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六年行脚日记体会(释亲昌比丘)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六年行脚日记体会(释亲昌比丘)

   二〇〇六年行脚日记体会

  释亲昌比丘

  顶礼尽虚空遍法界佛法僧三宝!

  顶礼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上妙下祥恩师!

  诸位比丘师父、沙弥诸师及各位居士:

  阿弥陀佛!

  今天,我很荣幸地跟大家坐在一起,做学习二时头陀的体会报告。二〇〇六年,我跟随上妙下祥恩师参加了行脚乞食头陀苦行。此次头陀行可谓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但参加行脚的僧众都能从容面对,其中有几位新剃度的沙弥,也圆满完成了这次头陀行。

  现将行脚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献给大家。途中只是将行脚内容做了简单记录,回寺院后又经整理,由于本人障深慧浅,有不足之处,还望师父及大众师慈悲指正。

  时值末法,佛法衰微,法弱魔强,斗诤坚固,师父在行脚前对僧众做了重要开示:今年的行脚意义重大,属难行能行,僧团曾被人破坏过,使很多人离去,但佛法不是谁能破坏的,因它是众生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振作,现在僧团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团结。在逆境中修行,转逆境便是增上缘,修道的秘诀就是对外境的好坏不起心,不动念,这样修行就上路了。

  最后,师父确定了行脚的人数,大戒师五人、沙弥七人,剩下的僧人留守寺院。

  八月初十晚

  今天是国庆节,在举国欢庆的日子,大悲寺僧众学习二时头陀苦行开始了。晚殿后,有僧人招呼着“出发了、出发了”,我背上背包下了僧寮,送行的亲藏师父背着师父的背包和亲融师父从方丈室下来,僧众都陆续出来了。师父嘱咐大家今年行脚情况特殊,危险性比较大,要多注意人身安全。

  十二位僧人,随众护持三位男居士,马铃勇居士、李振强居士和于居士。乘车离开寺院,在夜幕中驶向了此次行脚乞食的起点。

  八月十一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行程,凌晨二时,客车在义县头台村停住。僧众们下了车,排着队伍踏上305国道,开始了行脚乞食生活。

  天渐渐起了大雾,路上车辆不多,来往的人也很少,觉得不对劲。后经查地图才知道,我们走上了从义县到北票市的另一条路。因缘所致,正适合收摄身心,师父嘱咐大家诵楞严咒,每人每天至少十遍。宣化上人开示说:楞严咒是咒中之王,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世界上若有一人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不会毁灭,佛法也不会毁灭。有人会念楞严咒,妖魔鬼怪就不敢公然出现于世,所谓惊天地、泣鬼神,能成就法界一切功德。所有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从楞严咒里边生出来的,所以楞严咒可以说是佛的母亲。十方如来就是藉着楞严咒,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假设想得阿罗汉果,你一定要诵这个咒,才能没有魔事。

  早上,雾渐渐散去,路旁山峦起伏,偶尔看到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点缀着群山峻岭。在炎炎烈日照耀下,无心欣赏奇山怪石。路在脚下延伸,体力尚佳的僧众们在过山间土路后,来到村中休息地时已大汗淋漓。放下背包,顿感身心轻松。佛说:放下才能得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而并非是沉重的包裹,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真正清净自在。

  乞食时间已近十点半,时间紧迫。师父说:在十一点以前赶回来。僧人每两人一组,一名大戒师带一名沙弥。我与沙弥亲惟搭衣持钵,沿街入村。好久没有搭主衣,主衣又名僧伽黎,偈子已有些生疏:“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奉持如来命,广渡诸群迷。唵,摩诃迦婆,波吒悉地娑诃(三遍)。”

  披着如来法衣,迈着平稳的步子来到一户檀越家。门口我俩的佛号声惊动了母子二人,儿子在母亲的吩咐下拿出了柿子,后又摘了几个梨供养我们。端着半钵信施回向后,街道对面中年男子从房子里出来向我们喊了一声“阿弥陀佛”,我也应了一声“阿弥陀佛”。他布施了他的午餐——两个馒头。

  我俩又到下一家,主人说家里无有吃的。当我们持钵回到休息地的时候,僧众们也陆续回来了。乞到的食物种类繁多,足装满一盆。当地一位信佛的老者送来了热水,还有一对夫妇送来了米饭和炒菜。

  随着念供僧跋,周围聚了很多村民,过斋倒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佛事活动。斋后,结缘了经书、护身符等物品。财法二施,等无差别。僧众没有休息,按原路返回,又踏上国道。午后骄阳似火,一片幽静的松树林成了歇息地。过路的一中年男子热心供养了矿泉水,并告知:此一路段车少人不多。

  傍晚,僧众来到公路旁一土路上,路面较平坦,有些小草已枯萎。正准备铺睡袋休息时,天空阴暗,零星掉着雨点。师父正给大家演示如何用塑料袋,小的用来装背包,大的用来铺在地上,人睡在里面,既能防雨,又能保暖。这样避免雨天找桥洞子了,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今年行脚新增加的装备,也是师父根据几年行脚的经验总结。

  夜幕降临了,大连的王博居士三人专程驱车赶来看望师父,王博居士向师父请教:“现在有些学校组织一些学生到农村干一些农活,忆苦思甜,体验生活。那么,僧人出来行脚是不是与小学生一样忆苦思甜?”

