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狮吼音·开示集:菩提心戒传授时的开示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狮吼音·开示集:菩提心戒传授时的开示

 

  菩提心戒传授时的开示(06年开示)

  今天呢,也没有特别太多要说的,主要是时间并不太够。各位都是为了我的生日而来,并且也带了非常多的礼物来。事实上我是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礼物的,我也没有什么太多东西可以给各位。但我在想,那到底要怎么办呢? 要给各位些什么东西呢?前几天,23号那天,各位接受了皈依戒,因此在今天呢,要给予的是,皈依戒之外,要为各位传授菩提心戒,菩萨戒。相信这是我能给与各位最好的一个礼物了。 世间一般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会有所谓的使用期限,超过了这个期限,这些东西可能就无法再使用了,还有的一些东西有时效性,譬如像食物之类,它过久了之后呢,就会坏了,就不能使用了等等,这是说外在的物质、东西都有这样一个特性。但是我们内心的功德,或者说内心的一种修持,它却是没有期限性的,它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如果每天能不断的使用它,不断的修持它,它会更加的开展,它不会减少,不会有完尽的一天。尤其,就像菩提心这样一个修持法门,如果每天修持,它会更加不断的开展,所以它是完全没有期限性的。所以我想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恒常的,最好的,最殊胜的一个给与大家的问候和礼物了。

  在发心,发菩提心的修持当中,共分为三个部份,那就是前行,正行和结行。在前行的这个部份呢,为了要发起菩提心,首先需要做的是积聚资粮。在这里,我们各位的前方,我们可以真实的看到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周围还有三祖师,以及许多其它传承祖师大德们的像,这是我们都能看到的。至于那些许多我们没有办法真实看到的,我们也可以透过心去观想,我们观想有无量的佛菩萨在我们的前方,还有无量印度、西藏的各祖师大德们,还有中国过去的祖师大德们,还有世界各国很多非常好的修持者,都可以观想他们在我们的前方。这也是由于他们的誓言,透过我们这样的观想,他们真实的就在我们的前方。接下来,观想我们就在这些祖师、佛菩萨的面前,我们透过七支供养,也就是礼拜支等等来积聚资粮。透过这样的积聚资粮,能帮助我们顺利的生起菩提心,这是生起菩提心的第一个顺缘。这也帮助我们在生起菩提心之后,菩提心不坏失,反而更加的增长,这是七支供养顺缘的部份。接下来,请各位跟着念:

  《大众跟着 法王念诵七支供养的经文》

  以上呢,前行或加行的部份就结束了,接下来进入发菩提心的正行。在接受发菩提心正行之前,首先我们要具备大乘的皈依戒。什么是大乘的皈依戒的特性呢?要知道大乘皈依戒是比其它的皈依更加殊胜。更加殊胜的原因非常多,而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个:第一是大乘的皈依的发心殊胜,第二是它的时间殊胜,第三是它的皈依境或者说所依殊胜。

  在这里为什么说大乘的皈依戒的发心,时间,还有皈依境这三者是殊胜的呢?首先,第一,发心殊胜的原因是,大乘皈依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皆能成就佛道,是以这样的心来作皈依的。第二,时间殊胜,是因为这个皈依是指我们在还未证得菩提之前都要作的皈依,这是第二时间殊胜。第三,皈依境的殊胜,是指大乘皈依戒的皈依境中的佛宝是自生,是具备自生自性的佛宝。再者法宝是指,大乘圣者心中所具备的道谛跟灭谛两者,而僧宝是指大乘登地的菩萨们。所以说,这样的大乘的皈依戒,它是一个殊胜的皈依。同时,各位也可以说我们在这皈依三宝的时候,佛宝就是指引者,法宝就是我们修持的道路,僧宝就是修持道上的友伴。同时我们要生起一念,生起想要受这样的大乘皈依戒的心,并且跟着念诵皈依文。各位要跪下来,其实并不一定要跪着,那为什么我们要跪呢,那是因为这象征一种恭敬,恭敬,其实最主要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心是最重要的。

  《大众跪下跟着 法王念诵皈依文》

  在念完三遍皈依文之后,我们心中要想:我已经得到皈依戒了。

  接下来就进入正行,受菩提心戒的部份了。在领受菩提心戒,或者叫菩萨戒之前呢,如果各位没有具备一点点大乘所谓的发心,发菩提心的感觉,如果不具备的话,是很难得戒的,很难受这个菩萨戒的。这发心、发菩提心的感受呢,它是可以透过修持菩提心的次第方法,而让这种感受生起的。方法有很多,譬如因果七支修持方法,或自他交换修持方法等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修持因果七支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各位如果能够在心中先生起一点点发心的这种感觉,之后再来接受菩萨戒的话,这样才是如法的。

