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梁乃崇: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医事人员在生老病死
最激烈的环境当中,
千万不要被生老病死的相所压垮,
你修「三摩钵提」就是菩萨。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而医事人员更要在最前线面对生、老、病、死;个人只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而医事人员要面对的是大众的生、老、病、死,所以心情比较沉重一点。也就是医事人员在学佛的时候,所碰到的是更强烈的生、老、病、死。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怎么去学佛?这是今天要讲的重点。
※医事人员只能学「菩萨乘」
医事人员想要学佛的话,只能学「菩萨乘」;不能学「小乘佛法」。因为学「小乘佛法」就是要离开这个世间,离开他的工作;只有「菩萨乘」是深入世间、深入众生的生、老、病、死的环境中来修行,是在贪、嗔、痴、慢、疑的环境里,也就是在五浊恶世的环境里面来修行。所以,「菩萨乘」不是在干净的地方,而是在骯脏的地方一面打滚一面修行的。所以跟小乘的修行方式是非常不一样的。
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大部分教导的是比丘,也就是小乘,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有菩萨出现了,当中有一位有名的菩萨,就是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在小乘佛法兴盛的时期,就已经开始讲「菩萨乘」的大乘佛法。有一天,维摩诘生病了,释迦牟尼佛想要派一个人去探病,就是派不出人来。凡是被佛点到名的人,都说他们不能去,接着还说一些曾经被维摩诘修理过的故事,说得都很精彩,他们被修理的主要原因,是维摩诘认为他们不可以只讲小乘佛法,因而开导他们讲大乘佛法。大家也觉得他讲得很好,连迦叶尊者都无法反驳他的说教,从此他们就不敢再教小乘佛法了。
修行小乘的话,一般都是要出家的,出家生活比较单纯、比较清净,环境也比较好。但是医事人员就没有办法修小乘,否则医师工作就没有办法再做了。所以,医事人员想要学佛,只能学「菩萨乘」,没有别的路。
菩萨乘佛法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是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庄严佛土,即非庄严佛土,是名庄严佛土」,这个一定要懂。因为「是名什么」的时候,是没有相的,是有相又离相的,这样子才能够修「菩萨乘」。不然,会被五浊恶世的生、老、病、死困住,根本动弹不得,想要逍遥自在是不可能的,怎么修行呢?但是当你懂得这个要点的时候,五浊恶世对你来讲,根本没有障碍,反而变成是你的工具,是可以运用、玩耍的材料。正如同我们上次提到的,你把这个「钱」的相拿掉了,你就不会被「钱」的相所煎熬,就能脱离了钱的牢笼,于是这个「钱」就变成是你的奴隶,而你是「钱」的主人。
相同的,如果你修「菩萨乘」的话,生、老、病、死对你而言,就不是捆绑你的牢笼,反而变成是你的玩具、你的工具,你可以主控这个生、老、病、死,这样才是菩萨乘的修行。而五浊恶世对你来讲,也不是什么障碍了,而是被你拿来用的材料。
※菩萨乘要修「三摩钵提」
菩萨乘要怎么修呢?要修「三摩钵提」。「三摩钵提」是幻观法,这个幻观法,有两种修法:一种是把有相的东西,看成是幻化的、看成是「假」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脱离相了;另一种幻观法是拿幻化的相来玩,既然是幻化的,那我就来创造幻化嘛!既然是如梦如幻,我就作梦来玩玩,爱做什么梦,就创造什么梦吧!这样子也是「三摩钵提」。
我来念一下《圆觉经》里面讲「三摩钵提」是怎么修的这一段。(威德自在品第七)经文:「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喔!一讲根、尘、识就把三界里面的东西都包含了,也就是十二因缘全部都有了。「皆因幻化」,原来都是幻化的,他懂得都是幻化的。「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立刻制造各种幻的东西,既然富贵、生死都是幻的,世间的种种都是幻的,那我们就制造各种幻来玩玩。
其实这样的起幻,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状况呢?就是在创造。科学其实也是创造,经济发展也是,各种各类的学问都是在创造。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电磁学、卫星电讯、汽车、飞机,是怎么生出来的?是幻化出来的!但是我们并不讲幻化,都说是研究创造出来的。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研究创造出来,以菩萨乘来说就是幻化;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幻化的,是真实的,就不能变动,就不可能创造。「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所以他就创造变化,这就是「三摩钵提」的修行方法。「三摩钵提」严格来讲,就是在起幻。
