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谦•冉江仁波切: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的处方 第八章 究竟菩提心的修学次第
雪谦•冉江仁波切: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的处方 第八章 究竟菩提心的修学次第
究竟菩提心是这个教法第二主要部分的主题。菩提心有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两个面向。在根本上,这两个面向不是分别独立的本体,而是理解和了悟的两个面向,彼此相辅相成,如同鸟之双翼让飞行成为可能。
一切有情众生都想要离于痛苦,获得安乐。然而,一切众生却对如何达成他们的目标感到迷惑。讽刺的是,他们的行为常常与他们的想望相互抵触,在摧毁获得快乐的所有机会之同时,不断地延续痛苦。一旦我们了悟这种人间的状况,自然而甚深的悲心就会在心中生起。
然而,仅仅拥有这种悲心的感受是不够的。我们实际上需要“采取行动”来利益他人。去除痛苦真正原因——无明,这乃是利益他人的最上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朝着证悟的方向前进。而为了朝证悟的方向前进,我们需要对胜义谛(究竟真理)有甚深的了解。
究竟菩提心
一旦你熟悉这个,
便生起究竟菩提心。
有三种知识最终能帮助我们了解究竟菩提心:听闻或学习的知识;深刻思量所学所闻而产生的知识;由禅修或以觉受来熟悉所闻所思而获得的知识。藉由——进展这三种知识,我们将透过直接的觉受体验而洞察菩提心的究竟面向。我们将更加熟悉心这个内在现象的自性,以及显象这个外在现象的自性。
我们倾向把事物视为讨喜的、讨厌的或中性的,而无明则是这种强烈习气的根源。我们对美丑的判断,使我们直接用这些特征来区分外境。我们开始有所分别,接受我们喜欢的事物,排拒我们不喜欢的事物。
所有可辨识的显象,包括内在和外在的现象,
皆如梦如幻——
过去它们不存在,
未来它们也不会存在,
在此之间,它们透过一连串缘起而显现。
溺水或被火焰吞噬的梦境,可能非常栩栩如生而吓人。当我们梦到这种景象时,我们无法明白梦境并非真实。只有当我们醒来,我们才会了解,它只不过是自心的显现。我们一般把现象视为讨喜或讨厌的方式,与做梦非常类似。
显象如同梦境,缺乏任何本具的存在。不论显象维持多久的时间,它们从无中生起,也不留痕迹。如果显象缺乏本具的存在,那么它们如何能显现?事实上,它们能够以无限种方式显现,如同一场梦境或一道彩虹,唯有透过众多因素的短暂结合才能够显现。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够精准地聚合在一起,乃是因为它们不是自发地存在,不具有一个永恒的实体。没有现象可以独立存在,没有现象拥有坚实的存在。当我们习惯把现象视为如梦似幻时,显象将变得较为清澈透明,也较不那么坚实。
现象虽然显现,
但从最初始以来,就缺乏真实的存在;
现象原本就缺乏本质,
现象也不存留。
现象是三身与智慧的展现,
其究竟自性从未改变:
过去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
现象世界正如一场梦。现象看似坚实,但是它们也如同它们所显现的方式一样从不存在。在现象看似如此的方式背后,并无坚实的实体;从一开始,它们就缺乏本具的存在。在现象世界之中,除了如动态流水般不断改变、相互依存的关系之外,别无一物。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观看现象。第一个方法是“不净”观。不净观是一种迷妄的观看方式,即把一切视为坚实且具有本来的特质。第二种方式是认清所有现象不变之空性。
现象是“三身与智慧”的一个展现。三身(kayas)是成佛的不同面向,即化现的、细微的和究竟的面向。当心不迷妄的时候,智慧是心的自然状态。不论现象显现与否,究竟自性从未改变。究竟自性不是空无现象,而是现象的真正自性。
由于不明白这一点,
幼稚的有情众生视现象为坚实;
因此开始一连串的爱与憎,
以及轮回的巨苦——这场不存在的化妆舞会!