  接下来要一起修持因果七支的口诀。在这因果七支当中,有六个是属于因的部份,一个是属于果。这七个口诀的第一个是「知母」,知道一切众生为母亲,就是知母。

  在这里所谓知母的意思,并不是指自己知道、认识自己今生的亲生母亲,这是没有用的。所谓的知母,是我们要认识、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

  那为什么要知道母亲呢?这是因为母亲是我们最悦意的,最欢喜的,最亲密的。我们的亲人有很多,但是我们最亲密,最欢喜的就是我们的母亲。虽然也一些情况,有人的母亲是不太慈悲的,或者也有一些众生是不须要依靠母亲的等等。但是一般、普遍来讲,所有众生的母亲都是慈悲的,而且众生也都是需要母亲的。所以在这里说知道母亲,这个母亲是指我们最亲密的亲人,或者我们最亲密的一个朋友一般。

  在这里提到知一切众生如母亲,这母亲其实可以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代表,不一定说每个众生所知的对象,都一定是母亲。那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过去噶当派的一位善知识,一位大师,他在观修菩提心的时候,由于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往生了,而从小照顾他,对他最关爱的是他的阿姨。当他在观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时候,他观想一切的众生都如阿姨一般。同样,我们要知道在这里说知一切众生如母亲的意思,母亲只是一个代表。这里的母亲象征什么呢?象征她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无论是我们的父母亲也好,是我们的阿姨也好,是我们的舅舅也好,或者是我们的朋友也好。总之,我们可以想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最亲密的友伴,最亲密的一个人。所谓要观修一切众生都是最亲密的如母一般,这观修并不是指外相上的转变。这样可能会感到很奇怪,一观修之后,所有众生全都变成了母亲的样子,都变成女的了,这样是很奇怪的。所以这里指的,并不是外相的转变,而是要在我们心中生起,就好像与母亲或者最亲密的朋友互相之间的那种关爱之情。当我们想一切众生如母亲,如我们最亲密的人一般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给与我们最圆满、最多的一种关爱之情。所以这里所谓的一切众生如母,是指这些众生都是我们最亲密的,最悦意的,最欢喜的这样一个对境。

  接下来第二叫做「念恩」,或者叫知恩。这里不仅是说一切众生对我们具备恩德而已,而是要知道他们所具备的恩德对我们是很大的。就以自己为例,我们投生为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得到,如果我们没有人照顾、关爱的话,我们是无法存活下来的。而事实上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互相帮助、关爱跟照顾,所以我们能够存活下来。那么,是谁给我们这样的关爱、给我们这样的照顾呢?并不是少数某些人给与而已。我们知道其实是有非常非常多的人,无论直接、间接的在给与我们照顾,在互相帮助,所以说众生的恩德是很大的。

  就好像现在,就在现在这个地方,我突然有一种感受跟感觉,当想到说要感恩众生恩德的时候,现在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我看到各位的时候,想到感恩大家恩德的时候,在这里我看到的,并不是各位每一个人外在的不同,个人的相貌,而我在这里真实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一种充满了温暖的感觉。这种温暖的感觉给我非常多的欢喜,这是我现在的一种感受。所以我们说,每个众生都具有慈爱、关爱的本质,因此众生都能够给与我们温暖、快乐。

  接下来第三叫「报恩」。对于具备这样大恩的一切众生,我们不要忘了他们所给与我们的恩德。同时,我们尽力的、圆满的来努力做回报,回报他们的恩德。 我们心中要这样来想,这个呢,就是报恩。

  接下来第四叫做「悦意的一种慈心」。一般我们所谓的慈心,慈悲的慈,慈心是指愿得到快乐的一种心,叫慈心。但是现在所谈的是悦意的慈心,它不仅仅是外相上的感受而已,它主要是指我们内心。我们怎样知道真正对众生产生一种悦意的慈心?就是当看到众生苦,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心中真实感受而觉得难过。 这种慈心才是我们要生起的,这是第四,叫悦意的慈心。

  接下来第五叫做「大悲心」,也就是心中想到如果一切众生都能离开痛苦,这该有多好啊的这种心。同时也尽力地去帮助众生离开痛苦,这是大悲心。

  第六叫做「增上意乐」,也就是当我们看到众生在痛苦中,所谓增上意乐就是发:我来承担、来帮助众生离开痛苦的这种决定心,一种承担心,这叫增上意乐。

  以上是六个因,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发菩提心」的部份了。如刚才谈到,我们希望、愿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成就佛道。虽然我们现在并不具备真正能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这种能力,但是我们还是要发心,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圆满的佛果。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为了这样一个目的,我们自己得先要成就圆满的佛道。因此在这里是缘众生,同时也是缘圆满菩提的果位。这样的一种发心,就被称为大乘菩提心,大乘的发心。

