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北传《杂阿含经》对照:五阴诵 犍度篇 蕴相应(上)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北传《杂阿含经》对照:五阴诵 犍度篇 蕴相应(上)

 

  1        相 应 部 经 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犍 度 篇

  第一 蕴相应

  第一 根本五十经

  第一 那拘罗父品

  [一]第一那拘罗父1

  第一蕴相应                                          一

  相应部经典三                                        二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婆只国设首婆罗山之恐怖林鹿园。

  二  彼时有那拘罗父居士,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白世尊曰:

  ‘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见世尊

  与意修习2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于长夜得利益、

  安乐。’

  四  ‘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

  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

  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

  2 五  时,那拘罗父居士,随喜、欢喜世尊之所说,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

  具寿舍利弗之处。住已,敬礼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

  六  具寿舍利弗,谓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曰:

  ‘居士!汝诸根和悦,而貌清清洁白。无非今日于世尊之处,得闻说法耶?’

  ‘大德!何其不然!大德!今世尊以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七  大德!于此我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而,我坐于一面,而白

  世尊:‘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衰、晚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

  得常见世尊与意修习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长夜

  得利益、安乐。’

  大德!敬白如是,而世尊言我曰:‘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

  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

  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

  大德!世尊以如是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八  ‘居士!汝无再问世尊耶?‘大德!如何身病而为心病?如何身病为心无病

  耶’’?

  3 九  ‘大德!我等从远方而来至具寿舍利弗处,为欲知此所说之义。具寿舍利弗!愿

  为分别此所说之义。’

  一O  ‘居士!然则谛听,当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大德!’那拘罗父居士以应诺具寿舍利弗。

  第一蕴相应                                          三

  相应部经典三                                        四

  一一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曰.

  ‘居士!如何身病而为心病耶?’

  一二  居士!于此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

  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

  中有我,住缠于色是我,色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色变易3、

  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3、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三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

  人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悲、苦、忧、恼。

  一四  观想是我,我以想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

  人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悲、苦、忧、恼。

  一五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

  人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悲、苦、忧、恼。

  一六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缠住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

  4 人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悲、苦、忧、恼。

  一七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病。

  一八  居士!何者为身病而心无病耶?

  一九  居士!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

  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

  我,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而彼色变易、

  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变异,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O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不住于我是受,受是我所。

  彼人不住缠于受是我,受是我所,而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不

  生愁、悲、苦、忧、恼。

  二一  不观想是我,我以想为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

  第一蕴相应                                          五

  相应部经典三                                        六

  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而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

  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5 二二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

  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而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不

  生愁、悲、苦、忧、恼。

  二三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

  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而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不

  生愁、悲、苦、忧、恼。

  二四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无病。

  二五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那拘罗父居士喜悦,而喜欢于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二三a),增一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五七三a),增支

  部原典六、一六参照。

  2 意修习之诸比丘。若见其比丘时心增长故名之。言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长老。

  3 变易。pari依暹本vipari改之。

  [二] 第二 天现1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国,天现之释迦聚落。

  二  时,有众多之西方远行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而之彼比丘等白世尊曰:

  ‘大德!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

  ‘诸比丘!汝等曾向舍利弗[告]辞否?’

  ‘大德!我等未向具寿舍利弗[告]辞。’

  ‘诸比丘!应向舍利弗告辞。诸比丘!舍利弗是贤人,是同梵行诸比丘之饶益

  者。’

  6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四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离世尊不远之耶罗伽罗丛林中坐。

  五  时,彼诸比丘欢喜于世尊之所说,随喜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具寿舍

  第一蕴相应                                          七

  相应部经典三                                        八

  利弗住处往已,与具寿舍利弗互俱交换庆慰、欢善、感铭之谈话,而坐于一面。

  六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等,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我等已向尊师[告]辞矣。’

  七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

  贤沙门。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2,教何?说何耶?具寿等善闻、善

  持、善思念、善观法,具寿等之说时,有得说世尊之所说否?有无以非实毁害世尊

  耶?说法之随法,以同法人之论随论,有无堕于呵责处耶?’

