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这样吃最健康:疾病形成的三个步骤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5日
来源:   作者:姜淑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这样吃最健康:疾病形成的三个步骤

 

  疾病的形成,绝非无中生有,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有三个阶段。

  最初是不平衡的时期,其次是毒素的累积及不正常的分泌,最后则是真实疾病的形成。

  ★第一步:不平衡

  几乎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来自于"不平衡",因此自我的检视极为重要。如果我们还年轻,身体的一点不平衡现象,反倒可以很快平复,又归于健康。

  如果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则这些不平衡会持续出现,反复发生,好像身体的警报、自我保卫装置。

  如果此刻我们依旧忽略,未加以觉察,或只是症状治疗,用一些止痛药、消炎药、肠胃药,这些无疑是消极地关闭了身体的警报系统。就像发生火灾,警铃已响,而我们却不去救火,只是把警铃关掉,只求不想听到警铃声,但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酿成大灾变。

  因此,我们认识并熟识"不平衡指标",便是掌握自我身体,自我预防及自我调理。

  什么是不平衡的指标?

  1.中度疲倦感。

  2.精神紧张,健忘,头脑不清楚,无法自我放松。

  3.头痛,肌肉紧张,局部麻木,抽痛,挛缩。

  4.食量突然增加,肠胃消化不良,特别喜欢甜食、高钠食物。

  5.全身或局部发痒。

  6.有时咳嗽或打喷嚏。

  7.自己感受到潮热、潮红或畏寒。

  8.易出意外状况,不安感、挫折感,心情郁闷。

  9.体重不正常增加。

  第一个阶段不平衡现象的警讯,显示身体脂肪、甜食、盐分摄取太多,纤维质摄取不足,因此只要在饮食上妥善调整,就可以恢复平衡,得到健康。

  如果听任这些不平衡现象,依旧摄取不当饮食,身体必然要格外卖力去清除过多的毒素、压力与废物,然后经由小便排尿、黏膜分泌黏液、咳嗽、阴道分泌物、做梦等等管道排泄疏解,以达到它的平衡。

  这些负责排泄的器官,如果负担过度,功能会开始减弱,例如肠道不通、便秘、腹泻、血管硬化狭窄、汗腺阻塞发痒、起疹、情绪不安稳、易动怒及失眠,进而全体免疫系统失调,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步:废物堆积及不正常分泌

  走到这个阶段,表示第一个阶段的不平衡警告被忽略了。

  第一阶段的不平衡现象就像跷跷板,一边老是低,一边老是高,后来愈偏愈多,低的愈来愈低,高的愈来愈高。也就是说身体里来自压力、情绪或食物残留下来的毒物排泄不出去,身体很拼命地排除,造成分泌物增加。

  流鼻水、感冒、汗臭、狐臭、呕酸、白带多,或早上起来一直打哈欠、打喷嚏,遇到特别的事情就哮喘,皮肤痒得不得了,过敏等,这些都是应该要排除掉的东西排不出去,排泄的管道有障碍。

  进入第二个阶段有的人会口干舌燥、气喘,有鼻窦炎的会打喷嚏,或有些人皮肤过敏起红疹、女性的经期不调,以及有些人会常常关节痛、肿胀等。到了这个时候,毒素已经愈来愈多,等到可以发出来时,就会从皮肤或任何一个孔窍--眼睛、鼻子、嘴巴或借着粪便排出的方式跑出来。

  大家会不会一天到晚容易感冒?其实感冒并不是病菌来招惹我们,想想为什么别人不感冒,独独你一个人感冒?

  这是因为我们身体里头累积了太多废物,受不住了,想赶快找出口,一找到机会就往外冲,因此我们也就一天到晚打喷嚏、咳嗽,排出很多的分泌物。

  只可惜我们治疗的方法颠倒了,一有咳嗽或分泌物就赶快买止咳药压住。我主张应该因势利导,才能把这些废物清除掉。

  所以,感冒代表身体有这种"自己想要清除它自己内在毒素"的能力,感冒并不是细菌来找我们麻烦,不要老是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止咳药、止流鼻水的药,那是害自己。

  感冒是一种警示,表示分泌物太多。一个健康的人,当他很平衡时,就没有这些过多的烦恼,即使有,他很快就将它们清除掉。会感冒的人容易罹患疾病,避免罹患疾病的方法只有两条:减少毒素堆积和增加排泄;减少毒素堆积就是预防,增加排泄就是排毒。

  从第二个阶段要恢复健康,最简易且有效的方法,莫若简化、净化饮食。就是说主要以均衡饮食、高纤维、低油脂、不含人工添加剂、低盐食物等,再配合内在清除法(innercleansing),恢复健康。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三十五年至四十年的狐臭。我告诉他:"狐臭代表肝的去毒能力出了问题。"他说:"我到医院检查都很正常,你怎么说我的肝去毒能力有问题?"我教他应该怎么净化他的饮食,他很高兴,实行不到三个月,他身上近四十年的狐臭治愈了。

