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云: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忍辱让你消灭自我
曾琦云: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忍辱让你消灭自我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山中坐禅的忍辱仙人
忍辱太子的故事
替人背黑锅的白隐禅师
忍辱孝悌的舜帝
唾面自干的娄师德
被无故痛打的罗侯罗
忍辱利益众生的仙叹
第七章忍辱让你消灭自我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能行。中国历史上,像勾践有卧薪尝胆的故事,韩信有胯下之辱的故事,娄师德有唾面自干的故事,这些都是前人忍辱而成就了大事业的典型。
忍辱力根据个人的定力的高低,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长有短。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是为了个人之仇而忍辱,虽然成就了他报仇的愿望,以佛法来分析,以境界来看是小忍,以定力来看,是弱忍,以时间来看是短忍。佛教修忍辱,是要达到无我之境,觉悟“五蕴皆空”,所以比起世间之忍来说,它是大忍、强忍、长忍。释迦牟尼成佛之路,据其本生故事,他曾经修无量劫忍辱行,才成为具有无限宽阔心境的佛陀。
《心经》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描述观音菩萨修禅定,修到了无生法忍的地步。无生法忍又称无生忍,指对无生之法理的认知,即彻底认知空、实相之真理而安住之。在这个时候的观音菩萨,因为以无我之心,觉悟“五蕴皆空”,于一切境界都能够如如不动,即对待一切苦乐境界都能够不动心,所以就没有了一切痛苦。到这种境界,就是观音菩萨在无数劫修行忍辱波罗蜜多而出现的结果。不仅观音菩萨如此,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都是如此修忍辱而成佛的。
《心经》说: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何依照般若波罗蜜多故修忍辱呢?也就是《心经》所说的: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既然一切皆空,我们修忍辱时,就就要把一切逆境视为虚幻不实的东西,都是自己无始以来的“无明”愚痴执着而出现的。现在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等等,正好为我消业,我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不和恼我的人计较,渐渐就会修行到无我境界。所以忍辱是一条重要修行的途径。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轻我、欺凌我、非笑我以及不堪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对曰:“只是忍他、教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大乘菩萨修忍辱的过程。
忍辱波罗蜜又称羼提波罗蜜或安忍波罗蜜、忍辱度无极。亦可译为绝对的、完全的安忍,或忍的完成。指忍受各种侮辱而不起嗔恚恼恨。
忍辱,是对自己的无端横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若是有人正在被坏人危害时则忍辱修行者又要见义勇为。因此,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忍是一种禅定、责任、承担、牺牲、无我。忍是一种大勇、大无畏、大智慧。
《优婆塞戒经》说:
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作能作,名出世忍。”
“忍”的表现可从如下现象看出:
一、忍受别人对自己侮辱的语言,别人骂我不计较,反而内心为他忏悔。
二、忍受别人对自己侮辱的行为,别人施以侮辱动作,或者要自己完成侮辱动作,不予计较,反而内心为他忏悔。
三、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冤枉,甚至为了不损害这种人的名声,可以含冤不申,反而内心为他忏悔。
四、忍受别人对自己的打击,以因果来分析,受他打击,必是前世欠他,应当还债,自己在内心发起真诚的忏悔。
五、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受嫉恨时以慈对待,反而内心为他忏悔。
六、忍受别人对自己的流言蜚语,虽然有冤情也不申诉,反而内心为他忏悔。
以上仅仅是将部分现象列出,生活中还有多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反正只要是对自己不好的都要能忍受。据《瑜珈师地论》载,忍辱含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等三种行相。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萨道。
“先忍之于口”,不在语言上和人计较;“再忍之于面”,脸上没有不悦的表情;“后忍之于心”,以慈悲心、平等心包容怨恨。所以,忍辱者能增长其定力,养成平等互融的心境。
忍的功夫在“心”上,忍是心上一把刀。任何人都有脾气,可一有脾气就坏事。一把嗔心火,烧尽功德林。说到底,这个脾气和嗔心,都是执着有我的结果,若无我了,这脾气和嗔心还从哪里来?苏东坡以为自己禅定境界不错了,就写了“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首偈给对江的佛印禅师看,有点自诩的味道,禅师阅后在原纸上批“放屁”。仆人把信带回给主人,苏东坡一见禅师批了“放屁”两个字,立刻过江去质问。佛印禅师已先在岸边等候,见苏东坡过来,哈哈大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之所以急冲冲过江去找禅师算账,说明他当时很生气,所以虽然自以为八风吹不动了,还是被一屁打过江去,这就是因为有我相。
《佛遗教经》云:“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故佛强调要修忍辱波罗密。“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匆出恶言”能够让自己的身体任人宰割,这就是更高的境界了,若是没有无我之心何能如此?
《金刚经》中佛陀对他的大弟子须菩提说:
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人因为执着有自己,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滋补自己的身体可以去杀尽一切水陆众生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因此,若有人残害自己的身体,没有人不会切齿痛恨的。然而,释迦牟尼往昔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不但没有痛恨之意,反而发愿今后成佛第一个就要度这个残害自己的人。这是什么力量使然呢?这就是“无我”的力量。因为一旦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则肉体的我已经成为假象,而永恒不变的“真我”就出现了。一旦“真我”出现,菩提心也就来了。
因此,真正觉悟了《心经》所说空的境界,就能够真正做到无我,真正能够做到无我,就能够真正忍受一切。
佛陀盛赞“忍辱”功德无量,认为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忍的力量胜过一切刀枪棍棒。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所以,《罗云忍辱经》说:
忍之为明,愈于日月。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
《法句经》说:
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四十二章经》说: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佛遗教经》说: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入菩萨行》第六品“安忍”说: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具体来说忍辱的功德有:
一、忍辱能息怨:《出曜经》说:“不可怨以怨,终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来法。”
二、惟忍辱可怙:《罗云忍辱经》说:“世无所怙,惟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者之志,何愿不获!”
三、忍辱得众善:《大集经.月藏分》载,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忍能显众生,忍能作亲友,忍增美名誉,忍为世所爱,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于世间,忍得诸欲乐,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及以除忧恼,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属,忍招诸胜报,忍能趣善道,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忍能息诸怨,不害于众生,忍能离偷盗,忍能舍*,忍能止妄语,两舌绮恶言,忍能除贪瞋,及离邪见意,忍力成施戒,精进及禅那,般若波罗蜜,能满此六度。
四、忍是菩提因:《罗云忍辱经》说:“吾今得佛,诸天所宗,独步三界,忍力所致。”又《优婆塞戒经》说:“我身若被截斫分离,不应生瞋,应当深观往业因缘,当修慈悲,怜悯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辱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
唐朝玄觉撰《永嘉证道歌》说: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般若禅语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