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通过空性得到疗愈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通过空性得到疗愈
以觉察力来疗愈的最后一个层面,就是觉察掌管人生的普遍法则, 其核心就是对空性的认识。这很难用文字描述。事实上,我虽可在此试著描述,但必须通过你自己的灵修经验,才能直接认识开放和空性。
在佛教的教导中,“空性”是指看穿或消解桫小、固著的自我概念时,所经验到的一种根本的开放性和一体感。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存在是短暂的,我们的身体、心和心智是由不断变化的生命网络产生的(而网络中没有任何事是分离和独立的),我们就会经验到空性。禅修中最深刻的经验会引导我们深入觉察生命根本的开放和空性,不断变化和无法拥有的本质,觉察到它是一种永无休止的过程。
佛陀描述人生是由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过程组成的,有身体的过程、感受的过程、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思想和反应的过程,以及意识的过程。这些过程是动态而持续的,没有任何单一元素能被称为不变的自我。我们自己就是一个过程,和生命交织成一体。我们像生命之洋的波浪, 我们暂时的形式与海洋是一体的。有些传统称这个海洋为道、神圣、丰饶的空无、不生不灭。我们的生命从中产生,是神圣的回应,是意识的活动和舞蹈。当我们领会了这个赋予生命的空性过程,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疗愈。
禅修更为深入时,就能看见经验的活动。我们注意感受,发现它们只持续几秒钟;我们注意思绪,发现它们是短暂的,来了又去,未受邀请,像云一样,我们觉察身体,发现它的界线是可渗透的。在这种练习中,我们对孤立的身体和心智的固著感便会开始消融,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轻松自在。进一步深人时,会经验到与万物和伟大的生命奥秘相连的开阔、欢愉和自由。
有位安宁病房主任在一位垂死的六十五岁老人的病房外,陪伴老人的子女时,体验到这种联结。他们刚接到叔叔在车祸中丧生的消息,正在犹豫要不要告诉父亲。老人已濒临死亡,为了不让他难过,于是决定不告诉他。但他们走进房间,他抬头看著他们说:“你们不是有事要告诉我吗?“他们正在怀疑他是什么意思时,他接著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我的弟弟已经死了?”惊讶之余,他们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老人说:“过去这半个小时,我一直在和他谈话。”然后他把他们都叫到床边,对每个孩子说了几句遗言,十分钟后就仰头过世了。
西藏上师卡鲁仁波切说:
你活在错觉和事物的表象中。有一种你不知道的实相,当你了解它时,就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而当你什么也不是的时候,你就是一切。如此而已。
碰触到这个合一的领域,就会得到疗愈。我们发现自己的恐惧和欲望,提升和保护自已的企图,都是建立在彻底错误的孤立感妄想之上。
发现空性的疗愈力后,就会了解每件事都交织在连续的活动中, 在某种我们称为身体、思绪和感受的形式中生起,然后又消融或变化成新的形式。有了这种智慧,我们就能在一个又一个片刻中开放自己, 并活在变动不居的道中。我们发现自己可以放下与信任,让呼吸自由进行,让生命的自然律动轻松地带领我们。
存有的各个面向——身体、心、心智,都是通过同样的关怀而得到疗愈。我们的专注力使我们更重视身体,发现身体是上天的恩赐。专注力能带领我们用心感受人类的情感,也可以疗愈心智,重视思想而不陷入其中,还可以使我们向生命的伟大奥秘敞开,发现我们的空性和完整性,以及与万物一体的。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