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传五部经:长部经典二(22)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1日
来源:   作者:南传五部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传五部经:长部经典二(22)

 

  二二 大念处经

  本经相当于北传汉译中阿含卷第二四之念处经(大正藏二六)。经之内容是宣示:净化

  众生、度脱忧悲、灭除苦恼、得正法、证涅槃唯一之道为四念处观,更说如法观察;五

  盖、五蕴、六处、七觉支、四圣谛,以破净、乐、常、我之四倒。此中对于身念处观,

  精勤观呼吸、身体之位置、态度、其构成要素、解破部分、死尸等,有正知正念者,破

  除身之四倒,得证解脱,有详细之叙述。主说修习四念处者,其果报为阿罗汉果或得阿

  那含果,及反复以示不退转之努力精进的必要。四念处观虽散说于诸经典中,其构造比

  较简单,而适当之敷衍的,有中部经典之念处经;更加添此法观,必要有四圣谛之教说,

  而成为本经所说是可想像的。而且只要述此经之修行方法,则甚深关连到律的关系,于

  相应部经典之念处经,此法观同视于戒律,从正法之护持上,力说四念处观之观点看,

  构成本经之内容,可示为根木佛教中重要的一面。

  --------------------------------------------------------------------------------

  二二 大念处经

  290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于其处,世尊告

  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世尊如是曰:

  “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

  向道,即四念处。

  如何为四念处,诸比丘!比丘于此,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

  间之欲贪、苦恼,——于受观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

  ——于心观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于法观法而住,

  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

  291 二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身观身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往森林,往树下,往空闲处而结跏趺坐身正直,思念现前。

  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或长入息,而知:‘我在长入息,’又长出息者,知: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七五

  -----------------------------------------------------------------------

  长部经典二                                          二七六

  ‘我在长出息。’又短入息,知:‘我在短入息,’又短出息者,知:‘我在短出

  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出息。’修习:‘我

  止身行而入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诸比丘!恰如熟练之辘驴匠或辘驴之弟子,或长转(辘驴)者,知:‘我在长

  转,’或短者,知:‘我在短转。’诸比丘!比丘如是在长入息者,知:‘我在长

  入息,’或长出息者,知:‘我在长出息。’短入息者,知:‘我在短入息,’短

  出息者,知:‘我在短出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修习:‘我觉知全

  身而出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入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292     如是,或于内身之观身而住;又于外身之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又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对于智

  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著世间

  之任何物而住。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三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行者,知:‘我在行,’又于住者,知:‘我在住,’

  于坐者,知:‘我在坐,’于卧者,知:‘我在卧。’又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亦

  如其状态而知之。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而

  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四  复次,诸比丘!比丘不论行往归来,亦由于正智而作;彼观前、顾后,亦由于

  正智而作;彼于屈、于伸,亦由正智而作;彼于著僧伽梨(袈裟)衣、钵,亦由于

  正智而作;彼于食、饮、咀嚼、尝味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大、小便,亦由于正智

  而作:彼于行、住、坐、卧、醒、语、默,亦由于正智而作。

  293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而住。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七七

  -----------------------------------------------------------------------

  长部经典二                                          二七八

  五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皮覆包充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观察此身,上至头发,

  下至跖底,知:‘于此身有发、髦、爪、齿、皮、肉、筋、骨、髓、肾脏、心脏、

  肝脏、肋膜、脾脏、肺、肠、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脓、血、汗、脂肪、

  泪、淋巴液、唾液、粘液、关节液、尿。’诸比丘!犹如两口之袋,填进种种谷物,

  即:稻、粳、绿豆、豆颗、胡麻、糙米,其眼者开解之,得观察:‘此是稻、此是

  粳、此是绿豆、此是豆颗、此是胡麻、此是糙米。’诸比丘!如是比丘于皮覆包充

  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观察上至头发,下至跖底,[知]:‘于此身有发、髦、爪、

  294 齿、皮、肉、筋、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肠、肠间膜、胃、

  排泄物、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液、唾腋、粘液、关节液、尿。’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六  复次,诸比丘!比丘从界(要素)、如存在、如志向而观察此身,即知:‘此身

  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弟子之杀

  牛,于四衢道,片片分解已犹如坐,诸比丘!如是比丘!从界、如存在、如志向而

  观察此身,[知]:‘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295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七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死后经一日二日乃至三日,

  膨胀成为青黑、腐烂,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性质),而成为如是

  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七九

  -----------------------------------------------------------------------

  长部经典二                                          二八0

  八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被鸟所啄、或鹰所啄、或鹫

  所啄、或犬所食、或豹所食,乃至各种生类之所食。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

  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是者。’

  296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九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由于具有血肉而筋连结于骸骨

  ……乃至……无肉之附著血而筋连结骸骨……乃至……无血、肉,唯筋连结骸骨:

  乃至……[关节]解散,手骨于此处,足骨于彼处,踝骨于此处,腿骨于彼处,盘

  297 骨于此处,背骨于彼处,头盖骨在彼处,骸骨散在四五八面。彼注视此身,[知]:

  ‘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一0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初如螺色之白骨……乃至……

  经过一年,骸骨堆高……乃至……骸骨粉碎败坏,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

  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298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

  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一一   然,诸比丘!如何比丘于受观受而住耶?

