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住行心要·第十章 入王城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3日
来源:   作者:创古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住行心要·第十章 入王城

 

  无上圆满胜利者再度对月光童子说:“童子!既是如此,我应修习所谓的‘矢志住于心要’。为何如此?童子!此乃因为矢志住行心要之菩萨不难达到无上圆满之真实证悟,何况是此三摩地!”

  接着,月光童子自座上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向无上圆满胜利者作礼,并说:“无上圆满胜利者!无上圆满胜利者给予及全然授与一切菩萨摩诃萨之益言与教法,已被确实领受、已被全然知悉、已显示菩萨之一切修学,此胜妙演说解疑妙不可思!无上圆满胜利者!此乃如来之境,尚未声闻及辟支佛地,更非外道之境!”

  “无上圆满胜利者!我当矢志住行心要,我将不顾自身命地追随如来之足印!为何如此?无上圆满胜利者!我愿力命仿学一切如来,我愿真实、全然觉醒而得获无上圆满之证悟!无上圆满胜利者!我愿彻底征服邪恶之魔罗!无上圆满胜利者!我愿解脱一切众生之恐惧与痛苦!唯愿无上圆满胜利者悲愍,将手置于我头顶!”

  或许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以大信心及虔敬心来修持及成就法教。如此的动机是正面的,但是却过于狭窄及有限,因为它不包含菩萨行者的宽广心态。理想上,我们应该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动机,应当观想众生的数目如天空一般无限,并深知他们全都希望离苦得乐。虽然他们希望得到快乐,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制造乐因,以及如何避免苦因。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已经得受了佛陀的法教并遵循他的脚步而修行,所以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及放弃什么。经由修习法教,我们不仅能断除苦因及制造乐因,尚且能利益其他众生。我们应该努力开展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寻求无上圆满证悟的愿力。恳请大家以这种心态及动机来学习及修持佛法。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到《三摩地王经》的第十章,章名是。在此,菩萨月光童子感到对佛的极大信心及虔敬心,因而做此请求:“世尊!请将您的右手放在我的头顶上。”由于这项请求,佛陀伸出右手,将它放在月光童子的头顶上。在那一刹那,前所未有的经验发生在菩萨月光童子身上:无数契入三摩地境界之门在他的存在流这中敞开,知宿命及其他如来功德,任运自然地展现。

  这极不寻常,因为经典不常叙述请求及得受加持的事件。然而,就在此章,我们非常清楚地领会到:基于由佛陀的手所得受的加持,菩萨月光童子达到一个特殊的觉悟境界。重覆地做礼拜及祈请,对我们大手印修持道的行者而言,至为重要。我们每日的吟诵包括祈求加持:

  教云虔敬乃为禅修之首,

  上师开启口传宝藏之门;

  于此恒常礼敬之禅修者,

  祈加持而生无为之虔敬。

  在金刚乘法教中,有许多技巧及方法可以帮助行者产生对三宝及根本上师的信心,并藉此得受灌顶及加持。其中的主要理由是:倘若我们尚未瞥见或证知三摩地境界,这可帮助我们有此证知。若我们已经证知三摩地境界但尚未达到稳定或明晰的阶段,修习虔敬心而得到加持可开展此种稳定性及清明性;同样的,已达到稳定性及清明性的修持者,必定可以在法道上不断地进步,使三摩地境界继续展露,并提升至更高的层次。因此,在金刚乘系统中,得受加持至为重要。虽然《三摩地王经》是一部经典,我们依然发现它提到得受加持。

  得受佛陀的加持之后,月光童子邀请佛陀及全体声闻僧众及菩萨众到他家,接受胜味饮食的供养。此章详细描述月光童子如何庄严雕饰城宅、清净城巷道路及美化王舍城与灵鹫山之间的一切景观——他做了极为庄严富丽的布置。

