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
一、住流
从第一次结集,代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以后,边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调多五师传持。佛灭后一百年间,纯是一味和合,一百年后产生异见,部派分裂,因着律仪上的争执,旋复至优婆窗多以后,更分为五种律部。
五部:
景无德部——四分律——法藏部
萨婆多部——十诵律——一切有部
迦叶遗部——解脱戒——饮光部
弥沙塞部——五分律——化地部
摩河僧批部——僧抵律——大众部
实际传来中国只有四律,迎叶遗部仅传戒本。
四律:十诵律、五分律、四分律、僧抵律。
还有五论:
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论、萨姿多论、明了论。
在中国弘传最广的是《四分律》。早在曹魏时,县摩迎罗于洛阳译出《僧抵戒心》,并立揭磨法,与中国出家人正式投戒。从译出《四分律》后,先有法聪开讲,口授弟子道覆。至慧光下有道云、道洪、智首、道宣相承。
与道宣同时弘帼分律》共有三派。有南山道宣。根部法励、东塔怀素。三者见解不同,故分三派。法励、怀素但盛一时,道直至今弘传不绝。
二、判教
化制二教为本宗判摄。化教:教化众生,有种种随机言教,指经论二藏,所诠定慧法门。制教:制止过非,指律藏所制定的戒法,诠解戒学法门。通过制戒的戒,能摄住三业不犯,便生定慧,由定慧伏断烦恼,证人道果。
此宗更于此二教内判立三教三宗。
化教中,更判为三教,以摄如来一代说法。
(一)性空教,俱会、成实析法明空是小乘教。
(二)湖空教,般若、三论等直谈无相是大乘权教。
(三)唯识圆教,华严、深密等是大乘中道实教。
制教中,更分三宗,以摄一切戒律的戒本。
(一)实法宗,以色法为戒体,立一切法为实有,小乘有部。(怀素所依)
(二)假名宗,以非色非心为戒体,一切法唯有假名,无实体,大乘空教。(法励所依)
(三)圆教宗,以心法种子为戒体,调万法难识,大乘唯议圆教。
三、宗义
道宣的四分律宗,是依大乘唯识圆教而立义。并主张四分律宗通大乘说,从律文中,有五种理由证明:
(一)沓婆回心:沓婆证阿罗汉后。求坚圆法,回心
(二)施生成佛:戒本本谒云:施一切众生,告共成佛道。
(三)相召佛子:序文有诸佛如是行,佛子亦如是。
(四)会财用轻;舍堕成中,会财后僧不还,犯轻罪。
(五)识了尘境:妄语戒的见闻知觉的了别,通唯识义。
戒有四科:
戒法:圣人制教名法;
戒体:纳法成业名体;
戒行:依体起护名行;
戒相:为行有仪名相。
戒有五戒、八戎、十减、具足戒。戒的内容广泛,以止作二持摄尽。止持是约戒条,止一切恶,不该作者不作。作持是约体道办事,修一切善,诸如受戒、说戒、安居、自恣、忏罪等。所谓诸恶臭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大乘菩萨戒,不同小乘戒。声闻戒唯人得受,大乘成诸趣通受;声闻戒有受有舍,菩萨戒有受免会,是尽未来际受待。菩萨成主要体现在三聚净戒上:
(一)摄律仪戒,七众所受别解脱戒;
(二)摄善法戒,奉行—切善法;
(三)摄有情戒,广修善法以利益众生。前二自利,后一利他,合为二利圆满,虽只讲戒,而与定慧相连。如把心停止,不起妄念,摄意业为定,详细观察思惟,此应作,彼不应作为慧。如盗戒具三净戒:自不起盗心并防护为摄威仪,见有盗机而维护为摄善法,转告保护为饶益有情。其他戒也一样,一戒一行圆观解,具足一切行即为大乘妙行。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