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邹相美文:如何战胜人生的“八苦”?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来源:   作者:邹相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邹相美文:如何战胜人生的“八苦”?

 

  佛教提到“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八苦”在中国的出现,源于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难以摆脱这“八苦”。有的人,因为“八苦”而痛心疾首,不知所以;有的人,因为“八苦”而颠沛流离,妻离子散;有的人,因为“八苦”而肝肠寸断,歇斯底里……那么,如何来应对这摆脱不了的“八苦”呢?现在,我逐条来分析,所提的建议也属于一己之见,但愿不会贻笑大方。

  人生第一苦——生苦。从人从母体中降生之前便已经接受这一苦了,比如在母体内的挤压、窒闷之苦等。等到生下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哭出来,那“哇哇”的哭泣声就如同在高呼“苦啊”。接着,人开始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便会接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其实,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所以,这个“生苦”是一种必经的过程,我们没必要去计较,去提防。

  人生第二苦——老苦。正所谓“岁月不待人”,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每个人在过好每一天的同时,也是在失去每一天。时间正一步步离我们远去,总有一天,我们不再年轻,皮肤不再饱富弹性,身体机能不再良好……其实,我们每过完一天,就在衰老一天,过分去担忧,去在乎,又何必呢?倒不如珍惜现在,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人生第三苦——病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身体为阴阳和合调谐之躯,一旦身体不调和,百病则滋生,有病可产生疼痛、揪心、担忧、紧张之感,所以苦。“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待“病苦”,我们应当以预防、谨慎为前提,时时刻刻注意饮食的调和、气血的调和、脾胃的调和、体性的调和等。“防患于未然”,我们又岂会惧怕疾病之扰呢?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天灾也好,人祸也罢,抑或是正常的死亡,我们的寿命终究会结束。濒临死亡时,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把死看成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实际上,是人们自己在吓唬自己。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如果把死亡看成是一种解脱,看成是一种归宿,那又有什么恐惧和紧张呢?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人是情感动物,有感情,有七情六欲,所以要受到生死离别之苦。“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纷飞”,即便是情侣爱人、父母儿女,也难免要遭遇离别之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爱的本身所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的,既然如此,又有何不能去正视“爱别离苦”呢?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佛说,人有“贪嗔痴”三毒,这就助长了贪心与欲望,希望尽可能地占有一切。一旦所想要的不能归为己有,就会滋生无限的烦恼,或起恶念,遭受“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既然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无止境,那么就应当去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贪念,珍惜现有的一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人生第七苦——怨憎会苦。佛说,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当私欲不能被满足时,人们就会用感性的方式,如“怨憎”来实现。同样,我们也知道,所有外在的怨恨、憎恶都可能伤及自己,轻则伤脾胃,重则伤身体,诱发疾病之灾。那么,我们又何必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

  人生第八苦——五取蕴苦。“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经云:“名尚不闻,何况事实”,只有极乐世界永无这些痛苦的因和果,何不赶快念佛,求生净土?

  当然,佛教里所讲的“八苦”只是对人生之苦的一种概括性分类总结,实际上不止是“八苦”,众人生活在娑婆世界,乃是“无量苦”。如何化解这“苦”?常怀菩提心,广结善缘,多积福德,就不感觉到苦,就能战胜一切苦。

  南无阿弥陀佛!

  (邹相,2009-5-5于郑州,发表于《报恩》2009年第2期)

返回目录

标签:邹相美文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