  八  ‘友!我等欲知此所说之义,从远方来具寿舍利弗处。具寿舍利弗,愿请分别此

  所说之义。’

  九  ‘友等!然则谛听,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友!’彼比丘等应诺具寿舍利弗。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

  7 一O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刹帝利……乃至……友等!诸贤

  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说何2教何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应如是说:

  ‘友等![谓]我等之师,以教调伏欲贪。’

  一一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也。友

  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于何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如是问者,应如

  是答:‘友等![谓]师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教令……于想……于行……于识

  教令调伏欲贪。’

  一二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友等!

  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之师,见何之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耶……于受教令:

  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友等!

  [谓]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色之

  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若于受……于想……于行不离贪……不离

  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若于识不离贪、不离欲、

  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生愁、悲、苦、忧、

  恼。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于想……于行

  ……于识教令调伏欲贪。’

  第一蕴相应                                          九

  相应部经典三                                        一O

  8 一三  友等!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心。

  友等!诸贤人好观察,具寿等之师,见何之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耶?于受以

  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耶?友等!若作如是问者,应如是说:

  ‘友等![谓]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

  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若于受……于想……于行离贪、离欲、离爱、

  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若于

  识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

  悲、苦、忧、恼。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于受以

  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

  一四  友等!若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而且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热烦。身坏命终

  而得善趣者,世尊即不赞叹断诸不善法。

  一五  友等!虽然,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者,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

  身坏命终,当得恶趣故,世尊赞叹断诸不善法。

  一六  友等!若诸善法具足而住,而且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身

  9 热烦,身坏命终,当得恶趣者,世尊即不赞叹具足诸善法。

  一七  友等!虽然,具足诸善法3而住者,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忧恼、无热烦,

  身坏命终,当得善趣故,世尊赞叹具足诸善之法。’

  一八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彼比丘等喜悦,欢喜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二三b),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五(大正藏二、七五四b)。

  2 ‘说何’原本kimvada以暹罗本kimvadi改之。

  3 ‘善法’原本akusale是kusale之误。

  [三] 第三 诃梨(一)1

  一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于阿槃提国2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二  时,有诃梨居士,来具寿摩诃迦旃延处。敬礼具寿摩诃迦旃延,而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而之诃梨居士,言具寿摩诃迦旃延曰:

  ‘大德!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3

  第一蕴相应                                          一一

  相应部经典三                                        一二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4

  何不与人事诤论

  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耶?’

  四~七  ‘居士!色界是识之家,色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受界是识

  10 之家,受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想界是识之家,想界中之识,名为住

  家。居士!行界是识之家,行界中之识,名为住家。

  居士!如是为住家。

  八  居士!以何为不住家耶?

  九  居士!色界之诸欲、贪、喜、爱、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者,如来已断,

  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一O   居士!受界之……乃至……

  一一  居士!想界之……乃至……

  一二  居士!行界之……乃至……

  一三  居士!识界之诸欲、贪喜……乃至使……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一四  居士!如是为不住家。

  一五  居士!以何为住处耶?居士!色之因为住处,流出5与系,名为住处。居士!

  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乃至……

  所触之因为住处……法之因为住处,流出与系,名为住处。

  一六  居士!以何为不住于住处耶?居士!色因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

  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

  居士!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

  ……乃至……所触之因为住处……乃至……

  11     居士!法之因为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

  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

  一七  居士!如是为不住住处。

  一八  居士!以何为近习于聚落者?居士!此处有人,与在家人混住,以同喜、同

  第一蕴相应                                          一三

  相应部经典三                                        一四

  忧,乐彼所乐,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以竭自力。居士!如是为近习聚落者。

  一九  居士!何为不近习聚落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不与在家人混住,不以同喜

  同忧,不乐彼所乐,不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亦不竭自力。居士!如是为不近习聚落

  者。

  二O   居士!以何为未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

  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居士!如是为未空诸欲者。

  二一  居士!以何为已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离贪、离欲、离爱、离

  渴、离热烦、离渴爱。居士!如是为已空诸欲者。

  二二  居士!以何为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为思惟:‘我于来世得如是色、得

  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希望者。

  二三  居士!以何为无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不为思惟:‘我于未来世得如是

  12 色、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无希望者。

  二四  居士!以何为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人,作如是论,言:‘汝不知此法、

  律,我知此法、律,如何汝不知此法、律?汝为邪行,我为正行,汝应说于前者而

  说于后,应说于后者而说于前,我[言]相应,汝[言]不相应,汝常覆所行,汝

  虽立论,为脱论而游行,汝堕负处,若能者自解。’