一般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好像都会把「三摩钵提」特殊化,以为一定要演化、展现什么神通,才是「三摩钵提」。这样就把「三摩钵提」限制住了,实际上这个「三摩钵提」是大家都会的,大家都在创造东西。比如说,年轻男女结婚组成家庭,也是在创造啊!又比如说,慈济功德会原先是没有的,后来证严法师把它创造出来了!而基督教讲得更好: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也对啊!这个世间本来就是幻化出来的,只是他们不讲幻化这个名词,而说是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创造就是幻化。
※菩萨随时随地都在创造
「三摩钵提」是菩萨最爱修的。菩萨一定要修的有空观、中观、假观。「三摩钵提」就是假观,这是菩萨最擅长修的。「三摩钵提」变化多端,可以创造的东西太多了,随时随地都在创造。原本创造是众生的天性,可惜我们的文化里面,大都在抑制我们的创造能力,是反其道而行的,以至于大家的本能并没有好好的发挥。我们修行人如果能懂得这一点,就会知道怎么去修「三摩钵提」、怎么去行「菩萨道」了。
你如果把这个世界上的东西看成是真的、不断地追求真,就会变成「小乘」;因为追求真的,就不是幻化的,也不是创造的。如果心里面想要创造一个真的,那这个心就不对!如果这个「真的」是你创造的,那又怎么会是真的呢?真的是不会变的,不会变的东西是不能创造的。所以,我们在求真的时候,很自然就会追到了佛性,我以前修行的时候,人家问我:如果在「真、善、美」里,只能选择一个来追求,你选择哪一个?我说:我选「真」,我要的是「真」。
修行初期我的确在追求「真理」;最后追到哪里去?就追到「佛性」、「本性」、「自性」,就会追到「本来面目」这里!追是追到了,但并没有在创造。一到了如来本性,喔!本来如此,没有变化。而创造就不同了,创造是「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不是讲真理。
科学上的发明,都是科学家们创造出来的,这些创造的东西,也都让我们觉得很有价值。有创造的想法就是修「三摩钵提」。我想医事人员要学佛的话,只有一条路,就是修菩萨乘、修「三摩钵提」,要怎么修呢?就是要去创造。
以创造的态度来面对生、老、病、死,你就会想出很多办法,把这些生、老、病、死所有的病痛,包括死亡的临终关怀等等,作一个妥善的对治:有可能是发明了一个新的医术、也可能是改进了医疗的程序、或者是改善面对死亡的态度。我想这些都可以变成医事人员运用的材料,也就是做为修行的材料。在创造的心态之下,这些材料不会变成一种痛苦、一种让你受不了的苦恼──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则性的观点。
※攀缘则为病的根本
《维摩诘所说经》就讲到:什么是病?病的根本是什么?当然这个跟医学的观点是不一样的,这是维摩诘的观点。仅次于释迦牟尼佛的维摩诘说:「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从「十二因缘」来讲,就是从「无明」一直攀缘下去,来到这个「有」的世界。就有了攀缘,就是有了病的根本。什么叫攀缘呢?「有」的世界就是攀缘。我们如何去断掉这个攀缘呢?经云:「以无所得」来断,「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什么是二见?就是内见、外见,只要有攀缘就会有二见。那你要怎么样不攀缘呢?从「十二因缘」来讲,就是逆着回来,只要逆回来就不攀缘啊!只要一回头就不攀缘啊!但是光这样还不够,还会剩下攀「空」的缘,就是攀「本来面目」,这里要讲的就是连「本来面目」都不攀,这就是维摩诘所说的「无所得」,这个境界是很高的。
至于什么是内见、外见?以我的解释「外见」是被知的对象;「内见」就是摄心内证,如果逆回头来,会攀到知觉者、本来面目,就是攀到了「空性」,攀到了「空性」,还不是佛,只是破了「无明」进了「本明」,那是修成了罗汉或辟支佛,他们都是修「空」的,他们还不是菩萨!菩萨是什么状况呢?菩萨是本来面目也不攀,也就是「能所双超」。这样就什么都没有了,就是无所得,就是不攀缘,不然还会有个「空病」。这里什么对象都没有了,这样才能把病的根本解决掉,才会没有病。
至于实际上大家在面对那么多的病人时,该怎么办呢?经云:「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经云:「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所覆也。」起了一个大悲心,这个大悲心是爱见大悲,如果是起了这个爱见大悲,即应舍离。菩萨是断除了这些尘相,没有烦恼相的,而爱见大悲则是没有除掉烦恼相,还是很烦恼,可是很有爱心。那么他在工作的时候,面对众多的病人会疲倦、烦恼,这个障碍也还需要克服。也就是对于生、老、病、死,他有疲厌,如果能够离爱见大悲,就不会有疲倦、厌烦,这样的情绪自动就不会生起。「在在所生」每起了一个想法、作法都不会受爱见大悲所缚,不会被关到监牢里面。如果你自己都被关在监牢里面,你怎么救别人?救来救去,还不是关在一起?
