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序
增壹阿含经:序
汉译『增壹阿含经』有两种翻译版本的问体,一是昙摩难提,一是僧伽提婆,印顺法师认为僧伽提婆并无翻译,但有重治改定,这翻译版本的问题才导致以为『增壹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本,但如釐清僧伽提婆的版本后可知,应非为说一切有部本。以经中故事而言,佛陀或舍利弗的故事,往往跟《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不同。
﹝增壹阿含经解题﹞
(梵Ekottarikagama,巴Avguttara-nikaya,藏Gcig-las hphros-pahi luv)五十一卷。苻秦‧建元二十一年(385)
兜佉勒国沙门昙摩难提译。收在《大正藏》第二册。此经是印度北方所传四《阿含经》中的一种,所说多为渐次趋入佛法的施、戒、生灭、涅槃等道理。随世人的根机不同,常从各方面来演说一法,随事增上,以数相次,从一法增至十一法,并说有种种因缘故事,所以叫《增一阿含经》。最初是由昙摩难提口诵出梵本,竺佛念译传,昙嵩笔受,共得四十一卷(现行本成五十一卷)。其后半十五卷每品或大段末尾原有的录偈,因译人忘却未译,经道安与法和加以补订。但全经译文未能尽善,后来曾经僧伽提婆略加改订,因之现行本遂多题作「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此经的内容结构,旧传有四分八诵,但现行本只有十一法的〈牧羊品〉名下标注第四分别诵,其馀段落不明。全经五十二品,四七二5153.2经。即︰(1)〈序品〉。(2)一法,有十三品,一0九经。(3)二法,有六品,六十五经。(4)三法,有四品,四十经。(5)四法,有七品,六十一经。(6)五法,有五品,四十七经。(7)六法,有二品,二十二经。(8)七法,有三品,二十五经。(9)八法,有二品,二十经。(10)九法,有二品,十八经。(11)十法,有三品,二十六经。(12)十一法,有四品,三十九经。各品主题如次︰
(1)〈序品〉第一,弥勒菩萨告贤劫中诸菩萨及诸天等流布此经;又阿难因优多罗曾受持七佛之法,故以此经嘱累优多罗。
(2)一法,〈十念品〉第二,说念佛乃至念死是为十念,共十经。〈广演品〉第三,广说十念法门,共十经。〈弟子品〉第四,说弟子中阿若拘邻等百比丘各人专长一法。〈比丘尼品〉第五,说大爱道等五十比丘尼各人专长一法。〈清信士品〉第六,说三果等四十位优婆塞的功德。〈清信士女品〉第七,说难陀陀等三十位优婆斯的功德。以上四品合为一经。〈阿须伦品〉第八,以阿须伦不能触犯日月比喻波旬不能坏如法比丘,乃至一佛出世无与等者,共十经。〈一子品〉第九,如母爱独一子女,教使成人,佛诫诸比丘善念专心求于果证,乃至说用不淨想灭五盖等,共十经。〈护心品〉第十,说心无放逸能灭三漏,乃至常当专精一心念佛,共十经。〈不还品〉第十一,说灭欲、恚痴、悭一法能成阿那含,乃至有一比丘心疑佛说,佛告以利养心重能败善本,如来所教不虚等,共十经。〈一入道品〉第十二,说依专一心,入贤圣八品道,能证泥洹,乃至利师罗比丘以贪利养致生地狱中等,共十经。〈利养品〉第十三,说修罗陀比丘因贪利养而堕恶道,若灭味欲即能成道,得尽诸漏,乃至帝释问须菩提病,闻法法生灭之道而悟无我等,共八经。〈五戒品〉第十四,说杀生等堕三涂,不杀广施人天得道等,共十经。
(3)二法,〈有无品〉第十五,说应捨有无二见。次说法财二施、二业、二思、愚智二相、思惟二法,礼佛、礼法、礼佛寺等,由受法教5154.1化及内思止观二种因缘起于正见,共十经。〈火灭品〉第十六,说难陀由觉淫坑火得度四流,次说有馀无馀等二涅槃,乌猪等二喻,善不善、正邪法、贪瞋痴三毒尽为烛明,八正道业,忍与思惟二力,阿那律说天眼不如慧眼,佛记罗云具足禁戒当渐得道等,共十经。〈安般品〉第十七,佛告罗云修安般法,能证罗汉。