  居士!如是为与人争论者。

  二五  居士!何为不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作如是论,不言:‘汝不知

  此法、律,……乃至……若能者自解。’居士!如是为不与争论者。

  二六  居士!是故,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向不与人事争论

  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大正藏二、一四四a)。

  2 ‘拘留欢喜山曲’。原本pavatte以papate改之

  第一蕴相应                                          一五

  相应部经典三                                        一六

  3 ‘义品经’经集第八四四偈。

  4 ‘无希望’(apurakkharana)原文之意为‘向前寄望’。但汉译相当此文有‘还满’。此应

  语根pr来的。

  5 流出。原本sara暹罗本visara,原注释为‘所转相’pavattitabhava。

  [四] 第四 诃梨(二)1

  一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阿槃提国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13 二  时,有诃梨居士,来诣具寿摩诃迦旃延处……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诃梨居士,谓于具寿摩诃迦旃延……

  四  ‘大德!世尊于帝释2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以究竟

  终毕,究竟安隐、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

  略说之广义耶?’

  五  ‘居士!尽色界之诸欲、贪、喜、爱、近、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

  灭此、弃此而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六  居士!受界……乃至……

  七  居士!想界……乃至……

  八  居士!行界……乃至……

  九  居士!尽识界之诸欲、贪、喜、爱、近、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

  灭此、弃此、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一O  居士!是世尊于帝释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究竟

  终毕,究竟安稳、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

  略说之广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大正藏二、一四四c)。

  2 长部经典原典卷二、二八三。

  [五] 第五 三昧1

  第一蕴相应                                          一七

  相应部经典三                                        一八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如是

  说曰:

  ‘诸比丘!应修习三昧。诸比丘!入三昧之比丘应如实了知。

  14 三  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集与灭,受集与灭,想集与灭,行集与灭,识集与

  灭是。

  四  诸比丘!以何为色集耶?以何为受集耶?以何为想集耶?以何为行集耶?以何

  为识集耶?

  五  诸比丘!于此处欢喜、欢呼、耽着而住。何为欢喜、欢呼、耽着而住耶?

  六  欢喜、欢呼、耽着于色而住。依欢喜、欢呼、耽着,而彼生喜。喜取于色。缘

  取而彼有生,缘有而彼生生,缘生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于此处,

  悉皆有苦蕴之集。

  七~九  欢喜于受……乃至……欢喜于想……乃至……欢喜于行……乃至……

  一O   欢喜、欢呼、耽着于识而住。依欢喜、欢呼、耽着于识而住,而彼生喜、喜

  取于识。缘取而彼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集。

  一一  诸比丘!此是色之集……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

  至……是识之集。

  一二  诸比丘!何为色之灭耶!……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

  ……乃至……是为识之灭。

  诸比丘!于此处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而住。何为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

  而住耶?

  一三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色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色而住,彼

  于色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四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受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受而住,彼

  15 受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

  蕴之灭。

  一五  不欢喜于想……乃至……

  一六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行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行而住,则

  第一蕴相应                                          一九

  相应部经典三                                        二O

  彼于行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七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识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识而住,

  则彼于识喜灭,……乃至……喜灭故彼取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

  之灭。

  一八  诸比丘!此色之灭……乃至……受之灭,想之灭、行之灭、识之灭。’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七a)。

  [六] 第六 宴默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宴默得瑜伽。诸比丘!为宴默之比丘如实了知。

  三  以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之集与灭,受之集与灭,想1之集与灭,行之集

  与灭,识之集与灭。

  四  (应如始经之广说。)’