  师父说:“是有区别的。世间人是通过忆苦思甜让人不要忘本,而僧人行脚乞食是僧人必须做的,因为它是佛制。僧人通过这些活动才能提起正念,是改变我们习性最好的办法。不这样,世界观、知见是改变不了的。想是一回事,必须通过行来改变,这是修行的必由之路。成佛的标准不能随时代改变而改变。僧人通过行脚乞食,一是给众生种福田;二是通过这种方式磨炼身心,降伏我慢、消除业障;三是诸佛皆以乞食为正命。僧人每天一食,不会因外在任何环境而有所改变。不论背多重的东西,走多远的路,佛的戒律谁也不能改,即使是菩萨、罗汉也不能改。”

  天刮起了北风,不久月亮露出来了,星星也隐隐约约地闪着,众人离去。师父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充血发红了,今年师父的身体状况较往年更差,行脚前有的居士为师父的身体担忧,有的甚至主张师父不要去行脚了。可是师父克服很多困难,还是要坚持行脚,以身表法,度化众生。

  八月十二

  今天是行脚的第二天,僧众又上了国道。黑夜中行进,适合心念的回收。在师父《经行》的开示中这样写道:行道就是返朴归真,证得如来的本性,要想了生死,必须行道。八万四千法门都叫行道,此是其中一个法门,所谓行就是无所行,利用一切方法来达到无所行。

  远处鸡鸣犬吠,天蒙蒙亮,对于几个新剃度沙弥来说,行脚是第一次尝试,考验也接踵而至。歇息时,其中有几人脚上起了水泡。行脚前准备的药末散进了鞋里,或许对以后的路程行走能起到缓解。

  路旁沟里,师父讲的故事使众人感慨万千:在黑龙江望海寺有一只猴子,每天也坚持日中一食。原来,寺里的老和尚把猴子从别人手里救回来,这只猴子就跟着老和尚日中一食。后来,老和尚圆寂了,寺院里僧人已不再行持老和尚留下的规矩。可是,这只猴子在笼子里,每当中午僧众打引磬过斋时,它就拿起装满食物的小盆跟着一起过斋。当引磬又一响,它就把小盆一放,不再用了。不论别人给它什么食物,它也不吃了。

  有人建议说,把这只猴子请到大悲寺来。王博居士说,留在寺院里更好,这样能时常提醒寺院里的僧人要遵守佛的戒律。有人在一旁说:“人还不如猴子。”师父改正说:“人犯戒不如猴子,人要是守戒律,比猴子强。”(编者注:据居士反映,这只猴子在老和尚圆寂后,曾吊在树上约7天不肯吃饭。居士平时给它的零食,在非食时怎么逗弄,它都不吃,而是保存在身旁,分成几份,到过斋前,一份拿去树根等处布施众生,一份自用。)

  不久,有一中年男子来到师父身旁,通过谈话,得知此人有口吃病,智力低下。你教他念佛号,他只能跟着念一二句,然后不知不觉就念别的了。居士问师父:是什么果报?师父说是愚痴的果报,不信因果谤佛,阻挡人学佛修行。所以,佛在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数十寒暑,一生中若不知修学善业,不明白因果事理,不懂修善积德,转眼无常到来,魂归地府,后悔已迟。无常判官来算帐。谚语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人的一生,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只有通过忏悔,好好持戒修行,才不受六道轮回之苦。居士说:“此人业障消了,病就好了。”师父说:“不但病好了,如果业障消尽了,就成佛了。”

  当我们临行时,他的手里拿着果成沙弥结缘给他的阿弥陀佛像和一串念珠,来到师父身旁说:“有事我找你。”师父告诉他好好念佛,有事找阿弥陀佛。他的脸上露出童真的笑容。

  走了一段路,僧众下了山坡来到房山村口一块空地,准备入村乞食。除亲融师父那一组到较远的村子去乞食外,其余的僧人跟着师父入村行乞。师父嘱咐大家要早些回来。我与沙弥亲惟留在村口乞食。

  第一家,我俩站在门口喊了几声“阿弥陀佛”,屋子里出来一位学生模样的小女孩,她好像有些胆怯,也不说话。这时,居士向门口一中年男子介绍了我们入村的目的。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小女孩这家的。他告诉小女孩拿出四个馒头分别放进我俩钵里。

  我俩做了回向后,来到下一家。家里无人,一只大狗叫个不停,也算是替主人接待了我们。我给它念了三皈依,愿它早发菩提心,早日转人身。第三家,我俩站在院门口,房子的主人正在院子里,几声佛号后,他挥手示意让我们离去,我俩站在那里没有马上走,本想让僧人的形象来摄受他。出乎意料之外,他站在那里说:“哪里的假和尚。”我俩见状不好,只能悄悄离去。虽没有乞到食物,但慢心却降伏了,妄想也少了许多。其实,他在成就我们的忍辱。同时,也总结出一条经验:凡是乞食遇到类似情形应立即离去。在街道尽头最后一家也没有乞到食物。

  过斋时,马居士、李居士、于居士忙着行堂,乞来的食物有馒头、米饭、饼干等,混到一起,不论是新做的,还是人家吃剩的,都行到钵里。这样次第吃起来就一味了。斋后,大连王居士等向师父顶礼告假返回大连。

  午后,僧众沿着305国道前行,穿过小塔镇,上101国道。傍晚,在干涸的河滩上休息,师父的脚今天起了水泡,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师父的身体状况关系着行脚的进程,虔诚的居士送来热水让师父泡脚,以缓解疲劳。望着师父疲倦的身体,心里默默祝愿他老人家的身体早日好起来。

  八月十三

  昨天傍晚,盘锦连居士发心送一辆面包车随众护持。月色中,僧众边走边诵咒。这几天行走的速度比较慢些,师父根据以往的经验,前几天要走的慢些,以免走快伤脚。以后的路程难行,走一阵,休息一会。乞食的时间将近,僧众走下公路,沿村路向村子走去。来到一块平整干净的场地上,放下背包,搭衣持钵,准备入村乞食。

  今天斋饭乞得较为顺利,三家给了食物。但惭愧的是,在第一家,虽乞到食物,但他家是养殖户。师父开示说:农村一般家庭都养一些动物,但大批量养殖,以营利为目的,不给这样的人家种福田。