次说如来与轮王出世甚难,辟支、罗汉出世亦难,作恶与不造善二法烦恼,邪见不可贵,正见可贵,阿难念欲无厌,佛为说顶生王因缘,说善恶二种知识,周刘槃特及舍利弗化世典婆罗门,提婆达兜劝太子弑父,佛说尊者应行正法等,共十一经。〈惭愧品〉第十八,说惭愧二妙法,说二无厌足,法食二施,断结即梵志,阿闍世王以醉象试佛,佛降伏醉象,训诫难陀,使游天、地狱二境,平等视众生为佛,佛讚大爱道第一广识多知,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此二种人为谤如来,应称誉者加以称誉,不应称誉者即不称誉,此二种人获福无量,共十经。〈劝请品〉第十九,说梵天请说法,为释提桓因说捨苦乐二行,断爱欲解脱法,师子王与阿罗汉二无怖,漏尽罗汉应学,有慧与无慧二法,贫贱与富贵二法,生贫贱家与豪族家二法,以及须深女发大乘心,二住地人,二难遇人,小恩不忘况复大者等,共十一经。〈善知识品〉第二十,说亲近善恶二知识,次说昙摩留支入禅三昧观见前身,供佛与谤佛二因缘,得食染着不染着二喻,近佛远佛,懈惰与精进,修止观二法,发欢喜心不懈慢,信施二法难与二种人说,供养父母及菩萨,以慧断结,除爱离二苦等,共十三经。
(4)三法,〈三宝品〉第二十一,说归三宝之德,施等三福业,受胎三因缘,心于三宝安住不动,身、口、意三善业,诸根寂静等三法得漏尽,三病三药、三患、三恶行,欲、色、痛三法有味着,敬、戒、施三牢要,身、命、财三不牢要等,共十经。〈三供养品〉第二十二,说三应供养,于三宝所种善根,灭三毒使,三事宜覆不宜露,三事宜露不宜覆,生、死、5154.2老三有为相,愚智各有三相三法,戒定慧三成道法,少壮等三不可保法,贪欲等三堕恶趣法,贪饮睡三无厌足法等,共十经。〈地主品〉第二十三,佛为波斯匿王说作福无厌当如过去王,次为尊者二十亿耳以调琴适度喻比丘学道,提婆长者过去因缘,戒闻施三妙香,佛不与恶提婆达兜相见,并诫阿难莫与愚人从事,不着利养得戒定慧三法,三善趣三恶趣,等、邪、不定三聚,欲恚害三观,出要、不害、不恚三想等,共十经。〈高幢品〉第二十四,说念三宝得无畏,念三幢得无怖,次说度那优罗,释种请佛为王,佛说法胜于轮王,佛为五比丘说法,说惠施慈仁自守三法,度三迦叶及弟子等入道,三斋日受八关斋法,三事获福无量法,长寿王让国因缘,跋耆国有阿那律等三族姓子,得大善利,三结繫缚人不到彼岸,三三昧不久住生死等,共十经。
(5)四法,〈四谛品〉第二十五,说觉知四谛出苦。次说亲近善知识等四法,如来出世四未曾有法,持捨等四担,胎卵湿化四生,有无结等四人,生而似熟等四果如四种人,捨戒如四种鸟为风所坏,四鸟四云喻四比丘等,共十经。〈四意断品〉第二十六,说四意断为一切诸行所依,最为第一。次为波斯匿王分别先明后暗等四种人,戒、定、慧、解脱四应觉知法,老、病、死、无常如四山,无常等四法印,义法等四辩,世界等四不可思议,四法本末,四种人应起塔,婆迦梨得四谛能尽漏等,共十经。〈等趣四谛品〉第二十七,说舍利弗目犍连能广演四谛义。外道不能分别欲等四受,如日初升等喻布施四法,四无所畏,四众成就,四等心,知时等四施功德,四可敬人等,共十经。〈声闻品〉第二十八,说四大声闻化跋提长者等入道。次说欲恚等四结覆心,卑、天、梵、佛四座,四大无常,四大广演义,世出世间四事,四果譬喻等,共七经。〈苦乐品〉第二十九,分别先后苦乐等四种人。次说身乐心不乐等四种人,四梵福,四食,四辩,四不可思议,四神足,四起爱法,四姓同名释种,慈5155.1悲喜护四等心等,共十经。〈须陀品〉第三十,佛印可须陀所说许为比丘。又老比丘无恭敬心,当生龙中,修摩那当见四谛,以及他过去的因缘等,共三经。〈增上品〉第三十一,为生漏婆罗门说以四禅得三明。次说恭敬三宝及持戒四事,四种行迹,四法本,四无量,四三昧,四毒蛇,四恩生天,依戒定慧解脱四贤圣道成佛,觉休息等四乐得四谛之法,比丘当修无常想,断欲、色、无色爱,多诵经呗不如思惟四缘之法,行法得道等,共十一经。