※在没有自缚的状况下去救人
经文:「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你自己被绑起来,怎么帮别人解缚?在没有自缚的状况下去救人,这才说得通嘛!爱见大悲,会把人关到监牢里面,把人绑起来了。经文:「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已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以爱见大悲做了许多事,这样子做是做了,还是被绑。不以爱见大悲,才能解,「解」就是跳出牢笼,一开始就是要跳出生、老、病、死的牢笼。
怎么解呢?就是去玩!这些「相」都变成你的工具、你的玩具,可以去玩、去创造。自由自在地去创造,没有拘束。你也知道你所创造的东西,都是幻化的,所以也不在乎这些东西是真的、假的,反正都是幻化的,就不用去考虑真假,如果你要追求「真」,那就不是在修「三摩钵提」,真如佛性本来如此,本来如此就是没有创造。医事人员若要修行,就要修「三摩钵提」,懂得这个世间本来就是幻化、有相的,但是不要被这些幻化的相所捆绑住,要跳脱出来。这样子既可以做好医事人员的工作,同时又可以修行。工作和修行合一,医事人员如何学佛?就是这样子学!
讲到这里,我想再多说明一下,菩萨为什么那么喜欢创造?为什么创造得那么有劲?这些菩萨创造的动力是什么呢?《圆觉经》上说:「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他们都是靠着无始以来的清净愿力来推动的。那么什么东西可以把我们的愿力引导出来?就是「愿望」!我们如果有了愿望——一个想要达成的目标,这个「愿力」就会被引导出来了;而能够把愿望达成就是创造。愿望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可惜我们的教育文化里面没有,以至于把我们限制了,不敢有愿望,觉得愿望是梦想、做不到的、不可能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的「无始清净愿力」是起不了作用的,当你认为:管他可不可能,我就是要达到!那么你的愿力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样的愿力大得不得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所造的,不是盖一个房子,而是创造出一个世界。世界都可以创造出来,何况是我们小小的愿望,所以这个力量太强了。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这个潜力埋没掉,你只要把它打开来,它就能把你的潜力激发出来,完成你想象不到的事情。
譬如说,以前哪里有飞机啊?根本都不可能的嘛!当怀特兄弟把飞机发明成功之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证明想要把密度这么大的东西,让它飞起来,简直是疯子才会这么想!这个话才讲没几年,飞机就飞上天了。你认为不可能,它偏偏就是变为可能,这个世界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而且,能让这个世界这么丰富、多采多姿,全都是靠我们的创造,否则世界是很无趣的。
医事人员在生老病死最激烈的环境当中,千万不要被生老病死的相所压垮,若修「三摩钵提」你就是菩萨。因此你就一面工作,一面还可以修行。工作和修行合一,不是最美满的吗?好!这个题目就讲到这里。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
【现场问答】
问:我曾经参加过老师的禅修班,照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在追求佛性,像这样的学佛,是不是「小乘」?
