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现代布施:附录一:透过食物来净化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现代布施:附录一:透过食物来净化

 

  有一个常见问题(这时常是一项极具争议性的课题,产生了诸多的愤慨与鄙视)是供养比丘肉、鱼和鸡肉,以及比丘吃肉、鱼和鸡肉。

  巴利圣典的一些经文解释了佛陀对这项课题的看法。

  〔佛陀在叙述自己的菩萨行时,曾向舍利弗尊者解释:〕[1]

  舍利弗,有些沙门与婆罗门执持这样的教理和见解:「净化是透过食物来达到。」

  他们说:「且让我们吃可乐果过活。」他们也就吃可乐果,吃可乐果粉,喝可乐果汁,以及用可乐果配制许多种食品……

  他们说:「且让我们吃豆过活……

  他们说:「且让我们吃芝麻过活……

  他们说:「且让我们吃米饭过活。」他们也就吃米饭,吃米粉,喝米汤,以及用米配制许多种食品……

  但是,舍利弗,透过这种行为,透过这种修行,透过这种苦行,我没有证悟任何过人法,没有证悟任何圣者智见的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证悟能灭尽诸苦、带来解脱的圣智。

  〔律藏叙述,有一次有个强盗给一位阿罗汉比丘尼一些生肉……〕[2]

  莲华色比丘尼(Bhikkhuni Uppalava??à)拿了那块肉来到尼院。后夜时分,莲华色比丘尼煮好了那块肉,把它包起来绑在上衣,便飞上天空,出现在竹林精舍〔当时佛陀住在那里〕。

  那时候世尊已经进村托钵,刚好轮到优陀夷尊者(Ven. Udàyin)负责留守寺院。莲华色比丘尼便去找优陀夷尊者,见到时,她向优陀夷尊者说:「尊者,世尊在哪里?」

  他说:「大姐,世尊已经进村托钵去了。」

  她说:「尊者,把这块肉拿给世尊。」

  他说:「大姐你已用这块肉令世尊感到欢喜……」

  〔从这段经文看来,虽然不能够推断出佛陀吃肉,但是肯定能够证明佛陀接受肉。这是因为像莲华色比丘尼这样的阿罗汉不可能供养佛陀不许可的食物。〕

  〔有一次,提舍沙门问迦叶佛(Buddha Kassapa)有关吃荤的事。〕[3]

  吃正当得来的黍米、植物、豆、绿叶、树根、藤果;不因为贪欲而说谎。〔提舍的意思是人的行为可以透过素食来净化。〕

  吃别人施舍精心制作的精美食品、吃稻米制作的食品,迦叶,这种人吃荤腥。

  婆罗门[4],你吃精心制作的鸟肉米饭,〔但是〕你说:「荤腥不适用于我。」迦叶,我问你:「对你来说,什么是荤腥?」

  〔迦叶佛回答:〕

  杀生、危害、杀伤、捆绑、偷盗、说谎、欺骗、虚伪、邪淫:荤腥是这些(esàmagandho),而不是吃肉(na hi ma§sa bhojana§)。

  放纵欲乐、贪食美味、涉及不净、信奉无有、不正确、难教导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粗鲁、残暴、背后伤人、背叛朋友、骄傲自大、吝啬、不施舍任何东西给任何人的人: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瞋恨、骄慢、固执、叛逆、欺诈、嫉妒、自夸、骄傲自大、与恶人交往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道德败坏、拒绝还债、造谣离间、经商作假、自我炫耀、造作恶业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对其他众生不自制、偷窃、心存伤害意、没有道德、残忍、粗野、不敬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贪婪、伤害、宰杀、心时常倾向邪恶者,死后堕入黑暗、堕入地狱: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不是禁吃肉或鱼,不是裸体,不是剃光头,不是发髻,不是灰尘,不是〔穿〕兽皮,不是拜祭火,不是在这世上为了获得永生而实行的种种苦行,不是背诵,也不是在指定的时候祭拜能够净化还未超越疑惑者。

  他〔阿罗汉〕防护诸根、战胜了诸根、稳固建立于法中地过活,乐于正直及柔和。超越了执着,断除了一切忧愁之后,智者不执着于所见所闻。

  〔佛陀也解释把无险的视为危险、危险的视为无险的这种邪见的危险。〕

  对无险的视为危险、

  对危险的视为无险、

  以及执持邪见的人,

  将会堕入恶趣。[5]〔为了想要成为僧团的领导,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怂恿阿阇世王子(Ajàtasattu)杀死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再叫他命令手下去刺杀佛陀。这项计划失败后,提婆达多便自己去刺杀佛陀,但只令到佛陀受伤。