(6)五法,〈善聚品〉第三十二,说信等五根为善聚,五盖不善聚。礼佛有五功德,比丘当灭五结修五根,多耆奢造偈第一,说天子五衰相证道因缘,又五事不可得,病人及瞻病人五易瘥法与五不易瘥法,惠施五功德,应时施五事等,共十二经。〈五王品〉第三十三,为波斯匿等五王说眼等五欲法。次说尸婆罗与五百童子出家因缘,五破欲比丘,不淨观能除欲缚,扫地五事,扫塔五事,长游行人五难事,不多游行人五功德,一处住五非法,不一处住五功德,宁投身勐火亦不破戒,应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共十经。〈等见品〉第三十四,说当思五阴无常、苦、空、无我,述流离王灭释种事及其过去因缘。诸天有五衰相。出家有五毁辱法,鸡头梵志证果因缘,世间有五事不可得,五种人不可治疗,阿须伦被五天所繫缚,比丘也同样为魔所缚,五阴为灭法等,共十经。〈邪聚品〉第三十五,说五事邪聚、五事正聚。如来出世五事,有五种施无福,有五种施得大福,人无放逸则破魔五缚,比丘应有五想,有五时不向人礼,毗舍罗因五道大神证果因缘,女人有五种恶,五阴不牢固,僧伽摩知五阴无常降魔证果等,共十经。〈听法品〉第三十六,说随时听法有五功德。次说造浴室五功德,施杨枝五功德,屠牛等人必堕恶道,佛因帝释五因缘请为母说法,五王为佛造大神寺等,共五经。
(7)六法,〈六重品〉第三十七,说舍利弗神力,目连神足各皆第一,身口意三业慈与同利5155.2、同戒、同见等六重法,令毌忘失。次说六界、六入、六识、六比丘快乐法,咒愿六德,求六通等当念戒德具足,六法入地狱,六法生天,六法至涅槃,观六入因缘生灭,不护六根为不修梵行,及记萨遮尼犍子见佛当尽苦际等,共十经。〈力品〉第三十八,说凡常六力,比丘当学佛以大慈为力,弘益众生。次说鸯掘魔贼值佛得阿罗汉道因缘,三恶道与三善道,灭六尘六入等内外六事,施等六法无厌足,灭六见法,乃至喜益王成辟支佛因缘,观六情法,思惟六情无主,波斯匿王增六事功德,佛以六事应受礼拜,输卢降伏六师外道,佛说六情染着则流转等,共十二经。
(8)七法,〈等法品〉第三十九,说七法受乐漏尽。次说发心出家乃至成无漏七时,七事喻无善、退善、不进及四果,七事喻比丘淨戒乃至魔不得其便,七神识住处,如来出世有七觉意现,比丘不必慕轮王七宝,应修梵行现身证果,童真迦叶解七喻义因证罗汉,七车喻戒清淨乃至得涅槃等,共十经。〈七日品〉第四十,说七日出时世界无常。次说比丘有七不退转法,七觉意能治贪欲等七使,七人可事可敬,毗罗先长者七日应命终堕落,阿难度令出家乃至生天,七断诸漏法,七事增益功德,于出入息修死想,欲存七日乃至一日皆放逸行,七尼犍子七裸形人等非梵行人,迦旃延广演七使义等,共十经。〈莫畏品〉第四十一,说断三结名不退转义,七死七生尽苦际。次劝梵志死七男儿勿为无常苦恼,观七善处,修七法得七觉意,佛以八种道及七觉法宝付嘱迦叶阿难,共五经。
(9)八法,〈八难品〉第四十二,说三恶道等八难。次说八正道离八大地狱,佛度君荼罗比丘尼等,佛八未曾有法,以八因缘而天地动,八大人念,佛以八法胜八部众,讚八处惠施,说惠施八德,八邪趋泥犁,八道向涅槃等,共十经。〈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为马血天子说八正道得尽世界边际。次说八关斋法,以八事至海喻人至涅槃,贪着利养则离八正道,由5156.1八正道度生死难,度阿闍世王虽不得八正道,而得无根信,当除随世回转八法,不着世间八法,四果四向等八种人不着生死等,共十经。