  没有吃药,就只是好好地吃、排毒,再加上心灵修持,不杀害动物,不将臭熏熏的动物肉放入我们的肚子里,把我们的五脏六腑当成停尸间。我告诉他:"动物吃荤,我们再吃它们,就等于把众生的尸体放入我们的胃肠里头,所以发出来的臭味不得了。"

  第二阶段,是因为身体里面存有太多不平衡的东西,一时之间调整不过来,要赶紧排出去。就像我们有垃圾,不是要往外丟吗?丟到哪里?皮肤和关节就是最常见的地方,所以皮肤与关节肌肉的毛病,也是门诊最常见的病例。我们是环保的尖兵,要把自己制造的垃圾消化掉,自己做环保。

  将自己的垃圾好好处理就不会发生意外,就能够自由自在,清净安详。其他如情绪上焦虑、恐惧、发怒、情绪不稳、杂乱、吵闹,这些也不能往外倒,倒出去会变成各种病,那时候疾病就真的形成了。晚上睡觉不安宁,容易做梦,常常要靠安眠药才睡得着,这都是身体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了,而可怕的第三阶段很快就会到来。

  第二阶段--废物堆积及不正常分泌的指标

  1.呼吸时有异味,身体有异味(体臭),口苦咽干。

  2.鼻窦充血肿胀,反复咳嗽、打喷嚏,经常感冒、气喘。

  3.皮肤呈现干燥或多油腻,易起红疹,过敏。

  4.身体过热,容易出汗,手足潮湿。

  5.打嗝胀气,便秘,腹泻,呕吐。

  6.女性月经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反复不断发炎。

  7.反复头痛,肌肉关节、脊柱僵硬疼痛,慢性背痛。

  8.频尿(尿色浅淡),乏尿(尿色深红),刺痛,四肢肿胀。

  9.严重焦虑,颓丧,恐惧,易怒,情绪不稳定,狂闹。

  10.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糖偏高。

  11.易出意外。

  12.夜卧不安宁。

  ★第三步:疾病形成

  第三个阶段:固定的疾病已经形成,有着特定的名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

  通常关节开始只是胀、痛、硬、酸、麻、软,还不至于肿、烫、热、不能动、骨头被破坏。前者称为"关节酸痛",后者就是"关节炎"。

  所以要把握这个时间赶快回到健康的状态。假设不慎已经走上疾病之路,通常大家会找医生透过医疗来帮忙。但是,医疗往往是愈帮愈忙,除非医生与你自己能够体会疾病的变化。

  在我们的医疗体系里,我这种说法被视为异类,因为光讲健康观念,光讲教育民众,并不会替医院赚钱。

  希望大家不要走到疾病这条路上去,因为走到这里来,苦不堪言,对我们医师来讲也是费尽了心思,难过的是,有的还挽回不了,只能看着他走,看着他生病,看着他受苦。

  这些就像癌症、尿毒症、肝硬化、糖尿病的并发症、心脏衰竭、呼吸衰竭,以及很多加护病房里急迫的病。

  急迫的病也不是一下子发生的,像心脏麻痹虽然是猝死,但是死亡绝对有原因,只是它来得很快,我们来不及救治罢了。

  第三阶段--疾病形成常见情况

  1.慢性消化不良,饮食不正常,进食困难,溃疡。

  2.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痛风,退化性关节炎。

  3.偏头痛,长期习惯性头痛。

  4.白内障,听力障碍,记忆力丧失。

  5.失眠,精神萎靡不振。

  6.不孕症,性生活障碍。

  7.糖尿病。

  8.持续性感染,疱疹发作。

  9.肾或胆结石,肾脏病。

  10.躁郁症,歇斯底里症,精神分裂症。

  11.癌症(各种癌病变)。

  12.心脏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脑中风,高血压)。

  13.其他退化性疾病,免疫系统紊乱疾病,不明热。

  14.成药影响肝脏及肾脏的病变。

  倘若不幸进入了第三阶段,也不可轻言放弃,因为更严格的饮食治疗、内在清除疗法、运动、适当药物疗法、心理及灵性层次的调整,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临床上,我们执行医疗时,倘若病患能够虚心接受,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配合正确的饮食疗法,杜绝有害的食物,改变不当的烹调方式,就是再严重的疾病,也有很奇妙的转机。进而再酌量加以适当的药物疗法,心理建设及灵性支持,从死亡边缘挽回的病例,屡见不鲜。

  健康的建立,在平时的自我觉察。疾病的治疗,不可迷信药物,必须是全面性的。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