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选译:60 无戏论经
中部选译:60 无戏论经
第六十 无戏论经(Apaööaka Sutta)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比丘僧团的拥簇下在拘罗国(Kosalan)漫游,他们终于抵达了拘罗国婆罗门集居名谓萨罗(SŒlŒ)的村落。
萨罗村里的婆罗门在家众听闻:「释迦(Sakyan)族人沙门乔答摩(Gotama)从释迦族出离,在比丘僧团的拥簇下在拘罗国漫游已抵达了萨罗。现在,歌颂乔答摩的传闻如此地散布:『此世尊是阿罗汉、圆满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能受驯服之人的无上调御者、天人师、佛陀、世尊。他向这有神、有魔王、有梵天的世间,向这有沙门、有婆罗门、有国王、有平民的世人宣说他自己透过亲证智证悟之法。他教的法初善、中善及后善,义理与辞句皆正确,而且他开显圆满与完全清净的梵行生活。』能见此阿罗汉是很有益的。」
于是,萨罗村里的婆罗门在家众前去谒见世尊。 有些向世尊礼敬后便坐在一旁;有些则和世尊互相问候,谦恭的客套话说完后便坐在一旁;有些以虔诚的手势顶礼世尊后便坐在一旁;有些向世尊自报他们的姓名及家族后便坐在一旁;有些则保持沉默地坐在一旁。
当他们都就坐后,世尊问道:「在家众,是否有任何师尊得到你们的认可从而获得理性的信心呢?」
「没有,尊者。没有任何师尊得到我们的认可及理性的信心。」
「在家众,既然你们还没寻觅到适合的师尊,你们可实行及修习这无戏论(Apaööakadhamma)的教义。接受与实行这无戏论的教义后,它将带给你长远的福利与快乐。但什么是无戏论的教义呢?」
虚无主义(NatthikavŒda)
「在家众,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此学说和观点:『无物可给、无物可供、无物可献;无善恶业无因果;没这世间也没他世;没母也没父;没缘自再生的众生;无有本事及有德行的沙门和婆罗门可透过亲证智证悟之法向这世间与他世宣说。』
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与此学说相反的观点,他们如此说:『有物可给、有物可供、有物可献;善恶业有因果;有这世间也有他世;有母也有父;有缘自再生的众生;卓越及有德行的沙门和婆罗门可透过亲证智证悟之法向这世间与他世宣说。』在家众,你们怎样想呢?那些沙门和婆罗门的学说是否互相冲突呢?」
「是的,尊者。」
「在此,在家众,可预测到那些有此学说和观点:『无物可给… 无有本事及有德行的沙门和婆罗门可透过亲证智证悟之法向这世间与他世宣说。』的沙门和婆罗门将回避此三善法;即:身善行、口善行和意善行,他们可能实行及修习此三不善法;即:身恶行、口恶行和意恶行。为什么是那样呢?因为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既没见到不善法的危险、剥蚀与污秽也不晓得善法的功德与清净。
确是有他世而某人则有此观点:『无他世』,那即是邪见。确是有他世而某人则有此思惟:『无他世』,那即是邪思惟。确是有他世而某人则做了这项声明:『无他世』,那即是不正语。确是有他世而某人则说:『无他世』,那即是对抗知有他世的阿罗汉。确是有他世而某人则说服他人确信:『无他世』,那即是使他人信服不正法;为了说服他人确信不正法,从而他遗弃了以往所持有的任何清净德行(sus´lya)而被腐败的举止(dus´lya)所取代。这些不善法;即:邪见、邪思惟、不正语、与圣者对抗、说服他人确信不正法、赞扬自己毁谤他人都是促成某人持有邪见的因素。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如果没他世,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这好人已毫无危险了(sotthi)。但如有他世,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处于被剥夺的状态、趣向恶道、堕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地狱。现在,不管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的言论是否真实,让我认为没他世,然而当下智者还是谴责他为持有虚无主义之邪见的德行败坏者。在另一方面,如有他世,那么此人就陷入了以下这两个状况;即:当下被智者所谴责和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处于被剥夺的状态、趣向恶道、堕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地狱。他已错误地接受与实行此无戏论的教义,偏向了一方而忽略了善法。
在此,在家众,可预测到那些有此学说和观点:『有物可给… 卓越及有德行的沙门和婆罗门可透过亲证智证悟之法向这世间与他世宣说。』的沙门和婆罗门将回避此三不善法;即:身恶行、口恶行和意恶行,他们可能实行及修习此三善法;即:身善行、口善行和意善行。为什么是那样呢?因为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看见了不善法的危险、剥蚀与污秽也知晓善法的功德与清净。
确是有他世而某人有此观点:『有他世』,那即是正见。确是有他世而某人有此思惟:『有他世』,那即是正思惟。确是有他世而某人做了这项声明:『有他世』,那即是正语。确是有他世而某人说:『有他世』,那即是不对抗知有他世的阿罗汉。确是有他世而某人说服他人确信:『有他世』,那即是使他人信服正法;为了说服他人确信正法,从而他遗弃了以往所持有的任何腐败的举止而被清净德行所取代。这些善法;即:正见、正思惟、正语、不与圣者对抗、说服他人确信正法、不赞己也不毁谤他人都是促成某人持有正见的因素。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如果有他世,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这好人将再生于善道甚至于天界。现在,不管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的言论是否真实,让我认为没他世,然而当下智者还是赞扬他为持有证言论(AtthikavŒda)之正见的有德行者。在另一方面,如有他世,那么此人就幸运地投到了两个奖赏;即:当下被智者所赞扬和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再生于善道甚至于天界。他已正确地接受与实行此无戏论的教义,充满两方而舍弃了不善法。
