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卢志丹:慈悲为怀,不需理由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6日
来源:   作者:卢志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卢志丹:慈悲为怀,不需理由

 

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

   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有5个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牵着父母的手排在队伍中等候买票。他们不停地谈论着上演的节目,一个个兴高采烈,好像已经看到了台上的表演似的。

   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小心地回答:“请给我5张小孩的和2张大人的。”

   售票员说出了价格。

   母亲的心颤了一下。转过头把脸垂了下来。父亲咬了咬唇,又问:“您刚才说的是多少钱?”

   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

   父亲眼睛里透着痛苦的目光。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士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10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然后,他蹲下去,捡起钞票,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你掉了钱。”

   父亲回过头,他明白了原因。他眼眶一热,紧紧地握住男士的手,感谢他在自己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谢谢,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那位热泪盈眶的父亲还看到,好心的男士的手腕上,戴着一串绿檀佛珠。男士的举动,体现的正是佛家的慈悲为怀的本质。

   《观无量寿传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所以,大慈大悲,是三世诸佛的本怀,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佛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虽然施予一切众生以欢乐,但无所执著,离一切取舍分别,心无所缘,叫“无缘大慈”。

   佛如实了知心、佛、众生无差别,真如法身毕竟平等,故发大悲救拔之心,叫“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总纲。通俗地说,就是慈悲为怀,不需要任何理由。

   《般涅檠经》中说:修慈心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嗔恚。佛陀把“贪、嗔、痴”称为“三毒”,“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总根源。所以,在当今这个五浊炽蛊的时代,修炼一颗慈悲心,就可以断除心中的“贪、嗔”二毒;“贪、嗔”既除,“痴”无所依。三毒尽净,就可以回归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永得解脱与自在。

   俗言道:男戴观音,女戴弥勒。心怀大慈是弥勒,心怀大悲是观音。弥勒又称“慈氏”,是“未来佛”,普予众生未来之乐,所以号为“大慈尊”;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日之苦,所以号为“大悲菩萨”。现实中,无论是男是女,给予他人以快乐,就是修弥勒行;拔除他人的痛苦,就是修观音行。慈悲为怀待众生,就是与佛同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