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 默照禅 一 坐禅箴 二 宏智禅师语录十六则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4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 默照禅 一 坐禅箴 二 宏智禅师语录十六则

 

  默照禅

  一 坐禅箴

  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微,曾无分别之思。其照自妙,曾无毫忽之兆。曾无分别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水清澈底兮,鱼行迟迟。空阔莫涯兮,鸟飞杳杳。(今据日本的《佛书解说大辞典》第四卷所载抄出。)

  二 宏智禅师语录十六则

  1

  田地虚旷,是从来本所有者。当在净治揩磨,去诸妄缘幻习,自到清白圜明之处,空空无像,卓卓不倚。唯廓照本真,遗外境界,所以道:“了了见无一物。”个田地是生灭不到,洲源澄照之底,能发光能出应。历历诸尘,枵然无所偶,见闻之妙,超彼声色,一切处用无痕鉴无碍,自然心心法法,相与平出。古人道:“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进可寺丞,意清坐默。游人环中之妙,是须恁麽参究。

  2

  真实做处,唯静坐默究,深有所诣,外不被因缘流转,其心虚则容,其照妙则准。内无攀缘之思,廓然独存而不昏,灵然绝待而自得。得处不属情,须豁荡了无依倚,卓卓自神,始得不随垢相,个处歇得。净净而明,明而通,便参顺应还来对事,事事无碍。飘飘出岫云,濯濯流涧月,一切处光明神变,了无滞相,的的相应,函盖箭锋相似。更教养得熟体得稳,随处历历地,绝棱角勿道理,似白牯狸妈恁麽去,唤作十成底汉。所以道:“无心道者能如此,未得无心也大难。”

  3

  旷远无轸,清净发光,其灵而无所碍,其明而无所照,可谓虚而自明,其明自净,超因缘离能所。其妙而存,其照也廓,又不可以有无言象拟议也。却於个里枢机,旋关捩活,随应不勤,大用无滞。在一切处,辊辊地不随缘不堕类,向阳花其间放得稳。在彼同彼,在此同此,彼此混然无分辨处。所以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若能如是,是真出家,出家辈,是须恁麽体取。”

  4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馀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直是诛鉏尽草莽,四至界畔,了无一毫许污染。灵而明廓而莹,照彻体前,直得光滑净洁,著不得一尘。便与牵转牛鼻来,自然头角峥嵘地,异类中行履,了不犯人苗稼。腾腾任运,任运腾腾,无收系安排处,便是耕破劫空田地底。却恁麽来,历历不昧,处处现成,一念万年,初无住相。所以道:“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萠既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5

  渠非修证,本来具足,他不污染,彻底清净。正当具足清净处,著得个眼,照得彻脱得尽,体得明践得稳。生死元无根蒂,出没元无朕迹,本光照顶,其虚而灵,本智应缘,虽寂而耀。真到无中边、绝前后,始得成一片。根根尘尘,在在处处,出广长舌,傅无尽灯,放大光明,作大佛事。元不借他一毫外法,的的是自家屋里事。

  6

  默默自住,如如离缘,豁明无尘,直下透脱。元来到个处,不是今日新有底,从旧家旷大劫前,历历不昏,灵灵独耀,虽然恁麽,不得不为。当恁麽为时,直教一毫不生,一尘不翳,枯寒大休,廓彻明白。若休歇不尽,欲到个境界出生死,无有是处。直下打得透,了无思尘,净无缘虑,退步撒手,彻底了也,便能发光应世,物物相投,处处恰好。所以道:“法法不隐藏,古今常显露。”

  7

  诸佛诸祖无异证,俱到个歇处。三世断、万机寂,直下无丝毫许对者,佛灵自照,妙彻根源。识得底里尽,分身应事,门门放光,物物现影。便知道,尽自个里流出。百草头一切处,了无则个与我作因作缘,通身彻底恁麽去。

  8

  空无痕迹,照非情尘。光透静深,杳绝瑕垢,能恁麽自知,恁麽自了。清净妙明田地,是本所有者,多生不了,只为疑碍昏翳,自作障隔,廓然智游,内忘功勋。直下脱略,去担荷、去转身就位,借路著脚。灵机妙运,触事皆事,更无一毫一尘,是外来物尔。

  9

  默默照处天宇澄秋,照地照功,光影斯断,个是全超真诣底时节。源净体灵,枢虚机活,历历本明。其中发现,便提得出,在事事头上,恰恰具足,与二仪同,万象等。坦坦荡荡,纵纵横横。天同天,人同人,应其身现其相,而为说法。能如是体得十成,廓然亡所碍者。