  注1 ‘想’。原本略去想和识。

  [七] 第七 取着恐惧(一)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着恐惧与不取着、不恐惧。谛听,善思念,我将说。’

  16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三  世尊说:

  ‘诸比丘!以何为取着、恐惧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

  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

  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

  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生起2,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

  希望、取着而恐惧。

  第一蕴相应                                          二一

  相应部经典三                                        二二

  五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有受

  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受之变易所生之恐惧法生起,以

  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六  想……乃至……

  七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有行

  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行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

  以心永尽而住。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八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

  17 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识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

  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九  诸比丘!取着、恐惧者,即如是。

  一O   诸比丘!何为不取着、不恐惧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法,以见善

  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

  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不生。彼

  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

  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一二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

  有受之变易、变异,随转受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受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

  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

  惧。

  一三  想……乃至……

  一四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

  18 有行之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行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

  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一五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

  有识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识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

  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

  第一蕴相应                                          二三

  相应部经典三                                        二四

  惧o

  一六  诸比丘!不取着、不恐惧为如是。’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0c)。

  2 ‘法之生起’于原注,释为‘不善法之生起’。

  [八] 第八 取着恐惧(二)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着恐惧及不取着、不恐惧,谛听……乃至……。

  三  ‘诸比丘!何为取着、恐惧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观此色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

  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2、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五  此受是我所……乃至……

  六  此想是我所……乃至……

  七  此行是我所……乃至……

  八  观此识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

  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九  诸比丘!取着恐惧为如是。

  一O   诸比丘!何为不取着、不恐惧耶?

  19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

  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一二  此受非我所……乃至……

  一三  此想非我所……乃至……

  一四  此行非我所……乃至……

  一五  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

  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一六  诸比丘!不取着、不恐惧者为如是。’

  第一蕴相应                                          二五

  相应部经典三                                        二六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一a)。

  2 变易原本parmpama 是 viparinama 之误

  [九] 第九 过去未来现在(一)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常,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

  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三  受是无常……乃至……

  四  想是无常……乃至……

  五  过去未来之行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行]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

  不顾过去之行,不悦未来之行,对现在之行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六  过去未来之识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

  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c)同卷三(大正藏二、三0a)。

  [一0] 第十 过去未来现在(二)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20 二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

  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三  受皆苦……乃至……

  四  想皆苦……乃至……

  五  行皆苦……乃至……

  六  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

  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一一] 第十一 过去未来现在(三)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如

  第一蕴相应                                          二七

  相应部经典三                                        二八

  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三  受皆是无我……乃至……

  四  想皆是无我……乃至……

  五  行皆是无我……乃至……

  六  过去、未来之识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

  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第一 那拘罗父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谓那拘罗父          天现诃梨二

  21       三昧与宴默          取着恐惧二

  过未与现在          是故名此品

  第二 无常品

  [一二] 第一 无常1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于此……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乃至……

  四~六  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七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色、厌离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行、厌离识,

  厌离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即生解脱智,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更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二、一a)

  [一三] 第二 苦

  第一蕴相应                                          二九

  相应部经典三                                        三O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四] 第三 无我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22       [一五] 第四 无常者1(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

  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四  受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

  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五  相是无常……

  六  行是无常……

  七  识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

  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a)

  [一六] 第五 无常者(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

  四  受是苦……

  五  想是苦……

  六  行是苦……

  七  识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

  第一蕴相应                                          三一

  相应部经典三                                        三二

  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七] 第六 无常者(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23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七  识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八] 第七 因1(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

  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常耶?

  四  受是无常,以受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

  起之受,如何是有常耶?

  五  想是无常……乃至……

  六  行是无常。以行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

  之行,如何是有常耶?

  七  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

  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a)

  [一九] 第八 因(二)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苦,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

  生起之色,如何是有乐耶?

  四  受是苦……乃至……

  第一蕴相应                                          三三

  相应部经典三                                        三四

  五  想是苦……

  六  行是苦……

  24 七  识是苦,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生起之识,

  如何是有乐耶!

