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蒋贡康楚文集:无云晴空 根大手印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4日
来源:   作者:蒋贡康楚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蒋贡康楚文集:无云晴空 根大手印

 

  论及大印之根时,实相无明两具有,

  根大印之意为何?“实相”指的是根本,也就是一切诸法想象的本质:“无明”则指一个人还未认知此等本质时的迷惑状态(藏语里的“无明”,事实上是指与本质相背)。因此,此处说的就是这两种状态。

  关于这点,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鬘》里提到,一切情器本身,其本质都是纯净无惑的,由于众生不识自性,才会生活在一种迷乱的状态中,但迷惑并非随着心性与生具来,心性本身是纯净无垢亦无惑的,迷惑仅指我们未悟自己本性时的状态,相对于佛陀是已悟的觉者。另一方面,成佛并非指去寻求某种新的东西,而是去认知本来即有——早已存在的东西。

  总之,根大手印包括了实相以及无明:它包涵了无惑的自性,以及不识的自在。迷惑会化现各种妄见,例如:相信一切事物实存,或根本不存在。

  轮回涅槃无偏倚,

  虽然在实相上来讲,轮回与涅槃是不二的,但在我们的眼里,它是两个完全相反对立的东西。带着轮回的迷惑,便注定要尝到轮回的苦果。例如,在我们的想法里,轮回是痛苦、不好的,我们要出离它,以免受苦;而涅槃则是清净常乐,完全异于轮回,且高高在上的一个境界,我们要努力证达。

  我们迷惑的心认为轮回与涅槃是二个迥然不同的存在,轮回低劣,而涅槃则完美无缺,人人想要。但究竟上来说,迷惑的轮回与由迷惑中解脱的涅槃,在本质上是毫无差别的。

  轮回本质空,但由于我们无法体悟空性,便直觉它是痛苦的、生死流转不息的,而涅槃则是清净常乐,这是其唯一不同之处。事实上,涅槃的本质亦是空,一如轮回,因此,究竟上来说,轮涅是无二不可分的,诚如《偈颂》里说的:“轮回涅槃无偏倚。”——轮回无所舍,涅槃无有证。

  远离增减二边执,

  由于究竟实相的本质是空性与光明的合一不二,因此一切诸法是离于空、有两边的。不明了这点时,心的明性便化现为世间的相对东西。

  不明一切诸法的本质,便会生起顽强的主观妄见,不是认为一切恒常不变,就是完全加以否定。前者将导致有常的执取,相信一切永恒不灭;后者则会产生断空的边见,否定一切的存在。只要我们不了解明、空不二,便会执于这些错误的知见,永远不能由“万物是否存在”,或“自他是否存在”等等的妄念迷惑中走出来。

  在相对的世界里,万法皆依因缘而生,一切事物的显现也由因缘的和合而成。因此它们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所以此等空、有的边见并非正确。由于对万法缘生的道理不解,才有执取边见的想法。

  这是第三世大宝法王——让炯多杰在他的《大手印祈请文》里所写的:

  万法皆属心的投影

  心本身并不存在

  因其存在本身乃是空性

  虽性属空却能无碍化现

  小心谨慎地关照

  愿终能找出一切的根本

  对一切万物迷惑在何处?外在对象是迷惑的根源吗?也就是迷惑是由外在现象所引起的吗?事实上,一切诸法既是由心的明性所现,因此,迷惑并非来自存在的客体;诸法的显现事实上是心无碍的游戏。若说一切万物均由心所现起,则我们能假设迷惑是来自心性本身吗?但事实是,我们心的本性空,因此迷惑也不可能起自于它。

  心的本体为空,却可自在无碍地做任何仙现,这就是心与根大手印二者最基本的东西。心的本质是空的,却能毫无阻碍地生起任何东西,由其无碍的空性中无止境地化现一切。相对上,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但究竟上,它与心的空性是合一不可分的;离于空有二边,便能了悟缘起性空之理,其间并无相互矛盾之处。因此,迷惑的产生,既非来自外在事物,亦非起自我们的心性,纯因对自心的空明无所认识所致。

