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四、弹性的三聚净戒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5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四、弹性的三聚净戒

 

  四、弹性的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的名称,出于印度翻成汉文的经典者,最早的一部是由玄奘三藏于公元六四九年译出的《最无比经》(注一),现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卷。在该经之末段,两次提到「三聚净戒」之名,但未明言三聚的内容为何,三聚的每一聚的名目为何。只说到:「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尽未来际,受持菩萨三聚净戒,无缺无犯。」又说:「受持三皈,乃至菩萨三聚净戒,所获福德无量无边。」(注二)此乃仅说发了无上菩提心的菩萨,当受持三聚净戒,若菩萨受持三皈乃至三聚净戒,即获无比福德,并未明示从受持了三皈依的初发心菩萨,到受三聚净戒之间,是否还得受十善戒和七众律仪戒?尤其不明三聚净戒的涵义为何?

  其次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略称《华严经》)唐武后年间(公元六九五年)由实叉难陀译出的八十卷本〈十回向品〉,提到三聚净戒之名,恰又与「三种净戒」相提并论(注三)。尤其又于东晋佛陀跋陀罗在公元三五六至四二九年译出的六十卷本《华严经》第十八卷,与八十卷本经文相同之处,仅说「具足三种戒法」及「安住如来三种净戒」,未见三聚净戒之名(注四)。

  根据日本学者土桥秀高的见解,八十卷本《华严经》所示的三聚戒,并未明确,究竟指律仪戒、摄善法、摄众生的三聚,抑是指的律仪(别解脱戒)、定共戒、道共戒的三种(注五)。

  三聚净戒的名目内容交代得较为具体的,最初出现于传说是姚秦时代竺佛念于公元三七六至三七八年之间译出的《璎珞经》二卷(注六)。此经虽未举出「三聚净戒」这个名词,可是在其卷下〈因果品〉介绍「十般若波罗蜜」项下,有云:「戒有三缘:一自性戒,二受善法戒,三利益众生戒。」(注七)又在此经卷下〈大众受学品〉列举三种戒的内容云:「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注八)此中前后的次第倒置,摄律仪戒即是自性戒,亦即是十波罗夷,亦即是《梵网经》的十重,其持戒功德在于有心,由于心无尽,戒亦无尽,故称为「十无尽戒」(注九)。

  《璎珞经》模仿《优婆塞戒经》卷三所说,三皈五戒得一分、少分、多分、满分受戒,所以此经对于受戒多少的尺度,极为宽大,〈受学品〉有云:「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注一○)十分即指十无尽的十条重戒,可以随分随力、随各人所愿所能而想受几条即受几条。

  《璎珞经》的受戒及持戒也极简易,若于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诸佛菩萨灭后,请法师授,是中品戒;佛灭后千里内无法师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注一一)。在《梵网经》亦许自誓受,但须礼佛忏悔要见好相,始为得戒,此经则未说要见好相。受戒之后,一受永受,有受法无舍法,虽犯戒不失戒,且云:「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犯了十重禁戒,虽无悔法,但得重受;八万威仪,皆名轻戒,犯了戒若对一人忏悔,即可灭罪(注一二)。若依近世学者大野法道等所说,《璎珞经》及《梵网经》是中国本土的产物,《璎珞经》极富弹性,能高则高,不能高则低,能受一戒也算菩萨,能持一时也有无尽功德。

  批注

  《最无比经》一卷,玄奘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译出。《大正藏》一六.七八七页下。八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唐实叉难陀译,卷二七有云:「常自安住三种净戒,亦令众生如是安住,菩萨摩诃萨令诸众生住于五戒,永断杀业……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聚净戒,永断杀业,善根回向。」(《大正藏》一○.一四九页中、下)六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被称为晋译,又称为旧译,卷一八云:「能自具足三种戒法,亦令众生具三种戒,菩萨摩诃萨以不杀等五戒,善根回向……是为菩萨摩诃萨以离杀等五戒善根回向众生,令一切众生,安住如来三种净戒具足。」(《'正藏》九.五一三页上-中)土桥秀高氏着《戒律の研究》二二二页。《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竺佛念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其内容研究可参考大野法道氏着《大乘戒律の研究》一五九-一六五页,以及《佛书解说大辞典》第九册四一三页四栏-四一五页四栏,也是大野法道氏执笔的「菩萨璎珞本业」条。依大野氏的意见,此经乃系中国成立而非译自印度的梵本,不过,早在六朝时代已在中国流行,隋代的天台智顗,乃是最初注意到此经的人。至于此经的成立,当在《仁王般若经》及《梵网经》之后,由其所用资料考察,当知迟至《胜鬘夫人经》于公元四三六年译出之后,本经才出现,所以大野氏主张,此经是于公元第五世纪半在中国成立的。《大正藏》二四.一○一九页中。《大正藏》二四.一○二○页下。《大正藏》二四.一○二○页下-一○二一页上。《大正藏》二四.一○二一页中。《大正藏》二四.一○二○页下。《大正藏》二四.一○二一页中。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