无造业主义(AkirikavŒda)
在家众,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此学说与观点:『自做或使他人做、自残或残害他人、自我折磨或折磨他人、自悲或使他人悲伤、自制或压制他人、自胁或胁迫他人、杀生、偷盗、暴闯入屋、侵吞财富、犯了夜盗、在公路上伏击、引诱他人妻、说谎,诸事并无罪恶也无造恶者。假使以剃刀轮把这大地的众生辗成一团肉、一堆肉,根据此论它不是恶事也不会有恶的果报。假使某人沿着恒河南岸扼杀及屠宰、自残或残害他人、自我折磨或折磨他人,根据此论它不是恶事也不会有恶的果报。假使某人沿着恒河北岸赠礼也促使他人赠礼、供养也促使他人供养,根据此论它不是功德事也不会有功德的果报。凭据布施、驯服自我、防护、说正语,都不是功德事也不会有功德的果报。
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与此学说相反的观点,他们如此说:『自做或使他人做、自残或残害他人…说谎,诸事都是造恶者所犯的罪恶。假使以剃刀轮把这大地的众生辗成一团肉、一堆肉,根据 此论它是恶事也将面临恶报。假使某人沿着恒河南岸扼杀及屠宰、自残或残害他人、自我折磨或折磨他人,根据此论它是恶事也将面临恶报。假使某人沿着恒河北岸赠礼也促使他人赠礼、供养也促使他人供养,根据此论它是功德事也将获得功德的果报。凭据布施、驯服自我、防护、说正语,都是功德事也将获得功德的果报。在家众,你们怎样想呢?那些沙门和婆罗门的学说是否互相冲突呢?」
「是的,尊者。」
「在此,在家众,可预测到那些有此学说和观点:『自做或使他人做…都不是功德事也没有功德的果报。』的沙门和婆罗门将回避此三善法;即:身善行、口善行和意善行,他们可能实行及修习此三不善法;即:身恶行、口恶行和意恶行。为什么是那样呢?因为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既没见到不善法的危险、剥蚀与污秽也不晓得善法的功德与清净。
确是有造业,某人则有此观点:『没造业』,那即是邪见。确是有造业世而某人则有此思惟:『没造业』,那即是邪思惟。确是有造业而某人则做了这项声明:『没造业』,那即是不正语。确是有造业而某人则说:『没造业』,那即是对抗知有造业的阿罗汉。确是有造业而某人则说服他人确信:『没造业』,那即是使他人信服不正法;为了说服他人确信不正法,从而他遗弃了以往所持有的任何清净德行而被腐败的举止所取代。这些不善法;即:邪见、邪思惟、不正语、与圣者对抗、说服他人确信不正法、赞扬自己毁谤他人都是促成某人持有邪见的因素。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如果没造业,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这好人已毫无危险了。但如有造业,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处于被剥夺的状态、趣向恶道、堕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地狱。现在,不管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的言论是否真实,让我认为没造业,然而当下智者还是谴责他为持有无造业主义之邪见的德行败坏者。在另一方面,如有造业,那么此人就陷入了这两个状况;即:当下被智者所谴责和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处于被剥夺的状态、趣向恶道、堕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地狱。他已错误地接受与实行此无戏论的教义,偏向了一方而忽略了善法。
在此,在家众,可预测到那些有此学说和观点:『自做或促使他人做…是功德事也将获得功德的果报。』的沙门和婆罗门将回避此三不善法;即:身恶行、口恶行和意恶行,他们可能实行及修习此三善法;即:身善行、口善行和意善行。为什么是那样呢?因为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看见了不善法的危险、剥蚀与污秽也知晓善法的功德与清净。
确是有造业,某人有此观点:『有造业』,那即是正见。确是有造业世而某人有此思惟:『有造业』,那即是正思惟。确是有造业而某人做了这项声明:『有造业』,那即是正语。确是有造业而某人说:『有造业』,那即不是对抗知有造业的阿罗汉。确是有造业而某人说服他人确信:『有造业』,那即是使他人信服正法;为了说服他人确信正法,从而他遗弃了以往所持有的任何腐败的举止而被清净德行所取代。这些善法;即:正见、正思惟、正语、不与圣者对抗、说服他人确信正法、不赞己也不毁谤他人皆是促成某人持有正见的因素。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如果有造业,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这好人将再生于善道甚至于天界。现在,不管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言论是否真实,让我认为无造业,然而当下智者赞扬他为持有造业主义之正见的有德行者。在另一方面,如有造业,那么此人就幸运地投到了两个奖赏;即:当下被智者所赞扬和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再生于善道甚至于天界。他已正确地接受与实行此无戏论的教义,充满二方而舍弃了不善法。
无因果关系之学说(AhetukavŒda)