(10)九法,〈九众生居品〉第四十四,说当离九众生居处。次说施愿九德,恶比丘成就九法不成道,孔雀九法以喻比丘颜貌端正等九善法,当捨女人繫缚男子九法,不着四大乃至涅槃为诸法本,九种人离苦患,九种人可贵可敬,为满呼王说朱利槃特比丘的德行,豫知人情等九种人,善知识为全梵行人众生性行不同想念各异,故知有九众生居与九神所止处等,共十
一经。〈马王品〉第四十五,说女人有不淨等九恶,过去商人堕罗刹国商主乘马王脱难因缘。次说比丘有九法不得长大,于四事供养当念少欲知足,世出世等九食,修慈当得尽漏,空三昧为王三昧等,共七经。
(11)十法,〈结禁品〉第四十六,说有十事功德,如来为比丘说戒。次说圣贤所居有十事,如来十力,十念法,比丘亲近国家有十非法易招讥嫌,国王比丘各有悭贪等十非法,持戒等十法,一论一义一演乃至十论十义十演,比丘当修白骨等想,令一着欲比丘重修十念证果,共十经。〈善恶品〉第四十七,说十恶堕落,十善生天,十念到涅槃。次说杀盗淫妄等十恶报,诫比丘等当思十功德论,罗云无身口意等十过,施主夺还施物与人非平等施,十善除邪见,众生百岁中其行性异等共十经。〈十不善品〉第四十八,说十不善业果报。次说过去七佛广略二戒因缘,弥勒下生成佛时教众修十想事,师子长者供养舍利弗等,佛为罗云说供养十人多福,等寿比丘入金刚三昧故事等,共六经。
(12)十一法,〈牧牛品〉第四十九,说牧牛有得失各十一法,比丘亦有得失各十一法。次说比丘应成就十一法,佛因十大弟子及提婆各将徒众经行,因说善恶各以类相从,莫与恶知识共事,五通与六通不同,阿罗汉十一法,佛为比丘释十二因缘法,十一种人不得八正道,讚一座食法,息心为沙门,清淨为梵志,提婆达5156.2兜成辟支佛因缘,修慈心得十一果报等,共十经。〈礼三宝品〉第五十,说礼佛等当行十一法。次说礼法当念十一事,礼僧当专十一法,大天王等以世法相续,如来今以出世法累嘱阿难,说四大泥犁之人罪报相,佛知五趣五趣道与涅槃涅槃道,雪山大树五事长大,人亦以信戒等五事长益,诵十二部经须知义依行,众生因无明长夜受苦,大小二劫,共十经。〈非常品〉第五十一,说众生流转生死,堕■流血多于恒水。次说须菩提思惟无常成辟支佛,应除五弊断五结,精进比丘当具足戒律等,宁睡不造恶业,记阿那邠祁四子将来出家证果,阿那邠祁闻法生天,为阿那邠祁说四种妇,五阴身不可甘处,当求方便降伏于心,共十经。〈大爱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大爱道等涅槃,佛自供养大爱道以报养育之恩,婆陀过去供佛求作女身,生死劫长应生过患。次说闻法有五功德,施主有五功德,施心宜平等,三业以意行为重,生死等四苦难免,十恶报剧,为波斯匿王释十恶梦等,共九经。
声闻乘各部所传之《阿含》,各各不同,《增一阿含》秦译本究属于何部所传,旧时已有一致的意见。因此经有〈序品〉,又有十一法,显然非一切有部所传。所谈义理有些近乎大众部的主张,大众部为大乘所自出,经中又承认大乘,所以此经大概是大众部的传本。
《增一阿含》全部梵本已佚,近年在新疆地方发现的梵文断简中,仅有一种,相当于《增一阿含》卷三十三〈善聚品〉第五经《岁经》。
本经全部译出的前后,有不少零译本,现存者有《阿罗汉具德经》三十种。另有杂经四十四篇一种,后汉‧安世高译,係部分《增一阿含》的译本(与全译本的原本不同)。从前杂在《七处三观经》一起,经今人考订才分别出来。
《西藏大藏经》中无《增一阿含》全译,仅有零本三种。(1)《增一阿含》卷二十四〈高幢品〉第一《幢经》。(2)《增一阿含》卷二十五5157.1〈四谛品〉第一《谛经》。(3)《增一阿含》卷四十九〈放牛经〉第十经。