  八  诸比丘!……乃至……知:……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b)

  [二0] 第九 因(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

  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我耶?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七  识是无我,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缘]所生

  起之识,如何是有我耶?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二一] 第十 阿难1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之止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曾说于灭,灭。大德!如何法之灭故而说灭耶?’

  四  ‘阿难!色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

  说是灭。

  五  受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25 六~七  想是无常……行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

  八  识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九  阿难!如是之法灭故说是灭。’

  注1 汉译未详。

  第一蕴相应                                          三五

  相应部经典三                                        三六

  第二 无常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常苦无我

  无常其他三

  依因亦为三

  阿难问为十

  第三 重 担 品

  [二二] 第一 重担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重担、担者、取担、舍担,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重担耶!

  应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诸比丘!此名为重担。

  五  诸比丘!以何为担者耶?应名为士夫(补特迦罗),有如是名,如是姓,是具寿。

  26 六  诸比丘!以何为取担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

  以此名为取担。

  七  诸比丘!以何为舍担耶?

  即前之渴爱,无余之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无执着是。诸比丘!以此名为

  舍担。’

  八  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师善逝更说曰:

  (一) 重担是五蕴

  担者名士夫

  世间取担苦

  第一蕴相应                                          三七

  相应部经典三                                        三八

  舍担为安乐

  (二) 已舍重担者

  不再取重担

  根绝渴爱者

  无欲般涅槃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增一阿含经卷十七(大正藏二、六三一c)

  [二三] 第二 偏智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将说所知法与偏智,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是所知法,想是所知法,

  行是所知法,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五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

  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二四] 第三 偏智1(证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27 三  ‘诸比丘!若于色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断色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四  若于受不证知……乃至……

  五~六  着于想不证知……于行不证知……

  七  若于识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识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八  诸比丘!若于色能证知、偏知、离、断色者,即能灭尽于苦。

  九~一一  若于受能证知……想……行……

  一二  若于识能证知、偏知、离、断识者,即能灭尽于苦。’

  第一蕴相应                                          三九

  相应部经典三                                        四O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a)

  [二五] 第四 欲贪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须断色之欲贪!如是断色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

  无,令不生于未来。

  四  须断受之欲贪,如是断受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

  生于未来。

  五  须断想之欲贪……

  六  须断行之欲贪!如是断行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

  生于未来。

  七  须断识之欲贪!如是断识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

  生于未来。’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c)。

  [二六] 第五 味1(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昔做菩萨未现正等正觉时,作如是思惟:

  四  ‘以何为色味?以何有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之……想之……行之

  ……识之味,以何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28 五  诸比丘!于此我如是思惟:

  六  ‘缘于色而生喜乐,此为色之味。色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色之过患。

  调伏色之欲贪,以断欲爱,此为色之出离。

  七  缘于受……

  八  缘于想……

  九  缘于行而生喜乐,此为行之味。行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行之过患。调

  伏行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行之出离。

  第一蕴相应                                          四一

  相应部经典三                                        四二

  一O   缘于识而生喜乐,此为识之味。识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识之过患。

  调伏识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识之出离。

  一一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未如实

  证知之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人、天之众生界,未称现等

  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二  诸比丘!然则,我于此五取蕴,已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

  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

  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三  又于我生智、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不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c)

  29       [二七] 第六 味(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于色,行味之寻求,证得色之味,以慧善见其色味。

  四  诸比丘!我于色,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色之过患,以慧善见色之过患。

  五  诸比丘!我于色,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色之出离,以慧善见色之出离。

  六~八  诸比丘!我于受……

  九~一一  诸比丘!我于想……

  一二~一四  诸比丘!我于行……

  一五  诸比丘!我于识,行味之寻求,证得识之味,以慧善见识之味。

  一六  诸比丘!我于识,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识之过患,以慧善见识之过患。

  一七  诸比丘!我于识,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识之出离,以慧善见识之出离。

  一八~一九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

  未如实证知之时……称……

  二O  又,于我生知、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更不再受后有。’

  [二八] 味(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第一蕴相应                                          四三