如果我们认清现象不变而究竟的自性,我们也将认清现象是无实质的。事物显现,然而它们却是空虚的;事物是空虚的,然而它们显现。“空性”(emptiness)不是没有现象,现象不是没有“空性”。相反的,这其中有“显”与“空”之双运。只要稍微了解,事物不如它们所显现的模样,就已经朝“看清事物之真正自性”跨出了一大步。
在我们了解这一点之前,我们如同天真的小孩,容易受到显象的愚弄。在我们的迷妄之中,我们视现象世界为坚固而真实。我们没有看清,现象只不过是智慧与空性的展现。我们把现象具体化,因而开启了一连串永无止境的爱与憎,进而制造了渴求和欲望。把现象具体化的这个错误,制造了永无止境的轮回。事实上,轮回的一切痛苦只不过是“一场不存在的化妆舞会”。
无明和“视众生与现象为实有”
是强大的根;
当这些成为习惯,
轮回就生起。
我们有这种习惯:无知地误解现象世界是坚实的。这种习惯使我们执着于实有,此即轮回的真正根源。我们愈执着,现象似乎愈坚实。这种老习惯难以去除。我们对实有的执着,如同一张卷绕了长时间的老羊皮纸。当我们试图把这张羊皮纸摊平时,它立刻卷绕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张羊皮纸才可被摊平。相同的,我们需要时间让自己跳脱“强烈执着于实有”的纠缠。
我们需要一再省思和探究自我与现象的自性。渐渐地,我们将获得这种了解。
遵循佛经和上师的口诀教导,
具顺缘而立志解脱的众生,
首先必须让自己熟悉
众生与现象不存在之理。
为了驱除我们寻常的迷妄,我们应该遵循正统的佛经,依止具格上师的口诀教导,并且努力把它们付诸实修。结合佛经与口诀教导这两个面向是重要的。佛经是以佛陀及其追随者的甚深理解为基础之正统论证与知识。上师甚深的口诀教导是以觉受为基础。上师的协助可以帮助我们对佛经所实际陈述的教法有直接的觉受。
辨识执着的对境
执着“自我真实存在”的这个想法,
是把“我”念当做一个真实的本体。
这是因为误解了
那易腐坏消亡的五蕴。
“我”是五蕴的短暂聚合。这不同的五蕴构成我们的身心系统。我们错误地把身与心的聚合——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集合——视为自我。在本质上,五蕴是多元而短暂的。然而,我们创造了“自我”这个观念,并且认为“自我”是一元且永恒的。我执是我们添加在五蕴之上的一个区分“我”之概念。
如果人们适当地检视
这五蕴的集合,
它们如同闪电、瀑布或油灯般
合成而无常,
就好像错把绳索当做蛇,
人们看清自我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见解:
自我不存在,并且缺乏本具的实体。
我们需要解构这个“自我”的想法。当我们说“我”或“自我”时,我们想到一个永久而一元的本体。但事实上,“我”只是五蕴的集合,而这五蕴如瀑布或油灯之火般短暂,而且每个刹那都在改变。瀑布看起来连续不断,但事实上,瀑布是由不断改变、流动的水滴所构成。同样的,油灯之火只不过是连续闪烁的刹那,而没有永恒的火焰。
检视和分析我们的觉知是重要的。在黑暗中,我们可能轻易地把一圈盘绕的绳索误以为是一条蛇,而感到惊恐。但经过检视之后,我们发现那里从来就没有蛇。我们感受到的所有恐惧和忧虑,源自我们把绳索当做蛇的错误觉知。一旦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了解到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们的恐惧便消失了。我们害怕蛇,但是体验那种恐惧并不会把绳索变成蛇。同样的,如果我们适当地检视“自我”,我们将会发现,“自我”并非真实存在。我们没有去除任何事物;“自我”原本就不存在!“自我”什么也不是,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觉知。
当我们说:“某某人推我”,这表示我们把自己和身体连结在一起。当我们说:“我难过”,我们是在把“我”和心连结在一起。这是两个不同的位置(locations,定点)。因此,“我”在哪里?身体里面有一个特定的“我”吗?既然我们无法找到“我”,所以通常会把“我”和某种心理或身体的觉受结合在一起。
那种觉受究竟是什么?过去的念头已经逝去,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心识之流只不过是当下刹那的相续。因此,怎么会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当这些刹那消失时,怎么会有任何事物是存在的?
