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六根门头即下手处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六根门头即下手处 

 

  修行要从六根门入,把这念心不断地向内收。

  平常六根向外攀缘、分别造作,

  而今反闻闻自性,反过头来观察这能见能闻的到底是谁?

  文/见舶法师

  这是出家以来的第一次禅七,因此格外珍惜。很惭愧自己虽然身在禅宗道场,可是打起坐来始终用不上功,不是腿疼,就是昏沈、妄想。佛法是需要实修实证的,每每对于老和尚所说的“这一念心要清楚明白、如如不动、处处作主”感到非常响往,也知道这是天然本具、不易不摇的,可是没有功夫,教理与我之间仍然是有一段距离。发愿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然而什么是佛道?自己要凭什么来利益众生?也发愿要无时无刻落实修行,但是怎么样是正确的修行?在走进禅堂前,自己给自己一个期许,希望一个礼拜的禅七能建立自己往后修行的基础。

  平常六根很习惯攀缘六尘,而今进了禅堂,收摄身口意,才发现自己的内心是如此地纷扰不安。禅七期间有拜忏、早晚课诵、静坐、跑香,都是帮助我们调身调心。慢慢地,这念心愈来愈宁静、愈来愈细,过去的种子不断地翻现,尤其是自己最执着的部分。由于无始劫来乃至于今生今世的薰染,深觉自己的爱染心很重;害怕恐惧的原因是自己的观行始终不得力,总是有敌强我弱、使不上力的感觉。禅七期间很容易作梦,梦境又非常清楚,经常都在清醒后仍记忆犹新。初初开始心很苦,与其说是境界现前,倒不如说是被自己的虚妄念头所蒙惑。心里反覆地念着和尚的起七法语:“觉观觉察照无明,说个无明仍方便,菩提无明一家人”念着、念着,忽然有所领悟,无明依真心而有,真心清净湛然、本不动摇,而无明是虚妄境界、来来去去。如果自己只是一味地想要破无明烦恼,就如同拍击水面的波浪,才伏了一个,又起了一个;但是如果自己能坚住在真心实相上,念头来了始终不理它,那就是直截根源、一念到底。

  修行要从六根门入,把这念心不断地向内收。平常六根向外攀缘、分别造作,而今反闻闻自性,反过头来观察这能见能闻的到底是谁?每日当中,这念觉性都在起作用;耳听早晚课诵的梵呗声、车马声、铃声、电话声;眼见菜色、灯光、人群晃动;鼻嗅饭香、栴檀香、脚汗臭;舌尝水果甜、豆腐辣、苦瓜苦;身触暖阳、寒冬、轻风、狂风;……。常常都觉得这一举一动,乃至于微细的一眨眼、一瞬目,都具足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它们即是“觉性”的殊胜妙用,绝对不是只有这四大假合的五蕴色身所可以办到的。凡夫众生也都在起“用”,可是背觉合尘,坚执五蕴为实有,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而智者圣人就不同了,他们知道这一念心体,并从体起用,因此能够大作梦中佛事,广度有情。

  和尚提示大众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放得下的人才能真正提得起。静坐当中要坚住正念,数息也好、随息也好、中道实相观也好,始终是把心靠在法门上,念头来了知道是虚妄境界,就是不理它;日用当中,收摄身口意,“藏六如龟、防意如城”,觉察、觉照,安住在第一念“知”上,不起相续念,久而久之,这念心就会愈来愈清楚明白、愈来愈能作主。同时,教理与福德的薰修也很重要,教理给予我们正确的知见,福德给予我们增上的助缘。还有,心常怀感恩、恭敬、慈悲;口常说善法善语;身常持清净戒法、不犯威仪,再加上愿心、愿力、愿行,很快地,就容易与真心相应。期勉自己唯有契悟到真如实相,才是真正的如来子,堪能住持佛法、续佛慧命、饶益有情。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