  据说,当时王舍城与灵鹫山的景色极为完美。但是,今天,当我们去这个区域参访时,所见到的似乎和此经典上所描述的截然不同。我们的时代和佛陀住世的时代大不相同。佛陀在考量五种圆满的因素——包括至为圆满的地方及至为圆满的父母——之后,出世于印度边界。佛陀发现,当时在现今印度、尼泊尔边境附近的那个国度——有时称为“高贵国度”,具有极高雅、极丰饶的文化——是最适合他降世的地方。从此以后,那个地区的福德与繁荣衰损了许多,难怪我们对它有相当不同的感受。

  接下来,此章描述月光童子如何以最胜的恭敬及景仰,作各种供养,并请求开示。这显示在请求开示时,表达对上师及法教至深的恭敬及珍视是必要的,这是极为重要的观点。

  佛陀说:“修学佛法时,我们应该持有四种观念。第一,持有自己是病人的观念。”这表示什么?这表示我们现在处于所谓的“轮回之存在形式”之中。我们由于业力及烦恼的缘故而来到这儿,目前,我们仍然在播种恶业及烦恼障的新种子,这注定我们将于未来再度承受痛苦的果报。

  沈溺于轮回中时,要避免或超越三种苦(三苦:苦苦、坏苦、行苦)是不可能的,在现在及未来我们都会遭受痛苦。这如同一个人现在因患有某种疾病而感到不适,而且,这种疾病将会在未来导致更复杂的病症。我们必须接受生病的现状并继续病下去吗?不,我们不须如此。生病的人可以试着寻找适当的治疗,同时铲除目前的疾病及未来的病因。同样的,陷于轮回但希望得到解脱的人,可以且必须寻求治愈业力及烦恼的疾病。无上圆满的佛法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治疗。因此,佛陀说:“把你自己当做是病人,奉守佛法是良药的观念。”此处所指的佛法是戒、定、慧三种修持。

  以上是我们在修习佛法时应该持有的“四种观念”中的第一及第二种。第三及第四种和“医师”及“疗法”有关。佛陀说:“你应该持有精神导师是一位胜任、善巧的医师的观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或许会承认自己生病了且必须服药,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应该服什么药。当我们生病时,并不是服用任何一种药物就可以了,需要的是根据特定的病情而处方的正确药物。若要痊愈,我们必须去找一位胜任的医师,无能的治病者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同理,只要我们依然滞留于轮回之中,必定会遭受痛苦并制造新的苦因,为了矫正这种情形,我们必须仰赖圣珍佛法的良药。善知识或上师就如同善巧、胜任的医师,十分清楚何种药物最适合我们的特殊病情。

  第四,佛陀说:“如同你会遵循治疗之方一般精进地修持。”当我们有大福报领受法教并正确地付诸实修时,我们应该持有何种想法?如同为了恢复健康,我们会用心地遵照良医所给予的治疗药方一般,为了变得更自由,我们应该精进地运用对治恶业及烦恼障的胜法,这非常重要。

  佛陀所教导的这四种观念,是非常积极、正面的说法,但是,上师与弟子的关系也有可能会被曲解或误会。此种错误是在接触佛法时可能会产生的“四种邪见或错误的态度”。徧知的大师龙千[日/阿]江(Longchen Rabjam)记述了此四种邪见。他说:“有四种观念是必须避免的:避免视上师为麝香鹿、自己为猎人、法教为麝香及求法的行为为自麝香鹿榨取麝香。”有些人把佛法当成他们必须拥有的珍品——如同麝香,然而,他们对佛法上师并没有真正的感情及尊重。对这类的人而言,上师就像是一头麝香鹿,其价值在于他们能从中榨取之物。对他们而言,得受法教及试图了解佛法,和去打猎、设陷捕捉麝香鹿、取得麝香扬长而去,并没有什么两样。龙千[日/阿]江如此告诫:“这是一种邪恶的态度及错误的动机,请务必放弃!”

