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印卡老师文集:内观十日课程开示 第六天开示
葛印卡老师文集:内观十日课程开示 第六天开示
培养对感受的觉知及平等心的重要性~四大(四元素)及其与感受的关系~物质生起的四种原因~五盖(五种障碍):贪爱、瞋恨、心理和生理上的怠惰(昏沈)、焦躁不安(掉悔)、怀疑
六天过去了;你们剩下四天可以用功。四天里,你们可以根除一些心理上的染污不净,并且领会这个修行方法的要诀,以终身受用。假如你以正确的了解来修行,并学着将之运用在日常生活上,这修行方法会对你有莫大益处。所以,要正确了解这个修行方法。
这并非一条悲观的道路。法教我们接受「苦」的不幸事实,但也教我们如何解脱痛苦。因此,这是一条乐观的道路,同时更是实在和可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修行以解脱自己。
用几个字就可以解释整条道路:
「所有的行(savkhara)都是无常的」(诸行无常)
当一个人经由真知洞见而体会到这层道理,
他就脱离超越了痛苦;
这是一条净化的道路。
「行」(savkhara)在此不仅指心理反应,也包括了这些反应的后果。每个心理反应都是一粒种子,会带来结果;而我们一生所经历的,都是自己行为反应的结果,也就是自己在过去及现在行为反应(savkhara)的结果。因此,意思是「凡是生起的,因缘和合而成的,都将灭去,都将分解消散」。仅在情感上接受这层道理,或因为信仰,或是知性的接受,都不能净化心。必须透过亲身体验自身内生起灭去的过程,在实际上接受才行。从观察自己身体的感受,直接体验无常,这了解才是真智慧,自己的智慧。由于这个智慧,你才能脱离痛苦。纵使病痛依旧,但你不再受苦,因你已能静观而怡然接受。
我们过去的习惯性心理是推拒痛苦的感受,并寻求愉快的感受。只要还身陷苦乐的推拒寻求中,心必然仍是焦躁不安,而自身的痛苦也就增加。但只要学会客观地观察感受,心的净化就开始了,使痛苦倍增的盲目反应旧习性就会慢慢减弱及破解了。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只是观察。
这并不意味着修习内观,便成为植物一般,被动地接受外界危害。不是的,而是要学习如何主动地行动而非被动地起习性反应。以前都只是习性反应,而习性反应都是负面的。现在你正学习如何正确地生活,过真正主动而行的健康生活。任何困难发生,学会观察感受的人不会陷入盲目反应。他会稍等一会儿,对感受保持觉知及平等心,然后才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这样的行动必然是正面的,因为心是平静稳定的;这样的行动是创造性的,于人于己均有益。
随着我们学习观察自己内在的身心现象,渐渐地,我们就会脱离无明,因而脱离习性反应。习性反应是基于无明。没有学习过观察己身实相的人,不知道内在深处究竟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地以贪爱或瞋恨在反应,产生紧张而使他自己痛苦。
困难在于心远比身更是无常。心理运作过程太快,除非受过训练,否则是没办法追踪的。不知真相的人,总误以为自己是对外界的景象、声音、味道等产生反应。显然是这样的,但学习观察自己的人会发现,在更微细的层次上,真相是不同的。整个外在世界,对个人而言,只有当他体验到时才存在;也就是说,在某个感觉对象与感官接触之后,才算存在。一旦产生接触,必定会有一种振动、一种感受。辨别作用(想),根据个人过去的经验和习性的制约,亦即过去的业行(savkhara),判定这个感受是好是坏。根据这个有色的评估,感受变成愉悦的或令人不快的,而人又因而产生反应,或喜好或不悦,或贪爱或瞋恨。在外在对象与习性反应之间,有一个被遗忘的环节,便是感受。因为整个过程发生得太快了,使人不觉:等到习性反应浮现到意识表层,它已被重复加强了几亿万次,强烈到轻易地击败控制了心。
悉达多.乔达摩就是发现了贪爱与瞋恨的根源,并且在它们生起处,感受的层次上予以根除,而得到证悟,然后他将自己的体验教导别人。他不是唯一教导解脱贪瞋情结的人,在他之前,印度就有人这样教导。佛陀也不是唯一教导道德戒律或培养主宰自心的人。同样地,在佛陀之前,理性上的、感性上的、与信仰层次上的智能也已存在。他教导的独特点不在上述这些,而在确认出身体的感受是贪瞋开始的关键,而且必须由此关键下手才能根除。除非从身体的感受着手,否则就只能在心的表层努力,而内心深处的习性反应仍然继续不断。藉由学习觉知自身的感受,并对感受保持平等心,在习性反应产生之处停止它,这样你才能脱离苦恼。