在家众,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此学说与观点:『众生污秽没因缘;没起因或因素导致众生污秽,众生清净没因缘;没起因或因素可促使众生清净。无动力、无能力、无人为实力、无人为耐力。所有的众生、所有活着的众生、所有能见到形体的众生、所有的灵魂都没有征服力、动力和能力,他们被命运、环境、自然界所塑造,在六个阶级(abhijŒti)中体验乐与苦。
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与此学说相反的观点,他们如此说:『众生污秽有因缘;由于起因或因素导致众生污秽,众生清净有因缘;由于起因或因素促使众生清净。有动力、有能力、有人为实力、有人为耐力。并不是所有的众生、所有活着的众生、所有能见到形体的众生、所有的灵魂都没有征服力、动力和能力,他们都是被命运、环境、自然界所塑造,在六个阶级中体验乐与苦的。』在家众,你们怎样想呢?那些沙门和婆罗门的学说是否互相冲突呢?」
「是的,尊者。」
「在此,在家众,可预测到那些有此学说和观点:『众生污秽没因缘…在六个阶级中体验乐与苦。』的沙门和婆罗门将回避此三善法;即:身善行、口善行和意善行,他们可能实行及修习此三不善法;即:身恶行、口恶行和意恶行。为什么是那样呢?因为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既没见到不善法的危险、剥蚀与污秽也不晓得善法的功德与清净。
确是有因缘,某人则有此观点:『无因缘』,那即是邪见。确是有因缘而某人则有此思惟:『无因缘』,那即是邪思惟。确是有因缘而某人则做了这项声明:『无因缘』,那即是不正语。确是有因缘而某人则说:『无因缘』,那即是对抗知有因缘的阿罗汉。确是有因缘而某人则说服他人确信:『无因缘』,那即是使他人信服不正法;为了说服他人确信不正法,从而他遗弃了以往所持有的任何清净德行而被腐败的举止所取代。这些不善法;即:邪见、邪思惟、不正语、与圣者对抗、说服他人确信不正法、赞扬自己毁谤他人都是促成某人持有邪见的因素。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如果无因缘,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这好人已毫无危险了。但如有因缘,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处于被剥夺的状态、趣向恶道、堕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地狱。现在,不管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的言论是否真实,让我认为无因缘,然而当下智者还是谴责他为持有无因缘主义之邪见的德行败坏者。在另一方面,如有因缘,那么此人就陷入了这两个状况;即:当下被智者所谴责和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处于被剥夺的状态、趣向恶道、堕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地狱。他已错误地接受与实行此无戏论的教义,偏向了一方而忽略了善法。
在此,在家众,可预测到那些有此学说和观点:『众生污秽有因缘…在六个阶级中体验乐与苦。』的沙门和婆罗门将回避此三不善法;即:身恶行、口恶行和意恶行,他们可能实行及修习此三善法;即:身善行、口善行和意善行。为什么是那样呢?因为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看见了不善法的危险、剥蚀与污秽也知晓善法的功德与清净。
确是有造业,某人有此观点:『有因缘』,那即是正见。确是有因缘而某人有此思惟:『有因缘』,那即是正思惟。确是有因缘而某人做了这项声明:『有因缘』,那即是正语。确是有因缘而某人说:『有因缘』,那即不是对抗知有因缘的阿罗汉。确是有因缘而某人说服他人确信:『有因缘』,那即是使他人信服正法;为了说服他人确信正法,从而他遗弃了以往所持有的任何腐败的举止而被清净德行所取代。这些善法;即:正见、正思惟、正语、不与圣者对抗、说服他人确信正法、不赞己也不毁谤他人皆是促成某人持有正见的因素。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如果有因缘,那么在身体解散死亡后,这好人将再生于善道甚至于天界。现在,不管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言论是否真实,让我认为无因缘,然而当下智者赞扬他为持有因缘主义之正见的有德行者。在另一方面,如有因缘,那么此人就幸运地投到了两个奖赏;即:当下被智者所赞扬和在身体解散死亡后,他将再生于善道甚至于天界。他已正确地接受与实行此无戏论的教义,充满两方而舍弃了不善法。
没无色界(ArèpŒvacara)
在家众,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没无色界的。』
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与此学说相反的观点,他们如此说:『很明确地那是有无色界。』在家众,你怎样想呢?那些沙门和婆罗门的学说是否互相冲突呢?」
「是的,尊者。」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没无色界的。〕但我则不曾见到。其他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有无色界的。〕但我则不曾了知。假使在无知见与了知的情况下,我偏向一方而宣称:〔唯有这是真实的,其他的则是错误的〕那将不适合于我。目前,如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没无色界的。〕的沙门和婆罗门之言论是真实的,我依然有可能再生〔死亡后〕于由心识所构成色界。但如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有无色界的。〕的沙门和婆罗门之言论是真实的,我依然有可能再生〔死亡后〕于由想所构成无色界。紧握权杖与武器、争吵、吵闹、争执、区别、敌意和不正语皆依据色身而出现,但这些〔烦恼〕在无色界是完全不存在的。如此地省思后,他修习厌恶、灭除及止息诸色之道。