  最后,提婆达多决定分裂僧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向佛陀要求明知佛陀一定会拒绝的五项事情。律藏解释提婆达多如何和合谋同伴计划这件事:〕

  「来吧,贤友,我们去见乔达摩沙门,向他要求五事,说:『尊者,尊者以种种方式赞叹少欲、知足、减损〔恶法〕、谨慎、广大法、减除〔五盖〕、精进。

  尊者,这五事在许多方面都有益于少欲、知足、减损〔恶法〕、谨慎、广大法、减除〔五盖〕、精进。

  尊者,希望比丘众能够尽其一生

  1.作为森林住者(àra¤¤ikà assu),任何人住在村落里便犯了过错……

  2.作为托钵者(pi?óapàtikà assu),任何人接受邀请便犯了过错……

  3.作为穿粪扫衣者(pa§suk?likà),任何人接受居士供养的袈裟便犯了过错……

  4.住在树下(rukkham?likà assu),任何人住在屋顶下便犯了过错……

  5.不吃鱼和肉(macchama§sa§ na khàdeyyu§),任何人吃鱼和肉便犯了过错。』

  乔达摩沙门必定不会批准这〔五事〕。那时候我们便可依这五事赢得人心。」

  〔佛陀给与提婆达多的回答是:〕

  「够了,提婆达多。

  1.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作为森林住者;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住在村落里。

  2.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作为托钵者;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接受邀请。

  3.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作为穿粪扫衣者;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接受居士供养的袈裟。

  4.提婆达多,我允许住在树下八个月。

  5.鱼和肉有三项清净的因素:如果没有见到、听到或怀疑〔它们是因为要供养比丘而被杀死的〕。」

  当时,(因为世尊没有批准这五事)提婆达多感到欢喜,和他的朋友们起身顶礼世尊后便离开了……。

  〔提婆达多和他的朋友们来到王舍城,告诉市民事情发生的经过,然后说:〕

  「乔达摩沙门不批准这五事,但我们却实行这五事地过活。」

  那些信心薄弱、无信、智慧力弱的人这么说:「这些释迦子沙门谨慎,是〔恶法的〕减损者,但乔达摩沙门则奢侈,追求奢侈。」

  〔佛陀向耆婆王子育(J?vaka Komàrabhacca)解释决定肉对比丘来说是不许可的或许可的三项因素。〕[6]

  「耆婆,我说在三种情况之下的肉是不可以吃的:见到、听到或怀疑〔它们是因为要供养比丘而被杀死的〕。」

  我说在这三种情况之下的肉是不可以吃的。

  我说在三种情况之下的肉是可以吃的:没有见到、没有听到及没有怀疑〔它们是因为要供养比丘而被杀死的〕。」

  我说在这三种情况之下的肉是可以吃的。」

  〔接着佛陀向耆婆解释,比丘应该怎样看待他所接受的钵食。〕

  「他不会想:『如果居士或居士的儿子供养我精美的食物,那该多好!在未来,如果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只供养我精美的食物,那该多好!』

  他不会这么想。

  他吃钵食,但不会受到它束缚,不会沉迷它,不会完全依赖它;他见到它的危险,了知解脱它。

  耆婆,你认为怎样?……

  这样的话,该比丘不是以无可指责的食物来维生吗?

  〔这就是说,只要肉在三个方面是许可的,每次吃它时,比丘都要依照佛陀所教的方式来思维他所接受的食物。〕[7]

  如理思维之下,他食用钵食[8],不是为了娱乐[9],不是为了陶醉[10],不是为了美丽[11],不是为了优美[12],而只是为了让此色身继续存活,去除不适,支助梵行。〔他思维:〕「如此,我便能去除旧的感受〔饥饿〕,也不让新的感受〔吃太多而导致消化不良〕生起。我将能够健康、无可指责地存活,舒适地安住。」

  〔在佛陀所制的戒当中,有一条是关于比丘接受信徒供养食物的时候应该保持的心态。刻意地犯这条戒便是恶作罪,必需向另一位比丘忏悔。〕[13]

  我应该心存感激地接受钵食:这是应当学。

  〔佛陀在《法句经》里解释:〕

  [14]人们依照信心与喜好而行布施。

  若人对别人供养的饮食心怀不满,

  其心昼夜皆不得安定〔禅那〕。

  [15]不应轻视自己所得的……

  [16]若比丘所得虽少,

  却不轻视自己所得的,

  若他生活清净且精进不懈,

  甚至诸天也会称赞他。

  〔佛陀向舍利弗尊者解释,比丘在托钵时应该如何思维。这一共有十八项。〕[17]