  非由因生缘使变,迷惑痴愚无贬损,证悟亦不有增誉,惑悟两皆无所悉。

  心的本性——或曰根大手印,是离于两边的。它非由“因”所生,故不若外在诸法是由因缘聚合所生;同理,它亦非籍由“缘”能改变的,所以也不像外在事物常受种种影响以致生变。这两项都无法应用在心性上。

  无明或证悟都无法对心的本性有任何影响。虽然尚未明心见性时,我们会停留在迷惑的状态,但心性本身并不因此而生迷惑或遭污染,它永远不变如斯。

  同样地,即使我们想尽办法要脱离迷惑、认知心性,心性本身亦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它不须要之前不会曾存在于自身的东西,如前所提,既然心性本身不曾因迷惑而产生迷惑,它也就没有“从迷惑中解脱”之说可言。

  无处显有真实体,一切本然无碍现,轮涅遍满如虚空,迷惑解脱之根基。

  心的本性不依因缘生灭,也不似外在物体是由物质组成。这点说明了它的无碍性,可自由的化现。虽然心的本性是空,但却也非空无一物,它可生出轮回与涅槃,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依照让炯多杰所写的《大手印祈请文》,有如下句子:

  既然佛也看不见心

  因此它是不存在的

  然而它又是轮涅一切的根本

  因此心也非不存在

  不论在目前我们身处轮回迷惑状态,或已由迷惑解脱的情况,心的本性都是完整无缺的。若要由迷惑中跳脱,便一定要除去遮盖心性的障碍,而之所以有迷惑的状态和轮回的体验,乃是由于我们还未识自心心性所致。如果认知了它,便能由轮回中解脱;解脱并非要从外面寻求某样新的东西,因为它原本就已住于我们心内——心是一切轮回与涅槃、迷惑与解脱的根本。

  若以自性之光明,以及第八阿赖耶,彼即惑与悟之本。

  倘欲见此中道貌,其质本空性则明,明空不二觉观髓。

  由于自己迷惑当前,紧抓念头,以致无法体悟到本俱的自生明觉,也就是心能显万法的自性光明。相反地,我们多体验到的是所谓的“阿赖耶识”,也就是一切诸种意识的根本。阿赖耶识储藏了所有善、恶、无记等业,当它开始活动时,便同时投射了这些业影。但事实是,阿赖耶识的本质,除了自知自证的明觉外,别无其他。

  由于心的明性特质,因此无法把自己隐藏起来。它能自知,亦能显发佛的种种功德事业。心的空明是无二的,这也是构筑它的要素。心是虚空(空性)与智慧(明觉)的结合;而“觉观髓”这句话,指的正是空与明的合一。

  它是虚空不可攫,无暇珍贵澄水晶,自性光明烂耀灯,无法言诠瘄哑然;它是晶莹无碍智,光明法身如来藏,本来清净任运成,无法以喻意传之,任诸言辞难诠释,此即法界不思议。

  虽然我们无法指出心,说明就是这个或那个,但它是偏满轮回与涅槃的。佛性,也就是我们的心性,不会因任何障碍而染污,它就像一颗完全清晰明净的水晶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它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周遭的一切。心的明觉与自性光明是自证自觉的,不必添加任何东西。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任何描绘都不足以道出一个真实直接的体悟,就像聋哑之人无法用言语说出他们的感受一样。心性本身是一种圆融无碍的智慧,它涵括了之前我们所曾描述的一切功德与特质——它就是法身。光明法身本身与如来藏(佛性)是一丝不差的,它不曾因业障而受垢染,俱足且自然地显发佛的六十四种功德,完全无需向外取求,本来清净,任运天成。

  不过佛性是无法用举例或概念的东西来描述的。佛陀曾说过:一切最高形式的知识——般若智慧,由于超越我们有念的心,因此无法以有限的想法、念头附会,无法以言语、文字描述,也不能以概念的东西来解释。