只要我们不相信“我”所指称的是一个永久的本体,“我”的感受就是自然的。心识的相续之流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而把这相续之流贴上“我”的标签是正当的。这个不断变动的过程有其特征和自己的历史。这过程和把它与另一个身体相连的过程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称它为“我”,只要我们明白“我”只是一个名称,一个标签。这如同人们根据河流的特征,而使用一个名称来称呼一条河流。但是如我们在稍早偈颂所提及的,我们了解河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现象。没有人会认为,如果我们叫唤“亚马逊”,一个小头会从亚马逊河冒出来说:“那是我,我是亚马逊。”因此同样的,没有“我”在心识之流中游泳。
同样的,“我的”这个观念也只是一个标签。让我们检视,把现象贴上“我的”这个标签如何转化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想象你正从店面橱窗看着一只美丽而昂贵的花瓶。接着,一只猫弄倒花瓶,花瓶裂成碎片。你想:“多可惜,那么精美的花瓶。”接着你继续散步。现在想象一个朋友送你一只昂贵的花瓶。你把花瓶放在壁炉台上,你的猫把花瓶踢翻了。你说:“喔,糟糕,我的花瓶破了!”仅仅因为你把花瓶贴上“我的”这个标签,花瓶破碎就变成一场灾难。标签让事情变得大大不同。
因此,时时记得个人的“无我”是重要的。
确立内在与外在现象之空性
执着于现象真实存在,
即是执着于主体与客体的见解。
人们所觉察的一切对境,内在与外在的现象,
都是源于串习的如幻显象。
如同视觉错乱,
如同水中月影,且如同错误的觉知,
若不检视,我们视其为理所当然;
若去检视,它们就什么也无。
如同我们断定自己个人的本体并无真实存在的自性,我们也必须检视外在现象的自性,以决定外在现象是否也是空虚的。当现象显现时,我们的串习使我们接受现象所显现的模样。由于我们没有分析现象,因此世界看起来是坚实的。藉由仔细地检视外在现象,例如一座房屋或一张桌子,我们发现它们也没有本具的存在。房屋是由零件所合成,而这些零件是由原子所组成。但是,在我们适当地分析原子之后发现,不论原子有多小,没有一个分子真实存在。藉由如此检视,我们将会发现每件事物都不具本体。
现象的显现与空性无可分割。“显”与“空”之间的交互作用如同水中月影。如果我们认为月亮真的在水里,那就是一个错误的觉知。月影显现在水中,但水中却没有实在的月亮。
显空双运的重点在于,空不是没有现象,而是空乃现象的真正自性。这是事物之所以能以那么多种不同方式显现的原因。事物显现,但是它们缺乏本具的实体。显空之不可分割(无二无别),乃是描述实相最重要且直接的方式。
如同原子和刹那一般,
现象并非可下定义的本体。
因此,你必须断定,
主体与客体绝无存在的可能。
所有现象都不断变化。它们从来不会保持不变,即使连一刹那也不会。然而在我们扭曲的觉知之中,我们并未注意到现象不断出现的微小转化。因此,我们必须断定,外境和觉知外境的执取心都没有固定而本具的存在。
藉由不断转动检视之轮,
你将相信
众生与现象皆不存在,
未来时机到临,
你将确信二谛:
依缘事件的如幻生起
和离于一切假说的空性,
不相抵触,反而在本质上为一。
你要分析并检视“自我”和现象,直到你确信它们自性本空。当你真的如此相信时,你将完全了解二谛在本质上为一。不像母牛的两只角,二谛不是两件分别的事物。胜义谛是一切现象的究竟自性,世俗谛是一切现象的显现方式。凡俗迷妄的心认为,事物的看似如此和它们的真正自性有所不同。但是当你到达旅程终点,你将直接觉察现象之究竟自性;在这究竟自性之中,显象与实相之间的一切差异都消失了。
噶当派的大师们说道:“即使你尚未完全了解空性,但只要你对现象的坚实性生起真正的疑虑,这种念头就能够使轮回的迷妄化为尘烟。”
当我在洛杉矶的时候,我参观了一个电影制片厂,看见它们的布景。每一件事物,包括房屋、街道等等,从前面看起来如此真实。但是当我走到布景后面,我什么也没看到。这些布景是空虚的。我们参观一个医院布景,看见医生和护士走来走去,仿佛那是一座真正的医院。当时我身穿袈裟,一个演员走过来对我说:“你是真的吗?”现在当我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记得布景后面根本什么也没有,因此在情感上也不会那么的投入。
当主张显空有别的一切成见都崩解时,
探究就结束了。
那个时候,
概念的推理还有什么用处?
藉由彻底的探究,我们确信众生和现象都缺乏本具的自我(“人无我”和“法无我”)。这将使我们了解,现象乃是透过缘起而显现。如同一场梦或一个海市蟹楼,它们之所以显现,乃是无数因与缘之间复杂关系的结果。它们全非真实存在。
一旦我们确信显空之无二无别,我们将不再执着于主体与客体的想法。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将不再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概念的探究。
对空性的错误见解
空性是所有见地的对治解药,
但是如果人们执着于空性的概念,
那么就像泻药变成毒药一般,
空性将毫无用处。
执着于空性的概念,有可能相当危险。举例来说,想象你生病了,而且只有一种疗法能够治疗你的疾病。如果你没有正确地遵循处方,疾病将会恶化,你将糟蹋了治愈的唯一机会。空性是我们错误执着于现象真实性的最佳药剂。但是如果你执着于空性的概念,空性将不再是一种疗法,不再具有利益,你将失去治愈的机会。
如同相互摩擦的两根棍棒,
被它们自己所生的火焰烧毁,
对治解药本身必须自行消失。
一旦我们摩擦两根棍棒而生起火之后,这两根棍棒就没有进一步的用途了。同样的,我们运用空性来调伏执着,然后安住在空性的真正自性之中。藉由不造作地安住于空性的真正自性,你将见到从一开始就在那里、离于对境和参考点的究竟自性。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