  第二家,两间低矮的瓦房,当我俩来到院门口时,一只狗汪汪地冲我们叫着,尾巴还不停地摇晃着,像是欢迎归家的主人。我给它念了三皈依。房门口一个小女孩正在洗衣服,听说我们来意,没说什么,起身走回屋里。这时有几个更小的小孩从屋里走出来,其中一个小男孩走在小女孩后面,得知我们的来意,喊着说:“多给他们拿点馒头和饼。”过了一会,小女孩拿出两张饼布施给我们。馒头虽没有得到,但他们虔诚心已是非常难得。这时,又过来几个小孩,孩子们童真无邪的心灵深深感染着我。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从小对小学生进行佛法教育,让他们深信因果,守五戒,行十善,虽不能出家修行,长大了对国家、对民族都有很大益处,将来也会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我结缘了几个护身符给他们。

  第三家,一位老人得知我们不要钱时,他供养了一些小米饭。

  最后一家告知我们,主人不在,她做不了主。

  今天乞食,僧众们都乞到丰盛的食物。斋前,师父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了乞食的经过:来到一家大门口,低矮的房屋,门窗已破旧,窗户上钉着的塑料布已被大风毁坏。师父以为家里没人,看到门前的自行车,想可能是看房子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这家走去。结果出乎意料,主人端着一盆饺子供养,经询问饺子是荤的,师父没有要。主人很热情,邀请师父到屋里吃饭,师父没有去。最后,主人供养了一些米饭。果成师一组听说后,他说那家主人也供养他们饺子,后来没有要,最后主人供养几棵小白菜,这家主人真是乐善好施。

  过斋时,空地两端的大杨树高高耸立,成了天然的太阳伞。路旁有一中年男子推着自行车始终注视着我们。斋后得知,此人就是师父讲的那位施主。几个僧人结缘他一些佛像、经书等。伟大的佛陀制定比丘乞食时,不论贫富,要次第行乞。迦叶尊者乞食时专乞贫穷的人家,他认为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前世没有布施的缘故。而长老须菩提专乞富贵的人家,他认为富人之所以富贵,是前生布施的原因,如果今生不布施,来世将会贫穷。佛陀知道后,告诫他俩心不均等,要平等乞食,不论贫富。

  洗漱毕,僧众再度出发行脚。身为一名行脚僧,多么自由自在。如果念念在道,处处皆是道场。午后,僧众们来到公路旁的松树林中休息,煦暖的阳光,温和的秋风,一阵风吹过,松涛阵阵,山坡上僧众有的晾睡袋,有的禅坐,有的写日记,有的补衣物。师父与居士谈论了一些问题。居士还向师父请教了如何不摸金钱,日中一食等,并向师父请求再跟着行脚几天。

  此地区绿化搞得很好,路旁山坡上,布满绿油油的松树。傍晚,僧众来到松树林中师父选好的枯草坪上。此时夕阳西下,晚霞透过云隙映红天边,落日的余辉映照在师父的身上。师父在末法时期带领弟子行脚乞食,实行头陀行,它是正法的代表;它是菩萨的戒行;它是菩萨的悲愿。在末法时期,像燃起一盏正法的明灯。师父不辞劳苦,带病坚持,师父的愿力就是让更多的人解脱,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

  八月十四

  由于夜里没有用睡袋,塑料袋里的水蒸气已变成冰凉的水珠。所以,起来时赶紧收拾背包,靠一些运动增加身上的热量。

  僧众们排着队伍趁着月光离开安单过夜的休息地,边走边诵咒,还得眼观卧牛之地。因为我们眼根接触外境,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尤其是那些赏心悦目的东西。所以靠回收眼根,来回收六根。这就是修行的初方便。——在《经行》书中,师父是这样开示的。行脚前能得到这本书,成了僧众这次行脚修行的指南。

  乞食的时间将近,僧众顺着小路来到烧锅地村。村旁小树林成了僧众准备过斋休息的地方。树林内地上铺着厚厚的落叶。一阵风吹过,落叶纷飞。大自然时刻演示着世间的无常。今天乞食重新分组,托钵来到村旁一家,家里的母女俩很热心地供养了两个馒头。与她们回向后,继续向村子里走去。村子很小,只有三十几户人家,有的还下地干活去了。这时正是秋收季节,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走了几家没有乞到食物。

  沿路返回时,见果成师正劝说一小男孩放了拴在绳子上的小麻雀,小男孩的母亲正是村旁供养我们食物的女施主。见女施主正在解绳子上的小麻雀,心里随喜她的放生功德。在经上说:放生得生,功德很大。因众生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众生皆具有如来藏性,都是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杀生报生,不顺孝道。在寺院里经常有人来放生,僧众们每次都如理如法给它们做放生仪式。盘锦连居士就经常到寺院里大批量放生。所以,他在受到危难的时候都能化险为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缘所致,今天乞食有三组僧人托了空钵,于居士等供养了斋饭,使僧众得以饱腹。

  午斋后,僧众沿国道行至路旁高坡上的松树林中。今天是剃头的日子,居士们准备充足的冷热水。在林中,僧人们剃了头。“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唵悉殿都漫多啰娑婆诃。”

  剃头后,在林中休息,阳光透过缝隙照得人浑身舒畅。今日的行脚,道友登上的高坡实属不易。其实,最险最难的地方,并不在那陡峭的山坡,而是自己内心存在的三毒。降伏三毒才是最难的。

  在日暮前,大众抵达一片茂密树林旁的空地,准备在此过夜。今天总结了前几天经验,睡前将睡袋取出铺在塑料袋里,以度寒夜。远处五颜六色的礼花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瞬息消灭,世事都如镜中花、水中月。

  八月十五

  早上,僧众借着汽车灯光,沿着林间小路又踏上行程。边走边诵咒。天渐渐亮了,黎明的曙光散满大地,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孕育着万物。但它从不索取任何东西,而无私奉献着它的光和热。一路上,悉怛多般怛啰咒的密因就如阳光,带给众生吉祥、安康。

  路旁休息时,居士供养给师父一块手表(乞食时看时间用),师父说一切供养归常住。在寺院八项共住规约里,有一条就是一切供养归常住。僧人不论行脚、受戒等,在外面收到的东西要上交常住,常住根据僧人需要来分发物品。这样,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同时,大家对常住生起感恩之心。常住如我们自性不生亦不灭,人们因听常住一词而得解脱。