  相应部经典三                                        四四

  30 三  ‘诸比丘!若无色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味故,有情染于

  色。

  四  诸比丘!若无色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过患故,

  有情厌患于色。

  五  诸比丘!若无色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出离故,

  有情由色出离。

  六~八  诸比丘!若受……

  九~一三  诸比丘!若想……乃至……

  一四  诸比丘!若无行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行。诸比丘!然则,有行之出离故,

  有情由行出离。

  一五  诸比丘!若无有识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味故,有

  情染于识。

  一六  诸比丘!若无识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过患故,

  有情厌患于识。

  一七  诸比丘!若无识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出离故,

  有情由识出离。

  一八  诸比丘!有情1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而

  31 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有情不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

  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一九  诸比丘!然则,有情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

  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有情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

  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注1 ‘有情’一语原本逸失。

  [二九] 第八 欢喜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欢喜色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第一蕴相应                                          四五

  相应部经典三                                        四六

  四  若欢喜受者……

  五  若欢喜想者……

  六  若欢喜行者……

  七  若欢喜识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八  诸比丘!不欢喜色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2者,即已由苦解脱。

  九  不欢喜受者……

  一O  不欢喜想者……

  一一  不欢喜行者……

  一二  不欢喜识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者,即已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c、b)。

  2  ‘不欢喜苦者’一句原本逸脱。

  [三O] 第九 生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32 三  ‘诸比丘!若色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四~六  若受……想……行……

  七  若识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八  诸比丘!然则,若色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九~一一  若受……想……行……

  一二  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二0a)。

  [三一] 第十  痛根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将说痛与痛根,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痛耶?

  第一蕴相应                                          四七

  相应部经典三                                        四八

  诸比丘!色是痛,受是痛,想是痛,行是痛,识是痛。诸比丘!此名为痛。

  五  诸比丘!以何为痛根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

  此名为痛根。’

  注1 汉译未详。

  [三二] 第十一 坏法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将说坏法与不坏法,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坏法,何为不坏法耶?

  33 五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六  受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七  想是坏法……

  八  行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九  识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第三 重担品 终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b)。

  此品之摄颂曰:

  重担与偏智

  偏知四欲贪

  味三八欢喜

  生以及痛根

  十一说坏法

  第一蕴相应                                          四九

  相应部经典三                                        五O

  第四 非汝所应法品

  [三三] 第一 非汝应法1(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非汝所应法,当断,汝等若断此,此则得利益安乐。

  四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五  诸比丘!色为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六  受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七  想……乃至……

  34 八  行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九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一O  诸比丘!譬如祇树林之草木枝叶,有人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汝等作思

  惟:‘人或我等得以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否?

  ‘大德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

  大德!此非我等之我,亦非我所故。’

  一一  诸比丘!如是之色,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

  乐。受是……想是……行是……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

  得利益安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七0b)。

  [三四] 第二 非汝所釭k(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四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五  诸比丘!色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六~八  受是非汝等……乃至……想是……行是……

  第一蕴相应                                          五一

  相应部经典三                                        五二

  九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一O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三五] 第三 比丘1(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35       第一章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

  丘,白世尊曰:

  三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从世尊听法,以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

  住。’

  四  ‘比丘!若有所执者2,依此有称,若无所执者,依此非称也。’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若执着色者,依此有称。若执着受者,依此有称。若执着想者,依此有

  称。若执着行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识者,依此有称。

  七  大德!若不执著者,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者,依此非称。

  大德!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八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若执着色,依此有

  称,若执着受……想……行……识,依此有称。比丘!若不执着色,依此非称,若

  不执着受……想……行……识,依此非称。比丘3!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36 九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第二章

  一O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是于正当出家,

  以出家之本意,为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自具足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

  一一  彼比丘则成为罗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b)。

  2 ‘若有所执者’云云,原注汉译有各各别解,今依本文译出。

  第一蕴相应                                          五三

  相应部经典三                                        五四

  3 ‘比丘!’原本bhikkhave依暹罗本bhikkhu maya改之。

  [三六] 比丘(二)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三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由闻依于世尊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

  而住。’

  四  ‘比丘!若有执处,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无所执,则不令

  比知,若无所比知,此非有称。’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

  行……识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

  37 七  大德!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依此则非有称。若不执受……

  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不令比知者,则无所有,依此而非有称。大德!