这不是要你在信仰上接受的教条,也不是要你在理性上接受的哲学。你必须探究自己来发现真理。只有当你亲身体验到时,才接受那是真的。听闻真理固然重要,但那必须导向实际修行。佛陀的所有教导,都必须经由个人实际的修行和体验,才能让他从痛苦中解脱。
佛陀解释说,整个身体是由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及其属性)组合而成。在外在世界及人体内,可明显看出某些东西是坚固的─地元素;某些是流质的─水元素;某些是气体状的─风元素;而所有东西都有温度,也就是─火元素。但是,往自己体内探察实相的人会在更微细的层次上了解四大元素。从重到轻的所有重量,是地大的范围。火大是温度的范围,由极冷至极热。风大与动有关,由几乎静止的状态至最大运动。水大有关于东西的聚合力、凝结力。微粒产生时,通常会偏重某种或某些元素,其它元素则不彰显,而感受则随这些微粒的主要元素性质而呈现。假如偏重火元素的微粒产生,则有冷或热的感受,其它类元素也同此理。身体上的所有感受就是这样产生的。假如陷入无明中,就会评判分别,对感受生起习性反应,制造更多痛苦。但是如果智慧生起就能了解,只不过是偏重某些元素的次原子粒子生起,而这都是无自性的,都是不断变化的现象,生起又灭去。有了这样的了解,在面对任何感受时都不致失去心的平衡。
当我们继续观察自己时,将清楚次原子粒子为何生起:它们是由个人给与生命之流(心物之流)的输入而产生。物之流需要物质的输入,分为两类:食物与生活于其中的空气。心之流需要心理的输入,这也有两类:现在或是过去的「行」(savkhara)。假如现在给与愤怒的输入,心马上就影响物质,而偏重火元素的次原子粒子开始生起,令人有热的感受。如果输入是恐惧,产生的微粒将偏重于风元素,而会有颤抖的感受,以此类推。第二类心的输入是过去的业行。每一个「行」都是一粒种子,迟早都会结果。不管我们播种(产生「行」)时体验到的是什么感受,当那个「行」的结果浮现到心的表面时,也会生起同样的感受。
当某种感受出现时,不应去判定是这四种原因的那一种。无论任何感受出现,都应该只是接受。要努力的只是观察而不产生新的「行」。如果你能做到不给心输入新的习性反应,过去的习性反应会自动结果,显现为感受。如实观察,它就会消失灭去。再度地,因为不起习性反应,另一个旧「行」会结果。就这样,保持觉知与平等心,旧的「行」自动地生起并灭去,一个接着一个:你就能脱离苦恼。
产生新习性反应的旧习性必须要去除,但也只能慢慢来,靠不断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练习。
当然,在过程中会有阻碍:有五种大敌(五盖)会试着打败你,使你不得进步。首二大敌是贪爱和瞋恨。修行内观的目的就是要去除这两种基本的心理不净,但即使在静坐修行时它们也可能出现,如果它们蟠据了心,净化的过程就停了。你可能会贪求微细的感受,甚至贪求涅槃(nibbana);这都一样是贪。贪爱是燃烧的火,不管燃料是什么,它都让你与解脱背道而驰。同样地,你可能对体验到的痛苦生出瞋恨,这又是脱离正轨,不得解脱。
另一个敌人是懒惰、昏沈。你虽整晚熟睡,但是当你坐下来禅修,却就昏沈欲睡。这种昏睡是心理的不净所造成,修行内观会将不净去除,因此它阻扰你禅修。你必须奋战,以防被敌人战胜。稍微加重呼吸,不然站起来,洒些冷水在眼上,或是走一走,然后再回来静坐。
或许,你也会感到强烈的焦躁不安,这是内心的不净以另一种方式阻止你修行内观。整天,你东奔西跑忙着许多事务,就是无法禅修。最后,你发觉时光浪费了,开始哭泣后悔。但是,在法的道路上,哭泣是没有用的。假如你犯了错,就应在你信任的长者面前承认错误,并且小心绝不再犯。
最后一个大敌是怀疑,不管是对于老师、或是修行方法、或是对自己修行的能力。盲目的接受并无益处,但是无止尽的无理猜疑也是无益。只要你仍陷在怀疑中,你就无法在修行之道上前进一步。假如有任何事情不明白,尽管去找指导老师,与他讨论,正确地了解。假如你是依照要求地修行,一定会有成果的。
这修行方法有效,不是因为什么魔术或奇迹,而是因为符合自然的法则。任何人只要开始依照自然的法则修行,必定会脱离痛苦;这是可能实现的最伟大的奇迹。
许多人已体验了这修行方法的益处,不只是亲承佛陀教导的人,还有后世,直到现代的许多人。假如正确地修行,努力保持觉知与平等心,过去所沉积的染污不净必会浮现到心的表面,并且消失灭去。只要修行,正法当下就带来绝佳成果。所以,要以全然的信心与彻底的了解来用功。好好把握这机会以脱离所有的痛苦,享受真正的平和安详。
愿你们都能享有真正的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