  10

  洲湛寂默,彻照源底,个处虚而灵,离而明,虽有昭然自鉴之像,而无影响相偶。底时窥得破,犹有辨白担荷之功,更须退步,方诣环中,光发其间。卓卓独存,却解借功,名为诞生。斯乃出没几微,细细明辨,既能分身,便可御事。

  11

  有印万象之印,其印不痕,游世对缘,自有尘尘三昧底受用。其用自冲,不可盈满。空谷之受云,寒溪之濯月,不出不在,迢然化外,更能放教无得无向,在在处处,还之旧地,毫发不曾移动。跛跛挈挈,百丑千拙,鼎鼎地自然圜顺。赵州洗钵、吃茶,不著安排,从来成现。若如是具眼,一一觑得彻,方是个衲僧做处。

  12

  田地稳密密处,活计冷湫湫时,便见劫空。无毫发许作缘累,无丝糁许作障翳,虚极而光,净圜而耀,历历有,亘万古不昏昧。底一段事,若点头知有,不随生灭,不住断常,要变应则一万象森罗同其化,要寂住则与二仪盖载同其道。出没卷舒,一切在我。本色汉,须恁麽收放始得。

  13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若端能体得自己无外境界,则恰恰绝对待、出思议。佛佛心心,精到无二。衲僧默游寂住,虚灵妙通,等太虚度尘劫。卓卓亡倚,明明非思,个是本所住处。机转化分,历世应事。照无功、用无迹,闲云流水,初不留碍。直教纯纯稳稳,一切移不得,方不随夤转也。真实体取。

  14

  道非祖傅,祖未来时,弥纶周匝,自然空空不痕,灵灵亡偶。独照出因缘,常活离形壳。所以唤作祖,唯证相应,不可授手。佛佛之到,以此为极,应化分身,花花叶叶。根根尘尘,智入三世。万机不我扰,一尘不我外。妙出大千经卷,何处更有影事可得。

  15

  历历妙存,灵灵独照,揽之不得,不可名其无。出思议之心,离影像之迹,空其所存者妙。妙处体得灵,灵处唤得回。心月身云,随方发现。直下没踪迹,随处放光明。应物不乖,入尘不混,透出一切碍境,照破一切法空。於差别缘,入清净智,游戏三昧,何所不可。当如是真实体究。

  16

  廓而自灵,净而自明,能普遍而无取照之功,能分晓而无缘想之累。出有无表,超思议情,唯证相应,不从人得。佛佛祖祖,叶叶花花,联续底事也。应时不取相,照处不涉缘,便能堂堂不昧。只个家风,处处现成,任君收拾。

  圣严识 宏智正觉(西纪一O九一——一一五七)主倡默照禅,与大慧宵杲的宗风相峙。今从《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六,抄出其中有关默照工夫及其禅境的十六则,可以概见默照禅的用功方法及其见处。(大正四八·七三——七八页)正觉禅师山西省隰州人,七岁即能日诵数千言,十一岁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岁游方,到河南省的汝州香山,竭枯木法成(芙蓉道阶的法嗣),为成师器重,有省。再参丹霞子淳(也是道阶的法嗣),大悟。时年二十三岁。

  前后住持天童山景德寺垂三十年。初到时,由於金人侵犯,诸寺皆在谢遣云游之人,独正觉禅师来者不拒,且谓:“明日寇至,寺将一空,即今幸其尚为我有,可不与众共之乎。”因此,天童旧住众不满二百,正觉禅师住山之后,四方学者,争先来集,数逾一午二百人。知事以道粮将尽相告,师云:“人各有口,非汝尤也。”言未讫而即有嘉禾钱氏航米千斛来寺之讯傅到。师住山期,更为新建寺屋,几达千间。

  正觉禅师一生主倡默照法门,阐扬理事泯融,偏正回互,明暗相即,寂照虚灵,环中虚白之旨,以此石头希迁及洞山良价以来所定的宗旨,为大乘法门的极则。他在入寂之前,写下遗偈:“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殁,秋水连天。”审何等苍茫,何等寂静,又何等统一的境界呢!这正是正觉禅师的禅境禅风所在。他有一篇<默照铭>,收在《天童宏智禅师广录》卷八。用“默照”二字,提出了体用、理事、人有、明暗、空劫今时、平等差别、绝待相对等的主题,大振洞山的示风。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