  此时,已临乞食时间,僧众下了公路,拐进了大红旗东沟村。路旁,当地信佛的一家人来看望师父,并向僧众问讯。在一处空旷的庄稼地旁,放下背包,僧众们搭衣持钵,跟着师父向村子走去。在村口乞食时,乞了几家都无人,只得向村子里走去。来到一家,主人躲在院子里不愿与我们相见。遗憾之余来到第二家,几声佛号后,一小女孩出来告诉我们父母没有在家里。见她没有布施的意思,沿着街道来到第三家,这家没有院门,来到院子里,几只大黑狗叫了起来,其中两只边叫边向我们跑过来,给它们做了皈依,狗还是叫着。这时,男主人从屋里出来制止了狗的叫声。说明来意后,男主人拿出三张饼供养,与他作了回向。

  又走了几家,都没有乞到食物,按原路返回。僧众们也都陆续地回来。由于村子道路不规则,有几组僧人还走错了路。今天都乞到了丰盛的食物,信佛的一家人也供养一些斋饭。斋后,师父结缘给他们一些念珠、佛像和经书等。这家十八个月的小男孩还不停地给师父顶礼。

  今天是八月十五,按佛制是诵戒的日子。虽然行脚在外,但也要诵戒。斋后,僧众继续赶路,边走边找诵戒的地方,这一带路旁的人家很多,适宜的地方很难寻觅。

  傍晚,来到一座大桥旁的大榆树下休息,因缘所致,今天不能诵戒了,榆树下成了僧众法义交流、过夜的安住之所。

  一轮圆月慢慢升起,爬上树梢,瞬息又越过树梢,朗照夜空。师父、亲融师、亲行师和亲义沙弥还有李居士、马居士、于居士等,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师父开示大家:“修行佛法要有长远心,只有菩提心才有长远心,只有长远心才能生起菩提心。行脚乞食是坚固长远心的过程,长远心就得靠行脚乞食,这是无价之宝,是成佛的本钱。成佛道不需很长时间,有了长远心就没有时间概念,就是无我。”

  八月十六

  凌晨三点钟,僧众起来整理背包,三点二十分准时上路。由于昨天没有找到适宜的地方诵戒,天刚破晓,师父在荒凉的山岗上选好了诵戒的地方。五位比丘师父在冢间如法唱四方大界相,结界,解界。四座土坟围成大界,七位沙弥师在眼见耳不闻的庄稼地诵戒,师父诵戒的声音铿锵有力,驱散了早上的寒意。

  诵完戒,太阳出来了。《遗教经》曰:“佛灭度后,于末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即是戒的意思。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得宝,病者得瘥,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二百五十条的比丘戒又名别解脱戒,即受持一条就解脱一条。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闻、利养和死得生天上。十重四十八轻戒又名三聚净戒(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支;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愿土坟里的亡灵乘着戒的功德能够往生善道。

  僧众们顺着山道来到国路上,继续前行,中午抵达到一座大桥旁的八里台村乞食。今天行乞挺顺利,两家女主人供养了馒头,其他的僧人也都乞到了食物。师父说过诵戒的日子一般都能乞到食物,这都是乘着戒的功德。

  在河套大坝下准备过斋时,一位中年男子拄着一根棍子,腿好像有点跛,他说一个月前,两个假僧人挨家挨户送闪闪发光的菩萨像卡,而且还要钱。后来,他打电话报了警,结果那两个假僧人被送进了派出所。他说他原先是喇嘛,现在还俗做老道了。恐怕他以后没有出家的因缘了,因为他犯十三重难中的“破内外道”(即先在佛法中出家,后又还俗入外道中,佛制再不允许出家),因这样的人志性不定,非佛法器,佛不许度。所以说,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念诵时,他又送来一袋干粮。

  过完斋,唱师父的回向偈:“修行容易守戒难,不守戒条魔一般。守住戒相心坦然,提木叉保解脱船。愿汝成真出家汉,清净无为虚空般。高尚品德如青莲,行解渡众大法船。”

  我的双眼禁不住开始湿润。佛陀住世,以佛为师;善逝涅槃,以戒为师。戒律是我们修学佛法乃至究竟成佛的基础,能确保我们永远处在正确的学佛位置上,处在不败之地。戒也是我们本师的心地法门,可给众生不思议的成佛大利益。佛说戒法是能把我们从生死的此岸,渡过烦恼中流,运到涅槃彼岸的船筏。否则,我们就不能渡过生死苦海。所以,修学佛法必须守持戒律,师父带领众弟子行头陀行,沿街乞食,严持戒律,用无声的语言演说佛法。如马胜比丘托钵乞食时,威仪庄严,感舍利弗出家。出家人身披法服,荷负如来家业,奉行如来教法,上报四恩三有、下济三涂八难(编者注:四恩为: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三有为: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涂为:火途,血途,刀途。八难为: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佛前后,世智辩聪,盲聋喑哑。)恩师将戒律放在修行佛法的重要位置,使弟子们不致走错路,盲修瞎炼。欲知前方路,须问过来人。还在迷中的众生不可能也无能力自己得见觉道,所以,必须听师父教导。

  斋后,那位中年男子也向师父顶礼三拜,这就是佛的戒律的感召。

  僧众们整理行装,又踏上了305国道,行走而去。三叉路口,拐向大黑山方向,天渐渐黑了,居士的车靠师父走得很近,致使僧众跟着师父到路基上行走,他这样做也是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一处休息时,远处的山脉依稀可见,大黑山离我们很近了。天刮起了北风,气温也开始下降,师父又去寻找休息的地方。每次师父都是不顾身体的疲倦,给弟子们找适宜的安全地方休息。不久,马居士回来将我们领到山坡上厚厚的毛草上,再铺上睡袋,心想今晚可度严寒了。此时,天空星星点点,一轮圆月高悬。

  八月十七

  早上,沿着笔直的公路前行,穿越了树林,踏过了水沟。《楞严经》云:“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而我们众生的心都是委曲的,必须通过修学佛法,去掉委曲。