  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八  ‘比丘!善哉、善哉!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2!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

  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

  者,依此而有称。比丘!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

  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比

  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说之义。’

  九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一O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乃至……

  一一  彼比丘成为阿罗汉。

  注1 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a)。

  2 ‘比丘!’原本bhikkhave是bhikkhu之误。

  第一蕴相应                                          五五

  相应部经典三                                        五六

  [三七] 第五 阿难1(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阿难……乃至……

  三  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向汝如是问:‘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38 四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

  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五  ‘友!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

  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

  我应如是作答。’

  六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漶A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

  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

  异。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三八] 第六 阿难(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园……乃至……时,具寿阿难……乃至……

  三  坐于一面时,世尊谓于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如是问汝:‘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

  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四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39 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

  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者,我应如是答:

  五  ‘友!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过去、已灭、已

  坏之受,知生、知灭、知住之异……想……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

  第一蕴相应                                          五七

  相应部经典三                                        五八

  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六  友!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未来、未现之

  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七  友!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已生、已现之识

  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

  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40 八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于受……于想……于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

  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九  阿难!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

  ……于未生、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之诸法,知生、知灭、

  知住之异。

  一O  阿难!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

  ……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

  知住之异。

  一一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三九] 第七 随法(一)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向法随法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多厌患而

  住,于想多厌患而住,于行多厌患而住,于识多厌患而住。

  四  彼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者,则偏知于色,偏

  知受……想……行……识。

  41 五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

  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四0] 第八 随法(1)

  第一蕴相应                                          五九

  相应部经典三                                        六O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乃

  至……由苦解脱。’

  [四一] 第九 随法(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于法随法……乃至……于色观苦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二] 第十 随法(四)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于

  想……于行……于识观无我而住。

  四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乃至……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

  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第四 汝所应品 [终]

  42     摄颂曰:

  非汝所应二

  比丘亦有二

  阿难同是二

  说随法为四

  第五 自 洲 品

  [四三] 第一 自洲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

  住。

  四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

  住。应如理2观察: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第一蕴相应                                          六一

  相应部经典三                                        六二

  五  诸比丘!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六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

  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

  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

  恼。

  七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受中有我,我中有受。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因有

  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苦、忧、恼。

  八  观想是我……

  九  观行是我……

  一O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因

  43 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一  诸比丘!于色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色以及现在一切色,皆是无常、

  苦而有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

  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一二  诸比丘!于受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受以及现在一切受,皆是无常、

  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作观,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

  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一三  诸比丘!于想……乃至……

  一四  诸比丘!于行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行以及现在一切行,皆是无常、

  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

  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一五  诸比丘!于识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识以及现在一切识,皆是无常、

  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

  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八a)。

  2 ‘如理’原本yoni yeva从暹罗本yoniso'va改之。

  第一蕴相应                                          六三

  相应部经典三                                        六四

  [四四] 第二 道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44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顺有身集起之[道]与顺有身灭尽之道,且谛听!

  四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

  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

  中有我。

  六~八  观受……想……行

  九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一O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集起之道,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

  即说见顺苦集之观。

  一一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

  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

  有我。

  一三~一五  不观受……想……行……

  一六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一七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灭尽之道,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

  义即说见顺苦灭之观。’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八a)。

  [四五] 第三 无常1(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45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

  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以如是正慧如实观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

  解脱。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第一蕴相应                                          六五

  相应部经典三                                        六六

  七  识是无常,无常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八  诸比丘!若于色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于受界……想界……

  行界……于识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者,令解脱2故久住,久住故知

  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槃。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

  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二一c)。

  2 ‘令解脱故’原本vimuttata由暹罗本vimuttatta改之。

  [四六] 第四 无常1(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若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

  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七  识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

  八  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者,则不随前边之见,不随前边2之见者

  46 ,则不随后边之见,不随后边之见者,则不执拗3妄取,不执拗妄取者,于色……

  受……想……行……识则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

  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槃。知生已尽……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卷三(大正藏二、二一c)。

