰。二行者为见报身净土。有四。一见报佛。二见净土。三见菩萨众。四结成前。当必见故。见解佛智如报佛故。此以智见非以眼见

  经。又复如来(至)顶戴如来

  赞曰。三行者即为顶戴于佛。闻经随喜已深信解。况读诵受持。敬重佛故名为顶戴

  经。阿逸多(至)供养众僧

  赞曰。四行者即为已起佛塔僧坊供养。有三。初标。次释。后结。此初也

  经。所以者何(至)供养众僧

  赞曰。下释。有二。一略。二广。此略也。全身在此即为起塔。众学所归即为僧坊。受持读诵真行供养。故说即为此二供养

  经。则为以佛(至)作是供养已

  赞曰。下广释。有二。初释则为起塔供养。后释则为造僧坊供养。此初也。有三。一量。二具。三时。是人定超于欲界故。且举极小至于梵天。微能行者善根小故。举小为喻。内法供养胜外财故

  经。阿逸多(至)及比丘僧

  赞曰。此释。则为造僧坊供养。有二。初少指后多指。少指有四。一数。二量。三僧住。四资具。三十二者安四方僧生八道故。八多罗者修八解脱故。一多罗树高七仞。相传解一仞七尺。八多罗树计可知矣。余各有表随义应悉。如是僧坊堂阁下是多指。即是造如前僧坊显数多也

  经。是故我说(至)供养众僧

  赞曰。第三结也

  经。况复有人(至)一切种智

  赞曰。五行者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有三。初法。次喻。后合。疾成种智

  经。若人读诵(至)善答问难

  赞曰。六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道场谓正等觉性。前是菩提此是涅槃。有二。初明六度利他。后结已趣道场。此初也。造塔僧坊供养者财施。赞三乘者无畏施。说此法华者法施。余戒.忍.安.勤.慧如次利他。忍中同止耐怨害忍。忍辱无嗔安受苦忍。志念坚固谛察法忍。得深定勤。摄善皆为利他故

  经。阿逸多(至)坐道树下

  赞曰。结已趣道场。趣真及化二道场故。觉树自荣如生树故

  经。阿逸多(至)如佛之塔

  赞曰。七行者在处应起塔供养

  经。尔时世尊(至)如上之所说

  赞曰。十九颂半分五。初一颂标指前三。次七颂半颂前第四即已起塔僧坊供养。次三颂颂第五行者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次三颂颂第六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后五颂第七行者在处应起塔供养。此初也

  经。是则为具足(至)具足诸供养

  赞曰。下七颂半颂第四中分二。初四颂半即为起塔供养。后三颂即为起僧坊供养。此初。有三。二颂造塔。一半供养。一颂结

  经。若能持此经(至)种种皆严好

  赞曰。即为起僧坊供养

  经。若有信解心(至)其福亦如是

  赞曰。颂前第五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但论一施不说五度

  经。况复持此经(至)功德不可量

  赞曰。颂第六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等皆精进度

  经。若见此法师(至)经行及坐卧

  赞曰。颂第七在处应起塔供养。分四一半敬如佛。一颂知道成。一半应起塔。一颂佛游处

  法华玄赞卷第九(末)

  保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书了 法隆寺僧觉印之

  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兴福寺圆如房之本移点已了觉印为令法久住往生极乐为之

  朱本者皆点本也 左借名□有□他本也点本高名书也(云云)

  天承元年(辛亥)五月二十一日奉传受药师寺善明房得业已了摄释并抄出传受已了僧觉印之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