  诸比丘!比丘于此,若在感乐受,知:‘我在感乐受。’在感苦受者,知:‘我

  在感苦受。’在感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不苦不乐受。’若在感肉体之乐受

  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乐受。’又在感精神之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乐受。’

  或在感肉体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苦受。’又在感精神之苦受者,知:‘我

  二二 大念处经                                       二八一

  -----------------------------------------------------------------------

  长部经典二                                          二八二

  在感精神之苦受。’或在感肉体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不苦不乐受。’

  又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

  如是,或于内受,观受而住;于外受,观受而住;又于内外受,观受而住。或

  299 于受,观生法而住;于受,观灭法而住;又于受,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受’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受观受而住。

  一二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于此,诸比丘!比丘心贪者,知:‘心

  贪。’

  又心,离贪者,知:‘心离贪。’

  又心,嗔者,知:‘心嗔。’

  又心,离嗔者,知:‘心离嗔。’

  又心,痴者,知:‘心痴。’

  又心,离痴者,知:‘心离痴。’

  又心,集中者,知:‘心集中。’

  又心,散乱者,知:‘心散乱。’

  又心,广大者,知:‘心广大。’

  又心,狭小者,知:‘心狭小。’

  又心,有上者,知:‘心有上。’

  又心,无上者,知:‘心无上。’

  又心,有定者,知:‘心有定。’

  又心,无定者,知:‘心无定。’

  又心,解脱者,知:‘心解脱。’

  又心,未解脱者,知:‘心未解脱。’

  如是,或于心,观心而住;又于外心,观心而住;又于内外心,观心而住。或

  于心,观生法而住;于心,观灭法而住;又于心,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300 忆念所成,皆会‘有心’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

  比丘!比丘如是于心观心而住。

  一三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二二 大念处经                                       二八三

  -----------------------------------------------------------------------

  长部经典二                                          二八四

  于此,诸比丘!比丘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

  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嗔恚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存在。’于内嗔恚不存在者,知:‘于

  我内嗔恚不存在。’知未生之嗔恚生起,又知已生之嗔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嗔恚,

  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或于内睡眠不存在,知:

  ‘于我内睡眠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灭尽,又知已灭尽

  之睡眠,于未来不再生起。

  301     或于内悼悔存在,知:‘于我内悼悔存在。’或于内悼悔不存在,知:‘于我

  内悼悔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悼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悼悔灭尽,又知已灭尽之悼悔,

  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疑惑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存在。’于内疑惑不存在者,知:‘于

  我内疑惑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疑惑,

  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

  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耶于五盖法,观法而住。

  一四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如是

  302 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如

  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尽。’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

  二二 大念处经                                       二八五

  -----------------------------------------------------------------------

  长部经典二                                          二八六

  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一五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

  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又知耳,知声…乃至…知鼻,

  303 知香…乃至…知舌,知味…乃至…知身,知触…乃至…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

  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

  法,观生法而住;或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比

  丘如是,于法观法而住。

  一六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七

  觉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念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存在,’或于

  内念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又知

  已生之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择法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精进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喜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304     或于内息(轻安)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定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舍觉支存在者,知:‘于内舍觉支存在,’或于内舍觉支不存在者,知:

  ‘于我内舍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舍觉支修习成就。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

  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七觉支法,观法而住。

  二二 大念处经                                       二八七

  -----------------------------------------------------------------------

  长部经典二                                          二八八

  一七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

  ‘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到苦灭之道。’

  305 一八  然,诸比丘!苦谛者何耶?

  生是苦,老是苦,[病1是苦,]死是苦,忧、悲、苦、恼、闷是苦,求不得是

  苦,约略言之,五取蕴是苦。

  复次,诸比丘!生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生、出产、入胎、转

  生、诸蕴之显现,[内外]诸处之摄受,诸比丘!此名为‘生。’

  复次,诸比丘!老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年老、老耄、齿落、

  头发白、皱纹皮肤、寿命短缩、诸根熟衰,诸比丘!此名为‘老。’

  复次,诸比丘!死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消失、散灭、破坏、

  灭亡、消灭、死殁、命终、诸蕴之破坏、死尸之放弃,诸比丘!此名为‘死。’

  306     复次,诸比丘!忧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若干苦法所恼、忧、愁、

  感、内忧、内怆,诸比丘!此名为‘忧。’

  复次,诸比丘!悲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若干苦法所恼、叹、悲、

  叹息、悲哀、悲叹、悲痛,诸比丘!此名为‘悲。’

  复次,诸比丘!苦者何耶?诸比丘!关于身之苦痛,身之不快,由身触所生之

  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名为‘苦。’

  复次,诸比丘!恼者何耶?诸比丘!关于心之苦痛,于心不快,由意触所生之

  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名为‘恼。’

  复次,诸比丘!闷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苦法所恼,失望、沮丧、

  气馁、愁闷,诸比丘!此名为‘闷。’

  307     然,诸比丘!求不得苦者何耶?诸比丘!于生法之众生,生如是欲求:‘我等

  实非于生法之下,我等不愿意生来。’然,不得此欲求,此为求不得苦也。诸比丘!