  「……比丘……应该如此思维:

  1.『在通往托钵村子的道路上,或在我托钵的地方,或在托钵后返回的道路上,在我心中是否有对眼所识知的色尘生起任何欲、贪、瞋、痴或反感[18]?』……

  2.……耳所识知的声尘……

  3.……鼻所识知的香尘……

  4.……舌所识知的味尘……

  5.……身所识知的触尘……

  6.……意所识知的法尘……

  〔如果他知道有的话〕他应该致力于去除那些邪恶不善法……

  〔但是如果他知道没有的话〕他便可以快乐、愉悦地安住,日夜地修行善法。

  再者,舍利弗,比丘应该如此思维:

  7.『我是否已经去除了五欲?』……

  〔透过眼、耳、鼻、舌和身所获取的欲乐〕

  8.『我是否已经去除了五盖?』……

  〔欲欲、瞋恨、昏沉与睡眠、掉举与追悔、疑〕[19]

  9.『我是否已经彻知五取蕴?』……

  〔色、受、想、行、识〕

  10.『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四念处?』……

  〔身、受、心、法〕

  11.『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四正勤?』……

  〔防止未生的不善法、克服已生的不善法、培育未生的善法、增长已生的善法〕

  12.『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四种成就的基因?』……

  〔欲、精进、心、观〕

  13.『我是否已经培育了五根?』……

  〔信、精进、念、定、慧〕

  14.『我是否已经培育了五力?』……

  〔和五根一样,只是现在已经变得不可动摇〕

  15.『我是否已经培育了七觉支?』……

  〔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

  16.『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八圣道分?』……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20]

  17.『我是否已经培育了止观?』……

  〔止禅和观禅〕

  18.『我是否已经证悟智见和解脱?』……

  〔证悟阿罗汉道果,之后便不可能再投生〕

  〔如果他知道还没有证悟智见和解脱的话〕他应该致力于证悟智见和解脱。

  〔但是如果他知道已经证悟智见和解脱的话〕他便可以快乐、愉悦地安住,日夜地修行善法。

  舍利弗,在过去,一切沙门和婆罗门都是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在未来,一切沙门和婆罗门都将会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现在,一切沙门和婆罗门也都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

  因此,舍利弗,你应该如此训练:『我们将会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

  世尊如是说,舍利弗尊者对世尊之言感到满意、欢喜。

  〔最后,佛陀说比丘应该不显眼地、谨慎地托钵:不伤害任何人,不伤害任何人的信心。〕

  就像蜜蜂采花粉,

  不损伤花朵的颜色及香味,

  圣者也应该这样地在村子里托钵。[21]

  [1] 《中部.大狮子吼经》(M.I.ii.2 Mahàs?hanàda Sutta)

  [2] 律藏.比丘戒.舍堕.第5条

  [3] 《经集.荤腥经》(Sn.ii.2 amagandha Sutta)

  [4] 这是称呼佛陀。

  [5] 《法句经》第317首偈

  [6] 《中部.耆婆经》(M.II.i.5 J?vaka Sutta)

  [7] 例如《中部.一切漏经》(M.I.i.2 Sabbàsava Sutta)

  [8] 这些词汇的涵义分析摘自《清净道论》(Vis.i.87ff)

  [9] 娱乐:吃是为了吃的快乐,或作为一项社交活动。

  [10] 陶醉:迷恋自己的健康和体力,便像运动员一样。

  [11] 美丽:为了看起来吸引人,便像小妾、妓女等等。

  [12] 优美:为了看起来优雅,便像演员、舞蹈员一样。

  [13] 律藏.众学戒.第3品.第7条(Vin.Sekh.iii.7)

  [14] 《法句经》第249首偈

  [15] 《法句经》第365首偈

  [16] 《法句经》第366首偈

  [17] 《中部.钵食遍净经》(M.III.v.9 Pi?óapàta Pàrisuddhi Sutta)

  [18] 这包括因为托到鸡、鱼、肉或其他不喜欢的食物而产生的反感。

  [19] 这包括对供养鸡、鱼、肉或其他自己不喜欢的食物的施主产生瞋恨,以及不接受自己想要接受的食物时产生的掉举与追悔。

  [20] 正见包括了知清净并不是透过食物来成就,正语则包括教导别人说佛陀所允许的食物是清净的,以及说比丘必须心怀感恩地接受供养。

  [21] 《法句经》第49首偈

返回目录

标签:现代布施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