  路上,行人渐渐多了,道旁的村子也渐渐近了。继续走着,居士开车过来告诉师父,往大黑山走错了,应往回返二三里路才能走上正道。在路旁村民的指引下,穿街绕巷,大家来到了山咀村。由于这段路是沙石路,走得又快些,双脚也经受了一次考验。师父经过耐心细致的寻找,选定了一处树林休息,准备乞食。

  今天重新分组,师父将我们这组分到村子西边一条街上,村子里前三家门都开着,但都没有人出来。次第循乞,按规定每人乞到七家,如果乞不到也不能再乞了。还有五家不能乞:一唱令家不行乞;二淫女家不行乞;三酤酒家不行乞;四王宫家不行乞;五屠宰家不行乞。来到第四家,几声佛号后,一位年轻女施主出来说家里没有吃的。第五家,几个人正在门口干活,说他们不是这家的主人。第六家、第七家主人都说没有什么吃的。街道的最后一家无人,也没有乞到食物。今天是行脚途中第一次托空钵。

  过斋时,心里很惭愧,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心想如果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机会,对降伏慢心是有很大帮助的。斋饭还没有用完,天又刮风又下雨,几位居士忙着用塑料布支起棚子以备风雨。天有不测风云,过完斋,雨又停了。世事都演示着无常。

  僧众没有休息,继续赶路。开始进入连绵起伏的大黑山。路上,又飘起雨来,雨时大时小,僧众们披着雨衣,冒雨前行,雨水溅湿了鞋袜,可脚步依旧。日晒风雨雪闹增定力——师父的行道偈诵这样写到。在南传佛教里,尊者阿姜查开示说:“你不需要读太多书,你依教奉行的话,便会亲身体验到法,如果你斩断这个思考的心,你将会有真正的判断标准,否则的话,你的领悟将无法彻见。”

  路旁休息时,师父找了一处杨树林准备住宿。由于下雨,今天休息早些,僧众们用树枝将林中落叶扫开,地面还算干爽。师父不顾身体的劳累,给大家安排了休息的位置,并嘱咐大家写日记。昌光师父被安排在一石穴内,石穴不大,能容纳一个人,这样即使下雨,也不用找避雨的地方。

  大约在五点钟,大众师和居士围成一圈,开始诵楞严咒。林中树木挺拔,溪水清幽,一片秋意盎然。跋山涉水不畏路途艰险,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平缓悠扬的诵读声中,在香烟萦绕的木鱼声中,让人有一种心清意闲的宁静。清风微拂,古老遥远的年代却那么真实,悉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在山谷中回荡,愿山神、土地、护法灵祇闻此咒声悉得解脱。五遍楞严咒后,师父回向:愿国基巩固、世界和平、大悲寺内外护法居士及所有人一切吉祥如意。

  夜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缝隙照在树林中,山谷间显得格外清凉幽静。

  八月十八

  凌晨三点钟,僧众准时起来上路,这段山路正在修水渠,路面都是沙石路,走起来比较吃力。天快亮时,在路旁高耸的松树林中休息,早七时登上了盘山道,山路蜿蜒崎岖,两侧峰峦起伏,松林郁郁青翠。

  八时左右,翻越山道登上顶峰,站在群山之颠,众山一览无遗。休息时,护林防火队又来询问,见没有意外情况而离去。僧众开始下山。大黑山位于两省中间,山南面群峰耸立,地势险要,归辽宁省朝阳市辖属。山北面地势平缓,丘陵居多,归内蒙古敖汉旗辖属。

  上午十时,僧众来到内蒙古境地的大庙村。传说以前村子里有个寺院,现在只有一座土地庙,里面供养着城隍等牌位。在村子旁的杨树林中休息,准备乞食。村子分布比较散落,来到公路东侧聚落行乞。第一家,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修理推土机,见我们到来,得知来意后,进屋唤出了女主人,女施主很热情地布施了小米饭。回向后,我俩又走了两家,无人。

  最后一家,主人供养了小米饭后,见没有菜,男主人又让女主人拿出一块咸豆腐供养。这家主人很诚心,还让我们到屋里吃。我们谢绝了,并回向他们,愿他们一家吉祥如意。这两家女主人对我们用的钵很感兴趣。钵又称钵多罗,是三世诸佛标志,护钵如护眼目,又云应量器。谓应受人天供养及应法之食器。为体、色、量三者皆与法相应故。律制钵有铁瓦二种,不许畜金、银、铜、锡、琉璃、水晶、旃檀、木、石、漆等杂宝。《善见律》云:三乘圣人皆用钵乞食资生。《僧祇律》云:钵乃出家人器,非俗所宜,不得恶用。恶用就是不能用钵盛水及盛其他杂物之用也。“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盛满,一切善法。”

  僧人过斋时,将食物都打入钵中,再也不用其它食器。即使是树叶也不许可,以免生贪心,还得次第食,不分别食。师父说,过斋清净可以证果。钵的外形如水泡,表无常,一切都不真实故。僧人过斋也是一堂功课,不是为吃饭而吃饭。

  午斋后,僧众行走下了山,在一起休息时,几位沙弥在师父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就结缘了一些经书等,被师父说了。师父要求以后类似情况都要白师(编者注:白师,向师父说明,并经师父同意)

  在《追随你的老师》一书中,尊者阿姜查这样开示到:在佛法成长中时,应该有一位老师来指导你,忠告你,通常他纠正的地方正是你认为对的地方。在你错综复杂的思想中,也许隐藏另一个而使你受骗。尊敬你的师父,并遵从其修行规矩及方法,如果老师叫你去做事就去做,如果叫你停止就停止。这使你产生一个挚诚的努力,并引导你产生智慧及内心明晰的洞察力。如果照我说的话去做,就会明白和了解真正的老师只谈关于“舍弃”和“除去自我”的困难修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舍弃你的老师,让他指导你,因为我们很容易忘了“道”。