答:不!禅修要「一心三观」,其中的「假观」就是「三摩钵提」,我所讲的前面有一半是外修,外修和「三摩钵提」的「假观」是相通的东西。
问:所以这里面是包含了菩萨乘的?
答:是包含了的。
问:佛法普遍了之后,大家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的大师。我们可以到处去接触、去摸索。我们怎么知道要怎么修呢?
答:你的问题是:这么多宗派、这么多大师,到底要怎么修呢?只要你找到的是你的「自性佛」就对了。而要找到自性佛,一定要够真诚,只要真心诚意地找,就一定找得到。所谓「皈依」,就是皈依自性佛。因此你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找到的是你真正的自己。
问:我们都知道要破除「贪、嗔、痴」,这些无始以来的习气要改,但非常不容易,要靠自力来修行,发现困难很多。我认为应该藉助他力,这个「他力」希望老师能开示一下。
答:大家来这里听我演讲,我如果让你们的想法有所修正,或者你们原先觉得不明了的地方,经过我讲了之后,你们明了了,这个就是「他力」。
但是,我晓得你想要的「他力」,好像还超过这一层意思。那个「他力」是在实践上的「他力」。你在这里听讲,所得到的了解,事实上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开悟,影响很大的。很多时候就是观念一转过来,就整个都改观了。
所以,这样子的开示,能使人有某种程度的开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他力」。能把一些错误的、模糊不清的观念,在很短的时间内厘清,好处是非常大的。
再来就是要去实践,光了解是不够的;而想实践的话,就是要修行。在这里的四场演讲,我并没有涉及修行的实际问题,可是我在「普德精舍」有教如何修行,所以真正想要修行的人,他自动会去找的,难道还要别人推你一把吗?
修行主要是修「心要」,整个「心要」是一个功课。差不多每天要做一个小时又十分钟,有了那样的锻炼才能修行成功。当然,有的人是不需要功课的,只要听一听就会自己做了,这样子的人可能就是所谓的上根上器的人,他就不需要什么法本、什么修行的「心要」了,但是一般人不行。「心要」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我的师父交给我的,整个修行成道的次序都在里头。我们曾经问过他老人家:老庄的境界跟佛教经典里的境界有什么不同?我的师父说: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老庄(道家)的那些东西跟佛法是相同的,可是他们没有一个锻炼的功课,所以要修行成功不容易。他老人家教的东西,就是有这么一个课程。这个是要锻炼的,我只是选「一心三观」里的「假观」来说,其实那是有一整套的。有了这些课程才能够锻炼,每天持续不断地锻炼才会进步啊!
至于要选什么法门,这么多的大师,要怎么选?你要用你的Feeling去选,合你的心,能够得到启发,就可以啦!天下有这么多大师,你正好有机缘碰到了,那就继续啊!如果是听过后不满足,感觉找得不对,就再换嘛!你自己应该晓得对还是不对啊!也许刚开始觉得对,后来又觉得不对,那就换啊!一个正直的修行人是不绑人的,如果说你跟我学了之后就不能脱离,这个是黑社会的作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正修行人不可以绑人,也不能被绑。绑人者跟被绑者,都不是真正的正修行者。
皈依的意义,就是皈依你的「自性佛」,也就是皈依自己真正的「真我」,这样我才能教你,不然我不知道怎么教你。至于我的角色是什么?我就是善知识啊!很多地方跟大师学了以后,弟子就变成了奴才,那是不对的!如果发现这个状况,就不要去了。能够让你清楚明白的,能够让你学到东西的,就可以跟他学,一定要保持自由之身。
问:我们有一个医师,研究人在入定状态时,生理是什么状况?起因是西藏很多修行者,修到某种程度时,就有所谓的「拙火」实验,能在冰天雪地里打坐;能靠自己的功力,把湿的毛毯烘干,用这种方法来证明他的功力。我们希望平常就有佛性的表现,不只在行为上能够表现得很好,是否在生理上也能有什么改变?
