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无常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无常
如星、如雾、如烛光,
亦如阳焰、雾、水泡、梦幻、闪电与浮云
——如是我观和合法。
即使晓得自己内具潜能,倘若不解诸法无常,也会耽误我们的发展。要能正确看待无常,我们必须了知无常的本性,这样我们便能以对无常的认知,用于自身的体验。
首先,我们观察外境——感官所能感知的一切。例如,四季的特征是气候转变、温度不同、昼夜长短有异。我们也许喜欢夏季,但当冬季来临时,我们仍须予以接受,因为希望某一季永不离去、希望另一季永不来临,这种希望是绝无可能实现的。我们非但不应抱此希望,同时还要尽力去玩味季节的变换;玩味随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各种花鸟,以及从绿转黄继而脱落的树叶;玩味土地的由褐转白,再由白转褐。于一切处,在每一事物上,我们可以看出无常的确很美。
我们生活中的细节也会起变化。从贫致富,从富返贫;今天失业,明天又找到工作;有时当老板,有时做佣人。在政界,宦海浮沈,变化尤剧;许多领袖,掌权几年就得下台,或被推翻,甚至枪毙。影响我们个人事业的变化,也许不像那样大起大落,但是仍然不断发生。
我们内心的生活与感受,也跳不出无常的运作。从早上醒来到晚上入睡,没有一事可持久不变。我们的兴致时高时低、希望及恐惧忽有忽无。我们常常深为外来的影响所左右。我们会因碰见多年不见的老友而感到非常兴奋,但转瞬间来了个敌人,又会令我们的心情完全改观。试想一只关在空屋中的猴子会怎样在窗口上下跳动,我们即可对自己的心有些认识。我们情绪之忽起忽落,一如那只猴子。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出生、成长、上学、变老,而且迟早会死。我们的生命,越来越短,无可奈何。死亡来临时,我们不得不把朋友、家人、财产全都留下。我们会对这种情况感到害怕或沮丧,但那不是接受无常的积极做法。我们不该那样,我们应承认,这种转变到了某一阶段即无可避免,并应决心以更有价值、更具慈悲的方式度过余生。此外,了知他人的命运亦复如是,会激励我们以更大的爱心,对待那些正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人。
我们目前的趋势是,利用余暇寻求享乐、满足已欲;我们不是忽略修心,就是把修心延到最后。当然,我们有时都需要松驰一下,用不着走极端,不过,正确了知无常,会促使我们过更有价值的生活,且获得长远的利益,而非只顾今天、明天。
无常的真正意义常被误解。例如,我们可能认为,既然无常,我们的工作或事业就没有价值,故应予放弃。但这种解释不对,它是把真谛当作懒惰的藉口,当作逃避现实的方法。同样地,如果我们有衣服该洗,而心里想:“我不去洗,因为我们明天就可能死。”那么我们的懒惰会因此而增加,绝对不会因此解悟。
近来有很多年轻人对教育感到厌倦,以致当他们碰到无常的法教时,觉得此一法教提供了他们不再求学的理由——尽管不再求学会令他们的亲友不安,会使他们自己受苦。无常并非意味着我们不该工作或求学,它只是说一切都在变化而已。
我们无须一听到无常便惊慌失措,或起过度的反应。相反地,我们应该善用无常,令其有助于我们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在观察一切事物如何转变的同时,仍可毫无减损我们对生活的欣赏。
正如安乐不可能随时都有,忧苦亦不会一直存在;苦乐的转换,十分自然。但无论当时的情绪如何,我们可以时时随遇而安,即使是在非常痛苦之时,我们至少也是有所感觉,至少也能试着与那种感受的性质相配合。
我们必须不再把内在与外在的任何事物,妄想为实有。如果我们一心想把事物之确定性看得越来越高,那么当转变无可避免地发生时,我们就苦了。过分在爱憎之中打转,使得我们对所经历的事物不是想要排斥,就是想要执着,因此,我们对发生的转变,非但不肯接受,反而加以抗拒。像这样连续不断地打着必败之仗,会让我们的情绪忽高忽低,以致内心丧失安定。以上所说,重点全在我们必须了知没有不变的事物,从而减轻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执着。
心既尚未调伏,我们所受之苦便永无休止,故宜趁早修道,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我们也许一厢情愿的自以为万寿无疆,但当我们仔细认真地考虑一下时,我们即可看出那明显的事实——明天再修都可能太晚。我们之易变,一如其他事物。
由此可见,无常遍及所有外在世界,也遍及我们内心经验。我们既不能阻止无常,也不能避免无常。无常无时不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承认无常。如实接受无常,有助于我们欣赏自己所有,同时减轻对自己所有的执着。了知无常,会令我们不致误入歧途去从事无谓地追求。非但如此,我们还可藉着将此项认知普遍用于生活之中而成熟自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