《增一阿含》与南传巴利文《增支部》对勘,四七二经中,仅有一三五经相同,不足三分之一。其馀勘同巴利文《长部》的约二经,同于《中部》的约三十三经,同于《相应部》的约四十六经(详见赤沼《对照目录》)。(田光烈)
◎附︰印顺〈读「大藏经」杂记〉(摘录自《华雨集》三)
古代译出的《阿含经》,每部都含有多数的经典,在长期的抄写流通中,不免有缺佚与次第倒乱的情形。(中略)
《增一阿含经》,是由昙摩难提诵出而翻译的。译经当时的释道安,在〈增一阿含经序〉中说︰「四十一卷,分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十五卷,失其录偈。(中略)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依安公说,似乎全部完整的诵出,只是下部(以全经五十一卷来说,下部约为后十八卷)没有「录偈」而已。但现在所见到的,没有所说那样的完整。前三十二卷、三十八品中,有十二品没有「录偈」,这能说「全无遗忘」吗﹖反而与下部相当的十四品中,却有五品是有「录偈」的。经文的录偈不全,也就是诵出者对经文次第的记忆不全,经文就有颠倒错乱的可能。依经中的「录偈」,可以指出次第错乱的,有︰(1)(卷七)〈一入道品〉第十二与〈利养品〉第十三间的错乱︰〈利养品〉末「录偈」说︰「调达及二经,皮及利师罗,竹膊,孙陀利,善业,释提桓。」比对经文,「调达……师罗」,是〈一入道品〉的七、八、九、十──四经;「竹膊……提桓」,是〈利养品〉的三、五、六、七──四经;「竹膊」与「孙陀利」间,有四「那忧罗」经︰全偈有九经。剩下〈一入道品〉的一……六经,〈利养品〉的一、二经,共有八经,也可自成一品。
(2)〈安般品〉第十七,〈惭愧品〉第十八,5157.2〈劝请品〉第十九──三品间的倒乱︰〈劝请品〉二经下,有「录偈」说︰「罗云、迦叶、龙,二难(陀)、大爱道,诽谤、非、梵请,二事最在后。」依偈比对,「罗云」是〈安般品〉一经;「迦叶……非」,是〈惭愧品〉的四、五、六、七、八、九、十──七经;「梵请、二事」,是〈劝请品〉的前二经。以上十经,成一偈一品。〈劝请品〉三……十一──九经,别有录偈,自成一品。〈安般品〉除了第一经,还有十经,也自成一品。〈惭愧品〉仅剩前三经,一定有所脱落了。
(3)〈声闻品〉第二十八,与〈须陀品〉第三十间的倒乱︰〈声闻品〉末「录偈」说︰「修陀、须摩均,宾头、尘翳、手,鹿头、广演义,后乐、柔软经。」「宾头……柔软」,是〈声闻品〉全品七经;「修陀、须摩均」,是〈修陀品〉全品三经。依「录偈」次第,〈修陀品〉应在〈声闻品〉前,而且只是一品(十经)。依上来三偈,可见在一法、三法、四法中,有「录偈」也还是有倒乱的。
《增一阿含经》的次第倒乱,实由于诵出者的遗忘。除「录偈」外,还可以从次第去发见倒乱。《增一阿含》是增一法,从一法到十一法(说一切有部本,以十法为止)的次第,是结集者依据的原则。然(四十五)〈马王品〉是九法,而第五经说「声闻部」、辟支佛部、佛部──三乘行,而称歎(佛的)慈心最胜;第六经说三三昧耶,而以空三昧为王三昧;第七经说佛、法、众(僧),三宝的没有三毒。这三经都是三法,却编在九法中,显然是错乱了!《撰集三藏及杂藏传》说︰「难(问答一一,比丘念佛,以是调意,故名增一。(中略)十一处经,名放牛儿,慈经断后,增一经终。」一法以念佛为始,十一法以〈放牛儿品〉的慈经为最后,这一次第,与《增一阿含经》是大体相近的。如(四十九)〈放牛品〉,以放牛十一法为第一经,慈心十一功德为最后。但〈放牛品〉第八经,说沙门、婆罗门行,沙门、婆罗门义;第九经说五逆──调达的5158.1事缘,都与十一法不合。反而〈放牛品〉后,(五十)〈礼三宝品〉的一至三经,说礼佛、礼法、礼僧,当念十一事,倒是应该编入〈放牛品〉的。〈礼三宝品〉第四经以下,(五十一)〈非常品〉,(五十二)〈大爱道品〉,都不是十一法,与增一法的编次原则不合!可说是诵出者忘失了次第,一起编在后面而已。《中阿含经记》说︰起初,《增一》与《中阿含》等,「违失本旨,名不当实,依稀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增一阿含经》,虽在洛阳修正一番,远不如在建康重译的《中阿含经》来得好。次第错乱,文义又不善巧,在我国所译的《四阿含》中,《增一阿含经》是最不理想的。