  于老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病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死法之

  众生……乃至……诸比丘!于忧、悲、苦、恼、闷法之众生,生如是之欲求:‘我

  等实非于忧、悲、恼、闷法之下,我等不愿意忧、悲、苦、恼、闷法之来。’然,

  二二 大念处经                                       二八九

  -----------------------------------------------------------------------

  长部经典二                                          二九0

  不得此欲求,此为求不得苦。

  然,诸比丘!约略而言,五取蕴之苦者何耶?如次之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

  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约略而言,此等名为五取蕴之苦。诸比丘!此亦名为苦

  圣谛。

  308 一九  然,诸比丘!苦集圣谛者何耶?

  此爱能引导再生,有俱喜、贪,到处为追求满足,即:欲爱、有爱、无有爱。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生起、于何处止住耶?凡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

  于此处止住。身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于世间……乃至:

  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间……乃至……味于世间

  ……乃至……触于世间……乃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

  于此处止住。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 乃至……鼻识于世间……乃至……舌

  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于世间……乃至……舌

  309 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鼻触所生

  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

  ……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

  住。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于世间……味想于世间

  ……乃至……触想于世间……乃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

  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于世间……乃至……味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九一

  -----------------------------------------------------------------------

  长部经典二                                          二九二

  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

  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于世间……乃至……味

  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

  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于世间……乃至……味

  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

  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于世间……乃至……味

  310 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

  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二0   复次,诸比丘!苦灭圣谛者何耶?

  对彼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是。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舍弃、于何处止灭耶?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

  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耳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于世间……乃至……

  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间……乃至……味于世间

  ……乃至……触于世间……乃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乃至……鼻识于世间……乃至……舌

  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

  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311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于世间……乃至……舌

  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鼻触所生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九三

  -----------------------------------------------------------------------

  长部经典二                                          二九四

  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

  ……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

  灭。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于世间……乃至……味

  想于世间……乃至……触想于世间……乃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于世间……乃至……味

  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于世间……乃至……味

  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于世间……乃至……味

  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于世间……乃至……味

  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

  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二一  复次,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何耶?

  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然,诸比丘!正见者何耶?

  312     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诸比丘!此名为正

  见。

  复次,诸比丘!正思者何耶?

  无欲之思,无恚之思,无害之思,诸比丘!此名为正思。

  复次,诸比丘!正语者何耶?

  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诸比丘!此等名为正语。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九五

  -----------------------------------------------------------------------

  长部经典二                                          二九六

  复次,诸比丘!正业者何耶?

  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正业。

  复次,诸比丘!正命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命。

  复次,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不生未生之恶、不善

  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

  313 进、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

  法,令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诸比丘!此等名为正精进。

  复次,诸比丘!正念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于

  受……乃至……于心……乃至……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

  欲、恼,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念。

  复次,诸比丘!正定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住;

  灭寻伺,内心安静,心成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禅而住;更舍离

  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乐,唯诸圣者说:‘舍此而正念乐住’达第三禅而住。

  其次舍乐离苦,以前所感受之喜、忧皆灭故,而不苦不乐,成为舍念清净,达第四

  禅而住。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诸比丘!此等名为苦灭道圣谛。

  314     如是,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

  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著,且不执著世间任何物。诸比

  丘!比丘如是,于四圣谛观法而住。

  二二  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七年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

  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七年间[之念]。诸比丘!

  实不管任何人,于六年间,……乃至……五年间……乃至……四年间……乃至……

  三年间……乃至……二年间……乃至……一年间,如果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九七

  -----------------------------------------------------------------------

  长部经典二                                          二九八

  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一年间[之

  念]。任何人七个月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

  315 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七个月间之念。实不管任何人,于六个月

  ……乃至……五个月……乃至……四个月……乃至……三个月……乃至……二个月

  ……乃至……一个月……乃至……半个月,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

  [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半月间[之念]。

  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

  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如叙述:‘诸比丘!此为众生之清净,为度

  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为此而说

  此经。”

  世尊如是说已,彼随喜之诸比丘,欢喜世尊之所说。

  注1 “病是苦,”vyadhi pi dukkha于定本有[ ]括弧之记号。中部经典之分别圣谛经

  (saccavibhan ga sutta)无此句,出在相应部经典之转法轮品第二

  (Dhammacakkappavattanavaggo-dutiyo)想此句,应是由转法轮品取来,加添在此

  经。

  二二 大念处经                                       二九九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