无生物止息(Bhavanirodha)
在家众,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无生物止息的。』
某些沙门和婆罗门有与此学说相反的观点,他们如此说:『很明确地那是有生物止息的。』在家众,你们怎样想呢?那些沙门和婆罗门的学说是否互相冲突呢?」
「是的,尊者。」
「对予此事,智者如此思惟:『那些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无生物止息的。〕但我则不曾见到。其他卓越的沙门和婆罗门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有生物止息的。〕但我则不曾了知。假使在无知见与了知的情况下,我偏向一方而宣称:〔唯有这是真实的,其他的则是错误的〕那将不适合于我。现在,如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无生物止息的。〕的沙门和婆罗门之言论是真实的,我依然有可能再生〔死亡后〕于由想所构成无色界。但如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有生物止息的。〕的沙门和婆罗门之言论是真实的,我依然有可能当下体证无余涅槃。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无生物止息的。〕的沙门和婆罗门之言论与欲望、束缚、爱乐、执着、耽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持有此学说与观点:〔很明确地那是有生物止息的。〕的沙门和婆罗门之言论则与无欲望、无束缚、无爱乐、无执着、无耽着有着紧密的连系。如此地省思后,他修习厌恶、灭除及止息诸生物之道。
四种人
在家众,在这世间有四种人。是哪四种?在此,有一种人折磨自己,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在此,有一种人折磨别人,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在此,有一种人折磨自己,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而且也折磨别人,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在此,有一种人不折磨自己,不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而且也不折磨别人,不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由于他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别人,他当下便已无饿、寂灭和寂静,他安住于体验快乐,自己已变得最殊胜。
在家众,哪一种人折磨自己、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在此,有某人裸体,排斥习俗…(如第五十一篇,第八段)如此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实行折磨和折腾身体地过活。这种人称为折磨自己、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的人。
在家众,哪一种人折磨别人、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在此,有某人是宰羊的屠夫…(如第五十一篇,第九段)或是从事任何其他诸如此类血腥职业的人。这种人称为折磨别人、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的人。
在家众,哪一种人折磨自己、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的人,而且也折磨别人、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在此,有某人是加冕的剎帝利王或富有的婆罗门…(如第五十一篇,第十段)接着,他的奴隶、信差和佣人带着害怕及被威胁会受惩罚所刺激而泪眼汪汪地做准备工作。这种人称为折磨自己、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的人、也折磨别人、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的人。
在家众,哪一种人不折磨自己、不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而且也不折磨别人、不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由于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别人,他当下便已无饿、寂灭和寂静,他安住于体验快乐,自己已变得最殊胜?
在此,在家众,如来出现在世间…(如第五十一篇,第十二至二十七段)他了知:『生已灭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不受后有。』
在家众,这种人称为不折磨自己、不实行折磨自己的修行、而且也不折磨别人、不实行折磨别人的修行的人;由于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别人,他当下便已无饿、寂灭和寂静,他安住于体验快乐,自己已变得最殊胜。」
当此话说完后,萨罗村里的婆罗门在家众向世尊说:「善哉!乔达摩。善哉!乔达摩。乔达摩以种种方法使佛法通俗明彻,就好像他能扶起被推翻的,揭露被隐藏的,指示失途者迷津或在黑暗中为眼明者撑灯使其可见诸色。我们向乔达摩,法及僧团比丘祈求归依。从今以后,愿乔达摩认我们为终生归依他的优婆塞。」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