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紫虚:佛法中的众生世界与佛世界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3日
来源:   作者:紫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紫虚:佛法中的众生世界与佛世界

 

  一、前言

  在佛书上,我们常可看到「世间如幻」、「世间无常」、「诸法心造」、「诸法虚妄有」、「诸法由空所生」等很多词句,此中所指的诸法与世间就是众生所认知的世界。至于佛世界,一般是指诸佛所成就的净土而言,如阿弥陀经所描述的极乐世界即是一个佛世界,这是南无阿弥陀佛为渡众生,经多劫修行而成就的世界。至于如何成就诸佛的世界?众生的世界与诸佛的世界有何差别?众生世界与佛世界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在本文中我们要以浅显的文字来说明这些问题。本文很多观点代表笔者个人之见解,若有问题之处请有缘的读者多多指教。在本文中,笔者对「佛世界」有较广泛的解释,请见下文。

  二、众生原本具有如来藏

  佛经上说众生皆具有「佛性」,此佛性即是「如来藏」,众生由于皆有如来藏,故只要「无明」破除,则皆会成佛。众生在未被无明遮覆之前,本有清净且妙用难思的「空」。此「空」是真空妙有不可思议的状态。其具有清净的体性称为「法身」(或本心),也同时具有各种相用称为报身与应身,也就是具有四种妙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如来藏也具有成就一切世间的「智种子」。佛教中所称的「空」就是指这些非众生可了知的空性与妙智,而不是一无所有的虚空或顽空。

  三、由空与智种子形成诸佛的世界

  诸佛由法身起心,经由平等性智观照取出智种子,并经由妙观察智之观照而成就各种「智名相」,再由成所作智之妙用则成就诸佛的世界。这些世界有各种不同的相状,例如西方极乐世界的亭台楼阁、大空成就曼荼罗中的各种光、净土空相面的各种「觉知」、金刚顶经中金刚界曼荼罗内诸金刚庄严的身相等,这些皆是属诸佛的世界。这些「佛世界」皆无为法所成,不是众生无常、苦、空的世界,而是常、乐、清净的世界。

  诸佛世界中的各种心念(名相、符号等)皆是「智种子」所成。在这些世界中,当诸佛要对尘境作观察时,如来藏中的智种子即相应而生,诸佛以智观照此所生的智种子或名相,当下即可「了知」所对之境界,此即无为法所知的诸佛世界。当然,「空」的体性,也就是法身,亦属其中之一种。

  四、众生的世界是意识心所生的世界

  • 众生认知的方式─
    众生以眼耳鼻舌身五种器官去面对外面的尘境,再以五识为其知觉去认识外境。这些认识的结果再传到第六识,第六识参考过去的经验(记录在大脑皮质、名色与第八识中)才作出结论,此结论是一种「意识心」,此结论送达意根后(脑),再由神经传送到有关的组织或器官去执行。其过程示意于(图一)。在此以见菊花为例来说明:当眼睛见到一朵花时,由眼根所生之电磁信号即传到意根中(如大脑皮质),眼识也同时产生一个「识的信号」传到第六识,第六识就把过去所存的记录,由名色中、皮质中,甚至第八识中(深层潜意识)取出,加以比对、判断,最后对所看的尘境下「结论」:此是菊花、黄色、有清香、很好看等。
    这些结论都是意识心。由此可知,我们日常中所见所觉,包括身外的森罗万象与心中之各种意念,一切都是诸如此类的「意识心」。此中较不为一般人所接受的是「触所生的意识心」;例如,坚硬的东西,此「坚硬」亦是一种意识心,它是「触觉引生的意识心」,由于人们执着此种意识心为实有,于是就认为有物质世界的东西存在。一般人把眼见之相、耳闻之声等观为虚妄较易接受,但要把身触的坚硬性质当成虚妄,则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但事实是如此。故我们常说「世间诸法非根非尘不离根尘」,(此中,尘指一种客观的外境而言)。就如同灯光昏暗之下,把绳子看成蛇,此妄蛇的出现,就是「非根非尘而不离根尘」。至于引发我们产生意识心的「尘」是什么?例如引起我们看到「花」的「尘」,以今日的科学名词来说,它只是一堆集合的分子而已。(详情请参考药师山通讯第十五期,紫虚居士所写:谈尘根识与众生的色身)至于此「尘」是否「存在」也是因众生而异。
  • 由第七识的妄动,使众生以为有「动态的世界」─
    若没有第七识(末那识)的动念,则一切意识心将不会有变化,由于第七识不断的动,于是人们心中的意念(意识心)就不断发生变化,由此使人们「以为」有活动的众生存在及有变化不停的森罗万象存在。若第七识不动,则外面客观的尘境就算有变化,意识心也不会有变化,则我们的世间状态也不会有变化。主要原因是第六识要起动或改变,就必须第七识先起动念。若第六识不改变则意识心就不会改变。
  • 物质世界(包括人的肉身)的成住坏空是意识心的变化─
    根与尘之中有任何因素(称为因缘)产生变化,则其所生的意识心也跟着改变,于是有成住坏空诸妄相变化不停。
  • 人类有关物质的活动,也是意识心的改变─
    因为物质的概念与觉知就是一种意识心,这一点是人类比较不能认同的一种。
    例如,制造一部汽车,其状况与相用想象造车是一样的,只是前者包含很多触的意识心,而后者只是想的意识心而已。
  • 死亡与轮回转世─
    众生不明,妄执意识心以为是实有的尘境,就有死亡等相。死亡是因为用以表达各种意识心的肉体(主要是脑),其存在的因缘已不具足,但由于众生贪爱尘境(其实是自己的意识心而已),就妄求另外一个表达意识心的色身,于是有轮回转世之事。轮回转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第八识有「记忆不失」的妄执,此执着过去的意识心为实有且记忆不忘,因此才有「业力」的存在,由此众生才会对过去的意识心产生喜爱或瞋恶,转世之事因此而生,但因为都是属意识心的事,因此,轮回亦只是虚妄如梦幻之事,本身没有实体可言。
  • 综观以上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人在世间的过程只是一些意识心的集合而已,这些意识心的产生又是以过去所认知的名相符号来判断。因此,人的一生就是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就如同作梦一样,只是此梦乃第六识自己以名色、皮质或第八识为所依而生的意识心;而人日常是以外界尘境为所依,但判断的过程亦如梦境一样,二者皆属意识心,其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故说「世间如梦幻」。