  佛性无法籍着思考、推测或知性上的方法来理解,而譬喻、概念、思想或个人的主观想法,也绝无法让我们对自心本性获得一个真正地了解。其他东西或可用这些方法来认得,但佛性里的明觉,则必须籍由禅修的内证才能显发。

  若要进入此胜道,首当断除一切疑;

  佛性、法界是超于言语、概念和个人的想法的,而我们应如何才能开展明觉?首先我们要领受法教,建立起正知见。我们应知,法界并不实存,相对上,万法因缘生;而究竟上,一切皆空,纯由于自身的迷惑,始认这这些都是真实的,这两种层次的真谛——相对于绝对,是合一不分、不相抵触的——它们是一体的。

  一旦我们了解了各种层面的正知见,体认到相对与绝对真谛的不二时,便能不落空与有的边见,也便能以此知见修行。

  再以正见禅修之,便似大鹏纵虚空,无疑无惧亦不怯。

  未具正见而修行,如眼盲者踱荒野。无法定法难取点,

  倘无修行唯知解,犹如悭吝困富人,无法证果利自他,见修双行殊胜宗。

  佛陀依照不同学生的程度和智慧,给予非常不同层次的法教;有些教法直接将意思传达了出来,有些则须加说明,或作更进一步的阐释。前面我们已将真(究竟)欲(相对)二谛做了解释,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点,或只是有些模糊的概念,便无法判别哪些教法我们可以马上抓住意思,哪些则还须更进一步地解说。不解二真谛的不二性,便会觉得它们相互矛盾,以致甘冒陷入迷惑的危险,直在理论上钻营。例如:我们曾看到某些教法说东西是存在的,而在别的教法,又说它不存在,让我们感到相当矛盾和困惑。佛陀的法教完全融合了真俗二谛,虽然他或许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或相对或究竟的真谛,但这都在假设学生已能完全了解两种实相的不性为前提的。如果缺少这种了解,一切便会变得错乱复杂——我们会在禅观万物的相对实相时,漏失究竟层次的东西;而在谈到究竟实相时,忘了相对层次的东西。若明了两种真谛的合一不可分,我们便不会产生困惑了。因此了解真俗二谛不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修习大手印的金刚乘行者而言。

  中观的学说是谈论有关空性方面的东西——也就是一切诸法离于空有二边的,虽然中观不同的派别,例如,自空派与他空派均以不同的方法来阐释空性,但其内容并无相互矛盾之处;他们并非在所教的东西上有所差异,而是在空性的阐释上所强调的层面有所不同而已。中观自空派强调一切诸法其质本空,它的重点放在空性本身。同样地,中观他空派则说明心涵括了佛性,但我们必须净除障蔽它的东西后,佛性才能显出,因此它的重点放在明性的层面上。若我们了解了这两种解释,便能领悟到明与空是不二的。这方面的知见,在禅修大手印时绝对是需要的。

  只有在我们对正知见完全深信无疑时,才能正确地应用各种不同的禅修技巧,毫无障碍的修行。这也是偈文里面所说的,假如我们对正见生起强烈的信心,如理如法地修行,便会像一只大鹏金翔鸟,完全不受干扰阻碍,随时可以面对修行中的任何状况。而由另一方面来看,若想修行,而无开头对知见有深入地了解,便会受绊于这些疑惑而跌倒,以致对法道犹豫不前,不知自己是做对还是做错。由于取不到定点,我们便会像瞎子踱荒原一样。

  虽说正见极为重要,然而仅是这样仍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实修,才能获得内证。仅持知见而不修行,是一点都无法自利利人的;就像富人被悭吝拴住了一样。因此,依此殊胜传承,正见必须与修行发展出来的证观结合。