  2 ‘前边’‘后边’。六十二见前分之十八及后分之四十四(原注)。

  3 ‘执拗妄取’。原本thamaso paramaso由暹罗本thamasa-paramaso改之。

  [四七] 第五 观见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一类之沙门、婆罗门,观种种有我之观见,彼等皆观五取蕴,或观其

  第一蕴相应                                          六七

  相应部经典三                                        六八

  随一。

  四  以何为五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观我是色,

  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有,我

  中有识识中有我。有如是观见,谓不离2我。

  五  诸比丘!又谓不离我者,则有诸根之入,[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是。

  六  诸比丘!有意、有法、有无明界3,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思惟

  我,思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无,思惟有色,思惟无色,思惟有想,思惟无想,

  思惟非想非非想。

  47 七  诸比丘!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然则,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

  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

  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

  注1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一一b)同卷三(大正藏二、一六b)。

  2 ‘不离’原本adhigatam由暹罗本avigatam改之。

  3 ‘无明界’原本vijjadhatu由暹罗本avijjadhatu改之

  [四八] 第六 蕴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五蕴及五取蕴,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五取蕴耶?

  五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

  名为色蕴。

  六~七  所有受之……所有想之……乃至……

  八  所有行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乃至……名为行蕴。

  九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粗、细、劣、胜、远、近者,名为识蕴。

  一O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蕴。

  第一 蕴相应                                         六九

  相应部经典三                                        七O

  一一  诸比丘!何为五取蕴耶?

  一二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

  名为色取蕴。

  一三~一五  所有受之……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受取蕴。所有想

  之……乃至……所有行之……乃至……有漏、所取者,名为想取蕴。

  48 一六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识取

  蕴。

  一七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取蕴。’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三b)。

  [四九] 输屡那(一)1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乃至……

  三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四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观我是胜,观我是等,

  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五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受,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

  如实耶?

  六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

  七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行,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

  如实耶?

  八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

  如实耶?

  49 九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不观我是胜,不观我

  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一0~一二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行……

  一三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

  第一 蕴相应                                         七一

  相应部经典三                                        七二

  不见如实耶?

  一四  输屡那!汝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六~一七  想……行……

  一八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观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九  ‘输屡那!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

  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0~二二  所有受之……想之……行之……

  50 二三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胜、劣、远、近者,此非我

  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四  输屡那!如是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

  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故解脱,令解脱故谓解脱智生,知:生已尽、梵行已

  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六a)。

  [五O] 第八 输屡那(二)1

  第一蕴相应                                          七三

  相应部经典三                                        七四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四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

  不知受,不知受集2,不知受灭,不知顺受灭之道。不知想……乃至……不知行,

  不知行集,不知行灭,不知顺行灭之道。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

  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不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不相应婆罗门中

  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非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

  住。

  51 五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之道。知受……

  想……行……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

  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相应于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于现法自,

  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注1 汉译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六c)。

  2 ‘受集’原本有重复。

  [五一] 第九 喜尽1(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色为无常者,则得2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

  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四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受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

  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五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想为无常者……乃至……

  六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行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

  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七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识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

  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第一 蕴相应                                         七五

  相应部经典三                                        七六

  注1 汉译未详。

  2 ‘得’,原本yayam由暹罗本sa'ssa改之。

  [五二] 第十 喜尽1(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52 三  ‘诸比丘!对色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色如理作

  意,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

  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四  诸比丘!对受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受如理作

  意,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受。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

  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五  诸比丘!对想……

  六  诸比丘!对行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行如理作

  意,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

  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七  诸比丘!对识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识如理作

  意,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识。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

  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注1 汉译未详。

  第五 自洲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自洲以及道

  无常等皆二

  观见蕴输那

  喜尽皆有二

  第一蕴相应                                          七七

  相应部经典三                                        七八

  根本五十经终

  根本五十经品之摄颂曰:

  53       名那拘罗父

  无常及重担

  非汝所应法

  自洲五十经

  是名为第一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