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印卡老师文集:「法」的宽宏本质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印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印卡老师文集:「法」的宽宏本质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独立生活于社会之外,既不可能也没有益处。作为社会的成员,人的真正贡献在于他如何让整个社会更安详和谐。任何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定是由健康和谐的个体所组成。不和谐的人们,不仅他们本身紧张不快乐,而且也由于这种紧绷与不和谐,让周遭的人也跟着不快乐。所以,很明显地,唯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健康、快乐、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够健康、快乐、和谐。唯有每个人都有一颗纯净安详的心,我们才能期待有个安详的社会。「法」是让人趋向安详的道路,也是让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走向安详、和谐的唯一道路。

  「法」并不是某个特定宗派。宗派、教条、主义总是制造出藩篱与分界,并在人与人之间造成隔阂。而「法」却不同,「法」破除所有这些藩篱与分界,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否则,就不能叫作「法」。

  真正的法根除社会中不同阶层所造成的优越感与自卑感;它也去除心里的染污不净,使这些不健康的情结无一存在,并建立根基稳固的平等。心的清净是平等心的重要特质。这种心让人有能力看清楚每个情境、每个人、每个存在状态的实质本色;让人能如实地看清事物。同样的,这清净的心也让人们免于不实的夸大及盲目的依赖-人们常会情绪性地信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让人不受心的习性所蒙蔽,而能如实看清事物的能力,让我们产生洞见、智能、与对实相的了知。人们因此能够客观地看清自身实相;这种洞见解脱了无明的蒙蔽。

  由于我们的旧习,造成对心的制约,而使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真正的本质。我们传统的信仰与习俗让我们戴上一付有色眼镜,扭曲了所见的事物和情境,无法看清它们真正的实相。以「法」之名,我们用教条与盲目信仰的锁链把自己紧紧捆绑,还无知地引以为傲,认为自己这样是很有成就、很博学。我们必须破除所有情感上和知识上的教条主义枷锁,才能从无知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如果我们希望从瞋恨、贪婪、妄想、敌对、忌妒、恐惧、及种种染污心灵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必须拋下所有哲学信念、妄想、盲目崇拜,以学习如实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即是活在此刻的实相。所有过去的时光已不真实,那只能是记忆回想。同样地,未来的时光亦不真实,因为对于未来,我们只能期待、希望或恐惧。活在当下亦即完全觉知此时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过去的忧喜悲欢、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或期待只会将我们带离当下的实相,且让我们无法过如实的生活。没有活在当下的生活将充满错觉幻象,让生命凭添苦难,增添心灵的染污不净,从而导致焦虑、紧张、不满、沮丧、及苦难。然而,当我们学会观察及活在当下的实相时,自然而然地,我们开始体验到从这些负面情绪解脱出来的自由。

  内观的学生学习完全地觉知当下的任何体验。他对自身的身体结构发展系念和觉知力,如此练习身念住(kayanupassana)。他对所体验到的愉悦或不愉悦的身体感受发展觉知力,如此练习受念住(vedananupassana)。他对心发展觉知力,如此练习心念住(cittanupassana)。同样地,他念念分明于所有善或不善的心态、它们的来源、它们的成因及它们的本质,如此练习法念住(dhammanupassana)。在超越整个身心的经验领域、感官的领域、相对的领域之后,他体验到究竟的实相-涅槃(nibbana)。如此念念分明的练习,能够根除由不善心态造成的所有深植的业行。随着过去业行的不断的减少与去除,心慢慢地从执着、从感官享乐中解脱,不再因为过去记忆所产生的苦痛而失去平等心,也不再对未来焦虑不安。渐渐地,心趋于平静、安详、纯净。

  内观的修行方法让人们摆脱所有的负面情绪,平静我们这颗充满紧张与焦虑的心,而且教导我们如何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对个人及全体皆有助益,不论你的社会阶级、国籍、语言、以及宗教信仰是什么,都没有关系。要练习内观、从内观受益,你并不需要是佛教徒。你也不需要燃香祝祷、或在佛像前膜拜,或是做任何的法会或仪式。你也不需念佛陀的名号或观想他的形象来禅修。