  刚才所说的发菩提心部份,我们并没有依靠仪轨,我们是讲如何观修。接下来呢,为了要受「菩提心戒」,「菩萨戒」,首先要讲的是「愿菩提心戒」。如刚才所说一样,我们用心观想,发誓言,要「为利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成就佛道,这是愿菩提心的部份,这时就须要依靠仪轨念诵。为了成就圆满这样的愿菩提心,我们要具备「行菩提心」。所谓行菩提心也就是行持六度的菩萨的万行,修持菩萨的六度的法门,这就是行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跟着念诵一段经文,这是愿菩提心的一段经文。这是我们「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这样一个「愿菩提心」的发心文。同时,为了要得到圆满菩提的果位,我们要如同过去诸佛菩萨们一样来行持六度,我们也要像祂们一样的来行持菩萨行。这经文是行菩提心戒的一段经文,接下来,我们来念诵这两段经文。

  《大众跟着 法王念诵愿菩提心戒、行菩提心戒的发心文》

  同样的,现在我们要观想诸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前方,就像之前受皈依戒时一样。接下来我们要念第二遍。

  《大众跟着 法王念诵愿菩提心戒、行菩提心戒的发心文》

  接下来,我们要更认真的来思惟我们受菩提心戒的原因。同时,让我们想要受菩萨戒,菩提心戒的这种心更为强烈,更强烈的带着这样的心来念诵第三遍戒文。

  《大众跟着 法王念诵愿菩提心戒、行菩提心戒的发心文》

  刚才一起念诵的这段文字,这些经文,可能有很多人因为听不懂藏语,如果心想,刚才念是念了,因为不知道念的意思,就感觉好像没有得到这个戒,这样想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事实上有没有得戒,是在于我们有没有那一念心,想要得到这个菩萨戒。如果一个人,他有一念心,他想要得到菩萨戒,并且想他得到了的话,那就算他在睡觉当中,他也能够得到这个菩萨戒的。这是因为他的心中有想要求受菩萨戒的这个心。所以在刚才如果有人觉得念了这一段文字反正也不懂其意,就觉得自己没有得戒,明天就可以随便做任何坏事,做任何事都可以,这样其实是不行的。因为今天各位已经得到了菩萨戒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如法的来持守菩提心戒。

  在这里要说一个故事,一个例子。以前有一个人是卖葡萄的,他牵着一只驴子,驴子上面扛着葡萄,到外面去卖。一路上他碰到好多好多卖葡萄的人,在走到半路,中午休息的时候,这些人睡着了,这个卖葡萄的人就偷偷的去把别人的葡萄都拿过来,放到他自己的篮子里面。这时,突然有一个人醒来,看到这个人在偷别人的葡萄,就说:“你在做什么啊!”偷拿别人葡萄的人马上回答,他很聪明,他说:“啊!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其实是疯了的,所以我常常有些行为是很奇怪的,你们不要在意喔。” 这个时候,那个人就问他:“那你会不会有时候也把自己的葡萄放到别人的篮子里?”这个人就回答:“事实上我是有一点疯,但是我没有全疯,所以我还不会疯到把自己的放给别人,我只会把别人的拿来,我还没有全疯。” 所以就像这样的例子,我们现在得到了菩萨戒,我们心中会想“我得到了”,但是好像也会有这种感觉“我没有全部得到”。如果我们认为我没有圆满的得到菩萨戒,觉得自己没有圆满得到,因此我以后也可以做一些不如法,或违犯菩萨戒的事情,因为我没有圆满得到嘛。如果有这样的心念,这是不对的。 原因是,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菩萨戒,光这一念得到的心,就全部得到了。所以我们今后都要圆满好好的来持守这个菩萨戒,是不可以违犯的。

  现在在这里,我们都已经圆满得到了菩萨戒、菩提心戒了!因此在得戒之后,首先对个人来说,由于得到了菩萨戒,我们可以说,已经建立起一切功德的基础。同样地,对他人来说,这时候我们也成为了一切众生的亲友了。我们为了要利益一切的众生,现在受了菩萨戒,我们就有机会能够透过各种方式来利益如亲人一般的所有众生,这实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首先我们受了菩萨戒之后,要生起这样一个难得的心。而同时,我们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不仅仅是自己得到就好了,而且要知道有非常多无量的众生跟我们一样,也需要得到这样难得的机会。所以我们也要发起一个愿心,回向给他们,希望一切众生也能够快速的得到这样子的功德,生起这样的菩提心。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今天我这个生日,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利益而已,而是透过我的生日,能够利益到这么多的人,利益到大众,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各位接受了这个菩萨戒,我不会给与各位一个新的菩萨戒的法名。因为真的,可能各位名字已经太多了,可能都有一大麻袋的皈依法名了,所以再多一个名字也没有什么用。事实上,我们要看看自己内心的功德,有没有一大麻袋,而外在的名字反而提着一大麻袋,这实在是没有什么用的。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