  中道行中无明貌,不识自性五因故,

  虽说心的本性是光明、是佛性、是毫无一丝惑障的,但由于我们末能识它,以致陷于迷惑。为何我们无法认知它呢?这乃由于五种因素所致。

  首先,我们未能了知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一切众生的佛性是一样的,它平等如一地偏及所有众生,毫无质量上的差别。未能认出这点,是无明的首因。

  第二,对轮回涅槃的分别对立见,认为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异的东西,以致不明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成佛除己无它,而一心想向外求取。

  第三,即使成佛只是认知心性,刹那即能达成之事,我们仍觉成佛之梦非常遥远,路长且难,根本不想走下去。此处,我们的睫毛可以提供一个例证:不管睫毛多贴近我们的眼睛,我们还是看不到它。同样地,佛性就是我们的自性,但我们却毫无所察,因为佛性虽只是心性的明觉,妄想却阻碍了我们去了悟它。

  第四个原因是,不了解相对世间的生活体验,都是起自内心储存的影像现前,以致不断对主客加以分别。我们所感受的外境是客体,相对于觉受者本身的主体——也就是我们自身,二者皆由于存在阿赖耶识之心影的投射,其实,这全由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习气所造成的二分法。每个人都把尘世周遭发生的事当成是真实的,而在一来一往之间又启造了更多的善恶业,形成更多的习气。

  第五个原因是,我们本具佛性的心,事实上已具足了佛的一切功德。我们的识流本来就具有诸佛法身以及色身的功德,只是通常我们相信要先净除业垢、积聚功德,才能成佛。

  以上这五种因素阻碍了我们去了悟佛性,也就是自己的心性,同时造成了迷惑——轮回。

  俱生无明汪洋中,我执惑迷波涛涌。执取有我主客立,攀执习气坚牢故,业力积聚生熟果。生死水车辘辘转,轮回体性本无垢,显时实相亦是空,

  虽然心的体性完全是清净无染的,但我们却未能认出它,不识自己的心性,即是所谓的无明。由无明而产生我执——执持有一个“我”,自证自觉的心性被错误地认为是自我,以此起了各种分别,产生攀执。同时,具有投影能力的识觉,被当作是一个与投影者不相干的外在客体,而产生了依执。这种分别的二元见形成了我们的行为,而许多不同的业力就是这样积聚起来的。储存的心影以及积造的业力成熟了,其推动遇程就是轮回,造成我们不断在其中流转。轮回水车辘辘转的隐喻,指的就是这个过程。

  我们下面要将轮回解释得更为清楚些。

  我要说的第一样东西是阿赖耶识,是整个过程的基础。任何超心动念都会形成习气,依序它又带起烦恼与妄念,这在阿赖耶里又形成更多的习气。心的另一样东西称为“心力”,它把任何影像都储存在阿赖耶识里。第三个是住于阿赖耶称为“混沌心”的东西,它是迷惑以及“我”、“我是”等概念的根源。心影的储存、执“我”的混沌心,以及制造念头、培养行为倾向、养成习气的心力,是阿赖耶识的三个构成要素,它们一起形成了轮回的种种。

  让我们以眼识所接受到的一个影像为例子。当投影出现时,我们的价值观马上跟着生起,分别好坏,抑或是不好不坏属无所谓者。虽然眼识本身可不漏失地接收到一切外在的影像,但像“这是一个东西……还不错”等的判别,则是由心识来执行的。当心识判估一个接收到的感觉时,这种价值观会在心底产生一个映像,它是心力在阿赖耶所储存的一种习气,而这些又加强了之前已储存在阿赖耶的影像,让我执和混沌心变得更加为坚固。

  概略来讲,我们可以说,迷惑的根源就在于心力以及阿赖耶识本身;心力储存在阿赖耶的影像造成了后者,由于如此,我们便在外在所接收的客体、内在的五识以及心识之间起了分别,而这又造成更为牢固的对立观念。