〔参考资料〕 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十章;杨郁文〈增壹阿含经题解〉(《佛光大藏经》〈增一阿含经〉卷首);赤沼智善《汉巴四部四阿含互照录》。(<<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八)>>p.5158.1)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 序
晋 沙门 释道安 撰
[T2.549a05] 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墨切厉,乃度世检括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阿含多咏味兹焉。
[T2.549a10] 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佉勒国人也。龆齓出家,孰与广闻,诵二阿含,温故日新,周行诸国,无土不涉。以秦建元二十年来诣长安,外国乡人咸皆善之,武威太守赵文业求令出焉。
[T2.549a14] 佛念译传,昙嵩笔受,岁在甲申夏出 ,至来年春乃讫,为四十一卷,分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十五卷失其录偈也。余与法和共考正之,僧[(丰*力)/石] 、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了。此年有阿城之役,伐鼓近郊,而正专在斯业之中。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须蜜、僧伽罗刹,传此五大经。自法东流,出经之优者也。四阿含四十应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题其起尽,为录偈焉,惧法留世久,遗逸散落也。
[T2.549a23] 斯土前出诸经班班,有其中者,今为二阿含,各为新录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见经寻之差易也。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撰此二阿含,其中往往有律语,外国不通与沙弥、白衣共视也。而今已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诲,幸勿藐藐听也。广见而不知护禁,乃是学士通中创也。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爱道品,乃不知是禁经,比丘尼法甚 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经有力道士乃能见,当以着心焉,如其轻忽不以为意者,幸我同志鸣鼓攻之可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