  我们应该像本章所描述的大菩萨一样,显示无限的尊敬及仰慕。他装饰、点缀了佛陀从灵鹫山前往王舍城到他家全程的一切道路及街巷,彻底扫治、清净及美化一切景观。在他家中,悬挂了各种不同的庄严物,例如宝幡、宝幡、宝伞等……。总之,他以最精致的装饰及供养来表达他的至试与至敬,并以此欢迎佛陀的驾临。

  我们可以大菩萨月光童子为典范,学习如何请求开示。《三摩地王经》第十章叙述了他所做的努力。

  迎请佛陀及他的僧团进入他家,坐定、献供养之后,月光童子接着以赞颂佛陀不可思议之胜妙形相及诸种功德来供养佛陀。他以语和意做此赞颂供养。他在心中默念请求:“佛陀如何能显现如此曼妙、不可思议之身、语、意功德,并行使如此胜妙之证悟事业来感化及引导一切众生?我等愿证佛果之菩萨众,如何才能开展这些功德?”佛陀知道他心中所默念的请求,于是回答道:“若菩萨摩诃萨具足一项无比的功德,他将迅速、真实及全然觉醒而证得无上圆满的开悟境界。”

  佛陀继续说道:“此项功德是什么?是了解一切法之体性。”这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如实地见到事物的真实状态:一切现象的空性。了解一切现象或一切法的体性又是什么意思?这在此指的是“了解一切可知之事物皆没有名称(一切法无名),即一切事物都不具有任何具体、独立的特质或体性。它们超乎名相、术语、用辞之学,不受限于名称及语言,它们超乎了“文字”。这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事物之本性不仅超越了名称或文字,也超越了名称或文字所指的具体特质。以“山”这个字为例,山本身超越了“山”这个标笺的具体特质;同理,身体超越了“身体”这个字,房子本身也超越了“房子”这个标笺。

  空性的自然状态在一般经典法教中被描述为“法性(梵文dharmata),在金刚乘教法中则称为“心的本性”。在此章,佛陀说:“一切事物皆无名、皆超越文字、皆远离音声。”这表示我们无法真正以文字语言陈述事物的真实状态或本质。经典法教和此叙述:“智慧是不可言谕、不可思议、不可描述的。它不生、”同虚空之本质。”

  经典中通常使用“空性”或“法性”这个字,但是,在金刚乘中较常使用的是“心的本性”或“心性”——这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你一样无法以文字语言充分描述事物或心的本性,如果你说:“它是如此及如此。”这听起来像是具体的、真实的。

  总之,事物的真实本性无法用文字或概念表达。任何文字叙述都是以幻惑的方式去觉知事物及建立其存在性,这是一种狭隘、有限的观点。另一种叙述方式是以相反的对境来定义一对象,即描述它不是什么;但是,这必定会驱入一种虚无、空洞的状态。“是”与“不是”都不足以表达事物的真正实相,藉由思考——思考仅是企图建立概念之无明概念的表现——我们努力地想确定“是”像这样或“不是”像那样,或“两者皆是”,或“两者皆不是”。任何经由幻惑的文字而叙述事物本性的企图,只会导致更深的错误经验,并不能接近超越了文字语言及名称的真相。

  念头也是一样。由于无明不断地引发二元对立的心,当它落入“这是”这边见时,实质存在性的观念应运用而生:当它落入“这不是”的边见时,虚无空渺的观念应运而起——这两者都不能真正接近实相。总之,事物的本性超越了语言及概念。

  根据经典系统,行者必须经过极长一段时间——有时长达三阿僧祇劫(大劫)——的累积大量功德之后,才能了知事物的本性。金刚乘系统则相信由真诚的虔敬心、专一的礼拜及领受灌顶与加持,根本上师及传承上师心中之了悟能以某种方式传入我们的存有之流中。这使我们能了悟超越语言、文字、名相及声音的心性。

返回目录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