答:我觉得我的生理有很多地方都改变了。从医学上可以看得出来的,我觉得我的记忆力比以前好很多;「拙火」的事情我也有过,但是你要晓得那是「三摩钵提」当中的一种,也是一种创造,这个也是特异功能当中的一种,但这种能力不是像科学的东西那样,每次做一定都做得出来,它有时会自动消失的。这样的状况是跟身体有关系,但是它又跟修行的境界有关,所以并不适合跟大家讲。至于「拙火」很多人有过,也讲得很多,我可以说明一下:「拙火」做得最好的时候,就像是日落,夕阳西下,非常的红,在海边看不到,应该是在一片草原或者是沙漠,太阳有一小部份已在地平线下了,红红的太阳即将落向西方,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方向,你看阿弥陀佛不就是红红的吗?死亡时要往生西方,就是要往西方看,跟这个「拙火」都有关系。
以前,当我的日轮出来的时候,我要谁发热,谁就发热。对我来讲很简单,我只要把日轮调一下就好了,只是这样子而已,没什么!这样子能证明什么?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只是证明你会修「假观」,还不叫修成。因为那个东西是创造出来的,所以那样子还不算成道。会拙火的境界有两种,一个是日轮,一个是月轮。月轮是代表「水」,日轮是代表「火」。这个道家都懂的,他们叫它为「坎、离」,「坎」为水;「离」为火。只有火,没有水,就会燥,所以他们都懂得要水火相济。这样你的肉体就会起变化,很舒服的。一直保持这个状况,沈迷在日轮、月轮的境界当中,就是修「假观」修出来的。
唐朝有个诗人叫寒山子,他说: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说的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他心中的月轮。日轮、月轮都是在「名色」的世界里。当然它跟身体有关系,一有这个东西以后,肉体就会不一样,会起变化,当然西医是碰不到这个范围,当日轮、月轮迭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日蚀」的景观,这些东西都很好玩的。但是,你如果执着这些相就不能解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这种相当成不得了,这个修行者就完蛋了,就掉进这种「相」的牢笼里。这种牢笼我是不进去的,不是不要它,而是把它当做是我的工具。
我知道很多人一有这个东西,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是大师了,就放放光,然后就收钱了。这些东西十几年前,我早就有了,我没有着相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我学科学。这些东西出来了,我还是照样把它当作我观察的「相」,我没有把它当作多了不起的东西。说来说去,学科学对我修行实在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特异的现象,有保持几个月或一年的,后来就消失了,有些人一消失,就自己觉得程度差了,但我没有这样想,反而觉得进步了。当然,这个东西别人有,你没有,吹牛给你听的时候,你就会羡慕得很。我这样有经历,也有免疫力。有的修行者会以为是不是要经过这样的考试?我却觉得这样是很着相的,就像大专联考会妨碍我们的教育一样,那样子是会妨碍我们修行的。
还有「生、死」是怎么一回事?「死」就是「名色」以上脱离了六入,也就是离开了这个身体,人就死了,没有什么特别。昏死了之后又活过来,是灵魂又回来了,就是「名色」以上的东西又回来了,跟「六入」又接在一起了。讲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跟接电脑一样,要把它连线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从「十二因缘」来看,很多现象都很简单,不是那么难以了解的。
问:是不是每一个修行者,修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舍利子?舍利子是不是像胆结石的那种构造?我发觉很多人都很执着那个舍利子。
答:一般人讲的舍利子,是人死后,火化所烧出来的一些比较硬的结晶。那么佛要讲的「舍利子」是不是这个东西呢?跟这个有一点关系,但不是全部。因为所有的佛法,都是一个象征,一个比喻,真正的东西是讲不出来的。所以,舍利子也是一种比喻,它比喻我们的「金刚心」。「金刚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已经不被知了,你连思议也思议不及了,它当然就不可能坏,舍利子是要比喻这个的。那么烧出舍利子代表着什么呢?就是要暗示我们有「金刚心」。用骨灰里火化出来的比较硬的结晶,来暗示我们有「金刚心」。现在的人就是执着在这个比喻,就像以手指月,大家竟都把手当作月了,这不就错了吗?对于释迦牟尼佛创造出「舍利子」的讲法,我是非常地感动的,而且认为这应该是「金刚心」的代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