  我们可以用“五蕴”这个名词,将整个过程解释得更为详细。五蕴刺激存在阿赖耶的影像,进一步产生了六识的作用。受蕴与识蕴产生对客体觉受的攀执,因为有了识觉,各种欲乐、嗔厌和分别心便由此生起。想蕴与行蕴则是与觉受的反应有关——攀迎于快乐的,而厌拒于不快的等等。当执着变得强烈时,色蕴便产生,造成自他的分别。

  外在的它体一一经过六识的摄收判别,便造成了一个圆圈——轮回的流转。但事实是,唯一使轮回之轮不停转动的是储存于心裹的影像。当阿赖耶受心力的影响活动时,便再一次向外投射反应。因此把相对显现的诸法当作真实所导致的困惑,不如说它仅是我们心无碍化现的一个刹那显现而已。因为以万法的究竟真实体性而言,它是毫无一丝迷惑的。一切诸法本质为空,虽可化现万物,但若依其体性来看,则非真实存在——它是空性的。我们或许会认为,只有当它不做化身时才是空的,化现时则非,但这不在此论。一切诸法现起时,其本质是空的,也由于此等空性,才能无碍地化现一切。

  三身湛朗唯万物。

  由于万法本体为空,才能在光明无碍中化现,因此佛的三身也任运自然地偏及一切相对的万物。一切诸法本质为空,性则光明,而其化现更是无碍无限。

  一切外相唯心所现,由于不解性空的道理,才会产生如阿赖耶的迷惑。换句话说,由于末能认知自己清明的心性,才会造成迷惑——混沌的心;也由于不解心全然无碍地显现,才会经历迷惑的种种——识觉。因此,其中唯一之相异,仅在于了知与否。若末能明心见性,就会受阿赖耶的混沌心,以及自己的识觉摆布。但事实上,它们也正是体性空明、化现无碍的佛之三身,而这也就是为何说佛的三身任运无饰地偏满一切的原因了。

  生之本质即无生,原来无生岂有灭,离二边执无所住。

  一切诸法唯赖我们的识觉才存在,但存在的只是可视的外相,是依某个因缘相对显现的。从究竟的观点以及一切诸法的本质来看,法界并不存在,它是由于无碍地化现和无间的特性,才持续不断地一一幻化在相对层次上的。在对立二元见的门槛上——在因缘所生的万法,以及在确未曾有一法的实相两者之间——无所住。心的体性——也就是光明心,是无生、灭、住的。

  此心难以言概全,输涅幻化一一现,了知自脱无上见。

  悟时一切即法而,无破无立真如性,越此念心即究竟。

  何为无生、灭、住?它是心的一个实性,但只要我们不识它,便要堕轮回。换句话说,万法是依于我们的觉知而显现的。要证入涅槃,并非要先征服轮回,或切断烦恼以开展其他新的东西;相反地,我们要直观恼障的真貌,认知其体性,进而自我解脱。若能具此无上殊胜之见,便能了悟实相——也就是万法之法尔自性。若能达此证悟,完全认知万法之实性,解脱轮回或证入涅槃均无所费心造作,则一切便都是究竟实相了。妄心消失,好坏的对立价值观也跟着不见,我们便能达到目标,也就是了悟了究竟见。

  简单的说,万法均无真实存在的体性,基于此,一切诸法就是佛的三身。无生本质为法身,无碍显现是报身,而无尽化现的万物便是化身。三身合一便是万法的本质,也是“真如性”之所指。无障破亦无立成,是指当我们了悟了万法即佛的三身时,便能住于本然任运的体性中。这是究竟见,也是根大手印。

  根大事印摘要

  我们的真实体性是佛性,离于“空”、“有”二边。它本来清净无碍,自然天成,不需证得;它不是一个客体,亦非一样东西;它无特性,却又无所不偏及。外在世界一切情器均具此真性,如虚空偏满一样。相对上,轮回与涅槃看似两个分开的境界;但究竟上,它们是法尔如一的。这就是心的体性,也是佛性、究竟实相、无上菩提心。

  这些是有关大手印,也就是诸法实性的一些概念。

  以上关于根大手印,也就是真实体性似及正知见的偈颂,在此结束。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