  《沙弥律》云:乞食当与老成人俱。老成人就是持戒有道之人,这样可免发生过失,或已发生的过失得到及时纠正。

  天渐渐黑了,休息住宿地一直没有找到。晚上九点多钟,来到玉米间的道路上休息。晚十一点,僧众通过贝子府镇,来镇外杨树林中休息,此时已是晚上零时。

  八月十九

  行脚的时间受气候的影响。凌晨,寒冷的风唤醒了未能熟睡的行脚僧。走在高低不平的沙石路上,有时车辆经过,扬起厚厚的尘土,只得用衣服遮挡,行进的脚步艰难。

  上午九时,来到公路旁的土路上休息,经询问修路的民工,前方五、六里路有村庄,以现在行进的速度,恐怕要耽误乞食的时间。最后决定,在离我们较近的村子乞食。师父今天的身体是行脚途中最差的一天,双腿发软,浑身无力,行走已成困难(病的原因)。通过吃药和按摩,略有些缓解。我们劝师父今天不要再去乞食了,在这里等候我们。师父说:“赵州和尚八十还行脚乞食,我才多大年龄,就是将来双脚锯掉了也要行脚乞食。”那么,我们就背着师父走。师父说那样可不行。那我们就给师父准备一个轮椅,推着师父走。师父说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坚持,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说了一会,师父不再说话了,静静地躺在那里。风还在吹,树还在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师父没有呻吟,命运如此艰难,也没有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多想让时间停止,让师父多休息一会。

  十点钟,师父招呼大家准备入村乞食。我们搭衣持钵跟着师父向村子走去。今天乞食有两组空钵,师父也没有乞到食物。休息后继续赶路。

  从行脚开始,几乎每到一处,都有喜鹊相伴,时而飞着,时而欢叫,时而歇落。路旁,大家休息谈论时,一只喜鹊又落在附近的树上,有位沙弥师对师父说:“如果我想对那只喜鹊有个不好的念头,它是否知道?”话一出口,未等师父作答,喜鹊扇着两个翅膀飞走了。大家对这突发事件也感诧异。十法界唯一念心,众生的心都是感应道交的,谨防身口意,莫再造罪殃。

  傍晚,僧众们抵达一个土沟内住宿,十几个人刚好住下。师父将大众师安排后,刚休息不久,天空下起小雨,大家忙着铺塑料袋。刚才还是繁星满天,此时却是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铺好塑料袋,雨又停了。

  八月二十

  早上起程,一路上,风很大,沙石路已换上柏油路,师父的脚步也加快了些。这一带干旱无雨,荒凉的山丘,干涸的河滩。师父对王博说:“这些正适合我们的心,适合修行。”僧众们下了公路,来到两孔桥下的河滩上休息,准备乞食。宽阔的河滩上,高高的河沿足有十几米,陡峭的黄土层清晰可见。几棵杨树以顽强的精神,立在河床上,树叶繁茂,显得苍劲有力,给人带来生机。师父说荒漠表我们的贫瘠。有人站在下面后,好像得到佛法的灵魂。

  僧众重新分组,搭衣持钵跟着师父进入村子。在一家院门口停住脚步,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卸牲口,让我们稍等。不久,他从院子里出来,拿钱要供养我们,我们没有要。他返回又拿一袋方便面布施,没有收下。他又返回取出两碗小米饭,上面放有煎好的鸡蛋。按戒律鸡蛋也不能吃,我们告之主人,男主人又返回将煎好的鸡蛋留下,这回端着两碗小米饭出来,并告诉女主人,取出一块盐豆腐,分开后放进我们的钵内。主人几次地往返,可见布施的诚恳,也是一次清净的供养。

  给主人回向后,来到下一家。一位正在干活的中年男子得知我们的来意,翻越院墙取出了八、九个柿子供养给我们,并带疑问口气问:“这柿子你们能吃吗?”我俩答复他能吃,他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今天可谓满载而归,僧众都乞到食物。

  过斋时,僧众在高高的河沿下坐成一排,念供养文、出食、僧跋。斋后,见王博居士等人吃得也津津有味。

  在河滩午休时,王博居士向师父请教了几个问题:“每次行脚都很难行走,尤其是内蒙古这条路线。师父,你想过在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和困难吗?”师父说:“想过,包括人为的危险和自然的危险,但出家就是为了脱生死,不是为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而是为了修行,为了度众生去活的。至于活也好,死也好,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只要是为了佛法,只要心中有佛,我们行的对,那么一切后果再考虑,困难实际是一种顺利和一种需要。世上是没有困难的,那个词用的不准确,困难是对那些追求顺利的人来讲,确实有一种困难。对信佛法来讲,他不追求顺利。所以他不存在个困难问题,他一心都在法中。”

  午休后,继续前行。“在修行中有很多苦,可是,如果你不认识自己的苦,就无法了解苦的圣谛。要了解苦,要断除苦,首先你必须承受它。”——阿姜查尊者开示说。经过十多天的脚底磨擦,道友们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相对提高。天色已近黄昏,路旁休息时,我与马铃勇居士在村子旁看一处地方,回来告之师父,师父带领僧众经过时,认为离村太近。我们朝着下一目标前进。

  穿越了丰收镇,在一片大杨树林中休息。一辆吉普车向我们驶来,停在路口处,几个中年男子从车上下来,其中一位满脸酒气。走过来向我们询问,居士上前与他交涉,俩人有一触即发之势。后此人见我们人多,他回到车里打电话并扬言说:“你们别想走出敖汉旗。”

  不久,一个骑摩托车的男子过来,可能是他的援兵到了。此男子看了看,开车又向镇子驶去。接着又来了一辆面包车,车上坐着四五个人,停在吉普车附近,不知准备干什么。居士打电话报警,大家围在师父身旁等警察到来。双方在公路两侧等候着,天刮起了北风。晚九时,警察来到,将那个男子及居士叫到当地派出所。后来得知,那伙人是有预谋的,想破坏我们行脚。通过这件事,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师父又领着僧众继续前行。此时,已是晚十点多钟。这天夜里,凛冽的寒风刺骨,天黑风大,找了几个地方都不如意。

