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增福增慧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7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增福增慧

 

  《中国时报》李嘉鑫整理

  福与慧是一体两面的事,我们凡夫要学习菩萨道,就要增加福德与智慧。

  福在传统文化里主要有四种说法:即长寿(包括健康)、富贵、家和、事顺。福系由于上一代长辈或历代无名志士努力之遗泽,而使我们后人得以沾光的长上福荫;有时是来自善神,或有福德鬼神的庇佑相助;或是因为前世曾经造福而来的福报好运。在佛教的定义里,则专指把佛法的福音传播予大众,就叫作增福。

  在讨论怎样培植福报、丰收福果之前,法师认为惜福比培福更重要,因为惜福只是举手之劳,便能随时做好事,尤其在今日物质丰裕的台湾,更须珍惜现有的福分不该浪费,否则便是不知惜福,而造成损福的后果。

  美国现今仍有六千万人生活在饥饿边缘,但同时美国人每年所浪费的食物,则可喂饱八千万人,如果能够惜福,除自给外,还可救济其他国家两千万的饥民,可见要种福倒不如先惜福。

  行善应有先后,先及于一身一家再至公众;先把人照顾好,再照顾其他生物有一位家住台中的富裕女士,她一向护持法鼓山农禅寺不遗余力,有一次她到寺里来,捡拾义工做饭丢弃的菜根菜皮,便做出许多好吃的素菜,她惜福的行为令法师非常惭愧,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有钱后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而不是浪费和享受。

  有一次法师在美国,有位美国信徒请法师吃饭,餐桌上的菜已经够多了,法师问他还要不要吃,他回说:「I don't need, but I want!」这句话一语点出时下社会的通病:不是基于需要来消费,而是因为想要而浪费。现代人违法乱纪,并非「饥寒起盗心」,那些做小偷强盗的人,往往家中富裕,代步有车,他们为恶的原因便是「想要」而非「需要」。培植福报就是福田,也就是修一切善、止一切恶,也勿因善微而不修,应该努力于利益众生之事,即救生与放生。不过在力行之前仍须注意行善应有先后,先及于一身一家再至公众,再至其他动物;像有些人生活艰困,小孩上学没钱购书,却筹钱买乌龟去放生,这叫作本末倒置,应该先把人照顾好,再照顾其他生物。

  自己有修养即是止恶;福田至少有怜悯、恭敬、功德三种

  对于放生,法师也有意见,不少信徒花钱购买人工繁殖、无法在野外生存的鱼和鸟,放生后被猛禽或猫狗吃掉,这叫作放死;像乌龟生活在大自然里没人加害于它,信徒却花钱雇人捕捉它们来放生,这叫作愚蠢,都是适得其反。

  凡是恼苦众生之事皆为恶,自己有修养即是止恶。有人说:「宗教只是劝人为善,我毋须信教,因为我从不为恶。」但是人总有喜怒哀乐之情,自己生闷气亦是为恶,所以人人都需要能修善止恶的佛教。

  从佛教看如何广种福田,至少有三种福田:

  第一是怜悯福田:对于不如我者,以怜悯慈悲心帮助之,不论是有形的金钱、物质、手脚、语言等,或是无形的心念及智慧、知识等皆可,只要不是欺骗撒谎,纵使是「口惠」,也能发挥力量,这就是像祈祷、祝愿等精神的感应力量。

  第二是恭敬福田:对于有恩德于我们者,如父母、师长等,不管有名无名皆为我之恩人,值得我恭敬,对于他们应该以恭敬心奉献供养之。

  第三是功德福田:即佛教所说的「佛法僧」三宝,佛指释迦牟尼,因为他将修行的成果(智慧)奉献给我们,至今全世界犹有十亿的信徒受其福荫;法即佛法,凡是弘扬佛法、护持佛法就是种植福田;僧就是弘扬佛法之僧团和大众,皈依供养这三宝,也就是福田。

  没智慧而讲佛法,表面是善事,其实是坏事;增慧的方法,简单说有四种

  慧分成世间慧和出世间慧两种,世间慧指一般的聪明、知识、技能,又称为「有漏慧」,这种慧不能让人解脱世间苦海。出世间慧又称「无漏慧」,它是「知世间苦、求解脱乐、观世间空、证无我慧」;提到福田必须以慧来种福,因为没智慧而讲种福,表面是善事,其实是坏事、糊涂事。

  最后,法师以简单的话来说明增加智慧的方法,第一是勤读书、多学习、不耻下问,这样可得到世间慧。第二是多读佛经,拿经典来检查衡量自己,有没有符合佛法的要求。第三是勤求大乘智慧;烦恼是愚蠢的,不执着烦恼就是大智慧。第四则是坚信观音菩萨,勤念阿弥陀佛,它可以抑制瞋痴恼怒之杂念,让人真正的增福增慧。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日《中国时报》刊出)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