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法义精华:11-识产生的那一刻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义精华:11-识产生的那一刻

 

  识产生的那一刻

  今天我要为你们解释法尘、意根和意识。

  法尘是思惟的目标,它没有形象,不能以眼、耳、鼻、舌和身来分别,只有精神能分别法尘。

  根据论藏的解释,一共有六种法尘,它们即是五蕴、十六种精细的物质、八十九种识觉,五十二种心所、观念和涅槃。

  在进修内观的时候,涅槃不能成为观察的目标,在此我们不谈它。在八十九种识觉当中,四种道的知识(Mangga Citta)和四种果的知识(Phala Citta),也不能成为观察的目标,因此,我们也把它撇开不谈,在进修时,观念也是我们所要弃除的。

  如果我们撇开以上几种法尘(即涅槃、观念、道的知识和果的知识),剩下的只有五蕴、十六种精细的物质、八十一种世俗的意识,和五十二种心所。

  如果概述以上的各种法,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两大类即是精神和物质而已。所以在进修智慧禅时,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两大类。

  意根为潜意识的精神,这意识如同睡眠时所呈现的意识,有时候我们也把它称为睡眠意识,有时又把它当做生命的泉源。其实,意根、睡眠意识、受胎意识和临终意识都是大同小异。

  意识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所有的精神与心所,除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

  当法尘和意根接触时,意识便产生。三者当中的法尘,我们可以把它当做物质和精神。意根和意识当做精神,所以在思惟的那一刻,也只有精神和物质。

  三者当中,意识比较显著,所以我们把意识当做修禅的目标。意识和意根的产生是受物质的支配,亚洲人相信思想来自心脏,西方学者所却相信思想的产生来自脑。当他们问我那一种说法才是对的,我没有直接答复他们,我n他们自己去思考。

  其实我们的身体是三十二种物质组成的。其中二十种物质包含脑和心,如果说脑是意识的单位,那么请你考虑是否心脏也能够成为意识单位。

  依照世俗的说法,你可以把物质当做是心脏或脑。但是真理告诉我们,没有脑或心脏的存在;脑和心脏是由八种物质和性质组成的,包括软硬、冷热、动静、组合体、色彩、味道、气味和本质(营养素)。即然脑和心脏也由这八种物质和性质组成,那么请你考虑:这组合体能不能成为意识的单位?

  我这样问他们:「当你在计划某件事时,心在那里?」他们这样答:「我们的心在脑里。」我又问当你感到快乐或悲伤时,你的心在那里?」他们会说:「在心脏里。」因此我告诉他们,心在脑里或心脏里,并不重要,因为真理告诉我们,根本没有心脏和脑。依世俗的说法,心脏和脑是存在的。但是进修禅观时,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这些,只要知道那一些是意识的现象,那一些是无意识的现象。佛陀没有说心脏和脑为意识的单位,而说Vatthu Rupa为精神的单位,Vatthu Rupa意为物质的组体。

  每当法尘和意根接触时,便产生意识。这意识和意根的产生,是以物质为基础。每当意识产生时,如不把它当做纯粹是意识而已,你将以为是我在思惟,这是没有正见。当思惟产生时,如果不能认清它是意识而已,即是愚痴;如果喜爱这思惟的产生,即起贪心;如果讨厌这思惟不断地产生,即起瞋念。因此在思惟产生的那一刻,如果不能了了分明,很多不清净的心念将会产生。

  但是每当意识产生时,你认清它是思想、妄念、记忆成是幻想。如果这样观察,这「思惟」变成我们观察的目标,而注意的心便成为我们内观的知识。所以观察这思惟的变化,也可以使我们得到内观智识。

  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这「思惟」时,没有不清净的心念可以产生,所以每当思考、回忆、幻想时,必须心念分明地知道。这方法即是如何在思惟产生时观察。

返回目录

标签:法义精华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