  午夜时分,在公路旁玉米地间的小路休息,风还在不停地刮着,树不停地摇着。疲倦的道友们经过两个小时休息又上路了,边走边找休息的地方。凌晨四时,在小河沟内放下背包取出睡袋,休息到天明六时。

  八月二十一

  早上六时,整理行装又踏上国道,沿途几乎看不到村庄。由马居士供养了午斋。

  午休后,继续向敖汉旗行进。在路旁休息时,王博居士问师父:“那么多戒律,执行起来是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师父说:“严持戒律是最容易的一件事情,是成佛道路上的一种捷径,也是最真实的道路。但是,有的人认为戒律和修行关系不大,或是一种约束。实际上,是他没有深入进去。所以产生一种错误的概念。就像人走路的时候,当你找到一条平坦大路的时候,走得很顺利,戒律就像一条平坦大路,如果没有戒律,就像高山一样,左一座高山,右一座高山,等你爬到,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已经不是原来的方向了。所以说,戒律就开辟了一条通往佛法的道路。所以戒律是个基础。有很多人认为,戒律和佛法关系不大。实际上,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的修行全在戒律之中,没有一个事情不在戒律之中。如果一个事情脱离了戒律,那恐怕就是自己的想法,那就不是佛法了。”

  傍晚,僧众们来到公路附近的河滩上休息,王博居士和张居士在地上搭起了帐篷,准备野外露宿。结果,在夜里,王博居士便转移到车里。

  八月二十二

  经过一整夜的休息,僧众们的体力渐渐恢复。整理睡袋,装好行囊。在寒风萧萧的声音陪伴下,走在路上,有时竟被大风吹得直往道路中间走。

  早上七时,僧众们来到距敖汉旗不远的公路旁休息。八时左右,开始穿越敖汉旗。敖汉旗被世界环保组织评为全球绿化五百佳,是一座新兴的城市。街区内车来人往,我们的行进成了大家注意的对象。街区近十二、三里路,僧众们背着背包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程走出了敖汉旗。

  中午时分,抵达马架子村。沿着村路,来到村边的空地准备乞食。我们搭上福田衣,跟着师父向村子里走去。福田衣又云解脱服,是袈裟的美名,远离烦恼束缚,出三界苦海,登涅槃彼岸,任运变化,于法自在,名为解脱。袈裟为求解脱之人所服,故名解脱服。袈裟的条纹形成田畴,供养披袈裟之人能增长福德,亦如耕作田畴,春播一斗种,秋收万斛粮,故名福田衣。如来于宝藏佛所发愿,成佛时我袈裟有五种功德: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四众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三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能恭敬此人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四、若众生共相违反,念袈裟力,寻生悲心。五、若在兵阵,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现在,释迦世尊已成佛。此时此世之袈裟自然具足此五功德。不但如此,着袈裟者舍离三毒,而终得解脱。如《大悲经》云:“于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当有被著袈裟衣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彼诸沙门如是千佛,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如古德云:莫谓袈裟容易得,只缘屡世种菩提。

  今天,乞食得到两家主人的欢喜布施。午斋后略息,僧众又沿着305国道行进。僧人在修行过程中,戒律是无处不在的,甚至上厕所、喝水都要持诵偈咒。师父对王博居士所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疑问,给予了否定:“戒律已经过时了,不符合现代化城市飞速发展的要求,戒律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重新修改了。”师父说:“时代变化了,但成佛的标准不可能改变。因为只有戒律才能成佛,没有这些戒律,就不可能成佛。要是随时间的改变而去改变,那只是世间法,他不是佛法。再说佛是大智慧,佛无所不通、无所不知,这点小事早已洞察得了无痕迹,太明确了。所以,那个时候佛法的戒律很多都是为末法而制定的,正法人人都愿意遵守,那时期不制定,基本都能行持下去。末法时期离开了佛,如果没有戒律,人就不能行持了。所以,那时很多高僧大德、罗汉、僧人应世,都是为了我们这个时期或以后的时期能实现这个戒律。所以,戒律正符合我们,如果挖掘到,确实是一种宝藏。”

  傍晚,僧众来到公路旁土路上休息。天黑后,师父和僧众在离公路较远的小树林中休息过夜。

  八月二十三

  从住地穿越树林,踏过荒地,上了国道,再度出发。天亮在路旁休息时,赤峰市区几位居士开车路过,与我们也算有缘,师父让僧人拿一些书与他们。在重新肩负行囊走路时,感到两肩在作痛,有时只得靠双手托着包底,以减少双肩的压力。今天乞食的因缘不具足,路旁的村庄很少。休息时,师父与王博居士谈到金钱的过患,使大家对持守不捉金钱戒增加了信心。师父在本溪茅蓬闭关时,有位比丘尼师父将钱放在炕上,供养给师父。师父看后,恶心了好几天。后来通过上厕所(闻臭治臭)才将此恶心去掉。(可见钱臭如厕)。金钱在出家人看来属不净物,贪蓄金钱荒废道业,过患尤深。佛告珠髻大臣:“若见沙门释子,以我为师,而受金银钱宝者,则决定知非释子。”所以,出家人称为穷释子,实是身贫道不贫。人都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你不把金钱带入坟墓,可金钱却可以将你送进坟墓。唯有业力不可思议,出家人不可贪财,更不可不顾因果。

  在山坡上的松树林中,马居士供养了斋饭。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明媚的阳光,微风吹拂。远处的绿化林、防护带井然有序,郁郁葱葱。改变环境当然重要,改变人心的偏差更加重要。人心能带动环境,环境又能影响人心。让我们一起净化心灵与保护生态。