  五、以麻、绳、蛇及灯光来比喻诸法的性质

  用麻可结成不同式样的绳子,绳子在灯光不明亮的情况下,会被误看成蛇,在佛教的唯识论中,就以麻、绳、蛇来比喻诸法的性质。麻被喻为圆成实性,类似诸法的体性(法身)。绳喻为依他起性,类似无为法所成的佛世界。蛇则被喻为遍计所执性,类似众生所认识的诸有为法。灯光不明被喻为众生的无明。

  众生所认识的有为法就如这种灯光不明而错认的「妄蛇」,此蛇没有实体,但却有相用,(例如它会吓人)。此蛇也不是无因而生,它是因绳而有(也可说因麻而有),它也由于有灯光不明的助缘,才会发生。因此,我们说世间诸法乃以自性为因,以无明为缘,和合而妄生。此妄蛇也不能离麻而独存,因此,世间诸法也不能离自性而存在。在佛教中常以「第二月」来比喻诸法,其道理与此妄蛇相似。众生在这种有如妄蛇的境界中轮回生死,而不知此为虚妄,但只要能打开灯光,则能见绳知麻,妄蛇也就消失,众生也就能入佛世界了生脱死。要打开心灯,就要皈依三宝,依佛正法,由妄修真,则一旦心灯点燃,则昏暗破解,虚妄自明。

  无明有多种,例如障碍大圆镜智的有根本无明、尘沙无明等,因此识种子就不能转为智种子,识种子显现而成为如同妄蛇的微细念头。又例如枝末无明的存在,此障碍妙观察智,使众生妄认各种名相符号为实有,因此而有森罗万象与众生身心的各种妄蛇。

  六、众生世界与佛世界的交连问题

  众生世界与佛世界之间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明」,就像「灯光昏暗」之下,才有妄蛇出现。众生若能破除一切无明,则成为应身佛境界,则其所认识的世间即是「佛世界」(见第三节)。诸佛(含妙觉果位的菩萨)由于心灯明亮,已得四智,故有神通力可入各种无明,进入各种众生的世间,以应众生之祈求,解除众生各种虚妄的痛苦烦恼。例如,诸佛可由「空」中显现六道的「黑云」,并以神通力进入某一道的「黑云」之中(此即入该道之第八识)。再入该道特有的「光」(此为识种子所生),由此即可进一步进入该道之名色中,此时诸佛之智能系统就暂时转成该道众生的识能系统,但这种大神通力,妙觉以下菩萨不会有。妙觉以下各果位的菩萨、化佛、金刚等,为渡众生成就菩萨道业,有时也修各种入众生世间的「法」。这些「法」包括常用的阿字观或月轮观,此法可由「空」中出到第八识,再配合其他种子字或咒语则可入众生的世间,以法渡生。又如用六字大明咒,配合其他种子字或咒语的使用,则可由「空」入六道众生的世间以渡生。这些都是诸佛菩萨为成就尚未成佛的众生而施设的一些方便法,这些法都要靠佛力的加持才得成就。其他如「中观」之成就者可同时了知世间与「空」。但要渡生,则必须加修各种法,如修本尊观想等。

  七、结论

  众生所觉知的世界只是一些虚妄意识心的显示而已,并非实有这些尘境存在。修行者应常如此观,以彻底改变内心的认定,久之可修成如幻观,如此可不着世间诸相。修行者也要皈依三宝,供养诸佛菩萨,勤修佛之正法,以打开心灯,破一切无明以得本有诸妙智,以了生死脱轮回。并要诚心求佛力加持以出六道世间,帮助在虚妄苦中的六道众生,使其皆能离虚妄苦得虚妄乐,终得无上正觉。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宝弟子紫虚居士合十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