  当你皈依佛陀时,必须小心不要成为盲目信仰。这种疯狂的盲目信仰,会让我们误以为佛陀能终结我们所有的苦难。另一方面,在见证到自己及他人藉由练习内观所带来的净化后,而开始对这位慈悲的觉悟者流露出感激心时,那么任何感激与尊敬的表现都会恰当合宜。当我们的信心是由这些解脱与纯净的特质而启发时,这种信心就会激发我们去培养这些特质。这种信心不会成为盲目信仰,最后变成一种束缚。这种信心是觉悟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令心变得柔软,是藉由练习内观而净化自我的极大帮助。

  内观禅修的对象并不是佛陀,而是自己身心时时变化的本质。内观教导我们要持续不断地觉知每个当下事物的真正本质。这样的练习能训练我们活在当下、了知当下、看清并体验实相,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和练习的。人们学会观察自己、探究自己的本质。人们学会在人生中的每一刻,检视自己的身心,并观察习性的显现。人们能看清贪爱与瞋恨的生起。藉由练习这样的觉知,人们能够从所有心里的染污不净中解脱出来,并在正法中安住。像这样一个纯净的人,不管他的宗派为何,都是被尊重敬仰的。像这样一个彻底从心的镣铐中解脱出来的人,不仅他自己快乐安详,也能促进他人的快乐及安详。

  愿这宽宏的、拥抱众生、仁慈、普遍性的「法」,能泽被所有苦难众生,让他们因而得有安详、快乐、解脱。

  愿一切众生快乐!

  Bhavatu sabba mangalam!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在阿含经中,佛陀曾提及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吗﹖他有提到如何去除它们吗﹖

  答:在阿含经或南传尼柯耶中,将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称作「随眠烦恼」(或翻译作「使」。在下列的经中,佛陀的开示明白地指出藉由观察各种感受将这些随眠烦恼去除:《相应部》中的 Pahana 经,Datthabba 经,Salla 经,Dutiya Gelanna 经,Akasa 经以及 Agara 经。

  问:有的禅修者经由持咒及观想而达到心灵非常平静、安详,也察觉到他们身上的感受,他们能得到跟您的传统法门相同的最后结果吗﹖

  答:经由持咒及观想,有的人确实可达到心灵非常平静、安详,这是静虑禅修。悉达多菩萨从当时有名的禅定阿阇梨Alara Kalama及Uddaka Ramputta学习这种静虑一直到第七及第八禅定,但是这未能给他完全的解脱。经由发现内观而达到觉悟后,他将「彻知无常」的智能加到静虑禅修之内。这是佛陀对当时禅定的贡献,依此才可去除随眠烦恼(深藏在心中的不净)使心清净。

  有的人虽未修内观,经由静虑禅修有时身体的振动也会生起,但大多是由于持诵某个特别的咒。由于这是一种人为造作的振动而不是自然的振动,因而不合于内观法门,因为内观是直接观察自然的振动以符合佛陀所说的 yathabhuta(如实自然地发生)。再者,内观禅修者要不断体悟这些经验都是无常、苦、无我。这有助于净化深藏在内心深处的随眠烦恼,以上这些是一般静虑禅修法所欠缺的。

  问:我们若同时持咒及修练内观,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答:我们要先看清目标。如果目标是达到心灵平静,那么,持咒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如果目标是净化心灵、去除随眠烦恼、去除潜在的染污不净,那么,内观的修练是不可缺的。将二者混起来,会产生混乱。

  问:在日常修行中,我们可否在不同时段来念诵佛号及修练内观法门﹖

  答:对初学者来说,为了增长对佛陀的虔信以及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念诵佛号是好的。但是禅修者必须进一步修练内观,在经验的层面上体验自己的实相,净化自己的心灵,产生爱心及慈悲心。心灵净化后,禅修者自然会对佛陀产生甚深的感激及虔信。在日常生活中,心理风暴产生时,初学者为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念诵佛号是有用的。但是内观禅修者则更深入来修练佛法:观察自身的感受,体会无常、苦及无我,同时使心平静及使心净化。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