  斋后,王博等三位居士再次与我们分手,他们三人得回世俗的家,人生聚散都是因缘。松树林成了僧众们午休的歇息地。

  下午,走到萨力巴镇道口休息时,赤峰的几位居士驱车又与我们相遇。一位女居士下车向我们索请一些书籍,昌光师父告诉女居士请书要跪着请。她说,前几人得书为什么没有跪着请。边说边向师父顶礼。女居士的话缓解了僧众午后的倦意。师父说过,修行贵在诚心,心诚则感应道交。傍晚,僧众们又在公路较远处的杨树林休息。

  八月二十四

  早上,按时动身,穿过杨树间小路,借着微弱手电光踏上行程。当年,佛陀领着众弟子在恒河两岸游化,为防止弟子对树下宿的贪恋,只得树下住一宿,而又要换其它地方。愈是苦难的人生,对生死的出离心愈是强烈,促进修行的动力。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天亮时,来到四道湾镇。路上来往的车辆渐多。经过一段漫长的水田区,地里农民正在收割运输水稻。在内蒙古干旱少雨的地方,有这样大的水田区也属罕见,其灌溉来源于附近的红陵水库。因缘所致,今天没有乞食。僧众来到红陵大桥旁的杨树林休息,准备过斋。树林又成了临时斋堂。

  午后剃头。在寺院里,每逢居士发心出家,剃度时,各地善男信女都来观看这隆重庄严的场面,其中有人都满含热泪,随喜赞叹,经过寺院严格考验合格的居士能够剃发染衣。在出家前,和尚都要问能不能日中一食,能不能不摸金钱、行脚乞食及听话干活,依教奉行等内容。如果能,和尚才给落发,舍去俗服换僧装,搭衣持钵现出家相,那一幕将终生难忘。

  傍晚,在公路旁休息,居士等与师父谈论到佛弟子如何令正法久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八月二十五

  佛陀在世时,基于不让弟子们对任何一个地方产生执著和贪爱,时常和比丘们云游四方,化育群萌,并以托钵乞食来维生。所以称比丘为乞士。

  上午九时,来到一村庄附近的庄稼地里。放下背包,准备入村行乞。此时,尘土飞扬,黄沙满天。今天是乞食的最后一天,有人提议三人一组。我们搭衣持钵,跟着师父向村子走去。

  路旁一家,一位老者头戴帽,正在院子里干活,但他对我们的到来漠然置之。沿着街道向内循乞,这家女施主在我们拒收金钱后,端出一碗大米供养,我们谢绝了。

  第三家,当我们走到院门口时,中年男子出来将我们拒之门外并告诉我们,他不是这家的。最后一家也没有乞到食物。结果以空钵结束了这次行脚的乞食生活。

  大风伴着尘沙结束了午斋,可谓是行脚途中最难忘的。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空无烦恼,究竟寂灭。师父曾开示说,空钵的时候就等于再讲一次法,把烦恼空掉。实际上,乞食不在于你乞着乞不着,在于你是否把烦恼空掉。这是我们主要以法为生,乞不到食并不是真正的乞不到食,它是一种法,修行的需要。乞到食物给众生种上福田,乞不到食物同样也给众生种福田。因为众生只要看见僧人,虽然没有食物供养,只要见一面就种下善根。

  午后,僧众在风大难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意外,师父领着众人在公路旁的小路行走,经过哈拉道口、河南营口子镇。傍晚,在距赤峰还有一百里路的水渠旁休息,在距我们不远的小树林里,找到适合住宿的地方。可天还没黑,地里的农民还在上水浇灌大地,有的还在地里点燃了柴禾。师父说,这样很容易烧死众生。在佛的戒律里,四月和九月不允许放火烧山林田野,以免害物伤慈。

  天渐渐黑了,农民都回家了。僧众们正准备到小树林中休息,一辆铲车又到距我们不远小树林中干活。等了一段时间,最后,师父领着僧众继续前行。晚上,在山坡上休息。

  八月二十六

  凌晨一点半钟,师父招呼大众师起来,天气很冷,瓶中的水已结冰。夜里有几位僧人都没有睡着。收拾好背包,大家排队下了山岗,登上返回寺院的金龙客车。时光如飞鸿滑过长空,世事如浮云掠过记忆,转眼历时十五天行脚乞食的头陀生活结束了。

  汽车在柏油路上飞快地行驶,路旁的树木、村庄向身后闪过。大约经过六个小时的行程,客车停在了水库大坝下面,僧众陆续下了车,远处钟鼓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迎请的队伍渐渐向我们走近,大众打着幡盖在路旁等待。当家师亲舟师父展具向师父顶礼三拜后,扶着师父向大殿走去。虔诚的居士跪在道路两旁,每当僧人经过都向僧人顶礼。有时,还能听到他们的哭泣声。亲藏师父和亲实师父领着大众,唱着圣号跟在师父后面。

  进入大殿,本师释迦牟尼佛端坐中央,显得庄重威严。炉香乍爇,法界蒙熏……。一钵千家饭,众师万里游,今天又踏上这熟悉的殿堂。师父升座向大众作了开示,大意是:此次头陀行,历经十五天,行程六百余里,行走的路线是从义县到赤峰一带,沿途经历小塔镇、大黑山、贝子府、丰收乡、敖汉旗、四道湾镇等地,所经历的地区多为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此一地区有信佛的,信基督教的,还有信*轮功的。通过了解,赤峰市只有两座清真寺,没有佛教寺院。看到人们对佛法的渴望,僧人只有行头陀,身体力行,以身表法,才能真正地度众生;僧人只有行头陀,人们才能真正地解脱;僧人只有行头陀,正法才会住世。最后,师父祝愿大家早成佛道。

  迎请法会结束。大众同声念佛回向。惭愧的是,行途中由于六根放逸,不能摄心修持。在这里,也算是向师父及大众师交上一份忏悔之书。

  行脚结束了,脚下的路走完了。但作为佛弟子应发菩提心、菩提愿,护持禁戒,绍隆佛法,令正法久住。

  报告到此结束。

  最后祝愿大家:

  六时吉祥!

  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阿弥陀佛!

  惭愧沙门:释亲昌

  佛历三千〇三十四年十二月

  农历丙戌年腊月

  公历2007年元月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